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安徽卷《考试说明》解析 语文
研读考试说明做好后期复习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退出可能带来的变化:振动和波、交流电、动态电路(含故障)分析题登场;或加强对主干知识考查,增加力、电、磁内容;
不定项选择题的退出并不一定意味难度的降低;不定项选择题的变相考查(选项组合)。
选择题
四、“变化点”可能在哪里?
四、“变化点”可能在哪里?
实验题 去年实验题“1+1+1”模式可能保持,第Ⅰ个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实验的掌握,第Ⅱ、 Ⅲ个问题一般为探究、设计性实验,新课标对科学探究尤为重视, 《考试说明》也特别将探究能力作为能力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01
3-1部分的“静电现象”改成了“静电现象的解释”;“电阻的串连、并联”由I层次要求改为II层次要求;
02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部分增加了“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几个字;
03
在考核目标和要求部分增加了这样一段:“以上几方面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与之相关的能力”。可见无论是知识能力要求,实验能力要求还是综合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特点
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与技能 试卷以能力立意,以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试卷覆盖了高中物理的主体内容,必修内容涉及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等;选修内容涉及电磁感应、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等。试题将物理知识与过程方法有机融合、搭配适度,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物理规律、基本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02
03
04
01
一、高考命题依据
2010高考语文安徽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09-13)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比较近五年(2009、2010、2011、2012、201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可以发现安徽卷已经走向成熟,愈来愈彰显新课标特色和安徽文化大省的气质,在全国十八套语文试卷中初步显示出安徽特色和个性。
整体上看,近五年的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和要求的设置方面都体现了平稳和连续的特点,过渡衔接自然,守正出新,稳中有变。
命题者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现实社会,凸显人文精神,显现出地域色彩,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具体说来,有以下表现:一、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一)试题结构日趋稳定安徽高考语文试题结构面貌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一改以前第Ⅰ卷客观题、第Ⅱ卷非客观题的生硬面孔,而变为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的亲切面孔。
这种试题结构已经连续了五年,且题型相对稳定,题量都是21题,考查知识点平稳,对重要知识点都设题考查,且赋分稳定。
这种试题结构体现出语文学科侧重阅读和表达的鲜明特点,更符合考生答题时的认知心理,师生已经熟悉而且适应,相信安徽卷会延续这一特点的。
(二)命题内容及情势第一板块:论述文阅读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
2009年: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2010年: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2011年: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2012年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徐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命题方式上,连续五年都设置了3道“四选一”的客观题。
考点设置上,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即只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
2009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2010年:理解文中重要词汇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1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2012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3年: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解析

鉴赏评价包括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形象,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点;赏析内涵,要求能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领悟艺术魅力,要求能依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⑦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写作中“发展等级”的各考查点表述语言均有删减,明确的限定减少了,学生临场发挥的余地增大了。
1、把“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变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的要求更加具体,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 A
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②识记文学体载常识
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暨考向蠡测(新课标版)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暨考向蠡测(新课标版)新高考新信息2010-02-25 1349金太阳教育研究院一、《考试大纲》解读和2009年相比,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保持了稳定,没有变化。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课程高考的省份逐年增加,先期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的高考试卷也逐步步入稳定期。
2007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8年增加了江苏,2009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辽宁加入新课程高考,2010年则又有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实施新课程高考。
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先期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需要几年的时间保持稳定;2010年开始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更需要解决平稳过渡的问题。
二是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只是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而无强制性的刚性要求。
各分省自主命题的省市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通过制定各自的《考试说明》来命题。
因此,平稳平实成了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的主旋律。
二、命题走向蠡测以能力立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主旋律。
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关注生活,彰显时代风貌;融合借鉴,凸现地方特色是备战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我们对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文本类阅读和作文方面的几点预测1.以纲为纲,关注变化。
这里说的第一个“纲”是指考纲(《考试大纲》)和大纲(《课程标准》)。
考生在复习中应紧扣“考纲”和“大纲”。
因为“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为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考纲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高考题中体现出来,也反映出一定的命题趋势。
2.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叙事类文章)和文言散文仍是选材的主流,如全国课标卷、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北京等卷别应该关注人物传记(叙事类文章);天津、福建、浙江、湖南等试卷应关注文言散文。
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和翻译题将保留,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考查,有的卷别将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即在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中,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放在一起来设题考查。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

