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保护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实验五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指导书(完,11.12)

实验五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指导书(完,11.12)

实验五 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变压器纵差保护的组成原理及整定值的调整方法。

2 .了解 Y ∕Δ接线的变压器,其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方式对减少不平衡电 流的影响。

3 .了解差动保护制动特性的特点。

(二)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1 .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变压器是十分重要和贵重的电力设备, 电力部门中使用相当普遍。

变压器如 发生故障将给供电的可靠性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变压器上应装设灵敏、快 速、可靠和选择性好的保护装置。

变压器上装设的保护一般有两类:一种为主保护,如瓦斯保护,差动保护; 另一种称后备保护,如过电流保护、低电压起动的过流保护等。

本试验台的主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比率制动差动保护2.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如图7-1 所示为双绕组纵联差动保 护的单相原理说明图,元件两侧的电流 互感器的接线应使在正常和外部故障时 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之差,其值接近于零,继电器不动作;内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之和,其值为短路电流,继电器动作。

但是,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为了保证正常和外部故障时, 变压器两侧的两个电流相等, 从而使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零。

即:式中: K TAY 、 K TA △——分别为变压器 Y 侧和△侧电流互感器变比; KT ——变压器变比。

显然要使正常和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零, 就必须适当选择两侧互感器 的变比, 使其比值等于变压器变比。

但是, 实际上正常或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 的电流不会为零,即有不平衡电流出现。

原因是:(1)各侧电流互感器的磁化特性不可能一致。

(2)为满足( 7-1 )式要求,计算出的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与选用的标准化变 比不可能相同;(3)当采用带负荷调压的变压器时,由于运行的需要为维持电压水平,常常 变化变比 KT ,从而使( 7-1 )式不能得到满足。

(4)由图 7-1 可见,变压器一侧采用△接线,一侧采用 Y 接线,因而两侧电 流的相位会出现 30 °的角度差,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平衡电流(见图 7-2 )。

主变差动保护试验指导

主变差动保护试验指导

3.6.2.2主变差动保护正常情况下流进流出主变的功率一致(励磁损耗忽略)。

影响功率相关参数:电压(额定)、电流(变比)。

由于主变两侧电压关系已定,主变差动仅引入电流参与计算,此时需要对电流增加约束条件:容量、电压。

参数:以变压器铭牌实际为准!各侧容量S,如三圈变一般低侧容量只有高中侧一半。

1MV A=1000kV A。

各侧额定电压,某侧有多档位时以中间档位(额定档)为准,如上图高侧额定电压Ueh 35kV,低侧额定电压Uel 10.5kV。

整定:接线方式:注意因装置不同,有时整定选项无直接对应表述。

此时应按照实际接线(各侧电流接入装置的位置)整定。

如上图接线为YD11,某装置为三组电流接入,其接线选项有Y-Y-D1,Y-Y-D11等方式,现场接线为一、三侧,综合起来就可以选择Y-Y-D11接线。

各侧容量:如上图为2.5MV A或2500kV A.各侧额定电压:如上图接线方式为Y-Y-D11接线时,一侧额定电压35kV,二侧空额定电压可整定最小值,三侧额定电压10.5kV。

各侧CT变比:如上图接线方式为Y-Y-D11接线时,一侧CT变比150/5,二侧空CT变比可整定最小值,三侧额CT变比300/5。

计算:首先计算各侧二次额定电流Ie。

如上图:高侧二次额定电流Ieh=(S/1.732/Ueh)/(150/5)=1.375A。

设变比150/5。

低侧二次额定电流Iel=(S/1.732/Uel)/(300/5)=2.291A。

设变比300/5。

三相平衡电流:在两侧施加平衡电流的意义即流进流出主变功率相同,如高侧施加Ieh三相平衡电流表示流入功率Sh,低侧施加Iel三相平衡电流表示流出功率Sl,此时Sh=Sl,也即高压侧输入Ieh与低压侧输入Iel等效。

单相电流平衡:YD11接线:一般情况下此时是各侧电流折算至△侧,根据变压器原理,Y侧某相电流折算至△侧时,会同时反应在△侧的两相电流上。

如Y侧A相等效在△侧AC相上。

差动保护试验

差动保护试验

比率差动保护实验方法主题词比率差动实验方法随着综合自动化装置的普遍推广使用,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厂家众多,计算方法和保护原理略有差异,而且没有统一的实验方法,尤其是比率制动中制动特性实验不准确,给运行和维护带来了不便,下面介绍两种比较简单和实用的,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装置测试差动保护的实验方法。

