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学业压力过大。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大一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进入大二后,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他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山大,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分析,小明的情况是典型的学业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学习要求时,往往会感到压力山大,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前。
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解决方法,针对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加课外活动,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找到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案例二,人际关系紧张。
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大学里并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总是感到孤独和失落。
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很表面,没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分析,大学生在校园中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解决方法,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多参加学校的一些社交活动,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
案例三,就业压力大。
小李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分析,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压力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
解决方法,对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学⽣⼼理健康案例分析 ⼼理健康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全⾯发展有⼗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案例分析篇1 ⼥⼤学⽣李某,长得挺漂亮。
她有许多⽹友,⼤家都聊得很好。
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个男⽣特别投机。
⼀次不太在意的见⾯,却让⼥孩更加⼼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想象中好很多,从此⽹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
长时间的相处,让⼥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上骗来的⼥朋友。
男孩⼀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思做任何事,甚⾄要割腕⾃杀。
⼥⼤学⽣的这种⽹络⼼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真实的感情给了⼀个并不真实的⼈,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已。
更没想到男孩是⼀个专在⽹上欺骗⼥孩感情的⼈。
因此造成⼼理障碍甚⾄想要⾃杀。
⽽从男孩的⾓度来看,这也是⼀种⽹络⼼理障碍。
他经常欺骗⽹上的⼥孩,表现了他在平时⽣活中都存在着⾃卑⼼理,这样的⼈特别希望得到关注。
他们虚有⼀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
他在⽹上把⾃⼰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所有。
⽹络是虚拟的,它可以让⼈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想成⽩马王⼦,⼥孩想成⽩雪公主,过度的幻想就产⽣了病态⼼理。
⼤学⽣⼼理健康案例分析篇2 ⼩A与⼩B是某艺术院校⼤三的学⽣,同在⼀个宿舍⽣活。
⼊学不久,两个⼈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活泼开朗,⼩B性格内项,沉默寡⾔,⼩B逐渐觉得⾃⼰像⼀只丑⼩鸭,⽽⼩A却象⼀位美丽的公主,⼼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A。
⼤学三年级,⼩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赛,并得了⼀等奖,⼩B得知这⼀消息先是痛不欲⽣,⽽后妒⽕中烧,趁⼩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扔在⼩A的床上。
⼩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A与⼩B从形影不离到反⽬为仇的变化令⼈⼗分惋惜。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案例一:学业压力小李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最近感到非常焦虑,因为他即将面临期末考试。
小李的焦虑主要源于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他担心如果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到自己的奖学金申请和未来的就业机会。
这种压力让他夜不能寐,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厌食症状。
分析: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小李的情况反映出他可能存在完美主义倾向,对成绩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此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小李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成绩并非决定未来的唯一因素。
同时,他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习一些压力管理的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以减轻焦虑感。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扰小张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最近在宿舍关系中遇到了问题。
她发现自己与室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这让她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
小张尝试过与室友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这让她感到更加沮丧。
分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小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沟通方式不当或者个性差异导致的。
