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导论
第章现代物流导论

现代物流管理
教材及参考书:
《现代物流管理》
张余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
(美)唐纳德 J.鲍尔索克斯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
(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欧盟物流管理》
张余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产物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 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 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 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 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第一节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美国物流的发展 (1)1945年~ 1960年,
以仓储业为主的物流阶段
(2)1960年~ 1980年, 以流通型为主的物流阶段
(3)1980年~ 1990年, 综合物流阶段
(4)1990年至今,物流 一体化阶段
第一节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2、日本物流的发展 (1) 1953年~ 1963年,前物流时期 (2) 1963年~ 1973年,物流系统时期 (3) 1973年~ 1983年,物流管理时期 (4) 1983年~至今,物流社会系统时期
理学属 性
物流的 属性
管理学 属性
工学属 性
第三节 物流理论
二、物流学的研究目的
促进学科的发展
促进物流学科的人才培养,提 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的提高
现代物流导论

图2 物流管理决策
物流专业介绍Kevin
4
物流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运输 transportation
2. 存储 warehousing and storage
3. 选址 location
4. 包装 packaging
5. 物料搬运 material handling
6. 采购 purchasing or procurement
12.01.2024
物流专业介绍Kevin
2
• 美国物流协会CLM最新的定义1998年
•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 求;规划 执行并且控制从源头到消费地点的产 品 服务以及相关信息的正向 逆向流动以及存 储;以达到高效 低成本的目的
• 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
许多企业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 源发展核心业务;
通过业务外包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争取在竞争 中取得主动地位 • 从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 • 从大而全 小而全转向分散式网络化制造; • 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设计 开发与生产转化
12.01.2024
物流管理E FEW

第一章现代物流导论1.简述物流的基本构成。
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处理2.现代物流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物流过程一体化,物流技术专业化,物流信息管理化,物流活动国际化,物流活动社会化3.物流的分类?(基于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的角度)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4.物流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物流的作用不只在于使物品发生物理位置的转移,更重要的是产生时间和空间价值的增长。
它可以通过运输,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活动创造时间空间和形质效用。
一.创造时间效用①缩短时间②弥补时间差③延长时间差。
二.物流创造空间效用①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②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的价值。
三.物流创造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值)5.物流管理的目标。
物流管理的最基本目标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6.试述为什么说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和“第三利润源泉”?黑暗大陆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很多,其理论和实践还不太成熟;其二是在该领域内有很多可供开发的东西。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
文章认为“我们对物流的认识就像拿破仑当年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我们知道它确实存在,而且很大,但除此之外,我们便一无所知”,这篇文章被公认为首次明确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标志着企业物流管理领域的正式启动。
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第三利润源”学说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提出来的。
1970年,西泽修教授把其著作《流通费用》的副标题写作“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泉”,认为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第三利润源”学说是对物流价值(或物流职能)的理论评价,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物流管理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实际情况。
《现代物流概论》讲义(DOC58)

第一部分《现代物流概论》讲义第一讲现代物流导论1.中国面临的现代物流发展背景♦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中国入世面临的挑战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大型物流公司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技术相对不太成熟,竞争能力偏弱。
加入WTO后,大量国外物流公司的涌入,将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物流业造成很大的阻力, 并将长远地影响到国内物流企业的成氏和发展。
3•问题之一在中国,现代物流从何处入手?现代物流将如何发展?不妨听听外国人是如何说的:世界银行运输专家蓝布洛克如是说:中国发展物流之初先要“洗脑”,其当务之急需要先解决陈旧的观念和不适应的体制。
他认为中国发展物流,需要转变观念。
而其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中国的运输界和客户群认为搞物流运输及服务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但在欧洲业界眼中,搞物流服务被视为一种产品增值。
蓝布洛克认为,有序地开展物流运输及其服务,是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开放过程中,必要而缓慢的一步。
中国要在开展物流的初期就与国际接轨,不能自成一套。
为此,中国搞物流,需要有一个国家级的技术统一化和标准化。
必要时需要以国家立法方式来推动工作。
4 .“物流” 一词的概念“物流”,泛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转移,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
物流存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是一个范圉很广的概念。
因此,我们不能把物流片面地理解为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位移。
因为,物质资料不仅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物理性移动才能进入消费,而且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的位移。
因此,“物流”这一概念应理解为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之间和产成品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物理性移动。
5.物流概念的界定即:“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讣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6.“流通”一词的概念一般认为,“流通” 一词包括商流和物流两个方面。
现代物流导论