一、比率差动原理简介:差动动作方程如下:Id>Icd (Ir<Ird)Id>Icd+k*(Ir-Ird) (Ir>Ird)式中:Id——差动电流Ir——制动电流Icd——差动门槛定值(最小动作值)Ird——拐点电流定值k——比率制动系数多数厂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差动电流;Id=︱İh+İl︱(1)制动电流的公式较多,有以下几种:Ir=︱İh-İl︱/2 (2)Ir=︱İh-İl︱(3)Ir=max{︱İ1︱,︱İ2︱,︱İ3︱…︱İn︱}(4)为方便起见,以下就采用比较简单常用的公式(3)。

由于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CT为全星形接线,对于一次绕组为Y/∆,Y/Y/∆,Y/∆/∆,Y形接线的二次电流与∆形接线的二次电流有30度相位差,需要软件对所有一次绕组为Y形接线的二次电流进行相位和幅值补偿,补偿的方式为:İA=(İA’—İB’)/1.732/K hpİB=(İB’—İC’)/1.732/K hpİC=(İC’—İA’)/1.732/K hp其中İA、İB、İC为补偿后的二次电流(即保护装置实时显示的电流),İA’、İB’、İC’为未经补偿的二次电流,相当与由CT输入保护装置的实际的电流。

K hp为高压的平衡系数(有的保护装置采用的是乘上平衡系数),一般设定为1。

这样经过软件补偿后,在一次绕组为Y形的一侧加入单相电流时,保护会同时测到两相电流,加入A相电流,则保护同时测到A、C两相电流;加入B相电流,则保护同时测到B、A两相电流;加入C相电流,则保护同时测到C、B两相电流。

母线差动保护作业指导书

母线差动保护作业指导书

母线差动保护作业指导书批准:审核:编写:福建省第一电力建设公司调试所1、总则1.1适用范围220KV、110KV母线保护1.2通则1.2.1在检验前,工作负责人必须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理解和熟悉本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1.2.2有关本作业指导书的说明:(1)本作业指导书中1n代表微机保护的端子号,整屏试验时,自行对应微机保护屏的端子号。

(2)本作业指导书中所提电流回路的具体要求数值,是按保护装置的额定电流为5A的条件拟定的,如保护装置的额定电流为1A,则使用本规程时需将所列的电流值除以5。

(3)本作业指导书不包括收发信机和载波机。

(4)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制造厂1992年以后出厂的产品。

当回路有改变或与其他保护装置共回路、共继电器等时,应补充相应的检验项目。

(5)本作业指导书是在产品出厂合格的前提下编定的,因而在新安装时如无合格证,试验项目要增加工厂出厂检验的全部项目。

其内容不包括在本作业指导书内。

(6)新安装检验工作开始前,首先要详细检查出厂试验记录所填写的项目与内容是否齐全,在证实所填写的内容符合要求之后,才可按本作业指导书顺序进行检验。

1.2.3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加快检验进度,执行本作业指导书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所有的检验,都应在该元件或插件处于与实际安装位置相一致的状态下进行。

(2)各检查单位应具备专用的试验台(车)。

1.2.4为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对所有特性试验中的每一点,应重复试验3次,其中每次试验的数值与整定值的误差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1.2.5所有整定的检验,用模拟突然短路的方法,通入95%及105%的整定值进行检查。

1.2.6检验码必须与程序通知单一致。

1.2.7为防止损坏设备,应注意如下问题:(1)断开直流电后才允许插、拔插件。

(2)调试过程中发现有问题要先找原因,不要频繁更换芯片。

必须更换芯片时,要用专用起拔器。

应注意世片插入的方向,插入芯片后需经二人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检验或使。

主变差动实验报告

主变差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主变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主变差动保护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差动保护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主变差动保护是一种重要的继电保护装置,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主变压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差动原理,通过比较主变压器两侧的电流,当两侧电流不相等时,说明主变压器内部存在故障,此时差动保护装置会发出动作信号,切断故障电路,保护主变压器及其连接的设备。