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有效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小张可以尝试采用更为积极的沟通方式,比如主动倾听室友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共同点。
此外,她也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三:未来规划迷茫小王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他即将毕业,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非常迷茫。
小王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焦虑和迷茫。
分析:未来规划迷茫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王的情况反映出他可能缺乏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心理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1:性的迷惑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
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2:减压无术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
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3:校园暴力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
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1、追求享乐心理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
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难以满足时,便产生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机。
[典型案例] 某重点大学学生高某其父母皆为工薪阶层,入学不久他找了女朋友。
起初,家里每月给的600元的生活费完全可以应付每个月的生活开支。
但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他经常带着女朋友出入宾馆、饭店,600元的生活费显得捉襟见肘。
于是,他整天与朋友一起潇洒之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弄到钱。
2001年5月的一天,他同寝的李同学亲戚给他捎来2000元,还未来得急存入银行,便被高某盗走。
案发后,高某被开除学籍,同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解析] 高某追求享乐的心理需求,导致了他犯罪行为的发生。
据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盗窃行为及个别女大学生卖淫行为的发生,主要原因都是追求享乐。
2、打击报复心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对困难和挫折缺乏想象力,有较强报复心理。
有的人恋爱不成而生恨,有的人被对方非礼后千方百计寻求报复,有的人仅仅因为一两句话或一点小事,就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想伤害对方。
[典型案例] 吉林省某高校学生江某下课后与女朋友一起回寝室,迎面走过来的同专业男同学刘某看了女朋友一眼,江某大为不快,与刘发生口角,进而殴打在一起。
在两人撕打过程中,江觉得没占到便宜,在女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后又回到寝室拿来一把水果刀,将刘某刺伤,造成重伤害。
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时被学校开除学籍。
[案例解析] 由报复心理引发的犯罪在青年人违法犯罪中占较大比例。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分析
分析:
从事了18年心理教育研究的专家说,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就可以自由学习,形成短期不能适应大学较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在面对一些等级考试、期末考试等成绩不如意时,就出现困惑;还有学生不适应大学校园的集体生活,经常出现宿舍关系不和、失恋等引发的人际关系方面苦恼,这些都是大学生经常“郁闷”的原因。
测试结果:
选A、就在道路的另一边出现可怕的怪物,朝这边过来
选B、爱犬突然兽性大发,朝自己攻击
选C、闪电打到树丛,喷出火红的火焰
对人恐惧的程度相当高。此种人多半属于原本自尊心就很强的人,很多人乍看之下都自信满满。但实际上,对他人却有强烈的害怕倾向。他们害怕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弱点,而造成自我崩溃。追根究底在于你过份在意别人的看法。建议你想开一点,毕竟你是你,别人是别人。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财教一班
它是人生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 它是智慧的时期,也是愚蠢的时期; 它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 它是光明的时期,也是黑暗的时期; 它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天; 我们前途有着一切,我们前途什么也没有; 我们正在直升天堂,我们也正在直坠地狱。 案例: 曾有媒体进行过一项高校流行语调查,“郁闷”一词以百分之五十五的得票率高居榜首。大一学生为“现实中的大学与想像中的象牙塔不一样”而郁闷,大二学生为“敏感的校园人际关系”以及“校园内部贫富差距显露的社会不公”而郁闷,大三和大四学生则开始因为“考研、就业与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郁闷。
潜意识的你有多害怕与人交往?
问题:这是一位四十五岁的女性所做的梦。梦中的景像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带着她的爱犬在森林中散步。突然雷声大作,周遭顿时陷入一片黑暗。就在这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请问你认为是什么事? 就在道路的另一边出现可怕的怪物,朝这边过来 爱犬突然兽性大发,朝自己攻击 闪电打到树丛,喷出火红的火焰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报告篇一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柳某,男,15岁,汉族,系我校初三学生,个头不高,身体胖瘦适中。
父亲为乡下学区副校长,母亲为县医院护士。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系家中长子,母亲体健,足月顺产、孕育期间未服任何药物、也未有任何不良反应,婴儿时期,一切正常,一岁左右、父母离异,父亲忙于教育工作而疏于照料,求助者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爷爷和奶奶对其娇惯溺爱,从小意志脆弱、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3岁时,父亲把求助者接到所在单位念书,那时,父亲升任副校长,业务繁忙,并且染有赌博不良嗜好,对其要求甚为严格,但很少与其沟通交流,小学阶段学习优异,深得师生夸奖,但胆小怕事,与学生交往很少,10岁那年,父亲续弦,继母除生育一妹之外,又带来一妹,继母对其百般呵护,但求助者仍旧感觉不到温暖,两年前,求助者离开乡下父母考取县城这所初中寄宿制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求助者喜欢上了这所环境怡人、书香浓郁的美丽校园,学习劲头有增无减,成绩处于班上中上游,性格比以前稍微开朗些,结交了一些要好。
