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生活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人物应该被铭记。人类脱离原始社会应该归功于大禹,他疏浚洪荒,统一华夏,规划九州,丰富物质,发展生产力,变公有制为奴隶制,变禅让制为家天下,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夏商周三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封建时代的到来则要归功于商鞅变法,其军功、耕战、土地私有、严刑峻法和中央集权等改革措施,开启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为中华民族融入时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毛泽东则亲手缔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复兴和改变世界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文明发展的进程没有意料之外,每一个转折都是先贤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才玉汝于成的。理解文明的进程,要了解动物生存模式向社会生存模式的转折,要理解动物掠夺习性和创造交易生存资料模式的差异,要懂得化解协调、合作共赢优于霸权、暴力的社会形态运行,要认同科学理念和大众意愿相促进以完善情理法度的社会价值。而以上所有的决定因素都是人的力量达成,没有意想不到,也不存在无能为力。
新的世界,新的时代,新的人。鲁迅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敢于拿来,才是不随波逐流,才是敢于作为。
朋友们,勇敢地应对命运的转折,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你将会做出无愧于世界、时代和生命的不俗成绩。
下水文三
文明的进程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保证你能看懂了先将原作文最大限度还原且通熟易懂翻译如下:生活在树上(象征追求自我空间和价值,但却脱离现实生活的状态)现代社会诞生的标志是丢失立足于现实的传统,所以原本传统主流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貌似已经不管用了。

现代社会未来广阔,但对于我来说相比追求名利,更愿意追求自我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我们的灵魂天生不服约束,追求不一般,喜欢诗与远方。

但如果这种灵魂变得不脚踏实地时,就要注意一下了。

与社会格格不入,是不能成为你违反规矩的依据。

即使我们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也不能根据誓言说干就干。

“我之所以能生活是因为依附在这社会上,而因生活产生的故事也只是社会故事的一部分”,麦金泰尔说的太对了。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的,即使我们在追求与社会相反的梦想时,也其实是在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我们之所以时常觉得社会和家庭不完美,是因为还太年轻,所以经历的不够多。

而因为经验不够而产生的我行我素的偏见,远远超出了理性。

我们所希望的生活期望是根据社会和家庭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是通过感觉去比较和认同社会不同的人及其生活方式得来的。

柯希莫既向强盗低头,又追求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理性的和立足于现实的。

倘若我们对过往进行反思之后,又再次自我膨胀,那么,既辜负了外界期盼,又会迷失了自我。

以片面的视角看社会和家庭的我们确实充满了偏见和狭隘。

我们可以对这种状况进行批判,但应该要放弃得不到有用的结果的批判。

如果在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之前,不以社会现实为基础,那就永远不能成功。

所以,当陈年喜为了挣钱补贴生活而顺从编辑的意思,去舍弃自己的写作风格写都市小说时,我们是没资格批判的。

追求自我的落差虽然看起来只是理念的不同,但在行动实践的时候也是很难区分开的。

比如,在我们只想纯洁地追求某些事物,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得不去依靠一些权力才能实现,那么追求在实现的同时是算成功还是算失败?我们要求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限制着我们。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审题指导】(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从墨子到约翰•多恩,不同的话语背后都强调相同的意旨: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照,命运与共,没有谁可以“自成一体”“与世隔绝”;而疫情期间彼此互赠寄语、互诉祝福,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正确抉择。

综合以上两层材料内涵可得出写作的情境限制:考生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背景下,围绕“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展开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体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青年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写作的情境限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的写作身份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中国青年代表,写作对象是世界各国青年。

写作时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责任、担当、抱负,以及如何与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且要将这一思想通过自己的演讲传达给世界青年,展现中国青年形象。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生活没有“如果”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生活没有“如果”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生活没有“如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优秀作文:生活没有“如果”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出生于音乐世家。

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选择音乐,但那只是“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我认为,她的观点正是我们大家所需要并学习的。

荆青、王杰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细细品味下来,他俩所说的不正是苏珊话语的另一种表达吗?一切都没有“如果“,选择就选择了,感恩并活在当下,做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正是我们的每个人所需要的吗?人要学会自己做出选择,选择之后便要坚定地走下去,正如荆青放弃了公务员的职位,选择了建筑艺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试想,假如她继续干着不喜欢的公务员,心中却惦记着建筑,这样她不可能成功。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她作出了选择并坚定地走了下去。

又如王杰,他的选择较多,但他确定用心将自己所选的工作做好,最后才成就了一代金嗓。

生活没有“如果“,我们不要在踯躅不前,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让今后都在如果那时的悔恨中度过。

如果皮尔洛没有选择足球而是继承家业,如果马云没选择踏入互联网市场而是继续干小本生意,如果贝多芬因耳聋放弃了音乐而选择孤独终老……这世界将少去太多美丽,所以不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脚踏何地,做出选择,活在当下才是创造你人生精彩的办法。

