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水土流失形态

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岩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和人为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剥离、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治理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一、侵蚀的发展

土壤侵蚀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

(一)自然侵蚀

自然侵蚀也称古代侵蚀、史前侵蚀或地质侵蚀。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了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在其沉积过程中,地面虽然比较完整,但也有起伏不平,同时地面尚未形成能抑制土壤侵蚀的植被,加之黄土具有易蚀性特点,暴雨和冰川融解形成径流,即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这时侵蚀非常缓慢,土壤的侵蚀速度小于土壤形成的速度,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还对土壤能起到一定的更新作用,这种侵蚀也叫正常侵蚀。

(二)加速侵蚀

加速侵蚀也叫现代侵蚀,是指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自西汉到民国的2 00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移民戍边以及农业区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人类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开荒扩种,加上其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造成加速侵蚀。据观测资料,森林砍伐土地垦种后,年侵蚀模数可从每平方公里几吨猛增到几千吨甚至上万吨,有不少沟道、河流,一年的输沙量相当于自然侵蚀几百年的输沙量。加速侵蚀导致林草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更加破碎,水土流失加剧。

(三)人为新增侵蚀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开矿、建厂、修路、盖房(挖窑)等活动日益频繁,直接向沟道、河道弃土弃石弃渣。由于人口增加,需求更多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上,不少地方仍在破坏植被,开荒扩种,粗放经营,造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家治理多家破坏。在遭到破坏的地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二、侵蚀形态

土壤侵蚀从形态上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种。

(一)水力侵蚀

在暴雨作用下,地表径流所引起的土壤冲刷,即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广泛分布于坡面和沟壑,是土壤侵蚀的基本形式。它与降雨量的多少、降雨强度的大小、地面坡度的陡缓、土壤结构的好坏、地面植被疏密等因素有关。降雨多、强度大、坡度陡、土质松、植被稀,水力侵蚀就严重,反之则轻微。水力侵蚀分为面蚀、沟蚀、潜蚀3种。

1.面蚀

雨滴击溅和地表径流冲刷作用使表层土粒被冲走的现象叫做面蚀。面蚀主要发生在植被较差、有一定坡度和没有防护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面蚀分为:层状面蚀,即表层土壤比较均匀地薄层流失;鳞片状面蚀,指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坡面表层产生的许多彼此大体平行排列的斑纹,其形状如鱼鳞的侵蚀;细沟状面蚀,指径流避高就低,将地表冲成深度、宽度都不超过20厘米的细沟,经耕作后细沟可以平复的侵蚀;砂砾化面蚀,指在风蚀区和土石山区,径流将表层土壤中细颗粒冲走而将砂砾残积在地表,最后形成砂砾化景观的侵蚀。面蚀是沟蚀的基础,可使土壤质地变粗,熟土层变薄,肥力减退,形成砂砾化,使农业产量降低,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根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资料,不同地类年水土流失情况如表1-1。

表1-1不同地类年水土流失情况

说明:坡耕地年径流量、年冲刷量系加权平均值;荒坡指黄土荒坡;简易土路的年径流量、年冲刷量指路面的径流量和冲刷量。

2.沟蚀

随着坡长增加,地表径流逐渐汇集成为股流,冲刷力增大,在细沟侵蚀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切沟、冲沟、支沟、干沟直至成为河流,形成蛛丝密布的水路网络,构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沟蚀的主要形式为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壁扩张。沟谷依其形状可分为V形沟、U形沟和梯形沟3种。

在现代加速侵蚀作用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残塬沟壑区,地形已十分破碎,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50%,正在发育的侵蚀沟头每年前进可达3~5米。没到基岩的沟底继续下切,沟壁坍塌扩张,沟蚀已成为当今主要泥沙来源。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在离石市羊道沟观测,沟沿线以上的坡面即沟间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0.3%,沟谷地面积占49.7%,但后者的来沙量却占总来沙量的 86.2%,前者的来沙量只占13.8%,泥沙主要来自于沟壑。在沟壑面积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尽管能够做到雨水径流不下坡,而沟壑本身的雨水径流,也足以造成沟壑的继续坍塌破坏,继续蚕食坡面。

