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无线体域网

合集下载

浅谈无线局域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局域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局域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 WLAN)作为一种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普及。

它让我们摆脱了网线的束缚,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连接网络,享受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便利。

一、无线局域网的现状(一)广泛的应用领域无线局域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庭中,我们通过WLAN 可以轻松地让多个设备同时上网,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实现家庭成员随时随地的娱乐和信息获取。

在学校和企业,无线网络为教学和办公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和员工可以在校园或办公室内的任何角落连接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

此外,公共场所如商场、酒店、机场等也都广泛部署了无线局域网,为人们提供免费或付费的网络服务,方便人们出行和消费。

(二)技术标准的不断演进目前,主流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包括IEEE 80211a/b/g/n/ac/ax 等。

这些标准在传输速率、频段、覆盖范围和安全性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提升。

例如,IEEE 80211ac 标准支持更高的频段和更宽的信道带宽,使得无线传输速率大幅提高;而 IEEE 80211ax 标准则进一步优化了网络效率和容量,能够更好地应对大量设备同时连接的场景。

(三)安全性问题随着无线局域网的普及,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窃取、网络攻击等安全威胁给用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目前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如 WPA/WPA2 加密、MAC 地址过滤、访问控制列表等。

然而,这些安全措施并非绝对可靠,黑客和不法分子仍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突破防线。

(四)信号覆盖和干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和稳定性往往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的结构、障碍物、电磁干扰等都可能导致信号衰减和中断。

此外,多个无线局域网之间的信号干扰也会影响网络性能,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区域,如写字楼、公寓楼等。

无线网络第四章课后答案

无线网络第四章课后答案

第四章无线个域网课后答案填空题1、蓝牙技术一般用于10米之内的手机、PC、手持终端等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

2、Zigebee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较简单的射频通信标准(通常与蓝牙相比)。

3、定义个人域网的IEEE标准为802.15。

4、缩略语WPAN指的是无线个人局域网。

5、将自组织设备组成一个微微网的WPAN技术是蓝牙。

6、IEEE802.15标准的物理层是由蓝牙的无线电层提供的。

7、蓝牙标准中一个微微网可以连接8台处于活动模式的设备和255台处于休眠模式的设备。

8、多个蓝牙微微网连接成一个分布式网络。

9、无线USB使用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

10、ZigBee联盟是为开发802.15.4标准而成立。

11、ZigBee的传输速率最高为250KB/s。

单选2、以下哪个RF通信标准可以将8台设备组织形成一个微微网?(A)A. 蓝牙B. IrDAC. UWBD. ZigBee3、以下哪个IEEE802标准定义了用于构建和管理个人域网的技术?( C )A.IEEE802.3B. IEEE802.11C. IEEE802.15D. IEEE802.164、以下哪个缩略语用于表示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PAN?(D)A. CPANB. PPANC. TPAND. WPAN5、以下哪一个为蓝牙的物理层?(A)A. 基带B. 广带C. 宽带D. 超宽带6、蓝牙用不足8台蓝牙设备构成的是什么自组织逻辑结构?(B)A. 微网B. 微微网C. 分布式网络D.超网7、当主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有8台以上的蓝牙设备时,蓝牙构成的是什么自组织逻辑结构?( C)A. 多个微微网B. 多个分布式网络C. 组织成分布式网络的多个微微网D. 组织成微微网的多个分布式网络8、IEEE802.15.1标准中,FHSS系统的跳频速度是每秒(C)次A. 1200B. 1400C. 1600D. 1800多选1、蓝牙基带层定义哪些蓝牙设备的状态?(ABCD)A. 激活B. 呼吸C. 保持 D .休眠2、ZigBee定义了哪两种设备?(AC )A.完全功能设备B. 主设备C. 简化功能设备D. 从设备3、ZigBee物理层有哪几种速率标准?(ABC)A.250kb/sB.40kb/sC.20kb/sD.10kb/s判断题1、ZigBee主要用于传输高数据速率的通信。

