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篇一:(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1、进入本室后,应严格执行“三区”的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生活区。

各区域应有明显标识:污染区-红色;清洁区-黄色;无菌区-绿色。

污物与清洁物品、待消毒物品、无菌物品应分区放置,分处收发。

各区域应有显著屏障(人流、物流、气流),不得逆行。

2、各级工作人员上岗时,应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佩带工牌,着装规范(见附表1),操作前后做好手部清洁,并做好自身防护(戴手套、围裙等),预防针刺伤,减少医源性感染发生。

实施各项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规范。

3、规范操作流程。

回收处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单独回收处理。

(处理方法见附录1)4、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时,应严格执行分类、分槽清洗→消毒(灭菌)→使用的原则操作,对于特殊污染物品,应按规范执行预处理。

5、各种物品的清洁、包装、消毒灭菌应按规程进行。

6、进入无菌室人员,应衣着整洁,佩带工作帽和口罩,应穿着专用衣、鞋套。

坚持每天灭菌物品的检查制度,确保灭菌物品质量。

7、无菌物品保管做到三定:定点、定数、定人。

无菌物品储存按无菌日期前后依次排列有序,无菌包应保持清洁、干燥、无破损、包大小规格符合要求≤30 cm×30 cm×50cm,消毒物品包重量:敷料类≤5kg、金属类≤7kg,保证物品消毒质量。

8、无菌包外需有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

保证无过期包发生。

9、无菌物品发放按无菌日期先进先发。

对发放的医疗物品,需经两人核对,以确保物品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下发下收做到签发签收,以保证物品不丢失,不漏发,责任到人。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负责物资采购、储存和分发的重要部门,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物资安全和疾病传播的防控,制定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是必要的。

二、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1.消毒设施与消毒剂的准备(1)供应室应配备适用的消毒设施,如消毒柜、紫外线灯等。

(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等,并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3)定期对消毒设施和消毒剂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消毒操作规范(1)供应室应制定消毒操作规范,明确消毒频次和消毒方法。

(2)对供应室内的工作台、货架、储物柜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消毒频次应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和接触程度进行确定。

(3)消毒操作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如擦拭、喷洒、浸泡等,并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被消毒物品的表面。

(4)消毒操作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5)消毒后的物品应进行充分晾干,确保消毒剂的残留物完全挥发。

3.消毒记录和监测(1)供应室应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消毒剂种类和浓度、消毒物品等信息。

(2)定期对供应室内的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如采集空气样本、表面拭子样本等,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消毒记录和监测结果应保存并定期进行复查,以便评估消毒工作的效果和及时发现问题。

三、供应室工作制度1.物资采购和储存(1)供应室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合理储存。

(2)采购物资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3)储存物资时应注意分类、分区,合理利用储存空间,确保物资的易取易用。

2.物资分发和登记(1)供应室应建立物资分发制度,明确物资的分发流程和责任人。

(2)物资分发时应核对物资种类和数量,确保分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对分发的物资应进行登记,记录物资的接收人、接收时间和用途等信息。

3.库存管理和盘点(1)供应室应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库存信息,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医院各科室的物资供应,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获得所需要的医疗用品和药品。

为了保障医院供应室的清洁与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制定一套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常规消毒措施1.日常清洁:每日对供应室进行定时清洁,清除地面积尘,定期更换垃圾袋并及时清理垃圾,保持供应室整洁。

2.物品摆放整齐:确保医疗用品和药品有序摆放,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消毒:每周对供应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桌面、货架、橱柜等地方,使用消毒液擦拭,确保供应室环境清洁卫生。

4.消毒用具管理:定期更换消毒用具如洗涤布、拖把等,保证其消毒效果,并做好记录。

5.员工卫生管理: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需进行手部消毒,并定期接受卫生常识的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6.防止污染: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时应穿戴好手套,避免污染。

7.定期健康检查: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不携带传染病。

二、感染病例应急处置1.隔离患者:一旦发现供应室工作人员感染传染病,需立即隔离患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2.消毒隔离:对供应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空气消毒和物品消毒,确保供应室环境无菌。

3.通知上级:及时上报感染病例情况,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协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4.人员调配:根据感染病例情况,调整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确保大家的健康安全。

5.环境监测:做好供应室环境监测工作,定期对空气和物品进行检测,确保安全卫生。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1.全员教育:定期开展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执行力。

2.记录规范: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记录,确保工作的可追溯性。

3.检查考核: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范风险。

4.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医疗用品和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改进工作。

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相关推荐九、消毒供应中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1、供应室周围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行走路线采用强制通过方式,不能逆行。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无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质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3、供应室2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证上岗。

4、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无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整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5、无菌物品发放、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6、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7、下收下送配有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要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8、压力锅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

工艺检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锅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检测每周进行一次,所有的温度必须做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9、已灭菌物品立即存放于无菌间。

10、进入无菌间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1、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的标识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净。

12、无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厨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超过7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3、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14、供应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检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和无菌包,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测,所有的检测必须做好详细记录,记录保存3年备用。

1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间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设施管理。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供应室是医院内重要的物资储存和配送中心,为确保医疗物资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制定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设备和消毒剂选择(1) 供应室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设备,如消毒柜、紫外线灯等。

