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柱的配筋经验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得配筋与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得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得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与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得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得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得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瞧配筋就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得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得1/6、与500mm得最大值。
2)底层柱得下端不小于柱净高得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得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得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得柱、框支柱、一级与二级框架得角柱,取全高。
梁配筋图解_(很全)演示教学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注释
图 2-1-2 梁的集中标注(习惯法)
第二节 梁集中标注逐项图解
一、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一行的习惯注法
小提示:设计院自已的习惯标注或该设计院 内部规定
图 2-2-1地下室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4-1梁的集中标注中第四行习惯注法 提示:第四行的习惯 注法包含两个内容: 一个是构造钢筋;另一 个是抗扭钢筋
图2-4-2是将构造筋放在梁的两侧中间 部位(沿高度三等分)。构造筋是由
箍筋和拉筋来固定它的位置
图 2-4-2轴测投影示意图
上图特意将构造筋从图 2-4-2中移出,再添画
拉筋
图 2-4-3梁的第四行标注纵向受扭筋
比较少见。
(四)抗震梁中在箍筋加密区标注箍筋数量的方 法
图 2-2-13加密区箍筋数量的标注法
图 2-2-14框架梁加密箍筋的构造示意
(五)非抗震梁且为两肢箍筋标注箍筋法 图 2-2-15非抗震梁两肢箍筋集中标注 图 2-2-16非抗震梁两肢箍筋构造示意
(六)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二行的规则示例注法
等级由HPB235提高到HRB335
图 2-2-10以框架梁第二行集中标注 图 2-2-11框架梁集中标注的四肢箍筋
(三)抗震梁同时有四肢或两肢箍筋的标注法
图 2-2-12框架梁同时有四肢或两肢箍筋的标注 在一根抗震梁中,同时配置双肢和4 肢:在加密区配置4肢பைடு நூலகம்在非加密区 配置双肢。这种情况在园林景观中
图示
图 2-2
第三节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平法制图的基本概念
集中标注
梁的经济配筋率

梁的经济配筋率普遍为0.6%~1.5%板的经济配筋率普遍为0.4%~0.8%柱的经济配筋率普遍为0.8%~2%.之阳早格格创做•梁柱的经济配筋率分别是几?经济配筋率:板:0.4%~0.8%梁:0.6%~1.5%柱主假如受压构件,普遍去道,估计引起的配筋不要超出最小配筋率太多.柱配筋率1.0~1.2另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偏心,小偏偏心情况,战抗震等第下时角柱配筋.普遍去道,柱必须谦脚最小轴压比央供,所以柱子只消谦脚最小配筋率的央供,天然是越小越经济.梁的经济配筋率咱们普遍统制正在1%安排.闭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观念安排不该过小,不要仅谦脚最小配筋率,普遍不要小于1.8% 那大概正在您们下烈度区,咱们是6度区,1.8%的柱配筋率有面大得可骇了.天然如果对付于下层,尔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普及.与模板、钢筋、战混凝土的代价有闭,普遍去道:板: 0.6%上下0.3% 0.3%~0.9%,梁: 1.0%上下0.5% 0.5%~1.5%,柱以典型轴压比统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里最小,钢筋最小(配筋估计多为构制)不思量过,然而是尔部分认为正在0.8~1.2安排比较符合.尔电算截行瞅去大部分正在那范畴内!!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 9%一1.8%,如与其仄衡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 5%,T形粱为1.35%普遍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大概用其经济配筋率的仄衡值、然而由于百般本果,不可能皆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畴,修义扳与0.5%~0.7%,矩形粱与0.85%~1.25%,T形粱与1.1%~1.6%.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背受力钢筋的里积与构件的灵验里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齐截里的里积).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推区纵背钢筋的截里里积;b为矩形截里的宽度;h 0为截里的灵验下度.ρ=As/bh0.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推区启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伸服强度,那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决定最小配筋率.配筋率是做用构件受力特性的一个参数,统制配筋率不妨统制结构构件的损害形态,不爆收超筋损害战少筋损害,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验的主要指标.统制最小配筋率是预防构件爆收少筋损害,少筋损害是坚性损害,安排时应当预防.。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分析与设计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分析与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中梁柱是承载建筑物重力和水平荷载的重要构件。
在施工过程中,正确的钢筋配筋设计对于保证结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进行分析与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基本原则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合理确定截面尺寸和剪力构造高度;2. 根据截面受力状态,确定合理的受压区域和受拉区域;3. 根据结构变形控制要求,确定合理的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4. 根据构件的受力性质和材料特点,确定钢筋布置方式和配筋形式。
二、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设计步骤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设计一般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1. 确定结构荷载和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物类型、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结构的最大荷载和其他设计参数。
2. 初步确定截面尺寸: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变形要求,初步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包括宽度和高度。
3. 确定受力状态:根据梁柱所受荷载和受力特点,确定受压区域和受拉区域。
4. 确定配筋率:根据构件的受力性质和变形要求,确定合理的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
5. 确定钢筋布置:根据构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数量。
6. 进行构件细化设计: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构件细化设计,包括截面尺寸和配筋尺寸的最终确定。
7.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细化设计结果,编制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图纸。
三、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分析钢筋混凝土梁柱的配筋设计过程。