3.潜蚀

潜蚀也叫洞穴侵蚀或陷穴侵蚀,是地面侵蚀转化为地下侵蚀的一种形式。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含有可溶性盐类,结构松散,孔隙度高,透水性强,由于在塬边、沟边、梯田地坎附近常存在凹地或裂隙,雨水积聚处黄土湿陷或雨水沿土体裂隙集中下渗,在土体中出现漏斗、竖井,致使周围土体垂直向下滑落,形成潜蚀洞穴。有的地方从坡上到坡下,从上游到下游,有若干个陷穴连续产生,穴底有暗道连通,成为串珠状洞穴,有时也可形成上实下空的天桥,洞穴连续坍塌,可直接成为深沟,并且扩展很快,容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据实地调查,河曲县道黄沟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陷穴4.7个,兴县蔡家崖沟有3.6个,离石市王家沟有11.6个,有些洞穴体积很大,人可以爬着进去。黄土梯田发生陷穴很普遍,有的从上台梯田出现陷穴口,隔几台梯田或在下部沟坡下才出露陷穴出口。洞穴在地面以下,防治很困难。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采用从美国引进的烟幕弹技术测定洞穴发育、结构与变化,为洞穴产沙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重力侵蚀

山坡和陡崖的岩石或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产生位移的现象叫重力侵蚀。按照侵蚀的方式和形态特征,重力侵蚀可分为坍塌、滑坡、崩塌、泻溜、山剥皮等几种类型,严重的滑坡、坍塌、崩塌可堵塞沟道,形成天然水库,群众称为“聚湫”。有的滑坡可吞没村庄,断绝交通。产生重力侵蚀的主要原因有:地面坡度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暴雨过大过猛,冲刷力极强;土体上部为透水层,下部为不(或弱)透水层,中间成为滑动区;沟底下切,深宽比增大;土体含水量增大或饱和,凝聚力和抗剪力减小;岩土风化、气候干湿变化、冻融作用都能引发疏松的碎块碎屑向坡下散落;地震影响。

重力侵蚀在黄土山区和土石山区普遍存在,特别是在黄土残塬沟壑区,重力侵蚀更为严重。据隰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在西埝沟观测,沟头每年平均前进2.4米,黄土沟床每年平均下切0.28米,红土沟床每年平均下切0.12米,沟坡每年每平方公里坍塌、泻溜、滑坡等重力侵蚀量3 740米3。侵蚀的岩屑和土体,常堆积在坡脚或沟底,若遇暴雨和大暴雨,就会出现危害严重的泥石流。

泥石流往往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产生的。泥石流暴发时,洪水与泥石混在一起涌动前进,流速每秒高达十几米,有很高的“龙头”,固体物质处于超饱和状态,其含量大于40%,泥石流容重大于1.6吨/米3,全断面流速基本一致,不产生分选现象。泥石流流速时快、时慢,表面显著不平,能浮托、顶运大的土、石块或其他固体物质,破坏力惊人,常造成毁灭性灾害。1956年平顺县车当村雨大且猛,发生大滑坡,死98人。霍县峪口村位于北张沟沟口,该沟系土石山区,面积1.2公里2,沟底比降20%,由于岸坡滑坡、坍塌、泻溜等重力侵蚀,沟底堆积3~4米厚的松散土石,平时径流量小冲不动。1982年7月30日至8日1日,降雨200毫米左右,沟坡表层和沟底堆积物含水量都达饱和状态,8月2日凌晨又发生高强度暴雨,30分降雨90毫米,突然一声巨响,山洪、泥石混在一起一拥而下,形成浓度很高的泥石流,龙头高达6~7米,60多吨重的大石头也被冲了下来,几秒钟内峪口村12个院子的43孔窑洞进泥,村民宋河生、张大孩两家被泥石封了门窗,闷死11人,其中4具尸体被泥石流冲走十多公里,

死亡大牲畜3头,冲毁沟条地6.0公顷多,沿霍山沟道泥石流汇集一起,冲进辛置镇街道,18个商店和10户居民76间(孔)房窑进泥,火车站被淹,直接经济损失7.6万元。

(三)风力侵蚀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具有很大的动能,作用于物体时就形成风力。当风力大于土粒、沙粒的抗蚀力时,就会使其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到其他地方,这种风吹土(沙)粒走的现象叫风力侵蚀。风力侵蚀因土(沙)粒粗细和风速大小呈3种不同的侵蚀形式:粒径0.50~2.00毫米的,只能顺风向在地面作短距离滚动和滑动;粒径0.25~0.50毫米的,可在地面上腾空跳跃前进;粒径小于0.25毫米的,则被风吹扬在高空中,随风向作远距离移动。据右玉水保试验站观测,这3种形式的起动风速大体分别是10.8米/秒、9.3米/秒和6.0米/秒。风蚀在山西省西北部地区比较严重,此地土质疏松,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特别在强风季节,刮蚀表土,损坏青苗,土地沙化,或落沙、流沙压盖农田,形成沙垄、沙丘和沙坡,出现小面积沙漠化。神池县每年有8级以上大风30~40场,沙暴日数10~13天,最大风速29.7米/秒,常造成强烈风力侵蚀。据右玉水保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当风速达到6米/秒时,可在沙土上引起风蚀;风速达到8米/秒时,可在黑垆土上引起风蚀;风速达到10米/秒时,风蚀量为6米/秒时的6.5倍;风速达到17米/秒时,风蚀量是10米/秒时的43倍。全省风蚀量中有84.6%的是由5级以上大风引起。全年风蚀量中有84%的产生在3~5月份,此时气候干旱,地表无植被,土壤含水量低,易刮大风。据多年观测资料平均,农耕地年均风蚀量127.8吨/公顷,植被度60%的人工林地年均风蚀量12.0吨/公顷,植被度90%以上的人工草地基本未发生风蚀现象。五寨县1985年普查,全县风蚀危害及影响面积已达10.6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76.7%。据1979年卫星照片和50年代末航空照片对比分析,毛乌素沙漠已向东和向东南方向推进3~10公里,严重地段扩进20公里,现已越过古长城继续南进,形成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使不少良田沙化,甚至变成沙丘。山西省北部地区,受风蚀影响的已有36个县,其中风沙危害严重的有左云、右玉、平鲁、神池、河曲、五寨、岢岚7县,面积1.05万公里2。

