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校史
河南农业大学

中原学者:张改平、康相涛、郭天财、尹钧、范国强、田克恭、陈彦惠、汤继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改平、王道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矫永庆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改平、刘文轩、王艳玲、马新明、何松林、汤继华、范国强、张龙现、 田克恭、彭万喜、殷冬梅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抗战时期
院系调整 开拓发展
建校初期
民国时期开封繁塔的农学院1902年创建河南大学堂,(2011年四月初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与台湾学者交流 期间,经查实台湾所属档案馆,可得相关证明),1912年民国初建,改办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河 南都督张镇芳呈请民国教育部要求改办河南高等学校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咨文,于元年10月递送民国教育 部,于元年11月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等共同签署,获准立案。在当时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 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河南公立农业 专门学校。
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 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 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 划”。
2022年6月16日,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科研机构
学术资源
科研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农大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在1912年成立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农学专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河南农业大学同龄,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现在,已发展成为河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力量最为雄厚、师生人数较多,在学校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师54人。
有双聘院士1人,省管优秀专家4人。
教师中教授有19人,副教授13人,正副教授占教师人数的59%,其中省特聘教授2人,校特聘教授1人。
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
学院现开设农学、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生物技术、中药学等5个本科专业或方向。
目前,在校本科生126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6人。
2006年,学院培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实现了自1998年国家开始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来河南省高校在该奖项中零的突破。
学院现有河南省高校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最早)和“作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0-2005年五年河南省唯一),设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学”3个博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学”3个硕士点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河南农业大学首家。
学院拥有省部共建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在研究型学院建设中硕果累累。
在科研上,5年累计科研经费近亿元,发表学术论文近6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关于郑州高校你不知道的34个冷知识

关于郑州高校你不知道的34个冷知识关于郑州高校你不知道的34个冷知识如下:1、郑州有两所比较低调的军校,一所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军队5所综合大学之一,它可是一所世界高水平大学。
另一所是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这是全军陆军唯一的防空兵指挥学院,郑州人习惯叫它“炮院”。
2、上世纪80年代,郑州创办的一所大学,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
它就是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等学府——黄河大学。
它的成立曾轰动海内外,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河大学创办于1985年,是中外合办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学校首任校长由两院院士,两弹功勋科学家秦元勋担任。
学校办学层次高,创办初期只招收研究生(后来也招本、专科),全面实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教学的高等学府,教师大部分是由全美国各大学的教授组成。
学校搞体制创新: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部实行聘任制;每年设三个学期,把暑假变为一个学期;大学还不设党委,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特例中的特例。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黄河大学于1991年整体合并到郑州大学,校址恢复为黄河迎宾馆。
3、郑州高校里,历史最久远是河南农业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到今年有118年校史了。
4、郑州实力靠前的几所高校,大都跟河南大学有关系。
1952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后改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行政学院独立发展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并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5、原郑州大学(合并前的郑州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但最后没来。
1954年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提供师资,设立郑州大学。
6、今年是新郑大成立20周年。
20年前的今天,即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
百年农大,绿树参天

百年农大绿树参天QQ529776132——河南农业大学百年办学之路1902年7月,河南大学堂创建,承载了“作育人才”、“修明学术”的使命,成为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12年11月,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由河南大学堂一脉传承的河南高等学校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百年历史自此发轫。
1913年5月,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学,《时事豫报》发出“中州将来农业之发达不卜可知矣”的期许。
1929年3月,时任中山大学农科主任王陵南奋笔立下“一人衣食不足都是农科的不尽职”的誓言。
……2011年12月5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指出:“河南农业大学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百余年来,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河南农业大学如同一粒种子,生于毫末,发于壬寅,数迁校址不坠科教之志,几更校名愈彰兴农大任,历百年风雨终成参天巨木,厚生丰民,荫泽黎庶。
生应时运破土萌发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内外交困的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被迫进行了一场史称“庚子新政”的改革运动,教育改革幸在其中。
是年9月14日,清廷颁布《兴学诏》,要求各省“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在此背景下,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八(1902年3月7日),河南巡抚锡良、学政林开谟在省府开封主持筹办了河南大学堂。
同年7月6日,河南大学堂开学,19名教职员、200名学生肩负起清廷“作育人才”、“修明学术”的美好愿望。
清末新政的昙花一现没能阻止大清王朝土崩瓦解,却由此种下了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种子,萌生着古老河南走向现代的春天。
1903年,根据清廷《钦定学堂章程》,河南大学堂更名为河南高等学堂,定员250人。
河南高等学堂办学持续至1912年。
从1902年至1911年的10年间,随着清廷控制力减弱,河南高等学堂渐渐摆脱了官绅办学和任教的传统,在西学东渐和河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开启民智、宣传革命越来越多地取代了“学而优则仕”的求学理念,毕业生大多成为后来的社会精英。
在河南农业大学兴办高等农业教育100年

