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含答案)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教学设计3

第3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开展第3课时南宋与金的和战教学思路本课主旨在于:一方面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一定的根底,另一方面继续感受各民族共同努力缔造中华文明的历程。
教学过程围绕两个主题展开:提供精选的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历观察、阅读、分析、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已有资源学习历史的能力,为研究性学习做铺垫。
充分分析金促进民族融合的汉化措施,使学生认识女真族在中华文明史和北京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灭辽和北宋后,出现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出色的政治家。
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结合已有知识经历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已有资源学习历史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奠定根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岳飞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中华文明的开展呈现出区域多样性。
不同的民族在共处的时代里相互间有战争又有和平,但和平是主流。
教学重难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不但内容重要,而且学生在观点上也可能有分歧,因此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述、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
提问:岳家军为什么能打败金军?正如故事中所言: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一支得到广阔民众爱戴和支持的部队。
岳飞及其岳家军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那么岳飞终究生活在什么样历史环境中呢?在xx的讲述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政权的名称——金与南宋〔板书〕。
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北宋、辽等的命运如何?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我们先来了解金政权的情况。
一、金的崛起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女真族的前身是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
唐末五代时,始称女真。
辽兴起后控制了女真。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特点,掌握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事件和影响;2. 探讨宋元时期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分析其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成就;3. 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宋代文化的多元融合:宋代诗词、绘画、建筑等领域的发展;2. 元代文化的多元交融:元代蒙古族、汉族、西域文化的融合;3.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4. 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内陆贸易的发展;5. 宋元文明的内在动力: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三、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讨论:组织学生就“文化的多元融合”、“文明高度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文化碰撞交融的具体表现和影响;3. 视频展播: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展示宋元时期的文化遗产和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呈现报告;5. 参观实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特色景点,进一步感受宋元时期的文明成就;6. 课堂互动:开展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促进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展示表现等;2. 作业成绩:布置关于宋元时期文化碰撞交融和文明发展的书面作业,评分;3. 考试测验:开展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宋元时期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掌握程度;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或进行独立研究,展示成果。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1. 教学环境:在教室内布置相关图片、文物模型等,营造宋元时期的氛围;2. 教学资源:配备相关教材、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研究。
六、课程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深入了解宋元时期文化的多元交融与碰撞,理解文明高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因,提高历史综合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4单元 第3课 第3课时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三课时南宋与金的和战【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的建立;掌握金灭辽和北宋以及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岳飞抗金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岳飞的事迹和搜集有关岳家军的事迹,培养正义感和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切身感受岳飞抗金以及北方人民反抗金压迫的斗争是正义的抗争,岳飞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认识到女真族对开发祖国的北部边疆作出了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重点】金的崛起和与南宋的对峙。
【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自主学习】1.建立金政权的是哪个民族的哪位杰出首领?2.岳飞为什么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敬?3.宋金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同学们去过杭州旅游吗?旅游时有没有参观过坐落在西湖旁的岳飞庙呢?岳飞庙里岳飞墓门的下边有四个白铁铸的人像,均无上衣,袒胸露乳,反剪双手,低头面墓而跪,你们知道这四个人是谁吗?为什么人们会让他们的铸像跪于岳飞墓前受人唾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历史上有关这些的一切。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兴起与金灭辽宋1.阅读教材P103第1至3段,回答:女真族生活在哪一地区?什么时候建国?建立者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答案提示: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国,都城在会宁。
2.金国建立后是如何对抗辽朝的?答案提示:1125年,金灭掉已经腐朽的辽朝。
3.金灭辽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北宋的结局如何?答案提示:1126年,金军攻破宋朝都城。
1127年,金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还掠夺了大量的宫廷仪仗、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
知识点二南宋与金的和战1.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南方建立。
请回答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答案提示:1126年,赵构,临安。
2.南宋建立后,金又发动了对南宋的大举进攻。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理解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对文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 掌握宋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宗教崇奉、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2. 宋元时期的经济状况与商业文化;3. 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与科技发展;4. 宋元时期的宗教崇奉与民俗风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各个方面;2. 图片展示:展示宋元时期的艺术作品、建筑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多元文化对文明的影响;4.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的生活。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教室讲解:老师讲解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展示讨论效果;4.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的生活;5. 教室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五、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小说或文学作品,加深对宋元时期的了解;3. 制作展板:要求学生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制作一份关于宋元时期的展板,展示给全班同砚;4. 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加深对宋元时期的实地了解。
六、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完备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等;2. 教室表现评分:评分标准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展示能力等;3. 作品展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展板设计的创意、美观水平、信息量等;4. 参观活动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对参观内容的理解、表达能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小组讨论:南方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的原因?
1、南方相对安定 2、统治者的重视 3、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 生产技术; 4、自然条件优越 5、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开始南移
唐安史之乱后:加速南移
南宋:南移完成
一、基础达标:
1、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A )
观察图标:这时期 的经济发展南方 兴盛还是北方兴 盛呢?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苏 湖 粮 仓
商 业 中 心
世 界 商 港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 何谓“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较为发达地区,能对
整个国家产生较强的影响;
• 判断标准:人口和国家财政收入 • 北方: 秦岭淮河以北(黄河流域) • 南方: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流域)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 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 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 中国的宋朝!”
——【英】史学家汤因比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 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食 我们就在这 里吃饭吧!
酒肆(《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汴京酒肆很多,高级酒楼称“正店”,小些的叫“分茶”。
食
北方: 面食
主食:
南方: 米饭
北方: 羊肉
肉食:
南方: 猪肉、鱼肉
食用油: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
燃料: 东京等地区烧煤已很普遍
饮酒
饮料:
喝茶品茶
食 北方
南方
面食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知识点;2. 理解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对文明的影响;3. 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2. 多元文化在宋元时期的碰撞和交融;3. 宋元时期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宋元时期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影响;3. 分析宋元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 小组讨论和展示;3. 视频资料展示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宋元时期的社会景观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2. 播放视频资料:观看与宋元时期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分析片中展现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交流情况。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讲解教材内容:教师对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文化发展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对宋元时期的文明发展做出解读,进行展示和讨论。
6. 课堂练习:通过综合性的历史题目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宋元时期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关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研究报告;2. 针对宋元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分析其原因和影响;3. 观看与宋元时期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八、评价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深度;3. 课堂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以上就是《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这次学习中能够充分理解宋元时期的文明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提升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学设计