(四)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治理措施规划设计和进行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主要依据。1997年2月13日,水利部颁布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自1997年5月1日起实施。

1.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1)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基于全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成土速率不同,各侵蚀类型区应采用不同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各侵蚀类型区土壤允许流失量数值见表1-2。

表1-2各侵蚀类型区年土壤容许流失量

(2)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必须以年均侵蚀模数为判别指标。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1-3。缺少实测及调查侵蚀模数资料时,经过分析,可以运用有关侵蚀方式(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的指标进行分级,各分级的侵蚀模数与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相同。

土壤侵蚀强度面蚀(片蚀)、沟蚀、重力侵蚀分级标准见表1-4~表1-6。

表1-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说明: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克/厘米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表1-4面蚀分级指标

表1-5沟蚀分级指标

表1-6重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2.风蚀强度分级

日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米/秒的年内日累计风速达200米/秒以上,或这一起沙风速的天数全年达30天以上,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沙质土壤地区,应定为风蚀区。风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1-7。

表1-7风蚀强度分级

3.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泥流的侵蚀强度分级,均以单位面积年平均冲出量为判别指标,见表1-8。

表1-8泥石流侵蚀强度分级

山西省区划委员会高起江等人用年侵蚀模数划分侵蚀强度,并用遥感技术和水文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水土流失不太严重的运城地区各类侵蚀强度面积,见表1-9。

表1-9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及运城地区面积组合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数 据 处 理 流 程 作者:牛健平 时间:2011年10月11日 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CONTENT)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3) 1、所需数据 (3) 2、所需中间参数 (3) 2.1、水土保持因子P (3) 2.2、地标覆盖因子C (3) 2.3、地形因子LS (4) 2.4、土壤可视性因子K (4) 2.5、降水侵蚀因子R (4) 3、所需参数 (5) 3.1、潜在土壤侵蚀量Ap (5) 3.2、现实土壤侵蚀量Ar (5) 3.3、土壤保持量Ac (5) 4、指标结果参数 (5) 4.1、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 (6) 4.2、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 (6) 4.3、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6) 二、处理流程 (7) 1、DEM数据的处理 (8) 1.1、坡长L (8) 1.2、百分比坡度a (8) 1.3、地形因子LS (9) 2、气象数据 (9) 2.1、月降雨量Pi的计算 (9) 2.2、土壤侵蚀力指标R (10) 3、土壤类型数据 (10) 4、遥感影像数据 (10) 5、土壤理性化数据 (11) 三、所需参数的计算 (11) 四、指标结果参数计算 (11)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在计算的过程中,总共涉及到的数据有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理性化数据以及统计数据,涉及到的中间参数有水土保持因子P,地标覆盖因子C,地形因子LS,土壤可视性因子K,降水侵蚀因子R,所需要的参数有潜在土壤侵蚀量Ap,现实土壤侵蚀量Ar,土壤保持量Ac,指标结果参数有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1、所需数据 在进行土壤侵蚀的估算过程中,需要以下数据: A、地形数据; B、遥感影像数据; C、气象数据,主要是降雨量数据; D、土壤类型数据; E、土壤理性化数据; F、统计数据。 2、所需中间参数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间参数与计算公式如下。 2.1、水土保持因子P 按照游松财的方法,水田的P值取0.15,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基本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取值为1.00。 2.2、地标覆盖因子C 地表覆盖因子是根据地面植被覆盖状况不同而反映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因素,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度密切相关。C值的估算采用如下公式: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 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与USLE 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运用GIS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土质计算公式