无线网络:无线个域网、无线体域网和无线家居网

无线网络:无线个域网、无线体域网和无线家居网

⽆线⽹络:⽆线个域⽹、⽆线体域⽹和⽆线家居⽹⽬录⽆线个域⽹WPAN 的概念个域⽹(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是⼀种范围较⼩的计算机⽹络,主要⽤于计算机设备间的通信,包括电话和个⼈设备等。

PAN 的通信范围往往仅⼏⽶,也可连接多个⽹络。

PAN 可进⼀步接⼊更⼤的⽹络,也可作为最后⼀⽶的解决⽅案。

⽆线个域⽹(Wireless PAN,WPAN)采⽤⽆线介质代替传统有线电缆,实现个⼈信息终端的互连,组建个⼈信息⽹络。

WPAN 是为了实现活动半径⼩(如⼏⽶)、业务类型丰富、⾯向特定群体的连接⽽提出的新型⽆线⽹络技术。

WPAN 主要应⽤于个⼈⽤户⼯作空间,WPAN 系统通常可分为以下 4 个层次:WPAN 系统层次说明应⽤软件和程序由驻留在主机上的软件模块组成,控制⽹络模块的运⾏固件和软件栈负责管理连接建⽴,并规定和执⾏ QoS 要求基带装置负责数据处理,定义装置运⾏的状态,并与主控制器接⼝交互⽆线电收发负责经数/模和模/数转换处理所有的输⼊输出数据WPAN 的特点WPAN 的主要有价格便宜、体积⼩、易操作和功耗低等优点,主要特点有:1. ⾼数据速率并⾏链路:>100Mbps;2. 邻近终端之间的短距离连接:典型 1~10m;3. 标准⽆线或电缆与外部因特⽹或⼴域⽹的连接;4. 典型的对等式拓扑结构;5. 中等⽤户密度。

WPAN 的分类WPAN 按传输速率分为低速、⾼速和超⾼速三类:PAN 的分类说明低速 WPAN主要为近距离⽹络互联⽽设计,结构简单、数据率低、距离近、功耗低、成本低,可⼴泛⽤于⼯业、办公和家庭⾃动化及农业等⾼速 WPAN适合⼤量多媒体⽂件、短时的⾳视频流传输。

⽽动态拓扑结构能使便携式装置在短时间内加⼊或脱离⽹络超宽带WPAN速率可达 110~480 Mbps,⽀持 IP 语⾳、⾼清电视、家庭影院、数字成像和位置感知等信息的⾼速传输WPAN 的应⽤WPAN 技术的应⽤范围⾮常⼴泛,如智能家居的照明、温控、安全和家电控制等,⼯业领域的⽣产流程、现场监测和安保等,智能交通的定位、导航和提⽰等,医疗领域的体征监测、诊断管理和病患监护等。

无线城域网技术与标准

无线城域网技术与标准

无线城域网技术与标准摘要: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城域网(WMAN)是宽带无线网络。

Wi-Fi(无线局域网制造商联盟,Wi-Fi是无线局域网的俗称)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现在20%的宽带家庭用户正在使用Wi-Fi,67%的在线家庭用户已经计划使用Wi-Fi。

关键词: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加密;阐述了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机制,分析了它们在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它们的应用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安全机制分析1.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分析。

发布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提供两种身份认证服务:开放式认证和共享密钥认证。

开放式认证在明文状态下要求提供与无线接入点AP相同的正确的服务组标识(SSID)进行认证;共享密钥认证要求客户端与AP拥有相同的密钥,使用有线等效保密WEP对认证过程进行加密。

除此以外AP可以用每个无线网卡唯一的48位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进行认证。

使用SSID匹配和MAC地址过滤来控制访问权限的方法简单、快捷,但安全性不高,属于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

共享密钥认证中的有线等效保密WEP是IEEE802.11b协议中最基本的无线安全加密措施,目前虽然广泛应用,但WEP的核心是RC4算法,在现实的应用中被发现有不少的安全漏洞,容易被攻击者破解密钥。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

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用户认证协议和密钥分发的框架,和上层认证协议(EAP)配合来实现用户认证和密钥分发,它的核心是可扩展认证协议EAP。

