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A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A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A卷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舒婷,她被称为雨巷诗人。

B . 从《(蒲柳人家)节选》所描写的景物和风情中,我们闻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到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

C .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 . 《海燕》选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海燕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英勇乐观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 (2分)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 贤者能勿丧耳B . 腰白玉之环C . 天下缟素D . 手自笔录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shì吧。

假定是暖融融的春xiāo,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mǐn,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选自吴伯箫《灯笼》)(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shìxiāo mǐn装________春________处境可________(2)根据语境给划线字“悄”选择恰当的拼音()A . qiāoB . qiǎo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

(1)关关雎鸠,________。

(《诗经·关雎》)(2)往来翕忽,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3)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

(4)怒而飞,________。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自主调研(4月)七年级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8分)1.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

(《木兰诗》)2.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4.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10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5.《卖油翁》选自《_________》,作者欧阳修晚号___________。

(2分)6.解释加点字(2分)(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康肃笑而遣.之:7.翻译句子(2分)徐以杓酌油沥8.“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9.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华佗治病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今人适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②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注释】①差: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

②嗔志(chēn huì):恼怒。

10.解释加点字(4分)(1)留书.骂之(2)吐黑血数升而愈.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佗以为其人盛怒差12.郡守之子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13.华佗采用了哪些办法让郡守“嗔患吐血而愈”的?(3分)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2分)老王(节选)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及答案七年语文(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 亘.古(gèng)嫉.妒(jí)环谒.(yè)憎.恶(zēng)B. 炽.痛(chì)默契.(qì)祈.祷(qǐ)脑髓.(suǐ)C. 哽咽.(yè ) 蝉蜕.(tuì) 可汗.(hán) 污秽(huì)D. 确凿.(záo)气氛.(fèn)泥泞.(nìng)讪.笑(sh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A.菜畦狂斓臃肿人迹罕至B.叮嘱逼狭丑陋来势汹汹C.阻仰崎岖屏嶂荒草萋萋D.澎湃怪诞谰语一泄万里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5.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B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B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B卷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孔乙己》的作者是大文豪鲁迅,其作品主要有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等。

B .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C .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D .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焦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当街的柜台旁,把炎凉世态投影在孔乙己的身上。

2. (2分)下列各组文言语句中划线字表述有错误一项是()A . ①明有奇巧人(奇妙)②八分有奇(零数、余数)B . ①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②左手倚一衡木(同“横”)C . ①舟尾横卧一楫(省略量词)②又用篆章一(数词后置)D . ①尝贻余核舟一(遗留)②船背稍夷(平)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加横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cùhuàn应和贮蓄花团锦________瘫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

(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三)(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治病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今人适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②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释】①差: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②嗔志(chēn huì):恼怒。
7. 解释加点字
(1)留书骂之()(2)吐黑血数升而愈()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佗以 其人盛怒则差
9. 郡守之子在文中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华佗采用了哪些办法让郡守“嗔患吐血而愈”的?
【答案】7. (1).(1)信(2).(2)痊愈
8.华佗认为让这个人极其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
9.嘱咐使者不要追赶华佗。
10.接受他的礼品不加医治;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
2. 《卖油翁》选自《_________》,作者欧阳修晚号___________。
3. 解释加点字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2)康肃笑而遣之:( )
4. 翻译句子。
徐以杓酌油沥。
5. “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2. (1).《归田录》(2).六一居士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为(认为)、盛(大)、差(痊愈,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自主调研

沪教版七下语文月考考试卷

沪教版七下语文月考考试卷

⑥“上海中心” 采用双层玻璃幕墙设计, 两层幕墙之间宽阔的中庭形成了独立的生物气候
区,使得整座摩天大楼的绿化率达到 33%,丰富的绿化设计改善了大厦内部的空气质量,
也创造了宜人的休息环境,展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承诺。
⑦“上海中心” 的螺旋造型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节能的需要。 它一改高层建筑传统的外部