4.1.2.1 土壤侵蚀评价指标因变量的确定 判断土壤侵蚀的指标和术语很多,但大多从侵蚀程度和分布面积两个方面来反映土壤侵蚀的状况。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强度是定量的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数量的多少和侵蚀的强烈程度,一般通过调查研究和长期定位观测得到,它是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设计的重要依据。本论文中土壤侵蚀面积是按照国家《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规定的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水蚀面积之和。对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性的判别应该从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程度两个方面来反映,本研究是以县(区)行政单元来进行的,因此在评价这个尺度上的区域水土流失时,考虑的是该县级行政单元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了定量的反映各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严重性,本研究参考李智广定义的土壤侵蚀严重指数概念,既能全面反映县域的土壤侵蚀面积,还能区别反映各级土壤侵蚀强度,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如下(李智广等,2006): I= M i ×A i 6i=1A 1≤i≤6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 字。-1) 式中:I 为土壤侵蚀严重指数;M i 为某一侵蚀强度等级权重;A i 为第i 级强度侵蚀面积;i 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其取值为1~6之间的整数,分别对应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剧烈侵蚀六个等级;A i 为各级强度水土流失面积的总和,即A=Σ6 i=1 A i 。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模数中值与权重 Table 4-1 Classification for degree of soil erosion, modulus mid-value and weight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 [t/(km 2·a)] 模数中值[t/(km 2·a)] 权重指标M i 微度 <200,<500,<1000 250 0 轻度 200,500,1000~2500 1250 1.5 中度 2500~5000 3750 3 强烈 5000~8000 6500 6 极强烈 8000~15000 11500 12 剧烈 >15000 22500 24 有关权重M i 的确定,是为了反映某级侵蚀强度对土壤侵蚀严重指数的“贡献”,参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水蚀各类强度界定,用

第七章 水土流失预测

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 7.1 预测目的 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数量和危害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新增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为此次亚泰山语湖项目的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7.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亚泰山语湖项目处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东至蓝海路,南至侨康路,西至永固路,北至永新路地块。项目建设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在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貌并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场地的平整、建筑物基础的开挖等施工活动,将破坏原有地貌和扰动原有地表,这样便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土地水土流失加剧。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及土石方挖填。 7.3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 根据本次项目地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将水土流失区划分为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区5个分区进行预测,具体分区情况见表7-1。 表7-1 分区情况 序号预测区分区原因 1 建(构)筑物 区 主要是建筑物建设占地,其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 施工方法相同。 2 道路广场区 主要包括在征地范围内场地道路广场占地,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同,后期均进行地面硬化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相同。 3 水域景观及绿 化区 水域景观区和绿化区为项目内绿化景观工程占地,两者的主要水土侵蚀为水力侵蚀, 4 施工生产生活 区 主要用作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的生产生活区域,其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同。 5 临时堆土区 主要用于堆存剥离表土,以待后期绿化覆土使用,堆存方式一致,发生水土流失的特点、类型一致。 7.4 预测范围和时段7.4.1预测范围 (1)预测范围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一)新规范和审查要点对此部分的要求 1、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 2、预测范围及单元 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4、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建设期) ①扰动地表面积 ②永久弃渣量 ③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 ④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⑤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新增量 ⑥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2)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运行期) ①运行期年排渣量和服务期总的弃渣量 ②弃渣场容量的复核

(3)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方法 5、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二)经常出现的问题 1、预测时段有误 (1)建设期概念不清,未将自然恢复期纳入建设期。 (2)同一点型工程各防治分区的自然恢复期长度不同。 (3)对所有单项工程都计列了施工准备期。 (4)对最不利条件理解有误,根据自己设定的雨季施工时段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对设定非雨季施工时段按占全年的比例计算等。 2、有的将“植被”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而不是将“林草覆盖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 3、对类比工程部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也不说明修正的原因、修正系数、甚至不进行修正,还有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 4、对超过半年的临时堆土未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

