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伴随着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长时间的学习和应对各类考试,使得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不断累积。
他们常常需要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忍受着长时间的学习和应试压力,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 社交压力增加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通常面临着与陌生同学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压力。
很多大学生由于自卑、羞涩或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很难融入新的社交圈子。
这种社交压力常常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3. 家庭变化和亲情缺失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往往需要远离家庭并与父母分开生活。
这种家庭变化带来的亲情缺失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失落和不安,缺乏父母的支持和关爱。
4. 就业压力与未来焦虑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通常期望通过高等教育来为自己的未来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失业风险和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解决方法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应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适度调整学习任务,减轻学业压力。
此外,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课外活动,保持适度的身体运动,也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
2. 加强社交能力培养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和团队合作项目,逐渐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社交技巧。
同时,大学也应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机会,开展社交技能培训和社交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建立支持体系大学和家庭应建立起良好的支持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心理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因素引发。
具体表现可能包括焦虑、孤独、迷茫等。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遇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或同学求助。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和就业竞争等。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困难或对自我要求过高而感到压力过大。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调整自我期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不畅等。
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差异、缺乏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和处理技巧。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尊重他人,理解差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自我认知与成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特长等。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情感与恋爱大学生在情感和恋爱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恋爱受挫、单相思等。
这可能是由于情感处理不当、恋爱观不健康等因素引发。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情感管理和恋爱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处理方式。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积极面对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应对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应对不仅仅是个人的挑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应对心理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
成绩、考试、论文等各种任务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1.2 生活适应困难对于许多大学新生来说,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和面对新的社交圈可能会引发适应困难。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1.3 就业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担忧就业前景,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2.1 寻求支持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他们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或参加心理辅导课程,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扰。
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3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可以减轻内心负担。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加入社团组织,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友谊。
2.4 学习应对技巧培养一定的应对技巧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各种挑战和压力。
例如,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有效时间管理以及学习情绪调节技巧等。
2.5 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大学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并积极寻找放松身心的方法。
例如,定期进行运动、参加瑜伽或冥想课程、阅读等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和增强身心健康。
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应对,才能改善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这一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大学生成长发展。
同时,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潜在或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来自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寻找对策,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完成更多的作业和实验,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2.人际关系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这包括老师、同学、室友等。
一些人际关系不和谐或者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担心自己的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些担忧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4.自我认知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这种自我认知不足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5.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导致心理问题的加重。
二、解决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释放压力,调整情绪。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人际关系沟通的培训班,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因人际关系问题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5.鼓励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帮助学生扩展人际交往圈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常常面临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然而,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来自学业的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习负担和更加严格的考试要求。
他们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人际关系的压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大学里,大多数学生都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子,结交新的朋友。
然而,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感到孤独和焦虑。
此外,自我认同和目标定位的模糊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挫折。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1.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寻求专业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通常设有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心理辅导和指导。
大学生可以预约咨询师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
他们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
同时,他们还应该均衡饮食,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管理时间和压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合理规划时间并学会管理压力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可以尝试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设定适当的目标,并学会优先处理紧急和重要的任务。
此外,他们还可以寻找放松的方式,如听音乐、锻炼、读书等,以减轻压力。
4.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态对于解决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未来焦虑、家庭问题、心理疾病等方面,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由于课程安排紧凑、任务繁重,很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很大。
为了缓解学业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设定优先级,避免拖延。
* 寻求支持与帮助,如与同学、老师或学习辅导中心交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 保持积极心态,认识到学业压力是正常的,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来应对。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个性、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强自身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接受他人优点,尊重个性差异,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帮助和支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氛围。
3.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自身优点和不足的认识不足,缺乏自信或自卑。
为了解决自我认同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了解自身优点和不足,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 积极自我反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寻求成长机会,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
4. 未来焦虑未来焦虑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很多大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为了缓解未来焦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规划未来,设定长期和短期目标,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 明确目标,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 增强自身实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加自信和安全感。
* 保持积极态度,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5.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加。
他们常常面临学业压力、生活困扰、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 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在面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时,常常感到压力巨大。
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导致焦虑、紧张和失眠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 生活压力和困扰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还需要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如经济负担、住宿条件、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等。
这些问题可能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3. 状态失衡和情绪波动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会导致情绪的波动。