… …
8、D
… 9、归:回家
止:停止
… …
10、分亲很愤怒,想要(用棍子)打他。
… 11、勤奋刻苦、孝顺父母
号 线 现代文阅读
学… …
12、 峻 竣
… 13、 圆角三角形外立面层层收分 ;连续 120 度缓缓螺旋上升至顶部盘旋上翘
;非对称的顶
… 部卷折状造型。
… 14、举例子 作比较 突出地说明了“上海中心”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厦
③“上海中心”造型别致,圆角三角形外立面层层收分①,连续
120 度缓缓螺旋上升,宛
如一条升腾的巨龙, “龙尾”在大厦顶部盘旋上翘。从天空向下俯瞰, “上海中心”非对称
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大厦的点状造型、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造型遥相呼应,丰富了
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④“上海中心”是一幢集商务办公、酒店住宿、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其功能以
【注释】①收分:中国古代建筑用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想等的,根部略粗,顶部 略细,既稳定又轻巧,这种做法称“收分” 。②炫光度: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一种环境因
素。
12、“峻工”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 分)
13、第③段加点词“别致”的具体表现是
( 3 分)
14 、 . 第 ④ 段 采 用 了

七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七年级语文4月调研测试题初一语文(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2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6分)斑máo()蝉tuì() nièrú()殷红()逞能()旌旗()2.改正错别字。

(5分)人迹罕致人声鼎沸面面相觑摄手摄脚显为人知著作等身恢心丧气不堪设想怒行于色庞然大物错字改正3.课文、诗词默写,并写出相关作家、作品。

(13分)⑴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__________________,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____________,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⑴,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作者)⑴,相失万重云?,哀多如更闻。

(《》)⑴ 游子乍闻征袖湿,。

相呼相应湘江阔,。

(作者<<>> )4.从未离开父母的初一学生小芳,即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赴外地的社会实践活动。

妈妈为她准备了一大包零食,并打算亲自送她去。

小芳既不想让妈妈送,又不愿带零食。

请你为小芳设计一段话拒绝妈妈,让妈妈愉快接受女儿的意见。

(2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8分)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mì()食的时候才好。

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bǐ()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jiá()的“张飞鸟”,性子很zào(),养不过夜的。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语文试题附解答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语文试题附解答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语文试题一、古诗名句默写(10分)1、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2、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3、,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4、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5、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7、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8、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

10、请你写出吟咏乡情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句:,。

二、语言基本能力和语文实践活动(22分)1 1、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聘.(pìn)殷.红(yā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B.挚.友(zhì) 新鲜.(xiān) 截.然不同(jié) 热泪满眶.(kuànɡ)C.宰.割(zǎi) 呜咽.(yān) 风悲日曛.(xūn) 迥.乎不同(jiǒnɡ)D.哺.育(bǔ) 惩.罚(chénɡ) 深恶.痛绝(wù) 锲.而不舍(qiè)1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彷徨至死不懈九曲连环B. 污秽一泻万丈无暇及此C. 澎湃气冲斗牛来势汹汹D. 澜语兀兀穷年刮目相看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

”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庆祝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9·凉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2. (2分)下列与“望之蔚然而浑秀者,琅琊也”中的“也”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2019·太仓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胡杨树一身长有柳树、杨树、枫树三种树叶,真乃奇妙绝(lún)。

更绝的是,每年十月中旬,一夜寒露将(cuì)绿的胡杨树林骤然染成金黄。

浩浩渺渺的胡杨林一下子就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繁茂枝叶印衬着(zhàn)蓝天空随风婆娑起舞,领尽大漠瀚海风骚,为逶迤弯曲、平缓流淌的弱水河沿岸景色增添了灵气和神秘。

登高远远望去,仿佛是欧洲自然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kuàng)神怡,瑕思悠悠……(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ún cuìzhàn kuàng奇妙绝________________绿________蓝心________神怡(2)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 (2017七下·分宜期末) 按照提示默写古诗文。

(1) 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2) 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4)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

(5)赵翼的《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写木兰功绩之大受奖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5. (10分)名著阅读。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完成的著作是《________》。

(2)保尔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一段名言,是他在________(人名)等烈士的墓地上的内心独白。

(3)根据内容续写。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梁山好汉除暴安良的决心,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6. (12分) (2017九上·梁溪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爷爷的芦苇荡汪去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

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

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

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

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

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

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

一把可以卖5毛钱。

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

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

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

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

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

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

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

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

”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

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

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

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

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

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1)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爷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选文第⑥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划线句。

(4)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⑩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⑪自然段划线的短语“酸涩而又馥郁”的理解。

7. (13分) (2020七下·奉化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汪曾祺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

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

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

可惜!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

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情节,主要散散漫漫。

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

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

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

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

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

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

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

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

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

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

这当然不大好看。

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

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

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

上课时分发给学生。

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

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

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

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

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

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

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他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

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

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也有时发一点感慨。

后写两行题记。

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

”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

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

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

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

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

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

他养了一只大斗鸡。

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

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

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

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

一晃,四十多年了!(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明事件】(1)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