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产业
绍兴市香榧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探析

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是榧树中经人工培育而成的优良生态经济树种,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黎章矩等研究发现,香榧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极其丰富,具有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美容等功效[2-3]。
香榧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健康营养食品的追求,而且香榧林具有较高的生态景观观赏价值,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浙江是中国香榧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之一,是国内最大的香榧生产基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榧产业在浙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省山区特色林产品产业的支柱产业[4]。
尤其是在加快林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实施“森林浙江”建设行动和“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在推动特色林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进一步加快了香榧等特色林产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香榧产业逐步成为浙江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20年,浙江省香榧种植总面积近6万hm 2,干果产量近8500t ,分别占全国总面积、总产量的85%、95%以上。
由于地方经济条件、思想观念和产业布局的差异,各地对香榧的认知程度、对产业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各不相同,这对地方发展香榧产业的积极性有较大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的“香榧热”,促使安徽、湖北、江苏、贵州等十多个省的香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提高,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以浙江绍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香榧产业发展情况探讨分析,对未来香榧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现状绍兴会稽山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留存着大批千年以上的古香榧群,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5]。
香榧是绍兴市农业特色传统产业,也是极具地理特色的林业产业,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先后入选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
绍兴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肖章 瑜 姚 听辰 苗 兵权 浙 江理工 大学经济 管理 学院 31 0 0 1 8
总体来说 ,绍兴纺 织产业面临的困境 主要有 : ( 一)从短期战略眼光来看 , 笔者认为 绍 兴 纺织 产 业 困境 主 要表 现 在 “ 金 困局 ” 资 和 “ 益 困局 ”两 个 方面 。 兴 纺 织 产 业受 效 绍 到经济危机、贸易壁垒等制约 因素的影响 , 出口量大大缩水 , 产品积压严重, 资金周转 率 下 降 。 者 , 到 金融 危 机 的影 响 , 行 再 受 银 限制该类企业 的贷款金额 ,双重压 力使 得 绍兴纺织产业 陷入资金 困境。效益困局 体 现在成本高, 批量大 , 市场风险大 , 但是利 润却微乎 其微 ,产业效益在基础工业产业 链 中最 低 。 ( )从 长远 的 发 展 空 问 角度 分 析 主 二 要 体 现在 下面 几 点 : 1 缺乏 自主创新能 力。不少加工工序 、 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 的进 口。 高新技术、 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 的 差距还很大 ,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 的 研 发应 用 上 受制 于 人 。 服 装上 , 以 生产 在 可 世界上任何服 装但大多是贴牌 加工, 自主 品牌寥寥无几 ,就连 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 也 被 国 外 的 品牌 主 宰 。 2 、高端市场渐失。如 20 年 1 月 08 ~9 对欧盟 出口6 9 . 亿美元 , 增长 1 .%,增速 36 同 比下 降 5 个 百 分 点 ;对 美 国 出 口 18 1 .亿 美 元 ,增 长 7 9 低 于 全 县平 均 增 速 2 . .%, 01 个 百 分点 , 口总 量 从 去年 的第 3 下 降 至 出 位 第 8 。 别是 部 分 国 际超 市企 业 的 倒 闭造 位 特
绍兴文创产业发展趋势

绍兴文创产业发展趋势绍兴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引言文创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正日益被政府和市场重视。
绍兴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创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讨绍兴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环境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是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吸引投资和人才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绍兴市积极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首先,绍兴市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创产业政策的出台。
例如,绍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创意设计及相关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合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将绍兴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其次,绍兴市还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
市政府通过财税支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为文创企业提供经济支持。
此外,绍兴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创企业和专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人才等支持,为文创产业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最后,绍兴市还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打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该区域集聚了大量文创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政府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创企业的集聚发展。
二、技术创新助推文创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是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在绍兴,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文创产业的新引擎。
首先,绍兴市积极推动文创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文创产业。
例如,绍兴市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创新中心,为文创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持。
其次,绍兴市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例如,绍兴市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创新型文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成果孵化服务。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9.09•【字号】绍政办发〔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绍政办发〔2024〕2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9月9日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为进一步推动黄酒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擦亮绍兴黄酒“金名片”,特制定本政策。
一、推动集聚提升(一)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打造集产业发展、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黄酒产业类特色小镇。
已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目录的黄酒类项目,相关用地指标由所在地保障。
(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鼓励黄酒产业类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文化产业园等高质量发展,加大黄酒特色文化创意街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力度,打造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基地。