实验中,主变差动保护采用BCH-2型差动继电器,通过测量主变压器两侧的电流,比较其差值,当差值超过整定值时,继电器动作,发出保护信号。

三、实验设备1. 主变压器:三相三绕组降压变压器,容量Se40.5MVA,电压110/22.5%kV/385/22.5%kV/11kV,接线方式:Ydd11-11,变压器额定电流:213A/608A/2130A。

2. BCH-2型差动继电器。

3. 电流互感器:带有气隙的D级铁芯互感器。

4. 实验控制箱。

5. 示波器。

6. 电源。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电路,确保各设备连接正确。

2. 调整电流互感器变比,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3. 设置差动继电器整定值,包括差动线圈匝数、继电器动作电流和灵敏度。

4. 通电运行,观察差动继电器动作情况。

5. 改变主变压器两侧电流,观察差动继电器动作情况。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差动保护性能。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如下:| 差动线圈匝数(Wcd.js) | 继电器动作电流(Idz) | 灵敏度(K1m) || ----------------------- | --------------------- | -------------- || 6 | 10A | 2.1 |2. 实验过程中,当主变压器两侧电流相等时,差动继电器不动作;当主变压器两侧电流不等时,差动继电器动作,发出保护信号。

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1)差动继电器动作电流和灵敏度满足实验要求,能够有效保护主变压器。

SVG连接变差动保护装置检验作业指导书

SVG连接变差动保护装置检验作业指导书

(国电贵州风电分公司螺丝壳风电场)SVG变差动保护检验作业指导书编码:LSKZZJY -05二○一七年十月作业指导书签名页目录1.适用范围 (1)2. 编写依据 (1)3. 作业流程 (2)作业(工序)流程图 (2)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3)5. 作业准备 (4)5.1 人员配备 (4)5.2 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4)6. 作业方法 (4)6.1作业条件检查 (4)6.2通电前检查: (4)6.3绝缘检查 (5)6.4通电检查 (5)6.5保护装置校验 (5)6.6整组传动试验:: (6)6.7电流电压回路检查: (6)6.8二次回路检查: (6)6.9受电前检查: (6)6.10带负荷试验: (6)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7.1质量控制措施 (7)7.2检验标准 (7)8验收记录 (7)9调试记录 (8)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国电贵州风电分公司螺丝壳风电场35kVSVG变差动保护调试。

2. 编写依据3. 作业流程作业(工序)流程图图3-1 线路保护作业流程图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施工单位检查人:监理单位检查人:日期:日期: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5. 作业准备5.1 人员配备5.2 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6. 作业方法6.1作业条件检查6.1.1检查工作的安全措施完善,二次隔离措施符合作业安全要求。

6.1.2检查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完毕,符合试验条件。

6.1.3试验人员熟悉相关资料和技术要求。

6.1.4试验仪器符合要求。

6.2通电前检查:6.2.1核对保护屏配置的连片、压板、端子号、回路标注等,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6.2.2核对保护装置的硬件配置、标注及接线等,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6.2.3保护装置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应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型号正确,芯片放置位置正确。

7SD61差动保护调试指导书

7SD61差动保护调试指导书

35kV 线变组保护——7SD611.1 设备参数额定容量:kVA 40000电压等级:kV 5.10%5.2237⨯±联结组别:11-YNd ,11-Yd1.2 保护整定1.2.1 37kV 差动保护A n U S I TA NNn 5.0499.012502.6241250)373(400003≈==⨯==(1)比率差动起动值按躲过变压器额定负荷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10.05.02.0=⨯==,取A I act 10.0=其中:K ——倍数,取0.2~0.5。

(2)差动速断值按躲过变压器最大励磁涌流或外部短路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50.25.05=⨯==,取A I act 5.2=其中:K ——倍数,取3~6。

1.2.1 10kV 差动保护A n U S I TA NNn 55.040005.21994000)5.103(400003==⨯== (1)比率差动起动值按躲过变压器额定负荷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11.055.02.0=⨯==,取A I act 11.0=其中:K ——倍数,取0.2~0.5。

(2)差动速断值按躲过变压器最大励磁涌流或外部短路时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A KI I n act 75.255.05=⨯==,取A I act 8.2=其中:K ——倍数,取3~6。

