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

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

2015年6月进出口简要情况
进出口概况(美元)
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8807.8亿美元,同比(下同)下降6.9%。

其中出口10720.1亿美元,增长1%;进口8087.6亿美元,下降15.5%;贸易顺差2632.5亿美元,增长152.6%。

6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374.9亿美元,下降1.2%。

其中出口1920.1亿美元,增长2.8%;进口1454.8亿美元,下降6.1%;贸易顺差465.4亿美元,增长45.9%。

进出口概况(人民币)
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15.7亿元,下降6.9%。

其中出口65721.7亿元,增长0.9%;进口49593.9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27.8亿元,增长152.4%。

6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655.3亿元,下降1.9%。

其中出口11748.7亿元,增长2.1%;进口8906.7亿元,下降6.7%;贸易顺差2842亿元,增长45%。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海关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

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出口稳定增长,进口有所下降。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

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

二、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果: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良好,比重提升。

一季度,我国对美国、东盟、印度双边贸易进出口值分别为7731.9亿元、 6713.9亿元、1038.2亿元,分别增长3.2%、4.5%、7%。

其中,对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9%、23.3%。

同期,对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出口也增势良好,分别增长22.2%、9.6%。

对东盟、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个新兴市场或地区出口值合计占我出口总值的 26.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三、贸易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

一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8029.8亿元,增长4.2%,占我进出口总值的14.5%,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6.5%,明显高于同期出口总体增速。

四、外贸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比重显著提升。

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93万亿,增长1.9%,占我进出口总值的34.9%,比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这也表明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逐步提升。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外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五、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较快。

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07万亿元,下降5.7%,占我进出口总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

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2%,快于总体出口增速7.3个百分点。

六、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部分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形势较好。

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文章来源:商务部综合司2016-05-10 09:53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2015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成绩来之不易。

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

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

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

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2015年,受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震荡下滑。

但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情况仍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

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2015年中国进口额下降较多。

图1 2015年中国月度进、出口金额及速度(二)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所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的位置逐渐上升。

201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31万亿美元,与2014年持平,好于总体出口,占总出口额的57.6%,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其中,手机、船舶出口分别增长8.5%和13.3%。

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718亿美元,同比下降2.7%,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20.8%。

表1 2015年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在进口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基本稳定。

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占进口总额的32.6%,较2014年扩大4.5个百分点。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年度报告)二〇一四年一月前言2013年,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下维持“弱增长”格局,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成为世界经济弱势复苏的重要特征,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从新兴经济体逐渐转向发达经济体:美国复苏势头稳固、欧盟止跌回升、日本刺激政策有所成效,作为我国主要的进出口市场,欧美日的需求转暖将直接带动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

新兴经济体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制约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影响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但广度上的继续开拓和深度上的深入挖潜是维持我国外贸稳定的重要保障。

国内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调控下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进出口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表现抢眼。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产能过剩、有效消费不足以及结构失衡等问题仍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下行压力。

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考虑上年基数效应,2014年我国进出口或将呈现“先低后高,震荡回升”的态势。

报告对我国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盘点,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我国外贸增速低位企稳的过程中,市场结构、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进出口发展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受益于量化宽松等刺激政策经济增速企稳回升,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但广度上的开拓和深度的挖潜仍推动东盟等新兴市场成为2013年我国进出口中的增长亮点,区域合作持续收获,瑞士等自贸伙伴表现突出;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东部在高基数基础上仍有稳步低速增长,中西部贸易活跃,进出口比重持续提高,进出口的区域格局向着协调平衡的方向继续迈进;一般贸易增速稳定,加工贸易增速放缓,贸易方式更加多元化;机电和高新技术商品进出口企稳,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两高一资”商品出口显著反弹,部分资源类商品和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粮农产品进口小幅增长。

图解: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解: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解: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图解: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据海关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7%。

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

按美元计,全国进出口总值3.96万亿美元,下降8%。

其中,出口2.28万亿美元,下降2.8%;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尽管进出口增速下降,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出口增速仍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全年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一)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我国出口情况仍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

据WTO统计,2015年1-11月,美国(-6.8%)、德国(-11.2%)、日本(-9.4%)、韩国(-7.4%)、香港(-3.1%)、印度(-17.5%)、南非(-9.5%)、巴西(-16.0%)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均为负增长,比我出口降幅(-2.5%)分别高0.6至15个百分点。

