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0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0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加速度、强投入、调结构、鼓干劲、上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综合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82.51亿元、1366.43亿元和1419.27亿元,分别增长4.0%、19.2%和11.0%;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02.51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增长26.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2.42亿元,增长28.0%;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853.44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28亿元,增长21.3%。
农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380亿元,有效带动农户93万户。
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标准农田改造1500亩、土地整理开发复垦3.41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7991亩,除险加固水库14座、海堤11.95公里。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01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29.89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13.31亿元,增长9.0%;牧业产值61.10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258.19亿元,增长4.7%。
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3.99万亩,比上年减少4.0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0.69万吨,下降2.0%。
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全市食用菌产量10.67万吨,增长8.5%;茶叶产量1.66万吨,增长6.7%;肉、蛋、奶总产量39.57万吨,增长2.9%;蔬菜瓜果产量288.68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34.90万吨,增长3.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闽政[2011]15号【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1.25【实施日期】2011.01.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闽政〔2011〕1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福建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0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增长23.5%。
(一)农业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309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0亿元,增长3.5%。
粮食总产量662万吨;水果产量640万吨;蔬菜产量1486万吨,增长2.6%;肉蛋奶产量222万吨,增长1.3%;水产品产量583万吨,增长2.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万亩重点旱片治理和土地整理;推进“五江一溪”防洪工程、大中小病险水库、海堤除险加固等一批防灾减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农村沼气池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百所农村敬老院、25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200个农村示范性卫生室、3132个农家书屋、3000个农家店。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9.30•【字号】•【施行日期】2013.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中央单位(企业)驻闽机构:为进一步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我委制定了《福建省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福建省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9月30日福建省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 [2012]2492号),以及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委办发[2012]17号)和《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委办[2010]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适用本办法。
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办理。
由省投资主管部门备案的项目,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委办[2010]97号)要求,在省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后,由规划、国土、海洋、林业、环保、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相关事项时,同步对项目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进行审核。
2010年福州市经济统计月报

2010年福州市经济统计月报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二O一一年一月目录1.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 工业生产与销售3. 主导产业产销情况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5、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6. 县(市)区全部工业总产值7. 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 国内贸易9. 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 进出口总额11. 利用外资、旅游12. 固定资产投资13. 县(市)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 财政收入15. 财政支出、金融16. 人民生活、劳动工资17. 物价指数18. 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9. 全国主要经济指标(上月止)20. 全省主要经济指标(上月止)21. 省会城市主要经济指标(上月止)22. 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上月止)23. 全省及设区市主要经济指标(上月止)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工业生产与销售主导产业产销情况(规模以上) 单位: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上月止)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县(市)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国内贸易单位:万元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万元进出口总额(上月止海关数)单位:万美利用外资、旅游单位: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万元-12-县(市)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万元注:以上分县(市)区数据不含高速公路和铁路的投资额。
-13-财政收入单位:万元财政支出、金融单位:万元人民生活、劳动工资单位:元物价指数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1-12月)单全国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11月)全省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11月)-20-省会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11月)省会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续)(2010年1-11月)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11月)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续)(2010年1-11月)全省及设区市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11月)全省及设区市主要经济指标(续一)(2010年1-11月)注:财政总收入为不含基金的数据。
三明市沙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明市沙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2011-03-23 17:58来源:三明市沙县统计局作者:admin 点击:209次∙共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52 亿元,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33.36亿元,增长9.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3312元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大干150天,打好六大战役”的部署,有效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生态工贸新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县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52 亿元,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33.36亿元,增长9.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3312元。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突出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2:46.8:35.0调整为16.9:50.9:32.2。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2.71%。
新增城镇就业394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64人,实现转移就业10042人。
201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1年2月21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全力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5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3.6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365.4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627.99亿元,增长9.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432元,比上年增长13.0%。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略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7∶49.1∶41.2调整为9.5∶51.3∶39.2。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超出“十一五”计划目标4.8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5%、16.4%和13.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6∶48.5∶38.9调整为2010年的9.5∶51.3∶39.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
福州、厦门、泉州三市全年平均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3%、5.7%和2.8%。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2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万人。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90万人。
201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34.1
进口
40.76
45.5
372.86
41.6
五、居民消费价格
——
3.6
——
3.2
其中:城市
——
3.4
——
3.1
农村
——
4.3
——
3.4
其中:食品
——
10.3
——
7.8
非食品
——
0.3
——
0.9
其中:消费品
——
4.2
——
3.8
服务项目
——
1.7
——
1.2
分类别
食品
——
10.3
——
7.8
6.0
汽车(辆)
——
12.5
194963
44.3
其中:轿车(辆)
——
-15.3
106846
30.7
产品销售率(比上年同期增减)
——
99.91
97.84
0.5
出口交货值
——
14.5
4656.18
23.2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
8273.42
30.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
——
7460.07
31.40
——
10.4
375.20
14.9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1.1
193.53
28.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8.2
277.05
32.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7.3
259.35
23.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0年泉州市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泉州市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率系与去年同期之比。
[返回目录]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注:全市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单位:亿元注:1.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 工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返回目录]工业企业分行业增加值(一)(规模以上)单位:万元注:1.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 工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返回目录]工业企业分行业增加值(二)(规模以上)单位:万元注:1.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 工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返回目录]规模以上工业各产值段增长情况(规模以上)单位:万元注;上表增长为现价增长。
[返回目录]五大传统产业及五大新兴产业产销情况(规模以上)单位:亿元%注;上表增长为现价增长。
[返回目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返回目录]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上月数)(规模以上)注:1.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返回目录]交通运输业[返回目录]固定资产投资[返回目录]商业单位:亿元[返回目录]对外经济注:进出口商品总值(海关数)及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为上月止累计数,合同外资为新口径数。
[返回目录]财政、税收注:不包含基金的财政总收入包括上缴中央“三税”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返回目录]金融单位:亿元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率系月末余额与年初余额之比。
[返回目录]城乡居民人均收支单位:元[返回目录]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单位:元[返回目录]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本月止累计)[返回目录]县(区、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返回目录]县(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注:工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发和零售业
126.45
36.6
住宿和餐饮业
83.05
-3.8
金融业
23.09
36.5
房地产业
2034.26
60.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2.27
25.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5.17
3.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32.90
12.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9.06
27.1
教育
89.19
168.43
5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99.40
44.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80.48
52.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4.92
77.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3.42
26.5
金属制品业
67.61
15.7
通用设备制造业
77.06
8.9
专用设备制造业
55.38
8.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7.76
表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行业
投资额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总计
7460.07
31.4
农、林、牧、渔业
68.48
37.6
采矿业
63.80
-0.2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9.46
-20.0
制造业
2087.57
37.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93.68
55.6
食品制造业
62.62
34.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4.41
19.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5.37
95.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86.26
3.5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26.74
4.4
建筑业
19.61
-22.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00.61
34.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40.73
-0.6
卫生、社会保障、体育和娱乐业
62.12
35.7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88.37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