1.3 保护原理1.3.1 37kV 侧Y 接,矢量匹配不需转换⎪⎭⎪⎬⎫⎪⎩⎪⎨⎧⎪⎭⎪⎬⎫⎪⎩⎪⎨⎧=⎪⎭⎪⎬⎫⎪⎩⎪⎨⎧321100010001L L L CH BH AH I I I I I I1.3.2 10kV 侧△接,矢量匹配需要转换⎪⎭⎪⎬⎫⎪⎩⎪⎨⎧⎪⎭⎪⎬⎫⎪⎩⎪⎨⎧---=⎪⎭⎪⎬⎫⎪⎩⎪⎨⎧⎪⎭⎪⎬⎫⎪⎩⎪⎨⎧+-+--+=⎪⎭⎪⎬⎫⎪⎩⎪⎨⎧3213219107.0244.03333.03333.09107.0244.0244.03333.09107.031311131313113131l l l l l l cl bl al I I I I I I I I I 1.3.3 比率差动保护 CT n rel rel diff res diff I I I I I I .21%4.1%5%5+++≈≥> 1.4 调试方法1.4.1两侧均不加电流(1)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0C.diff B.diff A .diff ===I I I制流百分值:%8.225.0114.0%4.12211C.res B.res A.res ==+++≈==>n rel rel diff I I I I I I I εε (2)10kV 侧装置数据 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0c.diff b.diff a.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5.2255.0124.0%4.12211c.res b.res a.res ==+++≈==>n rel rel diff I I I I I I I εε 1.4.2 比率差动保护——37kV 侧加电流,10kV 侧不加电流 取所加入电流为H.tset I ,有A I I I I diff 12.0%4.1%51.0H .tset H .tset H .tset ≥⇒+⨯+≥=(1)加入三相电流A I 12.0H.tset =,三相均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5.012.0C.rel1B.rel1A.rel1====I I I 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24C.diff B.diff A .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0.24%0.24%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24c.diff b.diff a.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7.23%0.24%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2)加入单相电流A I 12.0H.tset =(以A 相为例),只有一相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5.012.0A.rel1==I ,%0.0C.rel1B.rel1==I I Relay2百分值:%0.0===I I I差流百分值:%0.24A.diff =I ,%0.0C.diff B.diff ==I I 制流百分值:%0.24%0.24%55.0114.0A.res =⨯+=I ,%8.22C.res B.res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245.012.0A.rel1==I ,%0.0C.rel1B.rel1==I I Relay2百分值:%0.0c.rel2b.rel2a.rel2===I I I差流百分值:%0.24a.diff =I ,%0.0c.diff b.diff ==I I 制流百分值:%7.23%0.24%555.0124.0a.res =⨯+=I ,%5.22c.res b.res ==I I 1.4.3 比率差动保护——10kV 侧加电流,37kV 侧不加电流 取所加入电流为l.tset I ,有A I I I I diff 13.0%4.1%511.0l.tset l.tset l.tset ≥⇒+⨯+≥=(1)加入三相电流A I 13.0l.tset =,三相均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6.2355.013.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6.23C.diff B.diff A .diff ===I I I制流百分值:%0.24%6.23%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6.2355.013.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6.23c.diff b.diff a.diff ===I I I制流百分值:%7.23%6.23%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1)加入单相电流A I 143.033113.0l.tset =+=(以A 相为例),只有一相会出现差流和制流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I I IRelay2百分值:%7.855.031143.0%3.655.0331143.0%7.2355.0331143.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7.23A.diff =I ,%3.6B.diff =I ,%7.8C.diff =I 制流百分值:%2.23%7.8%55.0114.0%1.23%3.6%55.0114.0%0.24%7.23%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0.0C.rel1B.rel1A .rel1===I I IRelay2百分值:%7.855.031143.0%3.655.0331143.0%7.2355.0331143.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7.23A.diff =I ,%3.6B.diff =I ,%7.8C.diff =I 制流百分值:%9.22%7.8%555.0124.0%8.22%3.6%555.0124.0%7.23%7.23%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1.4.4 比率差动保护——两侧均加电流 取所加入37kV 侧电流为H.tset I ,所加入10kV 侧电流为l.tset I ,有A I I kI I kI I I diff 12.0004.1%4.1%5%51.0l.tset H.tset l.tset H.tset l.tset H.tset +≥⇒+⨯+⨯+≥-=(1)加入10kV 侧三相电流 30055.0l.tset ∠=I , 37kV 侧三相电流 0176.0H .tset ∠=I ,三相均会出现差流和制流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Relay2百分值:%0.105.0055.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2.25C.diff B.diff A .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1.25%0.10%5%2.35%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 Relay1百分值:%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Relay2百分值:%0.105.0055.0c.rel2b.rel2a.rel2====I I I 差流百分值:%2.25C.diff B.diff A .diff ===I I I 制流百分值:%8.24%0.10%5%2.35%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2)加入10kV 侧单相电流 0061.0331055.0l.tset ∠=+=I (以A 相为例), 37kV 侧三相电流 0176.0A H .tset ∠=I 、 180014.0331061.0BH.tset ∠=-⨯⨯=k I 和 0018.031061.0CH.tset ∠=⨯⨯=k I ,只有一相会出现差流和制流 ①37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6.35.0018.0%8.25.0014.0%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注意相位)Relay2百分值:%7.355.031061.0%7.255.0331061.0%1.1055.0331061.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1.25A.diff =I ,%1.0B.diff =I ,%1.0C.diff =I 制流百分值:%2.23%7.3%5%6.3%55.0114.0%1.23%7.2%5%8.2%55.0114.0%1.25%1.10%5%2.35%55.0114.0C.res B.res A.res =⨯+⨯+==⨯+⨯+==⨯+⨯+=I I I ②10kV 侧装置数据Relay1百分值:%6.35.0018.0%8.25.0014.0%2.355.0176.0C.rel1B.rel1A.rel1==-====I I I (注意相位) Relay2百分值:%7.355.031061.0%7.255.0331061.0%1.1055.0331061.0c.rel2b.rel2a.rel2=⨯=-=-⨯==+⨯=I I I (注意相位) 差流百分值:%1.25A.diff =I ,%1.0B.diff =I ,%1.0C.diff =I制流百分值:%9.22%7.3%5%6.3%55.0124.0%8.22%7.2%5%8.2%55.0124.0%8.24%1.10%5%2.35%55.0124.0c.res b.res a.res =⨯+⨯+==⨯+⨯+==⨯+⨯+=I I I 1.4.5 差动速断单侧加电流1.4.5 二次谐波制动15%1.4.7 CT 断线闭锁。

