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影音乐鉴赏
从音乐方面分析影片

从音乐方面分析影片《活着》在电影美学基础的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由张艺谋道远拍摄的,葛优、巩俐主演的影片《活着》。
影片非常精彩,震撼人心。
特别是葛优把福贵这一没落的地主的一生演的惟妙惟肖。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看这部小说,原小说更加沉痛,电影里则消减了很多。
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亲人一一的悲惨死去。
而电影《活着》终于给影片主人公福贵留下他可爱的小外孙、孝顺的女婿以及他的妻子。
正如影片最后,福贵夫妻二人及女婿和小外孙一起去祭奠死去的儿女,这其中编透漏着活着总是有希望的。
下面从音乐方面分析一下影片《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最低层劳动者农民福贵一生的故事,所以影片在音乐的选择运用上并没有采用过多复杂的表现方式。
除了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红歌和宣传广播以外,影片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配合福贵皮影戏演奏的戏曲音乐以及曲调苍凉哀婉的二胡调子。
这两种音乐很符合福贵这个人物的特点,而且带给观众的听觉感受也非常相同。
福贵一出场时,就是在茶馆赌场赌博,赌博之余,他还配合着二胡调子嚎了一嗓子。
这个时候,二胡音乐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福贵颓废糜烂的封建少爷生活;福贵被共产党俘虏,最后踏上回家的路上,这时背景二胡音乐所传递出来的则是福贵历经艰险终于得以回家与老婆孩子见面的迫切欣喜之情;而在凤霞出嫁,富贵和家珍望着女儿和女婿的背影时,背景里的二胡却又向观众传递出父母和儿女分离时一方面欣喜另一方面却又舍不得的矛盾心情。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来,影片所选音乐的表现手法虽然单调,但是二胡却都能很好地与故事发展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态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也就能使影片中的音乐自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主线,从而将故事主旨表达出来。
另外,富有时代气息的红歌和广播宣传也复合的很好。
影片是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改编的,原著小说中有讽刺文革的情节表现,可是如果不加思索的就把小说情节搬上银屏的话,就很难表现出小说中所渲染的气氛。
因为电影属于和小说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对情节心理的表现手法也大相径庭。
电影音乐鉴赏

电影《风声》音乐赏析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传递感情、渲染气氛、贯穿结构等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电影中,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极为密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省去了复杂的语言表达,强化了电影的叙事效果。
影视艺术是融文学、音乐、绘画、表演为一体,集时间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听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的艺术形式。
每当欣赏影视作品,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
影视音乐涵盖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比画面和特写镜头更为广阔,为影视风格及思想的表达构建了无限的艺术空间。
每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就是精彩的配乐。
一些好的电影之所以被人记住就是因为他拥有优美的配乐,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的思绪便会不知不觉的回到电影的画面中。
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多种多样,通过音乐主题的贯穿和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与批判,从而明确电影的意义。
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
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象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以及增加立体感。
看过了电影《风声》,才知道战争不仅在战场上,人性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可以说,《风声》中的战争是无处不在的,人的心理比战场更复杂,更加难以估摸。
在影片开头,沉重的管弦乐合奏,渐扬的铜管音色,诡异的旋律变调,伴着飞机刺耳的轰鸣声,渲染了影片悬疑扑朔迷离的气氛,让观众有种神秘感,设置悬念,激起观众观看影片的兴趣,探知故事发展的好奇心也由此引发。
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音乐赏析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音乐赏析1、引言在电影艺术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衬托画面和情节,更能够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霸王别姬》作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其音乐也成为了电影的灵魂之一。
本文将对《霸王别姬》的音乐进行赏析,探讨其在电影中的独特之处。
2、背景介绍2.1 电影《霸王别姬》简介- 《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主演的中国电影。
- 该片于1993年上映,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之间纠缠的爱情故事。
- 该电影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影展的大奖,并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2.2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为电影注入情感元素。
- 在《霸王别姬》中,音乐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是通过旋律的表达、歌词的含义,与电影情节紧密相连。
3、电影音乐赏析3.1 开场曲《霸王别姬》- 这首曲子是电影的主题曲,通过高亢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引出电影的主题。
- 曲调中融入了京剧唱腔的特点,使整个曲子具有浓厚的中国戏曲味道。
3.2 京剧片段音乐- 电影中融入了多个京剧片段,其中包括金长山、孟小冬的唱段等。
- 这些片段通过歌曲和舞蹈的形式,展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与剧情相互呼应。
3.3 爱情主题曲《风之谷》- 这首曲子伴随着电影中两位主人公之间的纠葛情愫,表达了深情与无奈的爱情主题。
- 曲调温柔悱恻,歌词寓意深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 《霸王别姬》电影剧本一份(附件1)- 《霸王别姬》原声音乐专辑(附件2)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演绎权- 演绎权是指对于一部艺术作品的演绎、表演等权利。
在电影中,演员通过对角色的演绎,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具象化。
