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人物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 导人物有哪些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些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有众多杰出的领导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孙中山先生无疑是辛亥革命的核心领导者。
他被誉为“国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先生早年目睹了中国社会的积贫积弱和人民的苦难,于是立志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人民幸福的理念,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孙中山奔走于世界各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力量。
他多次发动起义,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始终坚定不移,毫不气馁。
终于,在 1911 年的武昌起义中,革命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黄兴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被称为“孙黄”。
黄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多次起义中亲自指挥作战,身先士卒。
他组织领导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重要的武装斗争,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另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致力于通过政治手段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宋教仁积极倡导责任内阁制,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
他为了组建国民党,整合各方政治力量,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付出了不懈努力。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革命家,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思想批判封建制度。
他的文章和演讲激发了无数人的革命热情,为辛亥革命的思想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先驱,也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他倡导教育改革,培养了大批具有新思想的人才,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还有秋瑾、徐锡麟等众多仁人志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秋瑾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她积极投身革命,组织起义,最终英勇就义。
辛亥人物故事简短50字

辛亥人物故事简短50字
摘要:
1.辛亥人物简介
2.辛亥人物故事概述
3.辛亥人物影响及意义
正文:
【辛亥人物简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和英雄人物。
以下是五位辛亥人物的简要介绍,他们分别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锷和张謇。
【辛亥人物故事概述】
1.孙中山:革命先行者,提出三民主义,领导多次反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
2.黄兴: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组织并参与多次起义活动,被誉为“革命军魂”。
3.宋教仁:辛亥革命后成立民主政党,担任国民党党务总裁,推动民主宪政。
4.蔡锷: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军事家,领导云南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5.张謇: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理念,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辛亥人物影响及意义】
1.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终结,为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奠定基础。
2.黄兴:以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国民为民主自由而奋斗的信念。
3.宋教仁:成立民主政党,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4.蔡锷:领导起义,推动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5.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人物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 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 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 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 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 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 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 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 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 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 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 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 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 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 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孙中山有一半以上 的时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足迹遍及欧、美、 亚洲各地,历经各种艰险。他频繁地接触国内外 各个阶层的人士,他的爱国革命活动也对外国发 生了影响。所以,他又是一位世界性的伟人。孙 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我们祖国的 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一辈子,给中国的民主 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因此,永远受到中国 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辛亥革命代表人物

1、.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孙中山。
他年轻的时候接受西方教育,在自然科学知识之外,也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并感到国家面临危机,开始认识到依靠清政府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救国就必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艰苦的寻求救国真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进行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功绩和地位也逐渐为革命者所公认,使他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众望所归的领袖。
2.章炳麟,原名绛,好太炎,浙江余杭人。
他早年受维新派思想影响,参与了维新变法的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前往日本,思想开始转变。
它写了《黑客匡谬》一文,检查自己过去主张拥戴清帝的错误,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903年,他在《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相信中国人民在革命之后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邹容,字蔚丹,四川巴县人。
他曾留学日本,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所发起的革命活动。
它撰写了《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作为理论基础,热情歌颂革命,号召推翻合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系统阐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4.陈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人。