继电保护的差动测试实验指导

继电保护的差动测试实验指导

继电保护的差动测试实验指导比例差动测试继保实验中比较难的一个项目,各个保护测试仪的保护公式也不尽相同,现对如何用六相差动测试菜单,进行一些简单的说明:步骤/方法1、菜单中最重要的设置说明:接线方式:根据保护定值设定本参数,比较常用的Y/△-11,实验比较难做,可以尝试将保护定值改为Y/Y-12,更容易做出实验平衡系数Kh、Kl:一般情况下,根据保护定值设定。

很多保护设备做的曲线不正确,都体现在本参数上,后面会对本值设定,做更详细的说明Ir设定:根据保护装置的厂家给的公式设定本参数,这里提供了最常用的 5种公式K值设定:本参数是配合Ir设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差动速断:根据保护定值设定本参数,一般情况下,这个定值都会比较大,比如40A以上,但是,我们建议做实验绘曲线时,本值不宜很大,可以将保护装置的定值设为10~~15A。

2、平衡系数Kh、Kl的取值确定平衡系数是指:保护设备的高压侧绕组电流Ih和低压侧绕组电流Il所对应的修正系数(包含相位步长所导致的√3以及CT变比的不平衡补偿)。

确定本参数,非常重要,下面步骤可以尝试确定本参数。

设:保护设备上的定值为Kdh和Kdl,差动实验菜单的系数为Kh和Kl(一般情况下Kdh和Kh都为1.0)①将被测保护装置差动硬压板切掉,使得保护装置不动作,但又可以读取保护装置上显示的差动电流值②按三相差动接法,将ABC电流接到高压侧,XYZ电流接到低压侧③进入任意测试菜单,将A相电流设定为1A 0°;Z相电流设定为Kdl A 0°(如Kdl为1.56,则设定为Z=1.56A);3、读取保护装置上的A相差动电流值,如果为0,则在差动保护实验菜单中Kh=Kdh和Kl=Kdl;如果保护装置上的A相差动电流值不为零,则,调整Z的输出,直到差动电流值为零,此时Kh=Kdh,Kl=Z;(比如当A相差动电流为零时,实际A相电流为 1A 0°,Z 相电流为1.3 A 0°,则Kl=1.3在确定上述参数正确后,再投入被测保护装置差动硬压板,用差动电流测试菜单,应该能够扫描出保护装置的差动保护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差动速断保护整定 差动速断的整定值按躲开最大励磁涌流来整定, I zd (3.5 ~ 4.5) I N .T ,其中, I N .T 为变 压器的额定电流。 (3) 比率制动差动保护整定 比率制动式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随外部短路电流按比率增大, 既能保证外部短路不误 动,又能保证内部短路有较高的灵敏度。 比率制动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按下面两个条件进行计算,选较大者为基本动作电流
表 3-19 变 压 器 保 护 参 考 整 定 值 表 动作电流 差动速断 8.4A 差流门槛 1.56A 比率制动差动 谐波制动系数 0.15 动作电流 不带起动元件 3.32A 动作电流 低电压起动 2.54A 低电压 39.3V 负序电压 复合电压起动 6V 动作电流 2.54A 动作电流 过负荷 2.32A 7s 39.3V 动作时限 0.5s 动作时限 低电压 0.5s 0.5s 动作时限 动作时限 0. 91 比例制动系数 0.5 平衡变化系数




I d I d . zd
图 3-26 差动速断保护动作逻辑图
(3) 比率制动差动保护逻辑 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制动特性曲线如图 3-27,其中, I d . min 表示差动继电器的起动差流整 定值即门槛电流, I r 表示计算所得的制动电流, K 表示比率制动系数整定值。比率制动差 动保护动作逻辑如图 3-28,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带有二次谐波制动功能,可通过控制字选择, 逻辑图中 I d 2 为差动电流中的二次谐波成分, K 2 表示二次谐波制动系数。
3.9 变压器保护实验
3.9.1 实验目的
(1) 掌握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变压器保护的接线方式。 (3) 掌握变压器保护的整定方法,分析其误差来源。 (4) 了解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原理,分析保护动作情况。
3.9.2 实验原理及实验说明
