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最新版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务必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务必到达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务必到达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务必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
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离开工作场所脱去工作服,一般情况下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非工作场所。
二、治疗护理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进行无菌操作时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执行注射、皮试一人一管一用一消毒,体温表使用后浸泡消毒。
三、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到消毒水平,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四、干燥无菌持物钳、镊子每4小时更换一次,呋喃西林纱布和盐水棉球每日更换,容器每日灭菌;酒精和碘伏棉球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冲洗伤口用的生理盐水开启24小时后视为污染,各种灭菌物品,无菌溶液开启时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
每日检查各无菌物品是否过期,不得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有灭菌日期,有无菌指示卡。
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为一周。
五、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保存、使用和管理。
六、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两次,治疗盘、治疗台面保持清洁,用浸有含氯消毒剂抹布擦拭。
七、病房经常通风换气,床单位污染及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不在病房清点。
病房、走廊、办公室和治疗室的拖把、抹布区分使用,
区分放置。
八、定期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紫外线耀强度等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手卫生,每周用75%酒精纱布擦洗紫外线灯管。
九、特殊感染的病人要隔离,使用过的器械、器具等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十、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科室内有登记。
最新消毒隔离制度

最新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1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包括诊疗活动、医疗护理、卫生处理等各个环节。
1.3 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
二、消毒工作2.1 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根据不同对象和环境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技术。
2.2 消毒工作应包括日常消毒和专项消毒,日常消毒是指对医疗机构的环境、物品、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专项消毒是指对突发事件、传染病疫情、医院感染等特殊情况进行的消毒处理。
2.3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置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保证消毒效果。
2.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隔离工作3.1 隔离工作是指对传染性疾病患者、疑似患者和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的工作。
3.2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传染病区、隔离病室等,明确隔离区域和隔离要求。
3.3 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隔离设备和防护用品,保障隔离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隔离患者的管理,做好隔离患者的护理、治疗和生活保障工作。
四、消毒隔离操作规程4.1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4.2 医务人员在进入诊疗区域前应进行手卫生处理,必要时佩戴防护用品。
4.3 对患者和携带者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4.4 对医疗机构的环境、物品、设备、设施等进行消毒处理时,应按照规定的消毒剂、浓度、方法和时间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4.5 对隔离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五、消毒隔离工作管理5.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最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措施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最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措施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环境卫生,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本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系1. 医院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部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执行。
2. 医院制定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3. 医院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档案管理系统,做到信息化管理,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全面监管。
三、消毒措施1. 医院定期开展消毒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消毒操作规程,做到正确使用消毒剂。
2. 医院建立消毒工作台账,记录消毒日期、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操作人员等信息,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进行。
3. 医院对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四、隔离措施1. 医院设立专门的隔离病区,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 医院做好隔离病区的通风换气工作,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传播。
3. 医院建立隔离病区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五、应急处理1. 医院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能够迅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2. 医院做好传染病报告和通报工作,确保政府和社会的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3. 医院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演练,提高全院人员的应急处理水平。
六、监督检查1. 医院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设立监督检查组,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 医院定期开展消毒隔离质量评估,确保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七、奖惩措施1. 对规范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 对违规操作、造成传染病扩散的科室和个人进行严厉批评和处罚。
3. 医院建立违规行为记录系统,记录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做到一违规必查处。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医院内部环境卫生和医疗安全。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保障医院的医疗安全和病人的生命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工作,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包括对医疗设备、器械、工作场所等的消毒和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隔离。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科室,负责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五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小组,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医院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各项工作的要求。
第七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物品,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消毒管理第八条医院应制定消毒计划,详细规定各个科室、病区和体检区的消毒工作内容、时间和频率。
第九条医院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人和操作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消毒记录台账,记录每次消毒的内容、时间和效果,以备查验和评估。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质量监测,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和检验,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消毒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组织消毒知识宣教活动,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消毒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伤口消毒、注射器消毒和床铺消毒等工作的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确保废物的规范处理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消毒效果和使用安全。
第三章隔离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应设立特殊医学观察病房,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适当的隔离措施,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和传播途径,对病人进行单人或多人隔离。
第十九条医院应配备专门的隔离病房,保证隔离条件的完善和病人的舒适性。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诊疗环境的安全,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所有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消毒隔离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隔离管理组织,由院长或者副院长担任组长,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门、医务部门、后勤部门等有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对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各部门应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并组织实施。
4. 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消毒隔离工作内容1. 环境消毒(1)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各科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诊疗器械、物品、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3)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医院消毒供应工作。
2. 无菌操作(1)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医务人员应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3)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用后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医疗用品管理(1)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2)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
4. 传染病患者管理(1)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标识。
(2)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用过的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
(3)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应穿戴隔离衣、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5. 空气消毒(1)保持医院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2)对重点科室和区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一次,每次30-60分钟。
(3)对医院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每日一次。
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三篇)