5、有的单位错误地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侵蚀强度等级反推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6、预测公式不准。 7、有的单位仍用流弃比进行临时堆土的预测。 8、预测结果的分析不完整,未完全说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总的弃渣量、建设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量。未按照各分区的预测结果说明主要流失区域、防治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 精品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关于土壤侵蚀量的计算,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美国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作为一个经验统计模型,它是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由于USLE 模型形式简单、所用资料广泛、考虑因素全面、因子具有物理意义,因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的形式如下: P C S L K R A ?????= 1-1 式中:A ——土壤流失量(吨∕公顷·年) R ——降雨侵蚀力指标; K ——土壤可蚀性因子。它是反映土壤吝易遭受侵蚀程度的一个数字。其单位是, 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侵蚀力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 L ——坡长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22.1米)土壤 流失量的比值; S ——坡度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度与标准小区坡度(9%)上土壤流 失量的比值; C ——作物经营因子。为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经过犁翻而没有遮蔽的休 闲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P ——土壤保持措施因子,有土壤保持措施地块上的土壤流失量与没有土壤保持 措施小区(顺坡梨耕最陡的坡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计算结果只适用于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而不能够代表当地某一年或某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当方程式右边每个因子值都是已知数时,即地块内的土壤种类、坡长、坡度、作物管理情况、地块内的土壤保持措施以及降雨侵蚀力都已知,且都被分别赋于一个适当的数值时,它们相乘后,就得出在此特定条件下所预报的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水土流失形态 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岩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和人为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剥离、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治理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一、侵蚀的发展 土壤侵蚀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 (一)自然侵蚀 自然侵蚀也称古代侵蚀、史前侵蚀或地质侵蚀。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了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在其沉积过程中,地面虽然比较完整,但也有起伏不平,同时地面尚未形成能抑制土壤侵蚀的植被,加之黄土具有易蚀性特点,暴雨和冰川融解形成径流,即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这时侵蚀非常缓慢,土壤的侵蚀速度小于土壤形成的速度,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还对土壤能起到一定的更新作用,这种侵蚀也叫正常侵蚀。 (二)加速侵蚀 加速侵蚀也叫现代侵蚀,是指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自西汉到民国的2 00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移民戍边以及农业区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人类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开荒扩种,加上其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造成加速侵蚀。据观测资料,森林砍伐土地垦种后,年侵蚀模数可从每平方公里几吨猛增到几千吨甚至上万吨,有不少沟道、河流,一年的输沙量相当于自然侵蚀几百年的输沙量。加速侵蚀导致林草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更加破碎,水土流失加剧。 (三)人为新增侵蚀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开矿、建厂、修路、盖房(挖窑)等活动日益频繁,直接向沟道、河道弃土弃石弃渣。由于人口增加,需求更多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上,不少地方仍在破坏植被,开荒扩种,粗放经营,造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家治理多家破坏。在遭到破坏的地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二、侵蚀形态 土壤侵蚀从形态上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种。 (一)水力侵蚀

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

浅谈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 朱荣华 (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土流失预测计算公式侵蚀模数 水土流失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强度)、地形(坡长、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改变原有地形(坡长、坡度),破坏原有植被,使地表裸露,削弱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1水土流失预测常用计算公式 1.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_以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为例_游松财

收稿日期:1998-03-24;修回日期:1998-07-06。 GIS 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 )))以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为例 游松财 李文卿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北京 100101) 提要 在地理信息技术(GIS)的支持下,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 niversal Soil Loss E q ua - t ion,简称US LE )估算了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的土壤侵蚀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表覆盖率大于15%时,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的数据有良好的相关性(0187)。关键词土壤侵蚀地理信息系统U SL E 分 类 中图法 T P393 S 157 1引言 众所周知,土壤侵蚀的结果是:降低了土地的肥力及可耕性;导致沟渠塘库的淤积,进而降低了排灌能力而引起农业生产力的下降;而维持受侵蚀地块的肥力,则加大了农业的投入。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其严重性勿需在此阐述。因此,估算土壤侵蚀量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1确认需采取水土保护的地域;o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 子,制定相应的措施;?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最为广泛应用的经验模型是通用土壤侵蚀方程(W isch meier 和Sm ith,1978)[1] ,该模型是建立在土壤 侵蚀理论及大量实地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其表达式为: E =R #K #L #S #P #C (1) 式中,E 为年平均土壤侵蚀量(t/hm 2 );R 为降水及径流因子;K 为土壤侵蚀性因子;L 及S 为地形因子;P 为水土保护措施因子;C 为地表植被覆盖因子。 G IS 技术已在资源管理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在GI S 的支持下,应用该方程对我国红壤丘陵地区的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定量的估算。灌溪乡,土地面积16916k m 2 ;年平均气温1816e ;平均年降水量1373m m ,多分布于3~6月,而且降水多为暴雨形式。尽管该地区植被状况较好,但一旦受到破坏,则土壤侵蚀严重,且不易恢复。 2土壤地理单元 土壤地理单元的概念是由Zinck(1988)[2]提出的。它为四级结构,分别为景观、地势、岩 性与地形。其中地形是土地利用评价的基本单元。在小范围的区域内,判读土壤地理单元最好是用航空照片。本文利用1B 20000的航空照片,遵循土壤地理单元概念的原则,制作了研究地区的土壤地理单元图。 第14卷第1期 1999年1月 Vol.14No.1 J an.,1998 自然资源学报 JOU RNA L O F NA T U RA L RESO U RCE S