3.9.2.1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的变压器综合保护配置如下:主保护为差动速断保护和比率制动差动电流保 护,后备保护为过电流保护,可带低电压起动或复合电压起动。并带有过负荷保护功能。 (1) 差动电流及制动电流构成: 首先说明两个假设条件: i, 假定以流向变压器的方向为正方向; ii, 假定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均接成星形(即:互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相 位完全相同) 。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 为保证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 必须适当选 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 微机差动保护一般以高压侧二次电流为参考向量, 低压侧电流乘上一个电流平衡变化系
(3-26)
式中,I k . max 为外部短路时, 流过变压器参考侧的最大短路电流,f 为 CT 的 10%误差,
u 为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改变范围,最大为±15%。
比率制动系数 K 可取0.4~0.6,二次谐波制动系数 K 2 通常为0.15~0.2。 (4) 不带起动元件的过电流保护整定 动作电流按躲开变压器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
(3-28)
(5) 带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整定 电流元件和电压元件的动作值分别为:
I pu K rel I N .T / K re
' U pu K relU W . min / K re ( 0.6 ~ 0.7 )U N
(3-29) (3-30)
' 为电压 式中, K rel 为可靠系数,取1.1~1.2; K re 为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取0.85; K re
提示: 负载设置方法如下:双击模型图上的“负载” (降压变电所末端蓝色箭头标志) ,在弹出的“负荷”界 面上,输入所要设置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 设置完毕后,点击菜单“设备管理”中的“设备初始化” ,并点击“运行”中的“运行”按钮,等待数 据下载结束后,按实验台上2QF处的合闸按钮既可。 (1QF和3QF也应处于合闸状态) 表 3-20 在 不 同 负 载 情 况 下 变 压 器 正 常 运 行 记 录 表 变压器高压侧电流(A) 负载设置 差动电流(A) 制动电流(A)
I pu 。
a.
躲开变压器的励磁涌流:
I pu K rel I N .T
(3-25)
式中, K rel 为可靠系数,可取 1.5, I N .T 为变压器参考侧的额定电流。 b. 躲开变压器外部短路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I pu K rel I unb. max 1.3( I unb.u I unb.CT ) 1.3 (u f)I k . max
I ah
P=5 MW ;Q=2 MVar P=9 MW ;Q=2 MVar P=11MW ; Q=3 MVar
I bh
I ch
Id
Ir
(2) 模拟各种短路故障 在表3-21所示的各处设置故障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模拟变压器过负荷 更改变压器所带负载容量为:有功19MW,无功4MW,观测过负荷保护动作情况。
I . max I zd
I . max I zd
U 3U zd
t t zd
I . max I zd
U 3U zd
U 2 U 2 zd
图 3-29 过电流保护动作逻辑图
(4) 过负荷保护 过负荷保护可选择动作于信号或动作于出口,动作逻辑如图 3-40。其中,I . max 表示 A、 B、C 三相电流的最大值, I f . zd 表示过负荷定值, t f . zd 表示过负荷保护时间定值。
(3-32)
式中, K rel 为可靠系数,取1.05, K re 为返回系数,取0.85。为避免外部故障时保护误 发信号,动作时间一般取7~9秒。 3.9.2.3 实验说明 以实验台上的成组保护接线图为一次系统模型,如图 3-31。各元件基本参数已标示在 模型上。 变压器保护安装于 C 变电站,从 5TA 二次侧获取高压侧电流,从 6TA 二次侧获取低压
30
I BL

