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完整版)

合集下载

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_浙江导游词_

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_浙江导游词_

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杭州岳王庙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范文1: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0xx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

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

元时庙废。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

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

正德八年(1520xx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20xx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

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20xx年)大修。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周恩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

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

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

一九八一年叶剑英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

精选的岳庙旅游点导游词参考五篇

精选的岳庙旅游点导游词参考五篇

2019年精选的岳庙旅游点导游词参考五篇岳庙导游词(一)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

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

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

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

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

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

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

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

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

杭州岳王庙导游词

杭州岳王庙导游词

杭州岳王庙导游词杭州岳王庙导游词1 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

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

元时庙废。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

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

正德八年(1513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

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18年)大修。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周恩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

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

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

一九八一年叶剑英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

并书:“心昭天日”。

岳飞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的字样。

左侧为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字样。

杭州西湖岳飞墓庙,历代为人们瞻仰拜谒之处。

岳庙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篇一:岳王庙的导游词岳王庙1.岳庙的概况和门楼我们迎面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上书有“碧血丹心”4个大字,是清代浙江巡抚许应嵘所题写,于1995年10月重建。

穿过新建的岳王庙人行地道,我们看到的这组古朴雄伟,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就是著名的岳王庙。

为了纪念岳飞,早在700多年前,人们就在面对西湖,背靠青山的西霞岭建造了岳王庙。

庙内建筑分为墓园区,忠烈祠区和启忠祠区三部分,其中岳飞墓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看到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就是岳王庙的门楼。

上悬黑底镏金的“岳王庙”三字竖额。

石柱上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出自岳飞的词作《满江红》。

1142年1月28日岳飞在临安府大理寺中的风波亭被害,时年39岁。

1162年宋孝宗即位,给岳飞平反,朝廷才将他改葬于栖霞岭,并追封为鄂王,号“武穆”。

宋宁宗嘉定14年即1221年,开始建造岳王庙。

现在的建筑物是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重建。

1979年进行过全面的整修,历时1年,花费人力5.6万工,耗资40万元人民币。

门楼右侧的碑记就记载了当年重建时的情况。

2.“心昭天日”匾,东,西庑,岳飞的坐像,壁画前4幅,岳飞的生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岳王庙的主建筑物忠烈祠,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的大殿。

各位请抬头看,忠烈祠正中间悬挂着一块“心昭天日”的横匾。

这里面有个感人的故事。

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预先准备好的假供词上画押,岳飞万般无奈之中,他脱去上衣,让何铸等人看了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满腔愤怒的在供词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意思是说天上的太阳是明亮的,我的心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我抗金报国的心境只有苍天才明白,我的冤案总有一天会得到平反昭雪的。

据说当时何铸也大为感动,悍然泪下。

我国已故的叶剑英元帅根据这个故事写下了“心昭天日”这块匾,然而叶帅却没有在这块匾上落款,那是他为了表示对岳飞的敬仰之情,自谦自己不能和岳飞相提并论而没有签名。

杭州岳庙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杭州岳庙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杭州岳庙导游词3篇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杭州岳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杭州岳庙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0xx年,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

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岳飞墓。

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

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陈列岳飞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

旁有其子岳云墓。

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

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1961年,岳飞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杭州岳庙导游词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1 / 4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

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

现岳飞墓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忠烈祠有门楼、正殿各一,配殿二,殿前庭园空旷,古木萧森。

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檐间“心昭日月”匾额是叶剑英元帅于1979年岳王庙重建时题书的。

正殿两侧壁有明代浙江参政洪珠题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正殿中间为岳飞塑像,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文革”时被毁。

现在武将装束的坐像高4.54米,头戴帅盔,身披战袍。

像前高悬“还我河山”匾,传为岳飞手迹。

岳庙导游词范文3篇

岳庙导游词范文3篇

岳庙导游词范文3篇岳王庙位于靖江市生祠镇中街,本名岳王生祠,于戚继光死前建炎四年(1130年)而建。

下边是为大伙儿产生的岳庙导游词,期待能够协助大伙儿。

岳庙导游词范文1:热烈欢迎大伙儿赶到这儿,下边我为大伙儿介绍一下!岳庙坐落于杭州西湖西北方的岳河畔,兴建于公年1220xx年,是为纪念宋代名将岳飞戚继光而建的。

内有英列庙、启忠祠和岳飞墓。

英列庙内的戚继光雕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戚继光手迹。

启忠祠原祀戚继光爸爸妈妈、妻子儿女,现辟为戚继光史料馆,陈列设计戚继光的生平简介。

戚继光墓地在忠烈祠西边,墓牌刻着“宋岳鄂王墓”字眼。

旁有其子岳云墓。

墓前建了墓阙,阙前影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墓内两边有明朝刻存的文武双全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内阶下有诬陷戚继光的四个佞臣秦桧、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两手,长跪于地。

墓阙门边框上镌有石雕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墓地内有南北方碑廊,陈列设计着戚继光手迹和后代悼念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备关键的文史类使用价值。