土壤侵蚀量估算

1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关于土壤侵蚀量的计算,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美国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作为一个经验统计模型,它是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由于USLE模型形式简单、所用资料广泛、考虑因素全面、因子具有物理意义,因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的形式如下: ? ? ? A? ? =1-1 S P C L R K 式中:A——土壤流失量(吨∕公顷·年) R——降雨侵蚀力指标; K——土壤可蚀性因子。它是反映土壤吝易遭受侵蚀程度的一个数字。其单位是,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侵蚀力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 L——坡长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22.1米)土壤流失量的比值; S——坡度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度与标准小区坡度(9%)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 C——作物经营因子。为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经过犁翻而没有遮蔽的休闲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P——土壤保持措施因子,有土壤保持措施地块上的土壤流失量与没有土壤保持措施小区(顺坡梨耕最陡的坡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计算结果只适用于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而不能够代表当地某一年或某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当方程式右边每个因子值都是已知数时,即地块内的土壤种类、坡长、坡度、作物管理情况、地块内的土壤保持措施以及降雨侵蚀力都已知,且都被分别赋于一个适当的数值时,它们相乘后,就得出在此特定条件下所预报的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2 模型中各参数确定依据 降雨侵蚀力指标R值的确定 R值的确定有以下三种途径: (1)R值的经典算法:美国学者威斯奇迈尔和史密斯(1985年)利用美国35个土壤保持试验站8250个休闲小区的降雨侵蚀资料统计得出R指标与降雨动能E及最大30分钟

7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计算

实验18 基于栅格建模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通用土壤流失公式的物理含义; 2.熟悉栅格数据多层面叠合分析的基本原理; 3.掌握使用ArcGIS叠置分析功能建立通用土壤流失公式模拟土壤侵蚀过程的 方法。 二、实验背景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的过程实际和水分同时流失的过程,即水土流失过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今,土壤侵蚀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加剧淤积、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引起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土壤侵蚀预测是进行有效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应运而生。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 是美国研制的用于定量预报农地或草地坡面多年平均年土壤流失量的一个经验性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其数学表达式是一系列变量相乘的方程形式。其基本形式为: A=R·K·LS·C·P 式中: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主要指降雨及其径流使坡面上出现细沟或细沟间侵蚀所形成的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单位为:tons/acre/year); R——降雨侵蚀力因子(rainfall-runoff erosivity factor),用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指数表示,单位为;MJ·mm·hm-2·h-1·a-1 K——土壤可蚀性因子(soil erodility factor); LS——地形因子(topological factor); C——植被与作物管理因子(cover-management factor); P——土壤保持措施因子(supporting practices factor)。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不同的自然条件、农业活动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土壤流失量平均有多大, 从而指导决策者制定可行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尽可能减少土壤流失。该方程结构简单,所需输入数据量少,计算结果可满足一定精度下土壤侵蚀预测的要求。 三、实验内容 1.ArcGIS栅格叠置分析功能计算地形因子;

水土流失计算方法

RUSLE 模型是通过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 模型的改进得到的。RUSLE 与 USLE 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 A=R·K·LS·C·P 式中,A 为年均土壤侵蚀量(t·hm -2·a -1 ),主要指由降雨和径流引起的坡面细沟或细沟间侵蚀的年均土壤流失量; R 为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 -2·h -1·a -1),它反映降雨引起土壤流失的潜在能力。本方案基于月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降雨量的Wischmeier 经验公式计算(Wischmeier, 1969); 21.5lg 0.81881211.73510 p i p i R ???? ????- ???????==?∑ 式中pi 和p 分别是月均和年均降雨量(mm)。计算得到各站点在2000-2007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然后利用Kriging 空间内插方法对34个站点(包括@@@@@站点)进行插值,得到流域水平降雨侵蚀力图层,最后得到流域30 m×30 m的R 因子栅格图层(图2)。 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hm -2·h·MJ -1·mm -1·hm -2 ),它是衡量土壤抗蚀性的指标,用于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K 表示标准小区单位降雨侵蚀力引起的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由于缺乏各土壤类型的结构系数和渗透性等级数据,因此选择侵蚀/生产力影响模型EPIC 的公式计算流域各类型土壤的K 因子值,EPIC 的计算公式为: (){}()()0.3 0.20.3exp 0.02561/1000.250.711.0 1.0exp 3.72 2.951exp 5.5122.91SIL K SAN SIL CLA SIL C SN C SN SN ??=+-?? ???+??????-- ??? ???+-+-+???? 式中,SAN 、SIL 、CLA 和C 是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碳含量(%),其中SN1=1-SAN/100。由公式II 计算得到流域各土壤类型的K 值如表2所示。 表2 流域各土壤类型K 因子值(单位:t·hm -2·h·MJ -1·mm -1·hm -2) 土壤 类型 棕壤 褐土 石灰性 褐土 粗骨土 红粘土 草甸 风沙土 石灰土 潮土 红壤 将流域土壤类型图数字化,然后生成30m×30m的栅格图层,利用ARCGIS9.2中的Raster Calculator 模块把K 值赋给土壤类型,得到K 因子图层(图3)。 LS 为坡长坡度因子(无量纲),其中L 为坡长因子,被定义为坡长的幂函数。S 为坡度因子,LS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给定坡长和坡度的坡面上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径流小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不准确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同。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三个一