但做事仍显自信心不足。
(三)、精神状态求助者穿着干净整洁,说话思维清晰、完整,说话过程中流露出紧张焦虑情绪。
(四)、身体状态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多梦,委屈烦躁、焦虑,情绪低落。
(五)、社会功能惧怕数学老师批评、害怕与数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成绩有所下降。
(六)、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为170,其中焦虑为3分、抑郁为2分、个人关系为2分。
其他因子均低于2分。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最近一个月以来,求助者心神不宁、委屈郁闷、紧张焦虑睡眠不佳,数学课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难以平静,学习效率下降。
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正当求助者伏案疾书认真答卷时,“嗖”一声一个圆纸球不偏不倚落在求助者桌上,原来前桌想试图与求助者侧面的好友核对试卷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业、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从中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王小明,大一新生,来自农村。
他在大学刚开始适应不良,感到孤独和无助,经常情绪低落,不愿意与同学交流。
他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惧。
案例分析,王小明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城市的大学后,由于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出现了心理问题。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适应新的环境。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农村学生互助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案例二,李华,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却出现了学习疲劳和厌学情绪,经常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案例分析,李华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可能承受着更大的学业压力,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加强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怀,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业压力,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校可以开展学业压力释放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案例三,张三,大三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感到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经常因为自卑而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和社交活动。
案例分析,张三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时引起重视。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开展自信心培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重建自信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快大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到了。当时校园里流行一种说法:上了一回大 学,要是没谈过恋爱、没补过考、没逃过课,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照这个标 准,我充其量也只能算半个大学生。到了复习阶段,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整 天都乱哄哄的。也许是冬天来回跑得太累了,也许是自己的心情太烦了,反正脑 子里总转悠着关于“半个大学生”的那几句话。就在考一门我学得还不错的专业 课时,我竟然异常紧张,手抖得几乎无法答题,总想上厕所。可在去了两趟厕所 后,我的状态依然没有缓解。结果考试时间还没结束,我就走出了考场。
后果当然可想而知,挂科!可挂科补考是要交钱的!我又得去筹这笔钱。现 在,我特别后悔,自己却又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犯这样的毛病。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又会有更多的担心:现在我就这样,将来等到谈恋爱的时候会不会受影响?找 工作会不会受影响?那我的一生岂不是完了?
h
4
那个寒假,我像以往的假期一样,等到快过年才回家。不是我不愿意 得听她那一肚子苦水,而姐姐的结束语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以后我和孩子可 就靠你啦!”哥哥嫂子也总暗示我:“以后你侄子就靠你啦!”
【作者】 丁成标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
h
1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一)
人物:即将毕业的李云
背景陈述:贫困生——功课出色,内心自 卑——上课紧张到满头大汗
问题指向:学习
症候群指数:70%
h
2
采访笔录: 四年前,我从一个偏僻的县城考入这所大学,成为远近皆知的“状元”。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里人一直都不支持我读高中,可没想到,我最终 还能考上大学,他们咬着牙借钱供我上了大学。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奋发考研。我成绩不错,当然也想试试,但 一想到家境的窘困,我知道这一次我是不得不真的放弃了。
现在,我已经听不进课了。本来,上次挂科后我就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但一上 课我就紧张,越想听清越听不清,越听不清我就越着急,常常一堂课下来,我急 得满头大汗,但老师讲的东西却一个字都记不得……
h
7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二)
人物:李强
背景陈述:小事使兄弟疏离——困扰大 半年——夜夜失眠
问题指向:人际交往
症候群指数:75%
h
8
采访笔录: 有件事困扰我已经大半年了,我怎么也想不通。 我们宿舍有八个兄弟,大家关系都不错,我跟王风走得更近一些。王风
电脑玩儿得好,有时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学习了。我就常催他按时去吃饭, 考试前他也总找我帮他复习功课。
大二的一次考试前,我正焦头烂额地在自习室复习,突然收到王风的短信: “你在哪儿?”我知道他又找我帮他考前突击复习。当时我真是自顾不暇, 于是就回复他:“现在特忙,自己都顾不过来了。”发完这个短信后,我压 根儿没当回事,继续复习。晚上回到宿舍后,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和大家有说 有笑。可当我跟王风打招呼时,他却看都不看我一眼,像没听到一样。我想 可能他心情不好,也没在意。等我洗完脸回来,准备在他床边跟他说一件有 意思的事情时,他偏偏歪在一旁摆弄收音机,仿佛我根本不存在。我有点蒙 了:他真的生气了?