IEEE802.1x+EAP认证采用双向认证机制,有效地消除了中间人攻击,如假冒的AP和认证服务器,集中化认证管理和动态分配加密密钥机制,IEEE802.1x协议实现简单,安全可靠。

微软在Windows XP中已经整合了IEEE802.1x客户端软件。

由生产厂商Wi-Fi联盟联合IEEE802.11i任务组的专家共同提出WPA(Wi-Fi Protected Access)加密技术,对WEP协议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

无线体域网(WBAN)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无线体域网(WBAN)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总第 2 8 0期 2 0 1 3年 第 2期
计算机 与数 字工程
Co mp u t e r& Di g i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I . 4 1 No . 2
3 27
无 线体 域 网 ( WB AN) 应 用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尚 阴


7 1 0 0 2 1 )
(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西 安


详细介绍了无线体域网( WB AN) 的关键技术 中的路 由协议和传感器技术 , 介绍 了 wB AN的组成 和无线传感器 网络 ( WS N) 系 无线 体域网( wB AN) ; 路 由协议 ; 传感器技术
TP 3 9 3
K ey Wo r d s wi r e l e s s b o d y a r e a n e t wo r k( W BAN ) ,r o u t i n g p r o t o c o 1 ,s e n s o r t e c hn o l o g y
Cl a s s Nu mb e r TP 3 9 3
3 无线体域 网( WB AN) 的传感器节点
随着半 导体工业和集 成 的迅速 发展 , 导致 在提 高计算 机性 能的同时还考虑 到不断缩 小 的集成 规模 , 在 身体上微 小 的无线 连接计 算装置网络正成为现实 _ 5 ] 。这种 医疗保健
的实现取 决 于 WB AN 和人 体 传感 器 网络 ( B S N) 技 术[ 6 ] 。 如图 1 所示 , 植入或在体 外 的相互 连接 的无线 传感器 节点
( WS Ns ) 网络监控在一 定范 围 内的生物 医学 信号来 协助检 测 和诊 断健康 的相关 问题 。

无线体域网(WBAN)

无线体域网(WBAN)

无线体域网应用-老人监护系统
体域网设计: 体域网是附着在人体身上的一种网络,有一套小巧可 移动、具有通信功能的传感器和一个身体主站(或叫协调 器)组成。每一传感器即可佩戴在身上,又可植入体内。 协调器是网络的管理器,也是BAN和外部网络之间的网关, 使数据得以安全地传送和交换。体域网是一种可长期监视 和记录人体健康信号的基本技术。对于这个系统,在物理 上有两个定节点:无线腕式血氧体温节点和无线心电脉搏 衣节点。这些几点都具有独立数据运算、存储、电源管理, 无线通信等功能。这些节点可以持续收集原始数据信息, 简单处理、存储后无线发送到主节点上。
与此同时,把这些数据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供以后分析 诊断,同时医院也可以基于这些数据提供很多针对性的医疗 服务。
无线体域网的应用
2、应用于以手机或移动设备为中心的场合
手机居于WBAN的中心位置,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都可以和手机进行通 信。手机成为WBAN和外部网络如家庭网络、无线WLAN、公共IP网络、 2G/3G/4G移动通信网络等进行连接的中心。 以此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多功能的遥控设备 实现远程遥控,比如手机终端一个模块控制电视机,DVD机,PC,投影仪,
无线体域网的应用
基于无线体域网的老人监 护系统设计
系统整体可以分为三层:
1、可穿戴式无线体域 网
2、手持智能终端
3、医疗服务中心 具体结构如右所示:
无线体域网应用-老人监护系统
1、可穿戴的无线体域网
无线体域网是整个系统的最底层,也是关键层,它是 整个监护系统的信息来源。它有一些的智能生理参数传感 器节点构成,负责采集生理参数和情景信息,并把采集到 的生理参数信息无线上传到手持式智能终端上,整个网络 基于ZigBee协议, ZigBee协议时典型的星形网络,而手 持终端为整个体域网的路由节点,它负责收集数据并上传, 是整个体域网节点与外部数据中心的连接点,目前可以测 量的参数包括心电、血氧、脉搏、体温等参数。