土壤侵蚀量估算

3 土壤多年平均侵蚀量估算 算例:利用计算模型,选取鄂东—安徽段几个典型水毁在灾害点,估算其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并对管道安全风险作评价。 各水毁点的基本特点和坡体性质参数 根据野外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点的现场调查结果,选取灾害点编号为74、132、137、141、147、149、182及184的水毁点进行土壤多年平均侵蚀量及侵蚀深度估算。各水毁点的基本特征如表4所示,管沟开挖后,坡体基本无任何水工保护措施,坡面上已形成深度不等的冲沟。表5为各水毁灾害点坡体性质的基本参数。 室内编号灾害类型: 附图水毁点基本特征 74坡面水毁管道向下敷设,坡体上未修建水工保护工程,坡面冲刷成深沟,目前水土流失严重。光缆开挖形成约2m宽的坑,管道外露,未用 土填上。 132坡面水毁 管道顺斜坡敷设,坡度在15°左右。管沟为砂性碎石土,因管沟开挖致使土体松散,水土流失严重。管沟外侧已形成冲沟。 137` 坡面水毁管道上坡,坡体为风化砂土,由于管沟开挖后,使得坡上土体极为松散,在坡面流水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坡面上已形成小冲沟。

141坡面水毁管道顺坡向上敷设,坡长约150m。上部局部坡度达30°,整体坡度为10°-15°。地层为薄层砂页岩,强-全风化,极易发生冲刷。 147坡面水毁管道上坡,坡体为风化砂土,由于管沟开挖后,使得坡上土体极为松散,在坡面流水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坡面上已形成 冲沟。 … 149坡面水毁管道上坡,坡体为风化砂土,由于管沟开挖后,使得坡上土体极为松散,在坡面流水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182坡面水毁管道顺坡向下敷设,由于管沟开挖后,使得坡上土体极为松散,在坡面流水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坡面上已形成冲沟。 184坡面水毁 、 管道上方土体松 散,表面水流冲 刷下,水土流失 严重,目前坡面 上已形成冲沟。表5 各水毁灾害点坡性参数一览表 灾害点编号地区土体类型坡长平均坡度相对高度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式

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式 预测模型采用美国通用的水土流失程式(USLE)。 预测方程为: A=R·K·LS·C·P 式中:A—侵蚀强度,即单位面积(hm2)单位时间(a)流失量; R—侵蚀因子; K—土壤因子; LS—地形因子; C—生物因子; P—水土保持因子。 这个预测模型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经过40多年实地观察提出的。我国南方各省在该模型应用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型不仅适用山坡地、农地的水土流失估算,同样也适用于公路街道建设。福建省水土保持实验站和福建省农学院士化系在1991年结合我省闽东南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基本条件,对这一模型的基本参数进行计算组合确定。 ⑵预测因子的确定 ①侵蚀力因子R R因子是降雨侵蚀的指标,迳流的影响也包括在内。对于常年受到降雨侵蚀的区域来说,R值大小取决于月均降雨量和年降雨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的P为年降雨量(mm),Pi为月均降雨量(mm)。 项目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根据计算公式可得R为196.4。 ②土壤因子K K因子反应土壤对侵蚀的敏感度;K值越大,敏感度越高,越容易受到侵蚀;K因子大小取决于土壤质地层(粘粒、粉粒、砂粒和有机质含量)。 福建省土壤可蚀性因子K取值的经验方程式为: K=(164.80-2.31X1+0.38X2+2.26X3+1.31X4-14.67X5)×10-3 式中: X1-细砾(3~1mm)含量,%; X2-细沙(0.25~0.05mm)含量,%; X3-粗粉粒(0.05~0.01mm)含量,%; X4-细粉粒(0.01~0.005mm)含量,%; X5-有机质含量,%; 项目建设区域,土壤类型属红壤土。综合有关资料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土壤可蚀性因子K计算模式,细砾含量X1以3.2%计,细沙X2含量以25%计,粗粉粒含量以20%计,细粉粒X4含量以12%计,有机质X5含量以2%计,由此计算得K值为0.164。 根据有关资料,福建红壤区主要土壤的K值在0.038~0.284之间,因此项目区土壤计算K值为0.164是合理的。 ③地形因子LS LS是地表迳流长度与坡度的函数: LS=(65.41Sin2S+4.56SinS+0.065)·(L/22.13)m 式中:S——坡度(度); L——坡长(m)。 m——坡长指数,当SinS>5%,m=0.5;

