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北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精编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doc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doc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3、引读1、2节。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5、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教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沙子松散的沙漠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5、读好这些词语。

(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6、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沙漠之舟》优质 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优质 教学设计

布置作业 1.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将课后资料插入课文当中,可作适当修改,注意语句通顺。 2.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抓住特点,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6.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文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骆驼特点的?
2.完成填空。
因为骆驼
,所以能帮助人们

3.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7.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 本课既关注了说明文的教学,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下特色: 1.增加趣味,减少枯燥。
2.反馈重点字词。 旋风 滚烫 松软 缺乏 宽广无边 骆驼 脂肪 胼胝 嗅觉 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重点词语,从音、形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同时借两组 词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3.引发探究 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茫茫的沙漠。
二、自主探究,激趣阅读 一读,置身情境,体会沙漠之险。 1.自由读文,哪些词句描写了沙漠的环境? 预设: 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 沙漠宽广无边,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人们无法行走,骆驼就——
沙漠一眼望不到边,人们无力负重,骆驼能—— 设计意图:没有让学生停留于仅了解骆驼对人们的帮助,还引导学生细读,进一步品味 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并通过有感情朗读,加深学生的感悟。
三、统揽全篇,感悟联系 1.回读全文,思考:人、沙漠、骆驼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篇。
除关注中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外,还考虑到学生即将升入高年级,本课立足全篇,兼 顾局部,体现整合,为下一学段的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实现能力转化。
沙漠
沙漠之舟

适应
骆驼
帮助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八 舟船:沙漠之舟》 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八 舟船:沙漠之舟》 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随课文学习课后的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1个生字。

2 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 能将课后的资料实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 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它能协助人们穿越沙漠之海的原因。

2 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适当地选择和组织材料,并将课后补充的资料插入课文中,完善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1 学生查找相关沙漠和骆驼的资料和图片,了解相关沙漠和骆驼的知识。

2 课件:(1)相关沙漠和骆驼的资料和图片。

(2)阅读要求。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随课文自学15个生字。

2 知道词语“胼胝”的意思。

3 通过概括段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激趣质疑1 介绍“舟”,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舟。

(2)什么是舟?生说说自己对舟的理解(2——3人)。

(3)师做总结:“舟”和汽车火车一样都是一种交通工具,所不同的是,汽车、火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而“舟”,却是水上使用的交通工具。

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舟”,不在水上,而在沙漠里。

(4)板书完课题:沙漠之舟。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1)舟是水上的交通工具,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怎么会有舟呢?(2)沙漠里的舟会是什么样呢?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词1 、课题中说的“沙漠之舟”究竟是什么呢?从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

下面请大家自由小声地读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课件出示):(1)遇到生字,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以后,再往下读;(2)哪一句读得不通顺,再回过头来读,直到把这个句读顺了,再往下读;2、课题中的“沙漠之舟”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板书:骆驼)3、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给学生短暂的时间思考)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担心的不是你们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担心你们把课文读得怎么样了。

北师大版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沙漠之舟》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语言特点。

学习骆驼的相关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方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语言特点。

学习骆驼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骆驼有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方法。

(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的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6.拓展延伸(1)展示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骆驼的作文。

2.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沙漠之舟》的内容,掌握了骆驼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1.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掌握了骆驼的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的:⑴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⑵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详细化的描写方法。

⑶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⑸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详细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⑴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⑵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⑴齐读课习题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习题中的“我”是谁?⑶引读⑴2节。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⑷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⑸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老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⑴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⑵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⑶在课文的⑶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让学生领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⑷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茫茫的大沙漠一望无际的沙漠沙子涣散的沙漠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⑸读好这些词语。

(大、一望无际、风沙铺天盖地)⑹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枯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芳草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阅读课文,理解人们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3 、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沙漠之舟”指的是谁?(指的是骆驼,那么,课题用了一个比喻句,是把什么比成了什么?)(把舟比成了骆驼,把沙漠比成了大海、大河、)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骆驼从生理特点上讲,它的各个器官都有哪些功能?(学生举手回答:身高、脖长—望得远、嗅觉灵敏—找水源、鼻孔会闭—挡风沙腿有胼胝—不怕烫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下陷背有驼峰—储养料)3、师: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合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骆驼还有那些特殊的本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好不好?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沙漠之舟》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方式。

(总分方式板书:总(分)方式———生活在沙漠中)2 、师:那么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2 、3 、4 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2 、3 、4 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

(让学生展示读)(2)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骆驼的特殊本领,进一步理解骆驼为什么成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3)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

(课文第2段小标题带路(板书),第3 段小标题预报大风(板书)、第4段小标题驮运物品(板书))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把骆驼的这些本领称之为特殊本领(板书),正因为骆驼有其他的特殊本领,所以骆驼才能成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八 舟船:沙漠之舟》 优课教案_0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八 舟船:沙漠之舟》 优课教案_0