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一、保持治疗室、换药室整洁,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清楚。
医务人员衣帽整齐,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检查、治疗操作前后洗手。
二、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处置。
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上报病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四、特殊感染(脘毒、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患者,按照“特殊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五、积极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六、病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每周一次。
床单位湿式打扫,一床一巾一换。
每日消毒液擦拭桌、柜、门窗、地面一次,一桌一布用后消毒。
七、病人洗漱用具、餐具专用,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八、各室保洁用具专用,标志明显,用后消毒。
九、病人被服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污染被服定点放置,不得在病室、走廊清点被服。
3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二)一、保持治疗室的清洁、整齐,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逗留;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严格洗手。
二、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三、无菌容器每周更换消毒____次,注射器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____小时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____小时不得使用,最还采用小包装。
五、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区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六、弯盘、止血带、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物全部置于液面下,干燥保存备用。
七、每日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墙面、窗台、地面____次,紫外线消毒____次,每____周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
八、各种污物、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原则分类放置。
消毒隔离制度(通用15篇)

消毒隔离制度(通用15篇)篇1: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隔离消毒制度1、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预防院内感染制度和措施,当发生院内感染时,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2、采用湿式打扫,每日用消毒水拖地一次,搞好病室内外卫生,打扫办公室、厕所的清洁卫生,工具要严格分开使用,每次打扫后,扫帚、拖把要立即洗净,悬挂凉干备用;3、手术室、分娩室、婴儿室、注射室、治疗室、急救室、换药室、供应室、传染病室,隔离留观室及其他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均应有严格的清洁卫生制度,每日用消毒水拖地1~2次,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大扫除1次,空气熏蒸1次,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必要时随时消毒;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① 病房进行治疗、换药时,室内不得扫地和做其他护理,减少人员走动;② 操作前要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每操作护理一人后,要用消毒水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③ 使用医疗器具1人1份,不可共用;④ 持物钳、容器和消毒液每周更换1~2次,每天紫外线照射1次并有记录;⑤ 肌注稀释液(包括皮内、皮下)开瓶后可保留1天,静脉用稀释液开瓶后当班使用,用时注意有无混浊和异物;⑥ 坚持1人1针1管,1人1支体温表,静脉注射1人1根压脉带,凡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医疗器械均遵照消毒、清洁、无菌程序处理,所有一次性材料须消毒后毁形并登记;⑦ 配置各种消毒液应有量器,泡手及泡用物的消毒水应每日更换,泡便器的消毒水每周更换一次,对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和效果应定期监测。
5、病人的用物用具要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护理做到一人一毛巾湿式刷床,抹布固定使用,用过后要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刷床毛巾每天消毒一次,病人出院后或死亡后做好终末料理;6、各病室应有流水洗手设备及消毒泡手设备,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毛巾每人一条,每日消毒一次,洗手肥皂要悬挂固定,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进入隔离病室要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7、运送病人担架推车每周消毒一次,抬尸体担架要专用;8、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陪人员,并做好卫生宣教;9、病人污物要经一定路线送出,换下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传染病被服应有明显标志,分别处理,传染病房垃圾和脓血敷料要焚烧;10、为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必须定人负责,定期消毒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无菌持物镊及缸每或4小时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时间。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性为7天。
5.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并签名。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2次,地面每日湿式除尘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监测1次;紫外线消毒有登记,灯管有强度监测,不合格及时更换,超过1000小时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识。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器械、被服、房间严格终末处理,敷料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的脏被服应分开存放及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必
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高危险性器械必须灭菌。
14.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呼吸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门诊化验单经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监督检查:
(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医院感染科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控制感染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培训,要有活动内容记录。
(2)各科室应在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领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消毒灭菌检测工作,并按要求作好记录。
(3)各科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对抽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有分析和改进措施,有“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控制反馈表”。
(4)医院供应室、手术室、化验室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四种标本,其中必须有空气、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项目。
每季度接受区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监测。
(5)对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或暴发流行要及时报告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好调查、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方案,若隐瞒不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4、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7、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8、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9、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10、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11、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三、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2、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并有消毒记录。
4、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
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5、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6、特殊感染病人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
四、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制度
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
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
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3、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4、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
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5、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6、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7、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8、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
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9、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0、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11、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
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2、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13、供应室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
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
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
1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五、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台、地面湿扫,每日消毒一次,发生污染时要及时消毒,无菌室应保持清洁,应设有空气消毒灭菌设备。
2、使用灭菌的采血针、血红蛋白微量吸管,实行一人、一针、一吸管、一筒、一巾,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等不随地乱扔,投入医疗垃圾污物桶。
3、使用后的玻璃器材、试管、吸管等器具必须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
然后再用清水洗净烘干备用。
4、剩余标本如血液、脓、痰尿等应消毒后倒去,粪便标本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焚毁。
5、除门(急)诊必须当即发出化验单外,其它均应消毒后发出。
6、肝功能检测应有专用台或室,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专用衣(应有明确标记),并放在固定地点。
金属仪器设备每天用毕均应消毒处理。
7、化验室的每一个部门应设有洗手设备和消毒液。
六、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