(2) 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等。

2. 消毒操作规范(1) 按照医院卫生管理要求,制定消毒操作规范。

(2) 消毒前,应清理物品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

(3) 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4) 消毒时间应达到标准要求,确保消毒效果。

(5) 消毒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剂残留物,防止对物品造成伤害。

3. 消毒频率(1) 根据不同物品的使用频率和特性,制定不同的消毒频率。

(2) 对于易受污染的物品,如手术器械、药品等,应每日消毒。

(3)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如手套、口罩等,应按照使用完即弃的原则。

4. 消毒记录(1) 每次消毒操作应有专人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物品、消毒剂浓度等信息。

(2) 消毒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验。

三、工作制度1. 供应室进出人员管理(1) 所有进出供应室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进行手部消毒。

(2) 进出供应室的人员应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单位、来访目的等信息。

2. 物资储存管理(1) 供应室应按照物资特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储存,确保易腐烂、易变质的物品得到及时处理。

(2) 物资储存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交叉污染。

(3) 物资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清理。

3. 物资配送管理(1) 物资配送前应进行清点和核对,确保数量和品种无误。

(2) 物资配送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避免污染物资。

(3) 物资配送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物品破损和污染。

4. 废弃物管理(1) 废弃物应按照医院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和处理。

(2) 废弃物应妥善包装,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范文(四篇)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范文(四篇)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范文1、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一)、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

(二)、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明确,不交叉、不逆行,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三)、灭菌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后重新灭菌。

(四)、特殊污染的物品、器械应有标志,并做特殊处理。

(五)、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分区存放。

(六)、室内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____小时,每月做空气培养。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保存在无菌橱内。

(八)、工作人员手及物体表面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

(九)、严格掌握消毒规程及监测制度。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并做好纪录;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十)、工作人员每年查体一次。

(十一)、消毒员持证上岗。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范文(二)一、工作目的和背景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环节,负责提供消毒和清洁用品,保证医疗设施的卫生和安全。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和数量。

二、工作职责和要求1. 统筹安排:负责协调和安排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包括物品采购、库存管理、出库发放等。

2. 物品采购:根据需求及时采购消毒和清洁用品,保证库存充足。

要求了解市场价格、质量标准,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确保采购物品的质量和价格合理。

3. 库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做好物品入库、出库、盘点等工作,并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要求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过期或损坏物品,并进行记录和报废处理。

4. 出库发放:根据科室和个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物品发放计划,确保按时、按需发放消毒和清洁用品。

要求做好登记记录,追踪物品使用情况,及时处理库存不足或超过需求的物品。

5. 储存管理:负责储存及保管消毒和清洁用品,确保储存环境整洁、干燥、通风,防止污染和损坏。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引言概述:供应室是医院内重要的工作区域,负责医疗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分发工作。

为了确保医疗物资的质量和安全,供应室需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工作制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消毒隔离制度1.1 供应室消毒流程供应室应建立完善的消毒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1.1 清洁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清洁消毒前,供应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个人卫生保护,如佩戴口罩、戴手套等。

同时,清洁工具和消毒液应提前准备好。

1.1.2 清洁工具和设备的消毒供应室内使用的清洁工具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其无菌状态。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具体方法根据不同的工具和设备而定。

1.1.3 货物的消毒供应室收到的医疗物资,在入库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确保货物的无菌状态。

1.2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供应室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正确使用。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物品和消毒目的进行。

同时,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消毒记录和监测供应室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和监测制度。

每次消毒应有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情况等。

同时,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二、工作制度2.1 供应室物资管理供应室应建立科学的物资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分发等环节。

具体包括:2.1.1 采购管理供应室应根据医院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物资的质量和价格,并及时跟踪供应情况。

2.1.2 储存管理供应室应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存管理制度,包括分类储存、定期盘点和过期物资的处理等。

同时,储存环境应符合相关的要求,保持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2.1.3 分发管理供应室应根据医院各科室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分发物资。

分发过程中应注意物资的数量和有效期,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追溯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供应室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医疗物资的储存、管理和供应工作。

为了确保医疗物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是必要的。

二、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环境要求供应室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消毒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2. 消毒频率供应室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消毒:- 每日清晨开门前,对供应室进行表面消毒;- 每日下班前,对供应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每周对供应室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

3. 消毒程序消毒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清洁:使用洁净布或者纸巾清洁供应室表面的尘土和污渍。

- 消毒:将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浓度稀释后,使用喷雾器或者拖把等工具对供应室表面进行喷洒或者拖拭,确保每一个角落都被充分覆盖。

- 清洗:使用清水对供应室表面进行冲洗,确保消毒剂残留物被彻底清除。

- 干燥:使用吸湿纸巾或者风扇等工具将供应室表面彻底擦干。

4. 消毒记录供应室应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消毒人员的姓名等信息。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归档。

三、工作制度1. 岗位职责- 供应室管理员:负责医疗物资的储存、管理和供应工作,包括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

- 消毒人员:负责供应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供应室的环境卫生和物资的安全性。

2. 入库管理- 供应室管理员应按照医疗物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对进货物资进行验收、登记和入库。

- 入库时应检查物资的包装完好性和有效期,并按照规定分类、编号和储存。

- 入库后应及时更新库存信息,确保库存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

3. 出库管理- 供应室管理员应按照医疗物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出库物资进行登记和发放。

- 出库时应核对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和有效期,并记录领用人员的姓名和用途。

- 出库后应及时更新库存信息,确保库存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

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四、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五、每日消毒工作要有记录,已经消毒的物品,必须有消毒人员签字后方可领用。

六、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七、配有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下送车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八、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九、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已灭菌物品应立
即存放于无菌间,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

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十、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十一、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