I BH I AH
(a) Y/Y0 接线

I CL

I AH

I AL

I CH

I BH

I CL

I BL

(b) Y/△-11 接线 图 3-25 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流相位关系
B. 变压器采用 Y/△-11 接线方式 如图 3-25(b), 正常运行时高压侧 AB 相间电流( I AH - I BH )与低压侧 A 相电流 I AL 同相位, 因此取: I h = ( I AH I BH ) / 3 , I l = K ph I AL 。 (2) 差动速断保护 差动速断保护动作逻辑框图如图 3-36。其中, I d 表示计算所得的差动电流, I d . zd 表示 差动继电器的差动速断保护整定值。
图 3-32 变压器保护实验接线
பைடு நூலகம்
3.9.3.2 程序及整定值下载 (1) 程序下载 向 TQWB-III 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中下载“变压器保护装置保护侧程序”和“变压 器保护装置监控侧程序” 。 (2) 整定值设置 根据前面所述的整定方法对变压器保护进行整定计算, 并将定值下载或直接输入到装置 中。 设置控制字时, 同时投入差动速断保护、 比率制动差动保护、 过电流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过电流保护不带起动元件,过负荷动作于跳闸。变压器接线采用 Y/△-11 接线方式。不投入 二次谐波制动。 注意各定值应转换为电流互感器 5TA 二次侧数值。 变压器保护参考整定值(二次值)见表 3-19。 (整定计算详细过程参见附录)
I pu K rel I T . max / K re
(3-27)
式中, K rel 为可靠系数,取1.2~1.3; K re 为返回系数,取0.85; I T . max 为变压器可能出 现的最大负荷电流。
I T . max 的确定应考虑电动机自起动的最大电流:
' I T . max K SS I T . max ' 式中, K SS 为负荷自起动系数, K SS 取1.5~2.5, I T . max 为正常的最大负荷电流。
继电器返回系数,取1.15; U W . min 为最低工作电压,一般取0.9 U N 。 (6) 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 负序电压定值可取:
U pu.2=0.06U N
(3-31)
电流和电压动作值按式 3-34 和 3-35 整定。 (7) 过负荷保护 过负荷保护的动作电流可取:
I pu K rel I N .T / K re =2.47
|I I | 数 K ph 。差动电流 I d 表示为: I d | I h I l | ,制动电流表示为: I r h l 。其中 I h 表示 2


高压侧的电流向量, I l 表示经电流平衡变化系数调整后的低压侧的电流向量。 变压器正常运行时,应有 I h =- I l 。由于变压器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时,高低压侧电流 相位关系不同,因此差动电流构成式中的 I h 和 I l 应根据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正确选择。 假定变压器高压侧 A、B、C 三相电流分别为: I AH 、 I BH 和 I CH ,低压侧 A、B、C 三相电流分别为: I AL 、 I BL 和 I CL ,所有电流均为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 A. 变压器采用 Y/Y0 接线方式 因此取: 正常运行时高压侧 A 相电流 I AH 与低压侧 A 相电流 I AL 同相位, 如图 3-25(a),
I . max
图 3-30 过负荷保护动作逻辑图
3.9.2.2 保护整定 (1) 电流平衡变换系数计算 电流平衡变换系数 K ph 的计算方法如下:
K ph nCT 2 /( n B .nCT 1 ) nCT 1 和 nCT 2 分别为高压侧和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nB 为变压器的变比。
(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