EPIC模型中土壤侵蚀量的数学模拟

EPIC 模型中土壤侵蚀量的数学模拟 李 军1,2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 712100) 摘 要: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 是一种较有影响的农田生产管理和水土资源评价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EPIC 模型中对侵蚀气象因素、土壤水蚀量、土壤风蚀量、侵蚀中营养物质流失量以及土壤耕作对侵蚀影响等环节进行数值模拟的主要数学方程,可供农田水土资源管理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 关键词: EPIC 模型,土壤侵蚀,数学方程 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 (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Williams 等,1984)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基于“气候-土壤-作物-管理”综合连续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评价土壤侵蚀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用来估计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管理策略的效果。EPIC 模型由气象模拟、水文学、侵蚀泥沙、营养循环、农药残留、植物生长、土壤温度、土壤耕作、经济效益和植物环境控制等模块组成,包含了三百多个数学方程。本文仅简要介绍该模型中定量模拟描述土壤侵蚀量的主要数学方程,可供在我国农田水土资源管理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 1 侵蚀气象因子模拟 1.1 降水量 EPIC 的降水模型是一重Markov 链模型,需要输入降水的逐月概率和雨-晴天转换概率。雨天的概率直接用雨天日数来计算: (1) ND NWD PW /=(1)式中,PW 是雨天概率,NWD 是雨天日数,ND 是该月的天数。晴天之后为雨天的概率可以用PW 的比例来表示: (2) (3) PW D W P β=)/() /(0.1)/(D W P W W P +?=β(2)、(3)式中,P (W/D )是晴天之后为雨天的概率,P (W/W )是雨天之后为雨天的概率,β是一个控制降水事件发生时间间隔的系数,取值范围通常为0.6~0.9。 当降水事件发生时,采用日降水量的偏正态分布计算降水量: (4) k k k k k i i R RSDV SCF SCF SCF SND R +?????? ???????????????+?=11)0.6)(0.6(3(4)式中,R 是第i 天降水量(mm ),SND 是第i 天的标准正态偏差,SCF 是离散系数,RSDV 是日降水量的标准差(mm ),k R 是第k 月的平均日降水量。 如果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未知,模型采用修订的指数分布模拟日降水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77和30471024) 第一作者简介:李 军(1964-),男,甘肃泾川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旱区农业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高效耕作制度与生态农业、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水土流失技术流程

水土流失技术流程 水土流失图的是以土地利用图、植被覆盖图、坡度图三幅图为基础;结合Erdas、ArcGIS、Envi等相关软件;以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为参考制作出的。(一)技术手段 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来完成监测工作,遥感影象作为获取动态数据的主要信息源,GPS在野外调查及验证时用于准确定位,采用GIS 技术完成空间分析。 (二)技术流程 1、影像的选择 以alos影像作为基础影像,以地形图、google地图等基本图件作为辅助数据。2、影像的处理 由于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以及坡度图都是通过相关制图软件对alos影像进行解译等处理得到的,因此首先要对alos影像进行统一处理,使后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各图件间的一致性。 影像处理环节包括影像校正和影像裁剪等相关内容。 影像校正以地形图为参考影像对alos进行几何纠正处理,利用的相关软件为erdas或ArcGIS或Envi。具体过程如下: 影像裁剪时根据研究区的大小将多余的影像裁剪掉,减少工作量。利用的相关软件为erdas或ArcGIS或Envi。具体过程如下:

3、土地利用图的制作 ①. 建立判读标志 目视判读是当前最基本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时,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目视判读的成果作为基础。建立判读标志是整个判读工作的基础,是确保判读质量的关键。根据判读区域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影象清晰的典型地区进行判读,建立初步的解译标志,对影象进行初步判读,然后到实地考察,确定影象与实地的对应关系,建立流域土地利用判读标志 ②. 人机交互判读 以建立的判读标志为基础,根据判读内容进行判读。判读时遵从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从大到小逐级划分的原则,依次进行。影象解译在ArcView或Arc/info中进行。 ③. 检查 判读的土地利用图层需经过三检查,(1)自检;(2)交叉检查;(3)野外验证检查。土地利用图层是进行土壤侵蚀分级的基础图层,如果判读不准,将直接导致土壤侵蚀最终结果不可靠,因此在保证土地利用判读准确后才进行后面的GIS 分析。 ④.此次土地利用分类参照以下图表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