我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升至约13.4%,比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

1-11月,我国进出口比美国多566亿美元,其中出口多6672亿美元,继续保持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

(二)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保持增长,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

2015年,一般贸易出口12173亿美元,增长1.2%,占外贸出口53.5%,比2014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出口7978亿美元,下降9.8%,占外贸出口35%,比2014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三)从主要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机电产品出口13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0.1%,占外贸出口57.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其中,手机、船舶、灯具等出口分别增长8.5%、13.3%、15%。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在唐朝时期,但中国直到上世纪末才成为全球贸易强国。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主要里程碑:
1.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为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2. 1980年: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中国进口出口交易提供更多便利。

3.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使中国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4.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了中国与全球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

5. 2006年: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境外市场。

6. 2013年:启动“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推动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

7. 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8. 2020年:尽管面临疫情和经济下滑的挑战,但中国成功保持了全球贸易伙伴
的稳定,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201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201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主要情况
• 面对需求偏紧、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进出口企业主 动调整转型,在技术研发、品牌培育、质量管理等方 面加大投入,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 升,为各大类商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 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 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亿美元,增长10.3% • 机电产品出口12655亿美元,增长7.3%,占出口总额的 比重为57.3%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03亿美元,增长9.8%,占出口总 额的比重为29.9%,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2013年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进出 口额及比重
总结
出口:2.2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11.8% 连续五年全球首位
进口:1.9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10.3% 连续五年全球第二
2000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按季度看
二季度,由于国际市场 一季度,受套利贸易等 需求萎缩、国家加强贸 因素影响,进出口快速 下半年,随着国家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 易监管,进出口增速下 增长,增速达13.5% 滑至4.3% 结构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加上外需有所 好转,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缓慢复苏、进口需求疲弱的情 况下,中国对发达国家进出口总体仍呈低速增 长态势 • 2013年,中国对美欧日进出口13926亿美元, 增长2.1%。三大经济体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 额的33.5%,比201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 中国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对东盟、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10.9%、8.6%, 对巴西、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5.3%和1.1%, 对印度进出口下降1.5%
2013年中国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
2013年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 金额 及增速
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及企业性质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简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简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简析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与国内要素价格抬升影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

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13.72万亿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

三项数据均下降至个位数水平。

进出口总值超4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过,在不断扩大外贸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更多地把精力转移到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

在传统贸易方式及对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贸易多元化成为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

从数据看,2013年中国外贸多元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是在贸易对象上,传统市场比重有所下滑。

2013年,中国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590.6亿和5210亿美元,分别增长2.1%和7.5%;对日本的贸易额为3125.5亿美元,下降5.1%。

欧美日三个传统贸易对象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33.5%,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

同期,中国对东盟、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额分别为4436.1亿和651.5亿美元,分别增长10.9%、8.6%。

其次在国内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上,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

2013年,中部地区外贸增长13.6%,西部地区外贸增长17.7%。

其中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外贸增速都在15%以上,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7%,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外贸增长 6.6%。

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进出口总值达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比上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

第三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

201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2万亿美元,增长9.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6万亿美元,增长1%,占比32.6%,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5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展望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积极因素,我们应正视问题,抓住机遇,稳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

下面是2013年到2015年中国外贸运行情况。

2013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整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推动外贸增速企业稳定和产品质量效益提高。

2014年,中国外贸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

2015年一季度,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但受进口价格大幅下降、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减少影响,进口降幅较大。

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传统竞争力有所弱化、外部限制措施增多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份额难度增大,中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仍具备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条件。

中国政府将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改善财政和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发展。

(一)2013-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主要有增速稳中趋缓、加工贸易增速回落、地区格局发生变化、民企好于外资和国企、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等特点,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就面临的挑战而言,主要有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对此,我国应该完善稳定出口政策,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增加进口和改善贸易环境等。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促进进出口稳增长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

201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经济开局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生动力加快孕育,但仍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没有根本改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挑战和压力还在增大。

(二)2013-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规模据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

一季度,受套利贸易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快速增长,增速达13.5%。

二季度,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家加强贸易监管,进出口增速下滑至 4.3%。

下半年,随着国家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加上外需有所好转,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经营状况改善,进出口增速趋于回升。