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
二、提升品质品牌(三)加强原产地保护。
鼓励开展绍兴黄酒专用糯稻种植,酒企协议收购的糯稻,在享受规模种粮补贴基础上,每亩补助300元,各区、县(市)按照不低于1:1配套补助。
对当年列入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省级星级园区培育名单的,予以技术支持,资金由所在地保障。
(四)鼓励标准化体系建设。
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黄酒相关标准的企业,所制(修)订标准在当年由有权机构发布的,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分级分类予以奖励:主导制(修)订的,每项分别奖励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20万元;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每项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
当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二、三等奖的黄酒企业,在国家奖励基础上,再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获得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优秀贡献奖的,在省级奖励基础上,再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获得市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优秀贡献奖的,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
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绍兴市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纺织业向来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下将对绍兴市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 绍兴市纺织业的产值和规模根据绍兴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绍兴市纺织业的总产值达到XX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XX%。
纺织业在绍兴市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绍兴市纺织业的主要产品绍兴市纺织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棉纺织品、毛纺织品、丝绸、麻纺织品等。
其中,棉纺织品是最主要的产品,占领了绍兴市纺织业产值的大部份份额。
此外,绍兴市还以生产高品质的丝绸而闻名。
3. 绍兴市纺织业的市场需求绍兴市纺织业的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市场,同时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高品质、环保的纺织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4. 绍兴市纺织业的竞争优势绍兴市纺织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绍兴市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邻,便于物流运输。
其次,绍兴市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材料资源,如棉花、丝绸等。
此外,绍兴市纺织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材。
5. 绍兴市纺织业的发展趋势绍兴市纺织业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其次,绍兴市纺织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将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和扩大,绍兴市纺织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出口。
二、绍兴市纺织业发展前景分析绍兴市纺织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纺织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特殊是高品质、环保的纺织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绍兴市纺织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和增加附加值等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拓展市场份额。
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

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绍兴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纺织业一直是该地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绍兴的纺织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
首先,绍兴的纺织业在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
传统的纺织业主要是以棉、丝等天然纤维为原材料,通过手工和简单的机械加工进行生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绍兴的纺织业逐渐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纺织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品的颜色、花纹、手感等方面也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绍兴的纺织业在产品结构上不断调整。
以往,绍兴的纺织业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端品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绍兴的纺织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引进了国际一流的品牌和设计团队,推出了更加时尚、个性化的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很高的关注,还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再次,绍兴的纺织业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纺织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绍兴的纺织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而且,绍兴还在创新中不断寻求绿色发展的路径,推广和应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后,绍兴的纺织业还在不断开拓市场和提升竞争力。
作为一个纺织业重镇,绍兴一直在加大对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广纺织产品,并与各大品牌合作,开展合作研发。
同时,绍兴的纺织企业还在加强自身实力的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总的来说,绍兴的纺织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高新技术的应用、产品结构的调整、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拓展与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绍兴的纺织业都走在了前列。
然而,纺织业也面临着市场变化、技术创新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实力,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绍兴柯桥特色产业梳理与绍兴九大特色小镇

特色产业2.1纺织业
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纺织集群基地之一,浙江绍兴柯桥纺织产业历史源远流长,地位举足轻重。 旅游度假 生态涵养 科普教育 早在隋唐时“越罗”就名扬天下,及至明清更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之盛况。从清末开始, 华舍逐渐发展成绍兴丝绸的重要产地。有机纺七、八百户,织机达三千台,旺季每天可出绸六、七百 匹,享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誉。绸庄与钱庄林立,饭馆、茶馆、旅馆商贾盈门,当时曾有“小上 海”之称。江北溇“赵庆记”绸庄,年营业额达五十万元之巨,其“圭”字号纺绸曾闻名全国。上世 纪八十年代,华舍的纺织业得到新的发展,纺、织、印配套成龙,年产各类布料一亿米。1996年成 为全区第一个纺机无梭化乡镇。进入新世纪,华舍的纺织产品不断精益求精,成为全区重要纺织生产 基地。纺织企业在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的同时,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2002年,全街道自营出口 1.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48万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县19个镇(街)第一,占全县总数 的十分之一。
特色产业2.1纺织业