5.2 音乐版权- 音乐版权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控制权和经济权益的保护。
包括作曲权、演奏权、录制权等。
中国影视配乐赏析

中国影视配乐赏析中国影视配乐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电影和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影视配乐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和好评。
中国影视配乐的赏析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手法,以及与影视作品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结合。
首先,中国影视配乐的创作手法独具特色。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影视配乐创作者常常将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使得音乐更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格和韵味。
例如,在历史剧中常常使用传统的古琴、笛子等乐器,以营造出古代的氛围。
同时,中国影视配乐也不乏现代音乐的元素,通过现代乐器的运用和电子音乐的加入,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时代感。
其次,中国影视配乐与影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相结合。
好的影视配乐能够与影片的故事情节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深入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紧张刺激的动作片中,配乐可以通过快速的节奏和强烈的音效,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刺激感。
而在温情的爱情片中,配乐则常常采用柔和的旋律和温暖的音色,以表达出爱情的柔情和温馨。
此外,中国影视配乐还可以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通过配乐的节奏和音符的变化,与影片的镜头切换和画面变化相呼应,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的情感和节奏。
同时,配乐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节奏的运用,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进一步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达。
综上所述,中国影视配乐在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手法上独具特色,与影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满足了观众对音乐的需求,也为影视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影视配乐的创新和突破将会不断涌现,为观众带来更加优秀的作品。
电影音乐鉴赏

电影音乐鉴赏音乐让电影更美丽中国的经典——《夜宴》这部电影的音乐是由著名旅美作曲家谭盾担任作曲,片中音乐有一种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感,非常的古典和唯美。
作曲家使用管弦乐队和中国民族乐器相结合的乐队编制,特别是钢琴的使用尤其富有特色。
在音乐素材的使用上强调了中国民族的风格。
比方“雅乐调式”以及其他的一些中国古代的调式也时常出现在音乐中,在许多武打场面的音乐中,还使用了中国民族的打击乐器。
而且,作曲家在这部音乐的写作中非常强调旋律性,一些歌曲都非常动听。
在配乐上运用了大队伍与独奏乐器相结合的手法,和音语汇以及现代的作曲手法也使用得很得体。
让观众听着这样的音乐,看着影片,更有感觉。
影片中有两个音乐主题,分别来自“片头歌曲”和“片尾歌曲”。
做这样的处理既加强了观众的音乐记忆,又使的音乐元素集中统一。
有趣的是,电影结尾居然使用了非常现代的摇滚乐,但一点也不显得突兀。
电影音乐可以说是情感的归宿,电影音乐是作为剧本故事情节的附属物出现,主旨是为电影情节效劳的。
而电影情节通常是取自于人们的真实生活,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在这个普遍性上戏剧化、加剧冲突以使得电影本身更具欣赏性。
这样,源自生活的电影衍生的电影音乐必然也是现实生活感情的宣泄口。
我们也学会了在感受的比照中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在自我认知的苏醒传达过程中又充实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储藏。
**的经典——《不能说的秘密》剧中的插曲所使用的乐器大多以钢琴和提琴为主,节奏较慢的如《早操》这首旋律优美的钢琴曲。
在小伦与小雨早起各自锻炼偶然相遇之时响起,简洁明快,既描绘了清晨环境的**,又突出了两位主人公初识不久并双双陷入初恋的甜美,轻松。
又比方《脚踏车》以及《Ridewithme》这两首以钢琴为主旋律,提琴为辅的**自然的曲子。
都是在故事的男主人公骑单车送女主人公回家时插入的,既渲染了两人当时沉浸在爱情之中的甜蜜,又能结合当时唯美的画面,不免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如同两位主人公一样享受整个浪漫的过程。
中国当代电影音乐的文化特征解读-文档资料

中国当代电影音乐的文化特征解读电影是艺术的综合体,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听到最美妙的音乐,欣赏到最优美音乐伴奏的舞蹈,感受音乐为幻影制造的诗情画意。
音乐是最能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如瑞典籍伟大导演伯格曼所说:“在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是和电影最相似的。
”在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中,音乐始终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参与其中,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早期的中国电影故事内容是以戏曲表演为主的。
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1905年)的片断,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当时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从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中汲取营养的。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内容主要是由当时的流行歌曲和其他选配的伴奏音乐共同完成的。
当代电影音乐的文化特征分析如下。
一、音响与画面的统一音乐是最具感情的艺术,由于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多义性特征,它涵盖的情感空间和想像空间比画面和特写镜头更为广阔。
当代电影声音的三大要素是:音乐、音响、语言。
这一综合艺术中,声音无法与画面剥离。
因此,对具有新性质的电影音乐研究,首先应在声画结合的前提下进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电影中声音“清晰度”已经与画面“清晰度”相当,不论是从技术条件还是艺术实践方面,视听因素的结合都达到了平衡。
在听觉范围内,人声、自然音响与音乐三者在录制中也都可以进行声音的总体构思。
这一进步将电影中的声音,尤其是视听关系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声音与画面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画面获得声音后,不再各自为政。
画面和声音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在相互渗透中实现了和谐统一,共同创造着银幕形象,构筑视听时空。