体域网

体域网

体域网,英文为Body Area Network(BAN),是附着在人体身上的一种网络,由一套小巧可移动、具有通信功能的传感器和一个身体主站(或称BAN协调器)组成。

每一传感器既可佩戴在身上,也可植入体内。

协调器是网络的管理器,也是BAN和外部网络(如3G、WiMAX、Wi-Fi等)之间的网关,使数据能够得以安全地传送和交换。

由于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技术进行通信,所以体域网也叫无线体域网(WBAN)。

体域网是一种可长期监视和记录人体健康信号的基本技术,早期应用主要是用来连续监视和记录慢性病(如糖尿病、哮喘病和心脏病等)患者的健康参数,提供某种方式的自动疗法控制。

比如,糖尿病患者一旦他的胰岛素水平下降,他身上的BAN马上可以激活一个泵,自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使患者不用医生也能把胰岛素控制在正常水平。

体域网未来还可广泛应用于消费者电子、娱乐、运动、环境智能、畜牧、泛在计算、军事或安全等领域。

不仅如此,眼前仍停留在科幻小说之中的所谓“智慧尘埃”(具有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的显微镜器件)将来也完全有可能出现在体域网中。

体域网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包括医疗技术提供商、医院、保险公司以及工业界的各方人士正在开展战略性合作,但目前仍处在早期阶段,在毫瓦级网络能耗、互操作性、系统设备、安全性、传感器验证、数据一致性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

IEEE802.15任务组6正在制定的BAN通信标准有望在2010年完成。

这种技术一旦被接纳采用,将在医疗保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体域网虽然是覆盖面最小的网络,但却是惠及面极广的网络,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截至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老年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种回报,我们应该让体域网这种先进技术服务于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BAN的应用还可以缓解医院拥挤看病难的问题以及助推远程医疗等构想的真正实施。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名词解释1、无线体域网:无线局域网是由依附于身体旳多种传感器构成旳网络。

2、无线穿戴网:是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智能搜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旳一种新型个域网。

3、TCP/IP:P12,即传播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旳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旳基础,由网络层旳IP协议和传播层旳TCP协议构成。

4、OSI RM:即开放系统互连参照模型。

第一章简答1、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旳过程。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假如想加详细事例查p1-2)2、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以提成哪些类?请合适举例阐明。

答: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系统内部互连/无线个域网,例如:蓝牙技术,红外无线传播技术;第二类:无线局域网,例如:基本服务区BSA,移动Ad Hoc网络;第三类:无线城域网/广域网,例如:蜂窝系统等。

3、从应用旳角度看,无线网络有哪些?规定举例阐明。

答:从无线网络旳应用角度看,可以划分出:①无线传感器网络,例如能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多种环境或监测对象旳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顾客终端;②无线Mesh网络,例如Internet中发送E-mail;③无线穿戴网络,例如能穿戴在人体上并能智能搜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④无线体域网,例如远程健康监护中有效地搜集信息。

4、目前主流旳无线网络种类有哪些?答:P5(不确定)WLAN,GPRS,CDMA ,wifi5、什么是协议?请举例阐明。

答:P9第一段第三句;协议是指通信双方有关怎样进行通信旳一种约定。

举例:精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旳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旳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播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6、与网络有关旳原则化有哪些?答:重要有:国际电信原则,国际ISO原则,Internet原则1.美国国际原则化协会(ANSI)2.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3.国际通信联盟(ITU)4.国际原则化组织(ISO)5.Ineter协会(ISOC)和有关旳Internt工程任务组(IETF)6.电子工业联合会(EIA)和有关旳通信工业联合会(TIA)7、无线网络旳协议模型有哪些特点?答:(p13)无线网络旳协议模型显然也是基于分层体系构造旳,不过对于不一样类型旳无线网络说重点关注旳协议层次是不一样样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域网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体域网的应用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远程医疗监护为例,无线穿戴式医疗监护已成为了可能。