目前,柯桥区共有纺织企业近 8000家,其中规上企业775家,已形成上游的聚酯、化纤原料, 旅游度假 生态涵养 科普教育 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家纺、轻纺实体市场和网上轻纺城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营 销体系,纺织全产业链的优势十分突出。 2016全区印染集聚升级工程成果喜人。强势推进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对全区200 家印染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分类别处置和网格化验收。全区印染企业用于环保、设备更新等方面的 技改投入达15.55亿元,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1.07万平方米,淘汰落后设备2023台(套)。同时加 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集聚滨海。退出区108家印染企业中,已有61家企业整合成16只项目拟集聚 滨海,20家企业被兼并重组。我区成为全省印染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区,传统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走 在全国前列。 网上轻纺城交易额220.76亿,同比增长26.3%。成功申报全省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试点单位。春秋 两季纺博会的成交额、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绿色生态注入鱼米之乡--绍兴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硕园采风201717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藏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藏菜产业的资金投入。
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踞卧宁绍之原,物润天泽。
”绍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宁绍平原西部、杭州湾南岸。
东与宁波 相连,西与杭州相接,拥有耕地面积190 895.4 hm2,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
绍兴历来是鱼米之 乡,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粮食、优结构、育主体、打品牌、保安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 发展。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96.95亿元,农业增加值196.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539 元。
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综合评价中,绍兴市居11个地市第4位。
绿色生态注入鱼米之乡—绍兴蔬菜产业发展概况长江蔬菜杂志社余璨“十二五”是绍兴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 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期。
5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 彻中央、省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决 策部署,以全面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技为支 撑,紧紧抓住农业园区建设主平台,深入推进“8810 行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工农业、开放农业、城市农业和生态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
〜〜•村委助力,托起明天的太阳•〜〜自2008年绍兴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以来,市区“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明 显,共扶持建设702.92 hm2,其中新建455.92 hm2,改造提升247 h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浙江省中北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在产业布局方面向“三线” 倾斜,使得绍兴缺乏国家大规模投入,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步履十分缓慢,一直以来维持着“鱼米之乡” 的传统农业经济构架。
改革开放以后,经由三十多年的发展,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本文在及时掌握绍兴产业结构变动、了解变动中所取得之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调整优化绍兴产业结构的建议。
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初期,绍兴经济发展由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中农业占绝对的份额,工业以小规模的棉纺丝绸,酿酒为主。
结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的三次变化以及各自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产业结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飞跃,三次产业构成从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工业为主,顺利过渡到工业化城市中后期。
一:1978 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二:1980 年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二产首次超过一产三:2004 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7. 0:59. 9:33. 1,其中三产的比重大幅提高。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看,绍兴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调整幅度较大。
从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稳中趋胜态势。
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其变化基本特征为: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②: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上升③: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提高第二产业的变化特点绍兴的工业以轻纺类为主,重工业逐步上升,这一发展趋势符合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重工业,也占据相当的比例;到工业化发展中期,重工业加速发展,比重逐渐上升。
轻纺业比较优势明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已成为绍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从90 年代后期对纺织无梭化等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绍兴已经确立了纺织大市的地位,比较优势较为明显,已形成了从化纤原料到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服饰乃至纺织机械的完整产业链。
第三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绍兴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是:1、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占GDP 比重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稳步增强;2、全市第三产业在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分布、提升国民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中作用显著;3、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转变趋势与国际三次产业的一般演变趋势基本吻合,但仍处于“二、三、一”结构内部运行,第三产业内部以传统行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基本未变。
政府政策绍兴市委、市政府“九五” 、计划的出台,对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划,从实证的角度研究绍兴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结构政策的未来具体趋向,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与目标,并指导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和更大程度上有效利用外资,极大地影响了绍兴产业结构的变动。
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十五” 计划中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统筹兼顾、协调三次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东新、西市、南闲、北工、中秀” 的大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绍兴大城市“四大组团、绿色空间” 的框架结构,优化城市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为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绍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打造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抓好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链长、带动能力强、在国民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性骨干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纺织、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绍兴四大组团的龙头作用,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使工业生产成为近期绍兴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体制环境变化的影响历史上绍兴曾经是一个纺织、印染比较发达的地方,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处于萧条,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策的放宽,一些有技术的老师傅,纷纷拿起本行,重操旧业,将绍兴这一传统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从农村工业化起步,然后是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突起,快速地改变了绍兴的产业结构,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几年,绍兴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个私经济抓住契机超速发展,使绍兴产业结构中的二产比重进一步提高,同时带动了三产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绍兴目前的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的影响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近年来绍兴通过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品等优势产业,走“生态农业、效益农业” 的路子。