安徽省 黄 山市歙县 二 中 程
21 0 0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 文科 《 考试说 明》 较 去年稳中微变 , 比如将原来 的“ 考试能力要求” 改称 为“ 考试 目标与要求” 将原来 的“ , 考试 内容” 改称为
() 2 从分值 看, 保持在 2 5分左右 。
() 3 从选文 体裁看 , 重考查散 文和小说 两种 侧 文体 。 () 4 从考查 目标 定位看 , 更加注 重学生 的审美 体验 。 ( ) 二 备考建议 : ( ) 领学生 回归课本 , 握小说与 散文等文 1带 掌
意蕴 。从《 考试说 明》 中的示 例看 ,论述类 文本阅 “
四 、 言 文字 运 用 语
( )考试说明》 一 《 分析
与 20 0 9年相 比,语言文字运用 ” “ 的要求中 , 将
鸣
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 , 注意结合 文本 中观点性的 内 容勾画重要信息 ,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 注意中学生信息整合 、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 考试范围与要求” 。这些提法更为严谨 规范 , 更加
科学明确 。同时 , 局部要求有“ 易化 ” 向。不过 , 倾 总 体变化不大 , 重点能力点 依然是“ 阅读” 表达” 和“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 )考试说明》 一 《 分析
21 0 0年文学类 文本 阅读 的考查 与 2 0 0 9年相
比只 有 一点 微 小 的变 化 , 就是 关 于 “ 究 ” 力 的要 探 能
卷面结构 和分值的分配上没有变化 ,与 20 0 9年安
徽高考语文试卷相 同。这种“ 稳定” 有助 于 2 1 0 0年 考生 的稳定发挥。下面依据 20 0 9年安徽省高考语 文试 卷的“ 考试 范围与要求 ”从 五个方面对 《 , 考试 说 明》 进行深层 解读 , 对后期 的复 习备 考提 出建 并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 . 庄稼”的角度思考,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荷花” “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 请到深水区,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 如果你是“荷花” 那也大可不必羡慕“ 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 而不沃” 而不沃”。不同的环境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 规划自己的人生, 规划自己的人生,人在很多时候应该主动地去调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如果你 坚持做一颗“水稻” 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坚持做一颗“水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何不改变一下向“ 的方向发展, 何不改变一下向“菱”的方向发展,这同样可以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大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20112011-2-27
4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 选 。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8选5”。
20112011-2-27
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但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 有突破。 有突破。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到对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直观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小题探究题: 有人认为, 第14小题探究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 小题探究题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本身阅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 的见解。 的见解。”这是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第3部分 专题13

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起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
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综 合考查。 总结近年来的高考题,从所提供的材料角度来看,图文转换题可分为两 种:图(漫画、图片和徽标)文转换题和图表文字转换题。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一种命题形式,对考生进行单独考查。此类题是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
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语文
核心考 点探究 即时对 点演练 相关资 料补充
1.选材贴近生活。 试题所用材料大都是选自报刊、网络中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现象的漫画 、新闻图片、调查材料,以及国内外的某些节日或社团活动所采用的徽标, 展现新鲜的生活内容,使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设题形式相对稳定。 近年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说明图案内容、揭示图案寓意、总结图表规律、 提出相关建议等方面。 3.试题反映的思想较分明。 图表的主题都是弘扬真、善、美,贬责假、恶、丑,考查考生对世界观 和价值观的判断与认知。 4.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创设考生熟知的特定情境,在一定的条件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语文
核心考 点探究 即时对 点演练 相关资 料补充
答案:(1)(示例)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 满津城。阳光既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象征着青春和希望,与开展全国亿 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寓意中国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健康、快 乐地成长。取材阳光同时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理想与 心愿。“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 其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满 成功。 (2)(示例一)昨日的期待,成就今天的大运! (示例二)大运的成功,天津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 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 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 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 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 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 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 +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 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 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抒情上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 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 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 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 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 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 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 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 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古诗文阅读《高考说明》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中的 “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题目、 注释、出处等)作出综合分析和准 确判断)一句中的括号删去了。
预示命题时会考虑为学生提供这方 面的信息。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要重点关注安徽作家以 及与安徽有渊源的一些作家。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 怀)。
答题过程: 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 孤独、生机盎然等)—— 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 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 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 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 话。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或字)
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 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 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 “诗骨”展开。
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 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 现实。
鲁山早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 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 许?云外一声鸡。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规律方 法,提高做题速度。
鉴赏古诗,可以从标题(注释)入手, 了解写作特点、描写对象等;
感受作品的形象(也叫意象),以理解作 品的内容;
寻求作者感情的聚焦点以及点示文旨 的关键字句,以评悟作品的意境;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 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 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怎样 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 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 虚实。
(四)边塞诗 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 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 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
安徽作家及与安徽有关的作品 1、安徽作家 曹操、曹丕、曹植、梅尧臣、张孝祥、 吴敬梓、方苞、姚鼐、刘大櫆、胡适、 朱光潜、田间、海子、梁晓斌、鲁彦
[元]舒頔 (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 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 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 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舒頔(Dí) 字道原,绩溪人。
(08、09年皆考词,
2008年安徽卷 2010年应注意诗,尤
小孤山①
其宋元明清安徽诗人
[宋]谢枋得② 作品)
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 句的着力点,以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
古诗鉴赏常见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作用。注意联系诗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 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 物言志等。
周等
2、与安徽有关的著名作品 《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 《醉翁亭记》等 3、与安徽有渊源的著名作家 李白、欧阳修、王安石、姜夔等
推荐几首诗歌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浦歌(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