他于1903年赴日留学,到东京后立即投入爱国革命运动,参加拒俄义勇队。
他写成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两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较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道理,并且宣传了爱国思想炙热激进,具有强烈感染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的武器。
5.女革命家秋瑾,她批判封建旧礼教,号召妇女起来砸碎封建礼教的锁链,她强调,妇女接到必须获得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要做事,不可寄生,欲自立,非参加革命不可。
他的思想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6.黄兴,少年时代受过封建主义的教育,后来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
近现代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 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 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 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 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 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 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 到了 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
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孙 中 山 与 辛 亥 革 命
个人简介
辛亥革命 个人思想 历史评价
个人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明德,号日新(逸 仙),化名中山樵。广东省香山县人。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 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 (一)阶级基础 •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政府调整了政策,允 许和奖励民间建厂,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 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 (二)骨干力量 •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中国出现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的队伍。进化论的世界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价值目标,开阔的视野 和深切的社会体验,使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 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 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 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 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中国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涌现的青年人物及光辉事迹

中国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涌现的青年人物及光辉事迹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这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许多青年人物以其勇敢、智慧和无私的精神,成为了这段历史中闪耀的明星。
他们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给予了我们强大的信念和勇气。
一、孙中山:辛亥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孙中山则是这场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决心的革命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坚定地决心要推翻满清政权。
他领导了许多反清革命组织,发动了多次起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孙中山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他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虽然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没有亲眼见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但他的奋斗和牺牲为后人铺下了道义和思想的基石。
二、朱德:伟大的人民军队创建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而朱德则是共产党中光辉的一员。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朱德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家,始终把军队视为人民的军队,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德是一个热爱学习和思考的人,他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军事战略思维。
他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决策,有效地战胜了敌人的抵抗,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朱德的事迹永远铭记于心。
三、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伟大领导者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另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而邓小平则是这场革命的伟大领导者。
邓小平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改革决心,他勇于开拓新路,大胆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带领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昌盛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亥⾰命的主要⼈物有哪些 ⾟亥⾰命是⼀次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共和政体的全国性⾰命,那么你了解⾟亥⾰命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亥⾰命的主要⼈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亥⾰命的主要⼈物介绍 ⾟亥⾰命主要⼈物有很多,因为⾟亥⾰命是⼀⼤批仁⼈志⼠共同努⼒的结果,他们为了推翻清政府到处奔⾛,筹集资⾦、宣传⾰命、发动起义,不少⾰命志⼠甚⾄献出了宝贵的⽣命。
他们中不仅有伟⼤的⾰命先⾏者孙中⼭先⽣,还有为⾰命浴⾎奋战的黄兴,更有饱受争议的袁世凯、黎元洪等,他们都是⾟亥⾰命主要⼈物。
说起⾟亥⾰命的主要⼈物⾸先就要提到孙中⼭先⽣,早在1895年,孙中⼭就领导成⽴了第⼀个资产阶级⾰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1905年⼜领导成⽴同盟会,倡导三民主义,成为⾟亥⾰命的起义纲领。
⾟亥⾰命成功后,它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第⼀任总统,为⾰命事业奉献了⼀⽣。
⾟亥⾰命的主要⼈物中还有⼀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孙中⼭的挚友黄兴,他长期为⾰命事业积极奔⾛,⼏次发动推翻清王朝的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他本⼈也多次遭到清政府的通缉,被迫流亡海外,但是黄兴却不改初衷,坚持信念,⽽且为了⾰命⼤局,不计较个⼈得失,最终积劳成疾,不幸早逝。
⾟亥⾰命的主要⼈物中有⼀位很受争议,那就是袁世凯,后世都认为就是因为袁世凯窃取了⾰命果实,导致⾟亥⾰命进⾏得不彻底,但是应该看到⾯对复杂的局⾯,袁世凯能够迫使清帝退位,维护中国统⼀,从这⼀点来说袁世凯也算是⾟亥⾰命的功⾂了。
⾟亥⾰命的性质 ⾟亥⾰命的性质是⼀场伟⼤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民主⾰命。
⽽导致这场⾰命失败的原因离不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虽然⾟亥⾰命是那么轰轰烈烈,却仍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依旧没有变化。
从⾟亥⾰命的性质看,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命派的进步,从⾟亥⾰命失败的原因来看,后⼈可以得出了不少的教训。