三、四季度,进出口增速逐步回升至6%和7.3%,其中出口增速从二季度的3.8%回升至3.9%和7.4%;进口增速从4.9%回升至8.5%和7.1%。

201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3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3.4%。

其中,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增长0.4%。

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

分季度和月度看,年内进出口增速总体前低后高。

1至4月,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2013年同期异常贸易垫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外贸出现多年不遇的进出口和出口“双下降”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激发了外贸发展活力。

5月份以后,进出口增长开始企稳回升。

出口增长在年中由负转正,三、四季度分别实现了13%和8.6%的较快增长。

但进口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和国内投资需求放缓影响,多个月份出现同比下降。

中国政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

201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9042亿美元,下降6.3%。

其中,出口5139亿美元,增长4.7%;进口3902亿美元,下降17.6%。

顺差1237亿美元,增长6.1倍。

出口增速大幅波动,进口降幅较大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的背景下,一季度中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较2014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

受春节等因素影响,月度之间出口增速大幅波动,1月份下降3.3%,2月份增长48.3%,3月份下降15%。

受进口价格大幅下降、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减少影响,一季度进口降幅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高,但近期降幅呈收窄趋势。

3月份下降12.7%,降幅较前2个月收窄7.8个百分点。

(三)2013-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2013年,我国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590.6亿和5210亿美元,分别增长2.1%和7.5%;对日本的贸易额为3125.5亿美元,下降5.1%;欧美日占我对外贸易总额的33.5%,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

同期,我国对东盟、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额分别为4436.1亿和651.5亿美元,分别增长10.9%、8.6%。

2013年,中部地区外贸增长13.6%,西部地区外贸增长17.7%。

其中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外贸增速都在15%以上,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7%,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外贸增长6.6%。

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进出口总值达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比上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

2014年对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9%和6.6%。

进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取得新成效,对东盟、印度、俄罗斯、非洲和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增速均快于整体增速。

自贸区战略促进出口的效果明显,对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地区)出口增长10.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3.4%,较2013年上升0.6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沿海和国外产业转移,外贸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2014年,中部地区进出口3127亿美元,西部地区进出口3344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20.2%,合计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为15%,较2013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对整体进出口增量贡献60.3%,贡献率首次超过东部。

东部地区进出口3.66万亿美元,增长1.6%,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5%,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15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1.3%和2.5%,对印度、东盟、南非出口分别增长23%、20.6%和20.1%,对日本、香港地区和俄罗斯出口分别下降11.8%、10.3%和34.5%。

自南非、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进口分别下降48.3%、37.5%、32.6%和27.1%,合计拖累整体进口下降4.2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提高,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417亿美元,增长1.7%,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5.4%,对全国出口增量贡献达54.6%,其中青海出口增长2.3倍,湖南出口增长82.8%,山西、河南、湖北、广西、重庆、云南、陕西等省区出口增长也超过20%。

东部地区进出口7624.6亿美元,下降7.6%。

(三)2013-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为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优化出口结构,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工业制成品优先的出口产业政策,对工业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总体竞争力的产品给予出口优惠政策。

为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提出了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以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思路和要求。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外贸主打产品。

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26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出口总额的57.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03.4亿美元,同比增长9.8%。

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4亿美元,增长10.3%,占出口总额的20.9%。

2013年,我国进口消费品2322.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原油2.8亿吨,增长4%;铁矿石8.2亿吨,增长10.2%;煤炭3.3亿吨,增长13.4%。

此外,机电产品进口8400.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558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10.1%。

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

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进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快速增长,生物技术产品、航空航天技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均在15%以上,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撑。

消费品进口1524亿美元,增长15.3%,占进口总额的7.8%,较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机电产品出口好于整体,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

机电产品出口2966.7亿美元,增长6.1%,快于整体出口增速1.4个百分点,拉动全国出口增长3.6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金属加工机床等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增长超过20%。

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027.2亿美元,增长5.9%。

大宗商品进口数量有升有降,进口价格全面下跌,原油、铁矿砂、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大豆、铜矿砂和铜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46.8%、45%、38.7%、21%、18.6%、13.9%和13.2%,这7种商品进口价格下滑拉低整体进口增速10.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206.6亿美元,增长0.4%。

(四)2013-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表现为加工贸易随着对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贸易的发展,在大力开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对销贸易,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展边境贸易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