第3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第四课时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知识与能力】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掌握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思考、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元朝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对历史地图的阅读,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作的贡献,培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之情。
【重点】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自主学习】1.统一蒙古的人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元朝是由谁建立的?实行了怎样的制度?3.元朝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草原,蒙古)这里生活着哪个民族?(蒙古族)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骁勇善战。
正是这样的民族特性,使蒙古人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民族是如何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的。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蒙古国的建立和发展阅读教材P105第1-3段内容,思考:(1)是谁统一了蒙古各部?他被尊称为什么?答案提示:铁木真,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是怎样发展它的?答案提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通过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知识点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1.阅读教材P105第4段内容,思考:(1)请找出元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答案提示: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是怎样统一全国的?答案提示:1276年元灭南宋。
消灭了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之后,1279年元统一全国。
2.读图4-47,分析元朝此时的疆域四至。
答案提示:北到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北至今新疆,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南到南海。
3.作为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元世祖是怎样巩固统治的呢?阅读教材P106第2、3段,思考:(1)在政治上忽必烈实行了哪些改革?答案提示: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

《第三课_宋元_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3. 理解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对文明的影响;4.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认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体制;2.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3.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4.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2. 掌握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对文明的影响;3. 分析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宋元时期的理解和看法;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和历史;4. 教室互动: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2. 进修: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看法和见解;4. 演讲:邀请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对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的认识;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对宋元时期的兴趣和思考。
六、作业设计:1. 阅读《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一文,撰写读后感;2.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关于宋元时期文学、艺术或科技成就的展示海报;3. 搜集宋元时期的相关资料,撰写一份短文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4. 观看一部关于宋元时期历史的纪录片,撰写观后感。
七、评判方式:1. 作业评分: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进行评分;2. 参与度评判:根据学生在教室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判;3. 考试测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宋元时期的掌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 秦朝疆域图
B. 唐朝疆域图
C. 元朝疆域图
D. 清朝疆域图
2.以下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组合的图片,由这组图片可知他
们正在探究的历史专题是()
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3.下列关于两宋、西夏、辽、金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A. B.
C. D.
4.下列各项,跟马可·波罗前来中国并居留 17 年有关的元素包括()
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为他从西向东来到中国提供了便利
②元代疆域广大与罗马帝国接壤
③当时中国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④元代中国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5.宋代民间私学兴盛,官方教育机构也对平民阶层开放,还出现了以讲书赚钱为职业,
不以科举进仕为目标的专职教师。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工商皆本思想推动社会变迁
B. 国家统一安定促进文化繁荣
C. 科举制度创立推进教育发展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下移
6.《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
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澶渊之盟
B. 郾城之战
C. 靖难之役
D. 陈桥驿兵变
7.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
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该段记载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胶泥排版术
8.中国服饰历史悠久,服饰用料有一个丰富发展的过程。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东汉与罗马帝国保持贸易往来,中国丝绸在罗马深受欢迎
②唐朝丝织技术高超,生产规模大,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
③宋代的养蚕缫丝技术提升,棉布的生产和使用还没有开始
④元代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了棉纺织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作……。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少,社会秩序
比较稳定③当地民众与移民的辛勤劳动④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掌释教僧徒
及吐蕃之境而吏治之。
”该史料表明()
A.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辖行政区
B. 元中央政府在拉萨设置宣政院管治西藏
C. 成吉思汗经过南征北战至此征服吐蕃
D.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1.文献描述也应该与历史事实相符,否则会误导读者。
下列关于历史场景的叙述中,
你认为与事实最相符合的是()
A. 西汉大臣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 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了《金刚经》
D. 宋代人们使用罗盘针为航海指引方向
12.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下列机构与管辖地区对应正确的有()
①西域都护府——新疆②安西都护府——广
西
③澎湖巡检司——台湾④宣政院——西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罗马帝国与元朝都是当时疆域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项目
罗马帝国元朝
地方制度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
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
个行省都派驻总管治理……总督拥
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古代史编》
(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
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
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
政府。
——樊树志《国史概要》
法律建设《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
编。
……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
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
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
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古代史编》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部落的习
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
直至元朝
建立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
元新编》,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
文)法典。
——摘自朱绍侯等主编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巩固帝国统治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帝国和元朝法律形式发展演变的趋势。
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的历史作用。
14.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写出图中①②所表示的内容。
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实现了统一?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肉,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原因。
并用一位外国友好使者撰写的书籍来见证元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
答案
1.C
2.B
3.D
4.D
5.D
6.D
7.C
8.B
9.B 10.A 11.D 12.C
13.(1)相似之处:建立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地方管理:行省制度;编制法律。
(2)演变趋势: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后世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3)历史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行省制为后世所沿用。
14.(1)①北宋,②金。
元朝。
(2)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等。
(3)海陆交通畅通;国家统一;统治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马可·波罗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