1961年,岳飞墓列入我国关键文化遗产保护企业。

岳庙导游词范文2:张家港市的岳庙原为生祠,始建戚继光健在之时。

举世闻名的戚继光家乡河南汤阴的岳庙、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死后修建,因此张家港市的岳庙恐是天地最开始的岳庙了。

岳王庙,正中间正殿名思岳殿,宋式工程建筑,敦重庄重。

两侧抱柱槛联刻写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样式端丽岭秀。

戚继光坐像放置殿中,戴着红缨帅盔,身穿蓝紫色蟒袍,臂露银甲,足履武靴。

神情威武,小表情庄严肃穆,好像血战前夜入神苦想,又像察访民意后忧心似焚,让人深感亲近。

两边是戚继光八稗将之立像,也都惟妙惟肖。

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身在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词镶于表面。

神殿环绕着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戚继光手书《前出师表》之石雕等。

据《宋史》载:“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能,但于沙州维护老百姓,出其不意掩击。

岳庙的导游词(精选3篇)

岳庙的导游词(精选3篇)

岳庙的导游词(精选3篇)岳庙的导游词1 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

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

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

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

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

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

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

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

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

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

浙江导游词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_0674文档

浙江导游词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_0674文档

2020浙江导游词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_0674文档EDUCATION WORD浙江导游词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_0674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0xx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

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

元时庙废。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

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

正德八年(1520xx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l(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20xx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

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20xx年)大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3篇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范文1:岳王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南宋隆兴元,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改葬于栖霞岑下。

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

元时庙废。

明洪武四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

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王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

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

明嘉靖三十七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

万历二十二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

现在的岳王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大修。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

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

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

一九八一年叶剑英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

并书:心昭天日。

岳飞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的字样。

左侧为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字样。

杭州西湖岳飞墓庙,历代为人们瞻仰拜谒之处。

南宋亡国时,有太学生徐应镳率二子一女在岳飞墓前集体自焚,以示亡国之痛。

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谒岳墓时,因感秦桧之恶责,耻于姓秦,故联诗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现岳飞墓庙每天拜谒的国内外人士,多的到一万多人!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范文2:各位游客你们好,我姓吴,很荣幸为大家服务。

你们认识岳飞吗?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以尽忠报国,还我河山为一生心愿。

他英勇善战,用兵有方,是宋代很厉害的抗金大将呢!可惜他被秦桧等人陷害,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岳王庙庙门。

这是一座清代风格的两层建筑,正中间有一块龙凤盘绕,黑底镏金的竖匾,上面写着岳王庙。

这座建筑有十二根红漆柱子,中间两根上写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步入山门,穿过甬道,我们来到了忠烈祠门口。

走进大门,能看见岳飞坐像。

他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左手握拳,右手按剑,很是威武。

他昂首挺胸,凝视前方,眉宇间透着威严和正气,仿佛正在思考怎样挥师北上收复失地,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他头顶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还我河山。

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岳飞的事迹,有岳母刺字、刻苦学习、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等。

现在我们抬起头,能看见372只仙鹤。

它们有的在低头饮水,有的展翅高飞,还有的单脚站在水里。

372幅仙鹤图,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它们象征着岳飞高洁的品格。

走出忠烈祠,绕过精忠柏亭,就是碑廊了。

碑廊的尽头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走出碑廊,就是岳飞墓了。

墓坐西朝南,左边是他长子岳云的墓。

墓道旁有三对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他们是岳飞生前的仪卫。

岳飞墓的对面有四座跪像,他们是千古罪人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各位游客再见。

杭州岳王庙的导游词范文3: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就是岳王庙的门楼。

石柱上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联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出自于岳飞的词作《满江红》。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原为智果观音院旧址,后改为褒忠衍福禅寺,明代景泰年间改称忠列庙,现存建筑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1979年进行了全面整修,历时一年,花费人力5.6万工,耗资40万元人民币。

门楼右侧的碑记记载了当时重修时的情况。

进入岳庙的庭院,便是长288米的石铺甬道,直通忠烈祠大殿。

两侧分别是东庑和西庑,东庑是祭祀烈文侯张宪的,西庑是祭祀辅文侯牛皋的,可惜都已移作它用了。

张宪和牛皋都是岳飞的部将,跟随岳飞转战南北,战功卓著,但他俩先后也被秦桧所害。

张宪墓在仙姑山下,牛皋墓在栖霞岭上,它们和岳飞一样,同为湖山增辉。

忠烈祠是岳王庙的主体建筑。

重檐间悬挂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预拟的假供上画押,岳飞裂裳袒背,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满腔悲愤之中,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连何铸等人也大为感动。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之心,可昭天日,万古不朽。

叶剑英元帅为此故亲自改写成这块横匾。

大殿正门两侧和内廊柱上,镌刻着许多楹联,表达了人们对爱国英雄的无比爱戴,对昏君奸佞的无限愤怒。

进入约400平方米的正殿,正面看到的就是岳飞的坐像,高4.54米。

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双目正视,态度严正,英气勃勃,斗志昂扬,令人肃然起敬。

在坐像上端,悬挂着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横匾,它是这位民族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此时此刻,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高吟《满江红》的英雄气概。