资产阶级⾰命派必须要发挥⼈民群众最⼤的⼒量,⾟亥⾰命的失败原因之⼀就是没有⼀个强⼤的武装⼒量。
辛亥革命历史

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
孙中山(1866.11.12— 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 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 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 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 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 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 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 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 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 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 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 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前的中国(20张 革命前的中国 张)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 光复会在江苏,浙江, 兴中会 光复会 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 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 共进会在 华兴会 共进会 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 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 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 革命的领导者 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 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1859年9月16日-1916 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 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 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 人物之一。传统上认为他的本质 是反动、落后的,并且是图谋复 辟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是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是 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 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 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 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 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 法和教育制度。开始主张建强国、 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 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 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人物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
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
多少人背井离乡,抛弃别子,牺牲个人家庭幸福,追求祖国独立富强。
即使是远涉重洋,去国万里,他们也是日日夜夜关注民族的命运,时时刻刻倾听祖国的呼唤。
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却没有迷恋于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他们的事业与生命都是与祖国的命运融为一体的。
1.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始终与一个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革命领袖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造就了伟大的孙中山,使他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
1883年改号逸仙,此后在广州、香港读书和游历欧美时常使用此名。
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被人习称为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中。
父亲孙达成靠务农为生。
从6岁开始干农家活,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
10岁入村塾读书。
1878年,年仅12岁的孙中山随其母远航檀香山开始了新的生活。
1879年9月,孙中山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
1883年7月,孙中山回国,在翠亨村一面干农活,一面自修中西学问。
1883年11月,孙中山在香港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拔萃书室读书,随后又到中央书院。
1886年夏季,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进入南华医校读书,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直到1892年毕业。
1892年7月,26岁的孙中山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1894年6月,孙中山到达天津,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把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强国。
上书未果后,孙中山来到檀香山,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
1895年1月,孙中山回国策动武装起义。
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
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1900年组织惠州起义。
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1905年7月,孙中山抵达东京。
8月20日,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宗旨归纳成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中。
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他在两广和云南境内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宣传革命,筹措经费。
1910年11月,在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组织一次起义。
孙中山不辞辛苦奔走加拿大,为广州起义筹款。
此后,孙中山不停地为国内武装起义筹款。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5日抵达上海。
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实行民主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进行了“社会革命”的尝试,企图实业救国。
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坚持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联合西南军阀势力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发起“护法”战争。
1921年,孙中山又到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积极筹备北伐。
1922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脱险后又到上海。
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回到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任海陆军大元帅,再次准备北伐。
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1924年秋,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邀请孙中山进京商谈时局问题。
于是,孙中山离广州北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不幸逝世。