没有人能永远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选”错“了也没有关系。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精选)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精选)

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附评语)【浙江卷作文原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题目解读】01.试题特点浙江卷的选题并没有选择时下的热点,而是中规中矩的选了一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要常常思考到的人生大问题,是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面临的问题,考生在无论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境遇,还是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体味中,都会对此有所思考。

因此,考生既不难立意也不难选择素材。

02.题目解析中规中矩的题目与开放式的命题方式,让考生喜忧参半,喜的是选择一个角度或综合起来立意都不难,忧的是如何将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老题写出新意。

老题出新意关键还是素材选择倾向于时下社会热点。

03.写作角度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可以从“坚持自我”、“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等角度切入,从“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可以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塑造”等角度切入;从“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这是一个辩证的角度,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中遵从内心与外界期望的平衡”“自我发展与环境影响”批判辩证的多角度切入。

04.写法指导以上三个角度,因为还是关于人生或者说个人成长的主题,无疑写成议论文仍然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其它文体诸如小小说,如无提前构思,最好不要尝试。

议论文以其结构化更易于驾驭。

但是如果写出新意,因为观点并不算新,因此对选择素材的要求必然提高,比如,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从“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世上许多重大转折……)

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世上许多重大转折……)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5篇范文60-68分)原题回放: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现象类思辨型话题词:人对事物发展进程/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材料侧重:材料提出: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另外“是否”给我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虽一般可赞同,可反对,可补充思辨。

但这则材料隐含了价值判断,所以我们一般选“否”,即“当有所为”。

一.界定概念意想不到:是无法意料,是人们的预测之外的事情,是很难准备和掌控的事。

但这种意外却有重要的转折的意义。

重要转折:重大的变化。

转折:有个人、集体、社会。

转折有良性及恶性。

人能否迎来良性转折,避免恶性转折;能否在遭遇恶性转折后,又迎来良性转折;能否有个人的转折迎来社会的转折……二.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1.面对重要的转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转折,人们会彷徨无措,易对事物发展进程产生无能为力之感。

2.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本质上是很难把握的,因为认知局限,而事物是无穷无尽且千变万化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事物发展变化,总有迹可循,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类在不断地利用并改造着周围的一切。

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有时是可能的。

三.当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1.面对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须勇敢应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我们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化意外为惊喜,化危机为转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作文题【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本题设置了“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的任务情境,信件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必须紧扣“如何画好”的问题解决展开。

正如题干提示:“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主体内容可以针对以上提示有选择地回答。

针对审视自我时,“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的提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镜子”:要把自我与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在比较中找到方向,在比较中得到方法;同时,这面“镜子”可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群像,还可以是自然之物等;之后要明确,审视自我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不可急于一时一地,要在成长中点滴修正、逐步完善。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规定了必须要写书信,即写作时一定要符合书信体格式;“毕业前”也提醒考生不能随意选择写信人身份,而只能以高三毕业的学生,并且应该是当下正在参加高考的本校高三学生,即“我”来写。

同时,所写的信要针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对象限定性很强,要求以学长身份“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必须使用符合这一情境的富有亲切交流性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真诚亲切地与学弟学妹交流,要学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现场感和情境意识。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与历年题目相比发生了一定转向,但始终站在生活的角度,仔细品来相当具有哲思意味。

无论是2019年颇具人文情感关怀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还是今年“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都在不断引导考生们关注“为人”的思维品质与感性能量,充分做到了“以生为本”,并希望考生们在行文写作中能够充分展露真情实感,代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分析作文材料我们已知,今年的全国卷三考的是“审视自我”。

出题人通过“人需要不断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来努力看到尽量完整的自己”,强调人在寻找、审视自我时候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画好像、画好怎样的像、以什么为画像至关重要。

同学们们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阐述,也可以择一详细论述。

虽然,审视自我一词看似相当宏大,不知如何写起,但实际上也非常容易落实在生活的具体角度。

因为“自我”本身的含义相当丰富,命题人也在题干做出了提示,比如成为怎样的人、希望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个人所能做的事。

考生可以以小见大,从微观的、个人的角度叙事或是论述,最终立足自身和同代人,在青春成长中正确地、良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规划更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的三幅自画像亲爱的学弟学妹:你们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生活
对于生活,有人觉得既简单又复杂,有人觉得既沉重又轻松,收集了生活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对于生活,有人觉得既简单又复杂,有人觉得既沉重又轻松,有人觉得既充满希望又前景渺茫,有人觉得既平凡又伟大生活就是这样,总是矛盾而又统一的,正缘于这些,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这些看法,你对生活还有何种独特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直接提取生活层面的对立统一,如痛并快乐着,取舍有得的,闲逸忙碌的,祸福相依的
把生活比作某一事物,如生活是一首歌,则提取对立统一,有低沉有高亢。

从生活的内涵角度,发掘精神和物质层面,提取对立统一亦可,如生活不只需要面包,还需要水仙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