2013年,烟台社会物流总额18393亿元,其中工业品物 流总额 14278. 6亿元,排名全省第2;全市从事运输、 仓储、货 (船) 代、理货、配货等物流业务的企业 3000多家。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成为烟台又 一重要的支柱产业,物流业增加值将突破1000亿元,占 全市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0%和20% 。
从物流活动地域范围的角度
国际物流 国 经济区域物流
城镇物流 乡村物流
(二)微观物流
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其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
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 企业自营物流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 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 日本通常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物质资料 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 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 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 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如果不 经过此过程,物就不能移动。
• 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夫教授在他的物 流定义中更多地强调了物流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物流是战略性地管理原材料、零部件及产成品的采 购、移动及储存(包括相关信息流)的过程,它贯 穿整个企业及其营销渠道,以合理的成本满足客户 需求,使企业目前和将来的赢利能力最大化。
恰当的产品(Right product)、 恰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恰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 、 恰当的地 点(Right place)、恰当的时间(Right time)、 恰当的顾客 (Right customer)、恰当的成本(Right cost)
资金流
在流程方面,主要研究:
要配合生产资源的配置、销售网络的布局来研究如何 使物流流程最短,尤其是在给定的物流网络情况下, 如何使物流路径最短。
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现代物流导论1、美国物流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反向物流我国物流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淡化物流管理2、评价物流七要素(7R)适当数量、适当产品、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条件、适当用户、适当成本3、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现代物流在运作上表现出以下特点)物流过程一体化、物流技术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活动社会化、物流活动国际化4、物流的基本构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
其中,运输和仓储是主要功能。
5、物流的价值: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流创造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书20-21页6、物流学说成本中心学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物流成本的冰山学说”黑暗大陆学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第三利润源学说:降低物流成本——日本西泽修提出第一利润源:降低原材料成本第二利润源:降低人员成本服务中心学说——顾客需要(顺丰快递)效益悖反学说——此长彼消,此盈彼亏物流战略学说7、物流管理定义: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8、物流管理内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内容从物流活动要素的角度出发,物流管理包括:运输管理、储存管理、装卸搬运管理、包装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
书29页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内容根据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组成,物流管理包括: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设备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管理。
书30页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内容从物流活动职能上划分,物流管理则包括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技术管理、物流经济管理。
9、物流合理化的定义: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第1章 现代物流运输导论

运输市场的竞争
2.建立运输市场公平和有效竞争机制
建立健全规范运输市场竞争的法制,使运输市场公正、有 序的竞争具有法律环境的支持。 主要包括:一是要通过制定若干制度性的市场规则。 二是要根据运输市场活动情况制定一套商业法则和条例。 严格运输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强对运营过程中各项规章制 度的检查、监督与落实。 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各种运输方式 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战略布局,引导各种交通运输 方式有序竞争、协调发展。 要支持和鼓励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协作来充分发挥各自 的供给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综合协调地发展。
2010.09.01
运输的含义
运输是指物品借助不同的运力在空间上所发生的 位置移动。
具体地讲,运输就是通过各种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节点 之间的流动,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其 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 系列操作。 生产领域的运输、厂内运输、搬运
流通领域的运输
运输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中心活动。物流过程 中的其他各项活动,如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 息等,都是围绕着运输而进行的。
搞好运输工作对物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 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它构成因素 运输费用是物流费用中的决定因素 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2010.09.01
2010.09.01
运输与物流各环节的关系
运输与包装的关系 运输与装卸搬运的关系 运输与储存的关系 运输与配送的关系
将货物大批量地从生产工厂直接送达客户或配 送中心称为运输(干线运输); 货物再从配送中心就近发送到地区内各客户手 中称为配送(物流活动中末端运输)。
现代物流管理导论