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我们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一辈子,给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因此,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2.辛亥革命中的黄兴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他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毅然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黄兴(1874~1916年),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东乡)人。
原名轸。
1904年起义失败,东渡日本始改名兴,字克强,取“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薏。
1874年10月25日,黄兴诞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黄筱村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秀才。
从小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喜欢打抱不平。
自幼勤奋读书,19岁考中秀才。
1898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
1902年春,黄兴被选派日本留学。
6月,黄兴进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
留学期间,他与好友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1903年夏天,黄兴由军国民教育会派遣,以运动员名义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活动。
1904年2月15日,黄兴与陈天华等人成立华兴会,进行反清革命,黄兴任会长。
华兴会成立后,黄兴策划了长沙起义。
1904年10月,起义失败,黄兴逃往上海。
1905年7月下旬,黄兴和孙中山在日本初次见面。
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人发起,在东京富士见楼举行欢迎孙中山的群众集会。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相当于协理地位,成为这个革命团体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
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从日本去安南筹款,东京本部事务,委托黄兴主持。
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方面。
1908年3月27日,黄兴亲自率领华侨中的革命分子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路军,从安南边界进攻钦州。
革命军所向无敌,清军闻风丧胆,黄兴威名大震。
黄兴从钦州退回安南后,由孙中山电委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亲往河口前线督师。
1910年春,黄兴由东京赶往香港,主持广州新军起义,因广九路火车不开,没有去成。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
黄兴率领敢死队百余人,从小东营出发进攻总督衙门。
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逃到越南。
武昌起义后,10月24日黄兴到达上海,然后潜往武昌。
起义军推举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
11月28日,黄兴乘轮船回上海,在上海等待孙中山回国。
1912月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
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设立南京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统率驻南京的军队。
黄兴被任命为南京留守。
1912年秋天,孙中山、黄兴应袁世凯的邀请,先后到达北京。
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起兵讨袁。
他亲自去南京主持讨袁军事,逼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
黄兴担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东渡日本。
1914年7月,黄兴抵达美国。
1916年5月9日,黄兴从美国抵达日本,通电全国各界,呼吁以至讨袁。
7月8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
10月31日,因病在上海去世。
1917年4月,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3.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邹容是20世纪初年涌现出来的、影响很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之一。
邹容(1885~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又作威丹,四川巴县人。
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
出身于一个颇为富裕的大行商家庭。
1891年,刚满6岁的邹容就进私塾读书。
12岁时,参加县童子试,因对八股试题不满,当场与主考官顶撞,愤而退出考场。
1898年,邹容在重庆跟日本人学习英语和日语,获得机会阅读资产阶级的书报,接触到西方民主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
1901年夏,邹容冒酷暑步行上千里到达成都,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由于邹容思想激进,为守旧者不满,当道者以“不端谨”为理由,取消其官费留学资格。
同年9月,他离开重庆到上海,进入“广方言馆”日语班补习日语,准备自费到日本留学。
1902年春,邹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
邹容废寝忘食,精读了不少名著。
在1903年的留学生会馆新年团拜会上,他登台演说,大倡排满主义,号召反清革命。
此后,凡留学生开会,必争先演说,在留日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唤起人们觉悟,邹容还参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的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着手编写鼓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通俗读物《革命军》。
1903年4月,邹容回到上海,住在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的“爱国学社”,和比他大18岁的章太炎建立了友谊。
在章太炎的帮助和影响下,邹容的革命民主思想日渐成熟,积极参加“爱国学社”的各种活动。
同月,邹容为了团结全国学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学生同盟会”,博得海内外爱国学生的广泛支持。
1903年4月,邹容完成富有战斗性的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革命军》。
全书约有两万言,分7章,以火热的激情,犀利的笔调,通俗易懂的文字,从革命的正义性谈起,对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方法和革命的前途,进行了详尽地论述。
序末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
章太炎为它作序,称它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这本书由柳亚子等几个革命党人集资,于1903年5月在上海大同书局出版。
清朝统治者对《革命军》一书问世惊惶万分。
1903年6月,因《革命军》而引起的所谓“苏报案”事件发生。
30日,章太炎被捕。
翌日,邹容不愿让章一人承担责任,挺身而出,到巡捕房投案。
1905年4月3日凌晨,年仅20岁的邹容在帝国主义的迫害下,病死于狱中。
《革命军》一书风行国内外,各地纷纷翻印,重印达20余次,印数达百万册以上,在清末革命书刊中占第一位,影响很大。
1912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邹容为“大将军”,表彰他的革命功勋。
4.巾帼英雄秋瑾杭州西湖的西泠桥畔,有一座女英雄的墓,那便是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墓。
它和民族英雄岳飞的墓遥遥相望。
秋瑾(1877~1907年),字璇卿,别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
原籍浙江绍兴人。
1877年11月15日,在厦门出身一个封建官宦人家。
秋瑾7岁时,开始学识字。
几年后,秋瑾在家塾中读完了好几部古书,到11岁时,她就学会作诗了。
1890年,秋瑾的父亲到湖南做官,秋瑾跟随父亲到了湖南湘潭。
当年,依照父母的命令嫁给了湘潭富绅的儿子王廷钧。
婚后生有一子一女。
1902年,王廷钧进北京做官,秋瑾随王到北京。
到达京师,秋瑾的眼界发、心境都宽阔了。
秋瑾无法安于原来那种深闺雌伏的生活。
渴望寻求救国真理的念头,促使她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4月,秋瑾毅然同王廷钧分离,变卖首饰,前往日本。
在日本期间,秋瑾以革命激情奔放,而又好节已助人,受到留学界中进步分子的推崇。
1905年,秋瑾从日本回国,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
不久,再次东渡日本,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旋即加入同盟会,担任浙江主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