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两大观点如下:
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

它反对片面或孤立的观点。

发展: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由状态组成,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生命必然毁灭,没有毁灭就没有生命;旧的东西灭亡了,就意味着新的东西产生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1、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2、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

3、否定之否定是指肯定: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比如人的优点,让一个人在其个人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否定:促使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方面。

而缺点就会给人的发展造成阻碍。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

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它的基本原理有:1、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的条件性原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2、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3、矛盾观: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4、创新。

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观点。

以下列举了一些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并受物质的制约。

这意味着社会现象、人类思想等都是物质经济基础的反映。

2. 矛盾普遍存在: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外部之间普遍存在的规律。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各种矛盾对立面,这些矛盾不断地相互作用、斗争、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矛盾具有主次之分,主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方向和目标。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4. 质量互变和必然性: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量变的积累最终会引发质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而不是偶然的。

5.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
的发展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斗争和转化,事物可以不断进步、发展,达到新的阶段和水平。

这些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要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基本观点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50条基本观点和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极其重要的是它的变动性。

2. 辩证法的运动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3. 辩证法的相对统一原理:事物的相对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

4.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世界上所有事物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 辩证法的否定性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的否定性,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

6. 辩证法的绝对真理原理:辩证法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历史的。

7. 辩证法的历史性原理:历史是像树一样的,并且具有着生出、成长、成熟和凋亡的规律。

8. 辩证法的整体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整体性的,并且整体对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9. 辩证法的排他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占有两个状态。

10. 辩证法的波动性原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处于绝对固定的状态。

11. 辩证法的变质性原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质的变化。

12. 辩证法的相互贯穿原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是相互贯穿、互相影响的。

13.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必须统一起来。

14. 辩证法的转化性原理:事物的各种形式都会经过变化而产生新的事物。

15. 辩证法的绝对无限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16. 辩证法的相对稳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17. 辩证法的相对静止原理:事物的发展除了变动以外,还包括发展和静止两个方面。

18. 辩证法的量变质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是先决条件、也是质的变化的基础。

19. 辩证法的质变量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可能会导致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又可能导致数量变化。

20. 辩证法的不断运动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的。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联系的观点- 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如食物链的联系。

-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相互联系的。

-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

- 题目解析- 例题:“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答案:①④。

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这一微小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美国的天气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体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说法错误,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偶然与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象和推论的结果。

2. 发展的观点- 含义-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基本观点和独特的方法论。

以下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50条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详细描述:1. 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它坚持认识和改造的辩证统一。

2.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思维的基础和存在的前提。

4.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运动来实现的。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辩证发展具有飞跃性、螺旋式上升性和曲折性。

8.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法的三律:对立统一、矛盾转化、否定之否定。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实践决定认识的过程。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承认了思维的相对独立性。

12. 辩证唯物主义重视人的历史地位,维护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1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的产物,是物质生产力决定的。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通过革命和改革来实现的。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通过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1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

20.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地把握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不完全的认识到全面的认识的过程。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是从现象到本质,深入分析实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唯物辩证法三个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三个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三个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认识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它以阶级斗争为基本线索,以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为核心,通过批判和超越形而上学的观点,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哲学原理,即辩证的观点、矛盾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原理。

一、辩证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辩证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矛盾的统一体。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的。

辩证的观点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客观、历史的认识,反对片面、主观、静止的认识。

辩证的观点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出发,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矛盾统一规律矛盾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法则之一。

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因素的统一。

矛盾统一规律认为,矛盾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矛盾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矛盾的本质和规律,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三、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法则之一。

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质量的增减、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事物的质量是指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方面的总和。

质量互变规律强调事物内部质量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质量变化和发展规律,善于抓住事物质量变化的关键点,以推动事物的积极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哲学原理,即辩证的观点、矛盾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框架。

这三个原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运用辩证的观点,善于发现和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们还应当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善于把握事物质量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促进事物的积极变化和提高。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本文将以《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为标题,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了辩证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既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又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矛盾普遍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数量变化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当事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了对立统一、斗争、转化、否定之否定和质变。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但同时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斗争是矛盾的表现形式,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转化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通过否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新的事物又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内容。

质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的变化,产生新的质量。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构成了其核心内容。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有何特点?其 实质是什么?
• 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 3、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什么?如
何理解? • 4、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
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 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 云集。
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它是发 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实 质是“扬弃”。
第一位推销员空手而归,说和尚们嘲笑他傻: 我们没有头发,哪用得着梳子?
第二位推销员向和尚宣传梳子有保健功能,即 使没有头发,也能止痒活血。他卖了十来把梳 子。
第三位推销员对庙里的住持说:瞧,女香客们拜佛磕头时, 把头发都磕乱了……他建议:庙里何不备些梳子,让香客 们磕完头可以整理发容,使她们感受到寺庙的关爱,以后 就会常常来烧香。于是他推销了上百把梳子。
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和停止
实质是‘‘扬弃”, 要么肯定一切,要 即既肯定又否定、 么否定一切 既克服又保留
为什么称辩证的否定?
因为辩证的否定是既有 肯定,又有否定。不是简
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 阅读P76小字部分,思考:
• (1)我国某烧伤小组是不是迷信专家意见?
• (2)是不是不要书本知识,抛弃专家一切 意见?
第四位推销员对住持说:庙里经常接受捐赠,得给 施主一些纪念品,梳子很便宜,若刻上“积善梳”, 再冠以庙名和住持的亲笔签名,就变成珍贵礼品了。 住持听后连称“善哉”,于是决定将上千把梳子全 部买下,还签了长期订单。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自己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辩证法的否定的特点:
A、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 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 和发展。
B、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P75
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 么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文革期间红卫兵捣 毁寺庙,惨过八国 联军的洗劫、焚书 烧画远甚于日寇、 一千万户被抄家、 改名字比赛席卷全 国、被毁的文物古 迹数不清。
“五四运动”期间,提出了 “打 倒孔家店”口号,有人主张全盘否 定儒家文化。
打 倒
这样的否定观有何不妥?
• (3)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 ①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
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 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 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倾向。
• 对于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不能迷信,不唯 书,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兼收并蓄; 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反对复古 主义,也要反对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有 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
• ②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精神。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右)与其师柏拉图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 书,只唯实
(2)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3)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 的创新与发展。
• (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和权 威?
◇探究提示:
(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 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 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 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 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 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 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 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 否定观。
没问题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 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 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 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 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 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 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你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 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 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 往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 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 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 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 做文章,赢了顾客。
辨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辩 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 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 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思考: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 内因(自身)重要,还是外力重要? 新芽是对 种子 的否定。 在这里旧事物是 种子,新事物是 新芽 。
人的进化过程说明 了什么哲理?
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 “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 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 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 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四 个应聘者:甲、乙、丙和丁。负责人交待:“以 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基本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 法的要求
学习要点





精忠报国




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扬 ——肯定、保留 旧事物中积极合的因素 弃 ——否定、克服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扬场与风车 : 清除渣滓,保留谷实
4、比较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辨证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 外力的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