当初曾激烈反对过声音的电影,如今在声音及声画的结合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纵观电影理论百余年在声音问题上的研究发展,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有关声音的理论意识已经由传统的“画面为主,声音为辅”的“从属”意识,转化为视听共存的“综合”意识。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怀念战友》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一节中国影视音乐中的内容,选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中的影视歌曲;提高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上,我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比较专业的音乐知识上,我只是大概的讲述,着重在学生的兴趣及爱好以及整体的情感表达上;通过经典影视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影视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对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影视音乐作品并能从中有所感悟。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并非都有专业音乐教师上课,因此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参差不齐,部分音乐兴趣班的同学对乐理知识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音乐素养能力较为欠缺,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对于作品的欣赏聆听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尽量简化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学目标根据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对该歌曲赏析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力求在有所侧重的情况下达成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赏析作品,分析《怀念战友》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节奏、旋律、歌词的特点,以及分别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五、教学方法:视听、引导、分析、讨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教师提问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谁所做又为什么而做的?3.教师解答并引出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插曲。
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是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另一首插曲《怀念战友》。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景,通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演唱导入,引导学生跟唱,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随后引出本节课课题;激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演唱完抛出问题歌曲由谁所作?又为什么而做?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并导出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另一首插曲《怀念战友》,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熟悉的情景中,思维也打开了。
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

电影音乐鉴赏——《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一部由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它于1993年上映,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电影讲述了两个戏剧演员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中生活的故事。
除了其壮丽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外,这部电影还拥有富有灵魂和充满感情的音乐。
本文将介绍《霸王别姬》中的三首代表性音乐作品,并探讨它们如何为电影的情感和主题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一首,开场音乐《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首歌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中,是新年的象征之一,也代表着乐观、兴旺和喜庆的情绪。
在电影中,这首歌标志着故事的开始,同时也展示了1990年代初的中国。
电影开场中,故事人物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这首歌,看似欢快的氛围却奇妙地和故事的主题呼应。
尽管许多场景中表现出戏剧的虚伪和偏见,但这首歌强调了生命的庆祝和欢乐,突出了人性的美好和幸福的概念。
这种对人性的探究以及对乐观的探求一直贯穿了整个故事。
第二首,京剧曲目《霸王别姬》。
这首曲子是电影中的主题,也是电影名称的起源。
它的传统音乐结构和慢节奏完美地表现了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状态。
在该曲子的演奏中,主人公程蝶衣和段小楼表演了《霸王别姬》这个古老的传统戏剧,这个经典小品描述的是战场上悲剧的发生。
在电影的故事中,这首曲子代表了失去和离别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困惑和痛苦的感觉。
这首传统曲子的情感深度和氛围的营造为电影带来了神秘的色彩和悲伤的氛围,而这种色彩和氛围也是贯穿整个电影的核心主题。
第三首,电影结尾的音乐《生命须用心去体验》。
这首曲子非常贴切地表现了电影的主题和故事,强调了生命的不易和珍贵。
在这个电影结尾的场景中,主人公程蝶衣重返戏剧舞台表演《霸王别姬》。
在这种情况下,这首歌代表了对人性和生命的希望和信仰。
这个电影结尾的音乐代表了电影中的情感高潮,并给观众留下了强烈而难忘的印象。
这首曲子以它流畅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鼓舞着每个人用心生活,珍惜每一个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鉴赏
内容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中国的电影音乐经历了萌生、发展、挫折、辉煌的过程,通过分析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与审美作用,对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
关键字: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审美多元化特点
正文:电影艺术在当今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因此,电影音乐为大众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对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趣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都有完美的音乐在中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融入对影片内容和思想的思考,使得电影音乐较以前更富有思想性、独立性和欣赏性,较之其他音乐门类更具独特的审美魅力。