课题:沙漠之舟教后反思:《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着重介绍了骆驼是怎样适合沙漠生活以及如何协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

在设计教学时我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抓住对骆驼生理特点及其作用来组织课堂,让学生理解骆驼适合生活在沙漠的原因。

第二课时,回答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再讲解写作方法,并实行知识的拓展推荐。

今天在授课时,孩子们提到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我看还有时间就讲内容继续实行了下去。

现在反思,正是因为对第一课时问题设置的不够严密,才会让学生去联系到后面的内容,造成课时目标的不突出。

其次,我仍然没有突破“课堂语言组织的凝练”这个个致命的弱点,语言太过随意。

比如:反复的强调“沙漠的交通工具”,“骆驼的生理特点及作用”等等,过渡语言不够顺畅,整个课堂知识体系不连贯。

反思中我心里很是愧疚,因为我的课堂教学中思维常常受课堂情景的影响,总是不能按照预设的思路与语言展开。

第三,课堂管理不能严格要求,有一个同学竟然睡在了椅子上。

这源于平时和孩子们的沟通过少,还不能深入的了解、掌握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总是不能很好的去引领孩子很乐意的去遵守班规校纪。

这是大的三个方面,就课堂细节来说:1.导课用时过长,谈话导课时出现脑子的空白,致使语无伦次,对课题精简的引导不到位。

2.检查生字、新词流于形式,没相注重到学困生的检查、检测的落实。

3.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没有落实到检查,更没有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分层次的去朗读课文。

我知道要让孩子去读,却只设置了默读整理信息,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更没能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

4.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第一课时搜集、整理信息讲的太细,学生展示环节过于费时。

我认为:作为教师,一节完整、充实、能真正引领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这节课上完了,很不完美,有失作为青年教师的那份责任,但我想:有问题的表现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二及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二及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二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描写、说明方法。

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和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学习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1 、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学生信息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的兴趣。

但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

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像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

通过几年来和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交流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初步读懂课文的能力,整理好词佳句的能力。

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边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教学目标:1 、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 、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 、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

2 、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 …)3 、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点评:本文题目是《沙漠之舟》,从字面上是沙漠中的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之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
1.前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的生字,并想办法认识它。

(2)把圈出来的生字读几遍并组词,发现这些容易读错的字:(3)会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在课文中做出批注:灵敏、储藏、积蓄、胼胝。

(4)要把课文多读几遍,了解骆驼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

2.视频导入,板书课题。

3.课前检测。

检测字词掌握的情况
4.小组合作快乐学习。

问题探究一:为什么骆驼能在沙漠里生活?
生理特点作用
为什么骆
驼能在沙漠里生
活?
【学法指导】:认真读课文第一自然做段,用“”画出描写骆驼生理特点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作用的句子,然后用重点词句概括填表,并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

问题探究二: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船的作用载物、坐人、运输
骆驼的作用
【学法指导】(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并且填表格
【问题生成】
5.课堂测评。

a.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1)骆驼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很灵敏。

(2)骆驼有(一、两、三)个脚趾。

(3)骆驼的鼻子(嗅觉灵敏;能认路;能挡风沙)。

(4)驼峰里储藏着(脂肪、水、食物)。

(5)沙漠刮风时,骆驼就(站着、脆着、趴着、卧着)。

b.句子练功房。

(1)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缩句:
(2)人们把它看作度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这句话把沙漠比作,把骆驼比作,强调了骆驼在沙漠交通中的。

6.笔下生花。

在浩瀚的沙漠,
您就像一盏明灯,帮人们找到了水源。

在沙漠,
您。

四、参考资料
1.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一身适于在沙漠中生活的本领。

一只骆驼能驮200千克的货物,每天走40千米,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天。

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18小时不停。

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赞它。

在沙漠里进行,有时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

这时
候,骆驼不慌不忙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保护了眼睛。

等大风沙过去了,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

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

因为它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

然而,骆驼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

它身上一层厚厚的毛能抵挡太阳光的直射。

它很少出汗,也几乎不撒尿。

另外,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能
2.骆驼皮毛的功用
骆驼的外表并不好看,还可以说有些丑陋。

它披着一层蓬松的黄褐色的皮毛,看来有点褴褛,但这层皮毛足以抵御寒风的侵袭,保持体温;抵挡烈日的曝晒,使它的体
温升至摄氏四十度以上才开始出汗,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

骆驼的体内构造
骆驼的背上有一个或两个隆起的圆锥形的肉峰,使它看来像个驼子。

可是别小看这肉峰,它是骆驼储藏脂肪和养料的地方。

它的胃里还有一个水囊,用来储水。

凭着这肉峰和水囊,骆驼可以在缺少水草的沙漠里,六七天不进食,不喝水,照常生活。

骆驼即使几个星期不水体重只会减去四分之一左右,不会有生命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