岳飞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

相传,他诞生时,恰有大鸟从房上飞鸣而过,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

他从小在母亲的训导下,时时不忘尽忠报国,并在名师周侗指导下,武艺日见精通。

宣和四年从军,因作战勇敢,常用出奇制胜,深得名将宗泽赏。

在长期的抗金战斗中,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精悍善战的抗金队伍岳家军。

岳飞坚持抗战,力图收复失地,是符合民族利益的,但却与宋高宗、秦桧所坚持的议和投降政策不能相容,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年仅39岁。

他的长字岳云、部将张宪同日被害于众安桥,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

在大殿后面的墙上,绘有1981年创作的八幅大型彩色壁画,忠实地记录了这位民族英雄气壮山河的一生。

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解一下:勤奋学习讲的是,岳飞自幼好学,喜读《孙子兵法》等书,爱听历史英雄人物故事,少年时就能拉开150多公斤的强弓。

他先向陈广习武,后跟周侗学射,练就了奋勇杀敌的本领。

岳母刺字讲的是,岳飞早年丧父,全仗母亲抚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岳母送子参军,临行前,岳母为了让岳飞牢记爱国家、爱人民,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

收复建康讲的是,建炎三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部移驻宜兴。

第二年春,岳飞从宜兴出击迎战,连战连胜,斩敌数千,缴物万件,一举收复建康。

联结河朔讲的是,岳飞善于团结抗金力量。

绍兴二年,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先后投归,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体,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我河山讲的是,绍兴三年,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从临安返江州途中,登高远眺,北望故土,激情满怀,无限感慨,写下了还我河山四字,抒发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

郾城大捷讲的是,绍兴十年七月,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作殊死进攻。

岳飞出城迎战,全军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斩敌首,下砍马足,金兵大败,狼狈溃逃,岳家军乘胜追击,先锋部队直达朱仙镇,距汴京25公里。

岳家军凯旋,百姓敲锣打鼓欢庆祝捷。

被迫班师讲的是,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取得重大胜利,高宗赵构苟安乞和,与秦桧共同策划,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岳飞扼腕而泣,仰首悲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被迫班师。

归途中,中原父老遮道恸哭,诉苦拦师。

风波冤狱讲的是,高宗、秦桧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陷害岳飞。

他们收买叛徒,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狱。

绍兴十一年一月二十七,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最后请大家看一下大殿顶上的天花板,绘有百鹤图。

这300余只姿态不同的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之中,象征着岳飞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性格。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精忠柏亭。

这看上云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说。

亭内陈列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

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为化石,僵而不倒达600余年。

后人把这些化石惧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

其实,这几段化石并不是南宋古柏,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约在1.2亿年以上,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

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没有树皮,显得十分光滑。

这还留有一段传说呢!当年太平天国反抗腐败的清朝政府,攻入抗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由于请医无效,很快传染到全军。

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

在蒙胧中,一阵阴风过后,只见案前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的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身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

他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众将士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

不久,清军也得了同样的病,争先恐后地取来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

所以,老百姓高兴地说:是岳老爷又显圣了。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在岳飞墓前甬道的南北两廊,共陈列了碑石125方。

北廊是岳飞手书的墨迹刻石、奏折、表章等,最为著名的是《满江红》词和岳飞录写的前后《出师表》等。

南廊为历代名人凭吊岳飞诗词和岳庙历次重修的历史文献。

其中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满江红》词,尖锐地指出高宗是谋杀岳飞的主谋人。

院落东面照壁上,有精忠报国四个朱红大字,是明人洪珠所书。

请注意这个国字恰恰少了一点,是当时南宋国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写了这一点。

穿过院落,就是岳飞墓阙,前面的小拱桥叫精忠桥,桥侧一小井,名忠泉。

进入门楼,便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墓。

岳飞被害后,大理寺有个名叫隗顺的狱卒,出于义愤,冒死偷出岳飞的遗体,埋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又用玉环为陪殉,墓前种了两株枯树,立一块贾宜人墓碑,既作为标志,又用以遮人耳目。

后来宋孝宗下诏恢复岳飞官职,并以礼改葬岳飞遗骸于现址,时距岳飞被害之日已21年了。

那时,隗顺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临死前把营葬岳飞经过和葬地详细告诉儿子。

因此,人们才准确无误地找到这位含冤屈死的英雄的遗骸。

现在这座古朴的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格设计的。

岳飞墓坐西朝东,墓上封土圆形,用条石砌砖圈,泥顶上青草离离。

墓前有石栏围护,墓碑上书宋岳鄂王墓五字。

鄂王是宋宁宗于嘉泰四年岳飞被害63年后追封的。

左侧为岳云的墓,墓碑上书宋继忠侯岳云墓七字。

继忠侯是宋宁宗于嘉定四年追封的,恰逢岳云被害70周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