在农田面积有所减少的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总值仍在小步增长。
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框架的拉开,将近郊农业转变。
二是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绍兴逐步将环境污染大的企业搬出市区,或实行关闭、转产,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切实减少污染。
低效、污染大的企业明显减少,在优化环境、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的同时,为市区的服务业腾出了发展空间,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三是绍兴“三年一大变” 目标的实现,通过环城河综合整治等工程的开展,精心打造生态绍兴,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环境,使绍兴逐步朝向最适宜居住城市的发展目标迈进,绍兴中心城市的幅射力、吸引力明显增强,推动绍兴交通、贸易、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
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居民消费层次和结构的提升。
居民消费需求已从传统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向满足享受型、发展型需求转移。
住房、汽车、教育、健康、信息五大类消费不断升温,大范围、高层次的新一轮消费升级启动迹象明显,从而带动房地产、汽车、电子信息、卫生保健、教育消费等快速发展,进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目前经济增长动力看,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以消费结构升级为主要推动力的产业群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关于绍兴产业结构的几点反思(1)三次产业结构转型的反思一是绍兴二产偏高、三产偏低;二是二产中传统附加值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高利润产业比重偏低;三是二产中轻工业比重过高,重工业比重低:四是三次产业“二、三、一”结构将延续较长时期,整体产业结构并不理想。
(二)农业结构的反思目前,我市的农业经济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农业是弱势产业,目前还难以完全摆脱靠天吃饭局面;加上城市必空间不断扩大,仅能维持低速增长的局面;另一方面,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富裕劳动力。
按国际有关标准,绍兴目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停留在人均GDP3000 美元以下的水平上,表明绍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三)工业生产结构的反思1、企业集中度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偏少。
(2)集中度高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
2、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还没形成绍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产业企业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拳头产品数量少,而且整体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目前,纺织上游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而纺织新产品出厂价格升幅较小,对绍兴的纺织业冲击较大。
3、企业技术含量低,高新产业发展不足一是绍兴纺织企业产品绝大部分为中低档纺织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产品雷同性强,同业竞争过度,容易导致价格竞争,使原有纺织优势逐步减弱。
高新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二是大规模发展高新产业底子不足,基础不够,。
三是绍兴企业家有些因循守旧,盯着纺织等传统熟练产业不放,不肯转移陈地。
(四)第三产业结构的反思近年来,绍兴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发展加快,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内部结构的变化,但三产规模不大,商贸、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未形成“产业优势” ,“影响大、份额大、作用大、效益大” 的“品牌” 没有真正形成。
同时从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增加值看,传统行业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两大传统行业仍占据第三产业各行业的第一、第二位,两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004 年分别为29. 7%、13. 1%。
优化绍兴产业结构的建议(一)绍兴三次产业发展定位的建议由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不能随意跨跃,因此,绍兴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立足现有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统筹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保持第二产业规模居先的前提下,狠抓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确保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适当缩小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差距,使绍兴经济发展水平继续保持较前的地位,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标。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建议项目2004 年2003 年2002 年绝对值比重绝对值比重绝对值比重第三产业 4349133 100. 0 3619755 100. 0 3086907 100. 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571206 13. 1 484788 13. 4 542419 17. 6 批发和零售业1292228 29. 7 1119782 30. 9 1131233 36. 6 住宿和餐饮业224071 5.2 182403 5. 0 345058 11. 2 金融、保险业551956 12. 7 456726 12. 6 211102 6. 8 房地产业325080 7. 5 240156 6. 6 267904 8. 7 其他服务业1384592 31. 8 1135900 31. 4 589188 19. 1 1、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根据绍兴农业生产的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继续抓好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大力发展城市农业尤其是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经济和城市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第三,发展加工农业,充分发挥绍兴的传统历史优势,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台,以扶大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
第四,认真抓好禽、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健全禽、畜疫病防治体系,保障绍兴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生态绿色发展。
此外,要结合自然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林业发展。
2、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高品质高效农产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现农业的创新,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效益,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因此,要加强农业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绍兴乃至全省农业院校、科研与推广机构等方面力量,多渠道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农业高新技术,特别要加大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力度;要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技术,促进绍兴农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加快培养一批农产品质量检测队伍;不断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和标准化,提升绍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