根据需求,人们可通过将各种传感器置于身体各部位,组建所需要的无线体域网结构,通过传感器端的检测和发送数据来获到人体健康、运动等状况。

对比传统医疗存在的不足,远程无线医疗监控通过在患者身体上布置无线体域网,将医护人员所需要的各种生理参数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送至监控仪器,这样可以避免仪器线路的影响,也解决了仪器对病人活动空间的影响,也减轻医护人员24 小时监护病患的工作量,工作数据记录也可完整无误。

此外,无线监护系统的长期监控状态,在病理数据累积的过程中,起到了预防疾病的作用。

对于正常的健康人,也可以通过这样便携的监护体系进行健康保健。

同时,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比如运动员,可以通过监测心律、体温以及运动速度强度等信息,来提示运动员控制训练强度,在无形之中监护系统也起到了健康体能教练的作用。

同时,无线体域网也能帮助残疾人定位,进行行动导航。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无线体域网在日常生活、医疗、娱乐、军事等领域也将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也就是说,无线体域网所涉及到的范围可以大致分为医疗应用和非医疗应用这两大类。

无线体域网在多方面的应用都将发挥着显著的意义,因此对无线体域网的深入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投入到无线体域网的研究领域,而随着应用当中越来越多的需要以及限制,对无线体域网的系统和架构的思考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例如,能量限制、数据传输速率的可变范围、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针对医疗专业人士的易用性、互操作性、防干扰、安全性等。

IEEE802.15.1 是第一个将短距离作为重点的个域网标准,而 IEEE802.15.4 则将重点放在了低功耗的操作上。

之前的研究表明,IEEE802.15.4 只满足了低速率的医疗应用寿命要求,而事实上 IEEE802.15.4 标准却为医疗应用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3]。

2004 年起,国际届每年会召开 BSN(Body Sensor Network)会议来交流探讨无线通信领域相关体系的技术细节。

2007 年11 月,IEEE 组织成立了IEEE802.15.6 工作小组,该小组旨在制订专门用于无线体域网的通信标准。

2010年 5 月,IEEE802.15.6工作小组创建了标准的初稿,并正在继续对其进行完整和发展。

相关的文件中总结改进了各专家探讨提出相关的技术细节,旨在推动无线体域网这一交叉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目前针对于无线体域网所提出的媒体接入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在应用过程中低功耗、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所以对无线体域网 MAC 层的深入研究对改善网络及系统性能很有必要。

1.2.1 无线体域网主要特征(1)低功耗无线体域网对于植入体内的传感器节点很难替换和充电,即便对于穿戴的体外传感器节点也便于经常更换电池和充电。

所以,在能耗的利用上无线体域网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无线体域网的网络协议设计,首要目标是保证能量的高效利用[5]。

(2)可扩展性无线体域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无线网络,无线体域网规模比较小,由人体体表或体内植入的几个到十几个传感器节点构成。

可以这样理解,无线体域网是以人体为载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另外,由于人体四肢的运动,网络拓扑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相对的变化。

所以无线体域网是一个动态的随人体活动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3)可靠性基于人体为载体的无线体域网信号传输中的衰减也比较大。

人体环境结构的特异性和阴影效应会造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极大路径损耗,也就是说无线体域网在通信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也比同规模的其它网络要大很大。

与传统的以数据为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network,WSN) 相比,WBAN 有着如下特点: a) 网络规模小。

研究表明,人体体表或体内大约可以部署10 ~ 20 个各类传感器节点[3],因此它不可能像WSN 那样,向目标区域随机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让它们以协作的方式完成对某一参数的采集任务,这样就增加了对单个节点数据处理能力和能耗的要求。

b) 能量高度受限。

对于植入体内的传感器节点很难替换和充电,即便是对可穿戴式的传感节点进行替换也是对人体有侵害性的,而且影响人体的舒适度[1],这就要求每个传感器节点利用有限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

c) 信号传输的衰减快,由于人体组织结构的特异性和阴影效应,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路径损耗[4,5],这也就意味着WBAN 中通信所需要的能量要比同等规模的其他网络多得多。

d) 网络的异构性。

WBAN 中的每个节点因其功用不同而被部署在人体的特定位置,每个节点都以不同的频率和数据速率完成对不同目标参数的采集和发送,因此对单个节点的能耗要求更高。

e) 无线链路的时变性[6,7]。

WBAN 是以人体为中心的网络,人体姿势的轻微变化( 尤其是人体四肢的活动) 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由此带来的通信中断而产生的数据重传以及网络拓扑的重构都会消耗大量的额外能量。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二章功率控制技术及博弈论15在博弈论决策中,多个博弈参与者共同影响博弈的结果;而在最优化决策理论中,决策者自己就可以掌握决策结果。