h
6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精神上的贫困生呢? 首先,必有家庭教育的失策。我不认为哪朝哪代的家长对孩子的爱会略胜当 代父母一筹,但从千百个咨询案例中我却看到当代家庭教育中最致命的缺陷是: 物质上不分青红皂白地为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甚至沿街乞讨也供孩子上大学;但 在精神上却没教会孩子品味幸福,感受恩情,自强不息,涌泉相报。 第二,学校教育心口不一,会上说的、墙上写的都是素质、道德、爱,但在 考核学生时却是认分不认人。这就使精英和骄子们错觉频生,仿佛卷上那几分、 证上那几个字和工资单上那几个数就能印证他们的豪迈和伟大。殊不知离开了精 神的富有,上面这些只能使人愈加苍白而贫穷。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们往往误以为自己还是什么青春期,把学习生活、交往 处世上的过错一股脑推给家长和学校了之。事实上,大学生是成年人,精英与骄 子的真正含义是认真选择生命的理念、全然担当命运的责任。 美好的根源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我家住在离县城还有好几里地的农村,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 早已结婚生子,日子过得都紧巴巴的。有这样的经济状况,一踏进大学校门, 我就意识到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大学第一天,我特别紧张,因为我身上带 的钱除了学费就只剩下借来的几百块钱,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些是否够我交齐 书本费。
入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打工的机会。每周我来回坐两个小时 的车去给一个初中女孩补习数学,每次赚15元,这样,我一周的生活费就有 保证了。
h
5
专家 评论
你不过是精神上的贫困生 从父母期望和竞争取胜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常被称为精英或骄子。从社会角 色与责任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又被称为“延缓支付”的一代。人应当从18岁就开 始回报父母与社会,上大学只是为了回报得更多更好,这就叫“延缓支付”。延 缓支付意味着利息的增加,加倍苦学才是大学生的英雄本色。遗憾的是,精英与 骄子们居然会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样的话:“上了一把大学,要是没谈过恋爱、 没补过考、没逃过课,就不算完整的大学生活。”如果大学生活真的如此“完 整”,那么精英与骄子就不是在延缓支付,根本就是彻底赖账。这种丑恶的理念 从何而生呢?明确的回答是——丑恶的根源是贫困。 说到贫困,人们往往会对号入座,想到家乡的偏僻,想到家境的困窘,想到 父老乡亲的无知等等。这么想你就跑题了。你想到的只是物质的不富有,这怎么 能叫贫困呢? 什么样的贫困产生丑恶?精神财富的匮乏! 由此想到朱光潜先生的深刻见解——“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反过来说, “空虚而多阴损谓之丑”。
其实,在大学里,最困扰我的还不是经济上的窘困,而是自卑与茫然。 初到大学,我不会使电话,拨通号码后,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表示接通, 什么样的声音是占线。有的时候,听到宿舍的女友们在谈论哪个明星、哪个 品牌时,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多余。
h
3
走在校园里,我常常低着头,感觉自己很像一只灰秃秃的鸭子。我把所有的 时间都排满,做家教、学习,不让自己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大一、大二的时候, 我惟一能感到自豪的就是我的成绩,每次考试我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