在河南农业大学兴办高等农业教育100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2012年7月6日)尊敬的厉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四海宾朋、师生校友共聚一堂,隆重举行河南农业大学兴办高等农业教育百年庆典。
今天,将注定成为我们每个农大人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里我谨代表河南农业大学,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莅临庆祝大会!并向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师生员工,向关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广大校友,向关心和帮助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好,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百年沧桑,风雨兼程。
河南农业大学源自1902年创建的河南大学堂,1903年更名河南高等学堂,1912年初更名河南高等学校。
1912年11月经当时的民国教育部批准,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兴办高等农业教育至今整整100年了。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于1927年和法政专门学校、中州大学三校合并,成立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为中山大学农科。
1930年中山大学更名河南大学,农科改为农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改为河南农学院,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省会郑州。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百余年来,学校虽九易校名,十一次流离迁徙,几经烽火,屡历劫难,却始终扎根中原沃土,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河南近现代农业文明。
一部河南农业大学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河南近现代农业文明史。
今天的河南农业大学已经从创建之初的19名教师、两百名学员的近代学堂,发展成为以生命科学为先导、以农科为优势、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
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等10大学科门类,下设20个学院。
现有教职工18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82人,具有博士学位406人;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在河南高校中率先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博士点,80个硕士点,84个本科专业(方向)。
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等29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2023大学_河南农业大学是几本「图」

2023河南农业大学是几本「图」河南农业大学是几本: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是第一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河南农业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河南考生,河南农业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河南农业大学是二本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一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文科本科一批河南农业大学 ____ 理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 ____ 文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文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二批河南农业大学____ 理科本科三批河南农业大学 ____ 文科本科三批几本是什么意思:河南农业大学属于一本大学,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
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
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
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计划”。
河南农业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批次:我们常说的“几本”就是第几批本科的`意思。
众所周知,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的,一般来说,本科录取分三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本科,也就是所谓的“一本”(有些省份称为本一),在这个批次招生的院校大多是全国重点大学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通俗的说,在一本招生的基本上是重点院校。
第二批本科,简称“二本”或“本二”,在这个批次招生的院校办学水平相对就比较一般了,基本是公办院校为主。
第三批本科,简称“三本”或“本三”,在这个批次招生的一般是独立学院,及部分民办高校,这些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的就是学费比较贵,基本都是上万元/年的。
以上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明,实际上各个省份对批次的划分差异较大,因此“几本”的含义不尽相同。
河南农业大学

