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论文
辩证法三大规律论文

浅谈马克思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摘要]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作为这种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是由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所组成的科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们无处不在,只有我们正确的有效的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和谐的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利于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际运用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唯物辩证法及其三大规律的相关内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①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客观物质世界。
②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是统一的,唯物论、辩证法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认识论是反映人的认识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2三个基本规律: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为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初中议论文作文: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我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读了《捕鼠器和鸡、猪、牛》,文中所讲的是一只老鼠告知与问在一个农场的鸡、猪、牛,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摆弄一个捕鼠器,而鸡、猪、牛认为与自己无关,一笑置之。
可是却因为农夫的妻子被捕鼠器误夹的毒蛇咬伤,因而引发鸡、猪、牛失去了性命。
从表面上看,一个捕鼠器与老鼠有着联系,而与鸡、猪、牛的关系不大。
但由于中间的转折小插曲使本来没关系的三者断送性命。
我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但联系又是具体的,每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蝴蝶效应”:西方流传一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只战马,伤了一位战士;
伤了一位战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体现蝴蝶效应——即唯物辩证法的民谣,给人许多启迪:一切事物都处于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人们若不认识或忽视事物的联系,就会受到客观联系的奴役、摆布、捉弄和惩罚。
一个钉子和一个帝国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但通过一些中介和联系者,如蹄铁与战马,战马与战士,战士与战斗等,两者之间就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而人们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某种客观联系,才导致了亡了一个帝国的悲剧。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论文: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及其认识金融二班秦维谦120504214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它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对立统一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
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主要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哲学论文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哲学论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义,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他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称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称为“马克思主义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看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活的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东西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党的理论基础”。
列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他的一生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新时代和俄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
《哲学笔记》是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
列宁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是唯物辩证法的大师。
他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问题,并十分重视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全党。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以及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和批注等等著作,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红线,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元的、整体的、开放的和发展的学说,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则是多元的、片面的、封闭的和僵化的学说。
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各自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弄清楚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什么是它据以构成自身体系的源头、什么是它的灵魂、根本理论基础和最本质的东西,什么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半真半假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唯物辩证法哲学论文

唯物辩证法哲学论⽂ 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直为学术界所重视。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唯物辩证法哲学论⽂的范⽂,欢迎⼤家阅读参考! 唯物辩证法哲学论⽂篇1 浅谈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的逻辑 我们不应该⽤实践活动淹没现实事物,⽽应该把实践活动合理地看成是物质世界发展到⾼级阶段,即在⾃然与社会⽭盾运动中⼈类所⾯对的现实世界、现实事物⾃我发展过程中的⼀个切近的重要环节;⽽不是相反,即把实践视为整个物质世界的所谓“基础”。
以下是⽂学⽹⼩编J.L为⼤家分享的关于事物发展逻辑的唯物辩证。
在⼀般意义上,马克思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与⿊格尔的辩证法⼀样都是⼀种“关于发展的学说”。
然⽽,⼆者却有根本不同。
⿊格尔的辩证法以“绝对精神”为本体,在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作为“⾮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的绝对精神⾃我“分裂”、⾃我“回复”的学说。
⽽马克思的辩证法以“现实事物”为本体,因⽽它在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作为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的现实事物的⾃我扬弃、⾃我发展的学说。
概括地讲,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事物(现实事物)发展的学说,是对事物发展的逻辑的理论表达。
⼀、⿊格尔辩证法的“伟⼤之处”与本体的虚幻性 从理论来源上看,⼈们普遍承认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格尔的辩证法有着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
⿊格尔哲学的⼀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动的辩证法思想。
这种能动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实体即主体”命题中。
在《精神现象学》的序⾔中⿊格尔指出:“⼀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者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
[1](P10)实体就是指⼀个“真实的东西”,主体就是指这个东西的能动性。
实体即主体命题,意在强调作为“真实的东西或者真理”的实体不是“僵死”的实体,⽽是“活的实体”,“⽽且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转化与其⾃⼰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
辩证唯物主义期末论文

浅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摘要]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与之相反的一种唯物主义自然观。
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发挥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时代意义哲学的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本身的哲学理论,是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去把握自然界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诸多观点的总和,亦即哲学的“自然图景”。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
[1]只有创立唯物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才有可能。
这一点正如恩格斯所说:“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
”[2]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含义所谓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以下两种含义:首先,它是一种“自然观”,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然界整体的最科学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它以自然科学的事实为基础,唯物而又辩证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和人类历史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各种自然观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次,它是一种关于自然界的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了最为系统、最为集中的阐发。
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周围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但恩格斯的自然观亦即恩格斯所系统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愈益显示出巨大的理论魅力。
辩证议论文作文5篇

辩证议论文作文5篇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
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作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辩证议论文】老人们常说,世界上的事,冥冥之中都有各自定数。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船主找了个漆工给自己的船刷漆。
漆工发现船上有个洞,虽然这不是他份内的活,他还是找来木板、铁皮等将漏洞全补好了。
过些时,船主给漆工送来一大笔钱。
漆工不解地说:工钱您不是已经给过了吗?船主说:这是感谢你补船漏洞的钱。
漆工讷讷地说: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却说:当听说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害怕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
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多亏了你呀。
这个故事简单,却蕴涵着一些不简单的道理。
事有因果,互相联系。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做人一定要多做好事多行善,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在这方面,历史上、现实中因果报应的事例举不胜举,歌里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
而眼下这个物俗横飞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出现了多少道德滑坡、令人发指的事件,传统美德好似没了市场,学习雷锋成了做秀,起码的做人准则完全失脱,许多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不提空洞而拔高的口号,就从能做到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容易为人接受。
一旦习惯成了自然,社会风气自然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拿遵守交通规则来说,内地许多城市高架桥越来越长,可交通拥堵却越来越严重,而弹丸之地的香港,车比内地多,路比内地窄,却很少发生堵车。
人人按交通规则行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变成了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其结果必然是交通顺畅。
回到故事里来说话:油漆工宁肯吃点小亏也要做些份外事的行为看起来是一个偶然行为,却也是他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也许是他为了口碑和生计而这样做,坚持不懈就变成了必然。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论文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论文摘要: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哲学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唯物辩证法的意义,从它对于认识世界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作用进行分析。
唯物辩证法具有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规律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促进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哲学理论、认识世界规律、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一、引言二、唯物辩证法对于认识世界规律的意义1.提高认识世界能力唯物辩证法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物质第一性、运动性和矛盾普遍性,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它指出,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人们可以深入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矛盾与冲突,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2.解决矛盾和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实践中,人们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矛盾、社会利益矛盾等。
通过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可以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对社会利益矛盾的认识和分析,可以找到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三、唯物辩证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1.研究社会历史规律唯物辩证法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非线性、多元化和循环往复的过程。
通过研究社会历史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社会的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2.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推动力。
通过研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可以找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研究,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唯物辩证法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1.促进自我认识和成长唯物辩证法通过研究人的思维和行为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
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编辑本段]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 二者相互渗透。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
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人手。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
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
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
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