假设有一栋三层住宅楼的结构,楼板和楼板之间的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结构的荷载和设计要求,包括楼层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然后,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变形要求,确定梁柱的初步截面尺寸。
接下来,根据受力状态和变形要求,计算出合适的配筋率。
在确定了配筋率之后,根据构件受力情况和钢筋的截面特性,确定合适的钢筋布置方式和数量。
柱和梁交接处钢筋做法

柱和梁交接处钢筋做法建筑结构中的柱和梁是承载建筑物重量的重要构件。
在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方法。
一、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布置在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布置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抗弯强度柱和梁交接处是结构中的重点部位,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
因此,在该处的钢筋布置应该考虑到抗弯强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需要在柱和梁的交接处设置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以提高结构的抗弯强度。
2. 抗剪强度除了抗弯强度外,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布置还应该考虑到抗剪强度的要求。
在该处的钢筋布置应该尽量增加梁的横向钢筋和柱的竖向钢筋,以提高结构的抗剪强度。
3. 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布置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应该在该处设置适当数量的钢筋,并且保证钢筋的连接牢固。
二、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连接在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连接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连接方式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焊接、螺栓连接、搭接连接等。
其中,焊接连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进行钢筋焊接时,应该保证焊接强度和焊接质量,以确保连接的牢固和稳定。
2. 连接位置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连接位置应该选择在梁的端部。
这样可以避免柱的变形和位移对连接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3. 连接数量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连接数量应该根据结构的荷载情况和连接方式来确定。
一般来说,应该保证连接数量足够多,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三、柱和梁交接处钢筋的保护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保护措施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防腐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应该采取防腐措施,以避免钢筋受到腐蚀而影响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 防火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应该采取防火措施,以避免钢筋受到高温而影响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 防锈在柱和梁交接处的钢筋应该采取防锈措施,以避免钢筋受到锈蚀而影响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梁柱的配筋经验
尽管使用多层框架CAD可免去大量人工计算,加快出图速度,但笔者通过多项多层框架工程的设计后发现,多层框架的电算结果仍需进行人工调整,有些梁、柱的最后配筋要凭设计人员的经验而定。
这种不确定性造成有的设计调整放大过于保守,有的不调整时又严重不足。
为此,本文就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建议。
一、梁、柱截面尺寸的调整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
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
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
即“强柱弱梁强节点”。
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
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
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
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
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
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
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
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
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
笔者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0.4%~1.5%较适宜。
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
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
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
(一)裂缝宽度超限问题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
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
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
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
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二)强剪弱弯问题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在**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高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即“强剪若弯”。
具体在调整梁的配筋时,笔者建议可做以下几项调整:
1)梁端负弯矩钢筋可不放大(系数采用1);
2)梁的跨中受拉钢筋可放大1.1~1.3倍;
3)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
4)按构造要求对于跨度大于6m的框架梁设弯起钢筋。
四、框架柱配筋的调整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
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
因为受**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
笔者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
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
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
(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
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
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
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再适当放大一点框架柱的配筋也是可以理解的,具体放大多少,就要由设计人的经验决定了。
5)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柱箍筋直径宜增加2mm。
很实用的经验,很诚恳的建议。
另外,现在PKPM也可以算温度效应和支座位移效应了(即基础不均匀沉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