1.什么是物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对物流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效有机的结合。
2.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企业和社会再生产或连续生产的前提。
3.企业物流的构成4.流通的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有三种间隔:流通活动由商品交易活动和物的流通这两个基本活动领域组成。
即流通活动过程中包括了商流和物流这二大内容。
5.解决流通中三个方面的问题:所有权的转移—商流,空间效用—物流,时间效用—物流。
6.物流:包括了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商流:包括了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7.物流与商流的关系:物流与商流同属于流通的范畴。
只有物流与商流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从生产地(供应地)向消费地(需求方)转移。
8.现代物流的特征:物流系统化,总成本最小化,信息化,机械化,社会化,专业化,电子化,网络化,快速化,柔性化。
9.物流标准化的目的:使各种物流要素有效的配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内容:对物流设施、设备、器具、作业方法等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作业标准。
方法:①物流基础模数尺寸:400mm x 600mm(ISO)②物流模数(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由基础模数尺寸按倍数推导,也可以分割与组合的方法来确定系数尺寸。
以1200mmx1000mm为主,也1200mmx800mm和1100mmx1100mm等。
③确定系数尺寸。
10.人工识别标志: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现代识别标志:自动识别+条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物流定义一: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定义二: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2.回收物流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3.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4.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的总称。
5.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6.运输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7.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8.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9.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10.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二、填空题参考答案1.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流通领域2.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3.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4.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5.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6.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7.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形质效用8.物资物质实体流动的概念、理论、规律、技术和方法9.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10.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11.“效益悖反”学说12.为达到既定的目标13.物流合理化14.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15.商物分离16.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17.均衡18.垂直、水平19.国际物流、国内物流20.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21.生产,分配22.成本费用管理23.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工作质量三、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A 2.BCDE 3.AD 4.ABC 5.E 6.BCE 7.BCDE 8.ABC 9.CDE 10.ABDE 11.ABCDE 12.ACDE 13.BCDE四、简答题答案1.简述物流的基本构成。
物流的基本构成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
2.简述物流管理的目标。
物流管理的目标包括:(1)快速反应;(2)最小变异;(3)最低库存;(4)整合运输;(5)产品质量;(6)生命周期支持。
3.为什么说物流是商品?物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使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合适的时间、准确的数量、正确的场所、需要的形体。
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质效用三个方面。
4.现代物流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有:(1)物流过程一体化;(2)物流技术专业化;(3)物流管理信息化;(4)物流活动社会化;(5)物流活动国际化。
5.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可将物流分为哪几类?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6.物流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物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质效用三个方面。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做“时间价值”。
通过物流获得时间价值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缩短时间;(2)弥补时间差;(3)延长时间差。
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做“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由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
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7.简述美、日、中国物流的发展。
美国物流发展较早,据理论界人士研究,至今世界最大的物流巨头UPS在美国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1945年~1960年,以仓储业为主的物流阶段;(2)1960年~1980年,转为流通型为主的物流阶段;(3)1980年~1990年,综合物流阶段;(4)1990年至今,物流一体化阶段。
日本的物流发展紧随美国之后,进展速度快而且又有许多新的举措,如JIT等。
学者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前物流时期(1953年~1963年);(2)物流系统时期(1963年~1973年);(3)物流管理时期(1973年~1983年);(4)物流社会系统时期(1983年至今)。
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物流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1965年);(2)物流停滞阶段(1966年~1976年);(3)物流较快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4)现代物流起步阶段(1993年至今)。
8.从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观察,物流管理经历了哪些阶段?从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物流管理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2)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3)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5)供应链管理阶段。
五、论述题1.阐述对美国、中国物流定义的理解。
目前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5年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在2002年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较为权威的定义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它认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比较我国的权威定义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的标准定义不仅没有诠释出logistics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精髓,而且从这个定义自身要阐述的意义而言,给人感觉也比较不清晰。
首先,国内标准定义淡化了物流管理职能,而管理职能恰恰是logistics之思想精髓。
其次,供应链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物流的实现方式和突出特征,企业是供应链的主体。
但我国物流的定义着重了“实体流动”,淡化了供应链的概念,从而也淡化了企业作为物流主体的概念。
第三,国内标准定义中没有体现反向物流的流动。
第四,国内的标准定义强调综合、淡化个性化服务,这有悖现代经济的演进逻辑。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有关物流的定义揭示了物流概念的内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有关物流的定义仅只反映了物流概念的外延。
所谓物流概念的外延是指那些反映物流本质属性的对象,包括订货处理和顾客服务、包装、物资搬运、运输、库存管理、配送等构成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对事物的定义是要通过揭示事物内涵而凸显事物本质属性,所以与国内标准的物流定义相比,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意义。
2.举例说明物流中的效益悖反现象,并说明“效益悖反”学说对促进物流发展的意义。
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例如,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增大运输批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会使库存成本增加;在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如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会使物流成本增加等等。
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悖反”规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
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找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追求整体最优。
3.为什么说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在商品经济开始走上成熟阶段以后,一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曾先后采取过两种措施:一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
前一种利润潜力被称为“第一利润源”,后一种利润潜力则被称为“第二利润源”。
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上述依靠使用廉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获取高额利润的传统方式开始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随之提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和节约流通费用的主张。
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进而又提出在物流领域内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新源泉,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强调要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管理范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驱除这些阻碍因素,才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做出贡献”。
在此期间,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帕尔曾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
显然“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按时间顺序排列,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
4.试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物流发展的几个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物流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