2.2.2 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博弈论的思想很早就出现:古代中国的“田忌赛马”蕴含着博弈的思想;James Waldegrave 在 1713 年提出了两人博弈的极小极大混成博弈策略;古诺(Cournot)在 1838 年提出的产量竞争模型、埃奇沃思(Edgeworth)在 1881 年提出的契约曲线及贝特朗(Bertrand)在 1883 年提出的价格竞争模型都包含着博弈思想。

然而,人们对博弈思想的理论化研究 20 世纪以后才真正深入。

1928 年,冯·诺依曼运用最小最大定理解出了二人零和博弈模型,为博弈论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随后,冯·诺依曼联合摩根斯坦恩共同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他们定义的关于博弈理论的数学模型及工具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将参与者划为联盟的合作博弈思想,指引了博弈论新的研究方向。

1950 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在他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中,将博弈论由整体利益转向个人利益,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22],并详细阐述了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的思想及其存在性。

基于纳什均衡在复杂博弈模型中的局限性,塞尔顿在 1965年提出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思想(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扩大了纳什均衡理论的应用范围。

此后,在 1967 年,考虑到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纳什均衡的应用,海萨尼提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理论。

在此阶段,纳什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及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证明得到迅速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博弈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在这一时期,学者们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微分均衡”、“重复博弈”、“强均衡”以及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等概念,并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及文献。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博弈理论能够用于较复杂的模型中,得到其博弈解。

比如博弈论已应用于政治学、军事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中,逐渐成为人们解决决策问题的工具。

近年来,博弈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塞尔顿、萨尼、和纳什三位博弈论学者,以表扬他们在非合作博弈领域里的杰出贡献;在不完全信息激励理论方面,米尔里斯(Mirrless)和维克里(Vickrey)获得了 1996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 年,谢林(Schelling)和奥曼(Aumann)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将成熟的博弈理论成功运用于社会生活中,使人们对冲突与合作的关系更加了解。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二章功率控制技术及博弈论172.2.4 博弈论的分类实际中可从不同的方面对博弈进行划分,比如依据博弈参与者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依据博弈参与者选择决策行为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动态博弈(Dynamic Game)和静态博弈(Static Game);依据博弈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所了解信息的多少,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Game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和不完全信息博弈(Game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依据博弈参与者相互的合作关系,可分为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和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 Theory)。

如表 2.1 所示表示了常见的博弈分类。

表 2.1 博弈的分类分类依据博弈类型参与者数量双人博弈;多人博弈博弈次序动态博弈;静态博弈参与者信息完全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合作关系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近年来博弈论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合作博弈及合作博弈。

在非合作博弈中,根据博弈参与者的行为次序及在博弈中所获信息的不同,可将非合作博弈划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其中,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由纳什提出的,对应的均衡即为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由海萨尼在1967 年提出,在对其他博弈参与者类型进行预测时,需采用贝叶斯法则,因此对应的均衡为贝叶斯纳什均衡;赛尔顿在 1965 年提出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将完整博弈划分成若干个子博弈,所对应的均衡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由赛尔顿在 1975 年提出,所对应的均衡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博弈按参与者信息的分类时间次序信息静态动态完全信息约翰纳什纳什均衡赛尔顿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海萨尼贝叶斯纳什均衡赛尔顿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在合作博弈中,每个博弈参与者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目的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使得每个博弈参与者及整个系统的收益都达到最优。

合作博弈注重的是整体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二章功率控制技术及博弈论162.2.3 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博弈论包含自身的博弈模型,其中,一个完整的博弈模型包含 3 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博弈参与方(Player)、策略行为集合(Strategy set)及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 UF)。

由此,可以从5 个方面来对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做详细的描述,即 G={P,A,S,I,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