一、中国电影音乐审美发展轨迹
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片断,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当时中国电影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从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中汲取营养,将戏曲音乐对电影画面进行一般背景性的引用。
可以说,当时电影音乐的审美地位在电影中还不是特别重要。
随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音乐内容主要由当时的流行歌曲和其他选配的伴奏音乐共同完成。
进入50年代,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更为丰富,出现了两大现象;一是电影音乐器乐、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如葛言作曲的故事片《南征北战》。
二是电影歌曲创作空前的活跃,如影片《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洪湖赤卫队》。
这些电影歌曲使电影音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奠定了其重要的审美地位。
“文革” 后,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音乐则用京剧曲牌“西皮流水” 和京剧打击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90 年代后期至今,新的创作手法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被越来越灵活地运用。
例如在《英雄》中,创作者用二胡的弦换在小提琴上,终于找到了介乎二胡、马头琴与弦子之间的独特音色。
二、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特点
中国电影音乐随着导演群体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内容和形式不断演进,其审美也呈现出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特点。
(一)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审美形态的特点
1. 音乐内容指向性具体、明确
从观众的角度分析,一方面,由于音乐被置于影片的特定环境和情节之中,使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与影片内容自然相连,从而产生较为明确和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音乐借助电影的具体内容与情节,让观众通过电影画面,更加准确、直接地把握音乐的内容,强化自身的音乐感受力。
2. 音乐形式灵活
一部纯音乐作品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在演奏时间上也应保持完整性。
而音乐一旦进入电影,它会变得非常灵活,作曲家创作不再遵循纯音乐中运用的曲式结构,而是根据影片的具体需求创作出若干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其结构则根据画面内容与时间的需求进行“变形” 发展。
电影音乐的这一审美特征主要是由于电影中画面转换,导致电影音乐丧失其连贯性,呈现出时间上的间断性。
3.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地位
众所周知,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审美地位。
现在,这种地位日趋重要。
21 世纪的中国电影音乐紧扣时代脉搏,充满个性化色彩和生活气息。
作曲家们已不再单纯满足于把音乐作为电影的附属品去填补语言与音效的空白,而是参与揭示影片主题。
特别是在制作、出版、发行渠道逐步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电影音乐专辑先于影片本体发行已完全成为可能。
4. 音乐创作手法多元化
由于电影作品的题材和形式多样,表现的内容和塑造的风格丰富,为了与之相适应,电影音乐需要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及音色等方面不断变化,产生“新意”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音源被开发出来,给电影音乐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一些全新的创作手法、理念的出现,更是为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因此,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审美局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多方位的审美作用
在一部电影中,音乐有时只可能发挥一种审美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发挥着数种作用,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趋势就预示着音乐在电影中正多方位发挥着审美作用。
1.剧作审美作用
声音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
显然,影片中的音乐作为剧作的一个构成部分,作为一种能直接推动影片剧情发展、概括内容、深化主题的因素,它的剧作审美作用的可能性和深刻性是远远超出于一般声音的。
2.抒情审美作用
电影音乐可以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情感、心理的变化等。
观众通过音乐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人物,并唤起对人物的爱憎。
所以,电影音乐的抒情审美作用通常在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烘托意境的审美作用
意境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是世界各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外的电影音乐,在营造意境的审美作用上,是异曲同工的。
在这方面,当代中国的电影音乐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结束语:电影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没有票房的电影是行不通的。
因此,在娱乐性、商业性被强调的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下,电影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审美特点尤为明显。
当然,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流变,是和整个时代的大背景、文艺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以及创作理念和技法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的。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中国的电影音乐经历了萌生、发展、挫折、辉煌的过程,走到今日已经向世界展现出了它的独特的审美魅力。
参考文献:
①彭永启主编,《音乐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年
②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年
③陈斌,《影视音乐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
④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⑤隆强,《谈电影音乐的渲染力功能及其表现特征[J]》.电影文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