他们可能经历自我认同、自卑、厌世等情绪的起伏,这些情绪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辅导讲座等方式,使大学生正确了解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支持体系,鼓励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困扰。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家庭可以给予温暖和理解,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他们还应该注重饮食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4.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俱乐部等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5. 寻求专业帮助在面对严重心理问题时,大学生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可以针对个体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
重要的是,大学生要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寻求帮助。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会对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制定有效的对策,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1、情绪低落大学生压力很大,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会经常出现。
随着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情绪也就越来越低落,心情烦躁、疲惫、无精神等不良情绪常常困扰着他们。
2、焦虑常常有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如考试焦虑、就业焦虑、未来焦虑等。
这些焦虑让大学生感到像是处于“大海之中”,不知道如何应对和改变。
3、抑郁大学生的抑郁问题也十分严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症状为情绪低落、自闭、沉默等,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抑郁并不重视并且对抗抑郁的能力也极为缺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1、过度焦虑许多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过度焦虑和担心。
2、压力过重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等都是大学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3、社交困难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大学生面临社交困难的问题,这也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心理咨询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咨询和沟通,使心里的压力得到缓解,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适当的放松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压力,从而改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逛街等方式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快乐起来。
3、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交际圈大学生可以多涉足一些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渐渐摆脱自己的紧张情绪,体验到和他人的连接和支持,给自己带来安慰和信心。
4、加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大学生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和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样得到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引言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态度不端正。
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
【2】(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
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
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
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为了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而随波逐流。
江苏科技大学对江苏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人际交往压力的同学占到39.1%。
【4】(三)恋爱问题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尤其关注的自身问题。
恋爱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不能协调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情感破裂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态度、行为和方式上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自主性强;二是注重感情;三是比较注重形式有些表面化;四是不稳定性;五是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5】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处于青年中期,性发育成熟是其主要特征,恋爱与性的问题不可避免。
但是,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的青春期教育不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感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时将导致心理障碍,如恋物癖等。
总的来说,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带有功利性或者占有欲,一些同学恋爱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寂寞,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大学生对恋爱中问题的判断。
有的同学将恋爱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部分,把失恋看做极为重要的生活事件,在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受到严重干扰和打击。
(四)贫困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有5%-7%是特困生。
【5】大量的事实及研究表明贫困生在大学里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家庭的窘境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转化为以金钱为唯一标准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这加剧了大学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7】贫困易使大学生的内心极为敏感,与人交往时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过度揣摩和猜测别人的言行。
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渴望,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交流。
久而久之,这种矛盾心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适应问题适应问题在低年级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新生居住在一起,各自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学习经历、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
进入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会面临全面的协调与适应,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独立生活能力弱,所以,适应问题广泛存在。
较为常见的是对于现实的失落感。
由于中学时期对大学充满了幻想,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其实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怀念高中生活。
此外,虽然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家的水平相当,许多同学因为害怕竞争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失去了高中时期被老师奉为掌上明珠的特殊待遇,而倍感失落。
甚至,一些同学看到班上、院里有些许多才多艺、能力又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表现得尤为自卑。
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以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到宿舍的集体生活,感到有强烈的孤独感。
以致整日心情低落,不愿与同学来往,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孤独,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六)择业问题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年级同学中。
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希望毕业后找一份自己喜欢而又体面的工作,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诸多困惑和担忧。
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
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之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的了解和接触较少,根本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其次,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傲心理严重,在择业时表现的狂妄、自大,对自己职业选择的预想过高,不能正视择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实力,一旦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过大就会难以接受,而苦闷、抑郁。
还有许多同学是害怕竞争,自卑心理严重,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表现为害怕进人才市场,应聘时过度紧张等,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因素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东西方价值和伦理观念碰撞、冲突,大学生群体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学习任务艰巨,就业难度日趋增大,这些压力与困惑不同程度的威胁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8】一方面大学生特殊生理发育阶段使得大学生心理变化激烈,容易动荡、情绪不稳定。
另一方面,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波动。
目前,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变化都在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就会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动荡使得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什么才是幸福,从而产生焦虑不安,诱发心理问题。
此外,网络的发展,使得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寻找在现实的世界中得不到的满足感。
部分大学生发展成为对网络的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神恍惚,有异常的行为和举止。
(二)学校因素学校因素表现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教育程度不够。
有调查显示,北京52.2%的高校至今没有设立心理咨询的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认为是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还有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学生求助无门。
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的机构,但是参与咨询的教师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难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的处方。
此外,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
(三)家庭因素家庭是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不良的家庭教育或教育环境会为孩子的不良心理埋下种子。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诸多隐患。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研究表明,中国有70%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的家长则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打、骂的措施。
这些教育方式都是不恰当的,过分保护,往往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以自己为出发点,不能理解他人,斤斤计较,不会包容;独立生活能力差,遇到困难时不能做出与其年龄相适的选择。
凡此种种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使得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宿舍生活和学习方面处处碰壁,从而诱发心理问题。
过分监督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遇事小心谨慎,胆怯、唯喏,害怕表现得不好令父母失望。
而简单、粗放的打、骂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孤僻、充满偏见,具有暴力倾向,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极为不利。
(四)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特殊的生理发育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意志薄弱等。
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发育阶段使得他们普遍没有形成对自己的准确认知,表现为认知片面,对自己缺乏全面准确的评价,过分自信或自卑。
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全面的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因素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和看法。
现代许多大学生成长经历单一,缺乏挫折教育或者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将心理问题神秘化,认为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无异。
许多同学有了问题就讳疾忌医,更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三、思考与对策分析(一)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绿色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