农业部 重点学科 , 个国家林业局 重点学科 ,个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 ,l 个博士 点 ,6 个硕 士点 ,6 个本 科专 1 6 7 3 5 业 ( 方向 )。建有 国家小麦 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国家玉米改 良( 郑州) 中心 、国家烟 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 分 地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建设项 目等2 多个 国家级 、省部级研 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 0 学校 充分 发挥人才 、科技 、教 育资源优势 ,致 力干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 建设 。上世纪 七八十年 代 ,学校 主持小麦 、玉米等作物 “ 、稳 、低 、优 ”协 作攻关 ,为解决河南 省乃至全 国温饱问题做 出突 出贡献 。近 高 年来 ,学校积极参 与河 南粮 食生产核心 区建设 ,主持有 “ 粮食丰产科技工 程”、8 3 目等一批 国家级 、省 6项 部级 重大项 目3 0 0 多项 ,获得 国家科技 进步奖 、国家技术发 明奖等省部级 以上奖励2 0 0 多项 ,科技成果 、获
奖数量位居全 省高校首位 ,为支撑河 南粮食总 产量连续突破8 OL 、9 OL 和I 0 t 斤大关发挥 了重要 OT斤 O ̄斤 O OL
作用 ,为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 学校先后主 持完成 了小 麦、玉米 、烟 草 、能源 、泡 桐 、畜牧 、农业科技开 发等重大科研 项 目。每年 承
2 0 年 1月 1 日,农业 部与河南省政府在郑州 09 0 1 签署共建河南农业 大学的协议 ,这标 志着河南农业 大学正 式进入省部共建 行列 ,成为全 国第一 个省部
共建省 属农业大学 试点。
供稿人 : 崔艳飞 河南农业大学
中原传薪火 百折犹未悔——河南农业大学九十年发展纪实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农学院师生和当地农民共同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情厚谊。1944年日寇血洗农学院办学地点嵩县潭头时,当地农民不顾日寇的枪炮,保护师生们离开,有的甚至为此献出生命。王直青院长被俘,不堪忍受日寇欺辱,毅然跳崖身负重伤,多亏乡亲冒险营救。潭头河南坡农民阎虎娃冒着生命危险,将年已古稀的黄以仁教授一家三口藏在家里达一月之久。直到今天,潭头人民还将森林系师生栽种的柏树称为“河大柏”,予以精心保护。
校务公告
|
媒体农大
|
公共信息
|
数次调整后,师资薄弱,设备匮乏。在吴老的影响和带动下,农大师生继续恢弘和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全身心投入服务农业的伟大事业中。1960年,河南农学院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作物遗传育种学科1962年就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吴绍骙招收了新中国河南省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导师的恳切挽留和国外优越的环境丝毫没有动摇青年吴绍骙回归华夏、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1938年,他毅然决然告别美利坚,辞别恩师,踏上为中华民族的作物育种事业开拓前进的漫漫历程。
粮食问题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吴绍骙决心用育种专长报效祖国。1949年他在全国农业会议上提出的“以发展玉米品种间杂交种作为我国杂种优势利用先导”的思想,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他的会议发言,他的这一思想对规范和指导我国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开创了新中国玉米科研和生产的新局面。后由他主持选育的玉米优良品种“洛阳混选一号”,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取得前所未有的质量和产量。
视频新闻
|
您现在的位置: 河南农业大学网站 >> 新闻中心 >> 媒体农大 >> [专题]90年校庆专题 >> 正文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大学校史
(1913年—2002年)
第一章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3年春~1927年6月)
第一节建校缘起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初建,河南父老就认为农业是邦本,但中州闭塞,生产落后,民生凋敝,改进农林事业,增加地方收入,是富国利民之要图,故创议设立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适值著名教育家李时灿(字敏修)被任命为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教育司长,协同提学使长河南教育行政。
李时灿思想进步,在河南教育界、政界颇有影响,他积极响应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的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力兴办教育的主张,改革河南教育,兴办新型学校。
在李时灿与河南省提学使陈善同、河南省巡按使田文烈、河南高等学堂督学时经训(字志畲)等人的倡导下,为振兴、发展河南农业教育,在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著名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农业学校。
并在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款6万元,筹建校舍,购置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
校址。
据开封市教育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开封市教育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版)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设办公处于前营门。
1914年中州公学停办后,即迁校于繁塔寺二程夫子祠”。
据1912年11月2日《自由报》(第七版)《高等学校改办农业并合并中等农校之办法》载:近陈学司(陈善同)以现奉部令将各省高等学校裁撤,故本省改办高等农业(即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意,并原有之中等农校为一处,籍省经费其办法列左:(一)选择校址,高等农业宜仍仿中等农校办法设立宋门闾外。
在农事试验场近旁,另行购地百亩作为建筑校舍、操场及制造场试验之用。
仍将农事试验场附属之间。
据《河南民政长张(镇芳)训令各学校文》:二、位置(丙)“移专门农校于中州公学”。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最初设立于开封前营门河南高等学堂附近,或占用河南高等学堂部分校舍;1914年,按照河南民政长(张镇芳)的训令迁校于中州公学校址——开封东南隅的繁塔寺明道书院。
招生。
据民国二年三月二十日《时事豫报》的《河南农业专门学校招考延期》载:兹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伊始,先设农学、林学两科,于本科之前设置预科两班,每班定额八十名,今将招生各项开列如下:一、资格:中学毕业或与中学毕业有同等程度实验合格者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
二、纳费:(甲)入学保证金三元报名时缴纳,试验未取者退还,取而不到校、肄业与中途因事斥除或无故退学者概不退还;(乙)学费每年十八元;(丙)书籍仪器
费每年四元,讲义课本图画纸几何器试卷及各种试验品等由校中制备余均由学生自给,操衣亦一律自备,惟须遵照本校所定式样。
学费书籍费两种均于每年八月入校前缴清,惟第一次须于本年四月入校前缴纳,扣至民国三年七月底为一学年。
因自本年四月至七月底为甄别期不收学费。
三、地址:暂设河南高等学校西边俟城外落成后即行迁入。
四、毕业:本科三年毕业。
于本科之前各设置预科一年务期,及入本科程度为合格。
若一年后程度不足得酌量延期。
五、报名:延至本年阳历四月二十号截止,合格学生务各携带文凭及四寸相片来校报名。
六、试验:俟报名截止后即行定期考试,其试验科目分五门:一国文,二英文或德文,三算学,四博物,五理化。
七、宿舍:寄宿舍由本校指定,不得任意散住,一律不收宿舍费,惟宿舍内伙食、灯油、煤炭等物概由学生自备。
八、甄别:本年暑假前甄别一次,不及格者退学,除保证金外余费一概退还。
据校长吴肃的《为呈请转咨立案事案查》:因敝校于民国元年,呈奉部准开办。
二年奉前兼民政长训令、组织,于三月遵章招考农林预科各一班。
五月十一号开学授课。
校中经费系由河南地方税项下支领,故定名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当因部令规定:每年八月为学年之始,遂将八月以前作为甄别期,以符定章。
六月严行甄别,录取留校学生各六十名。
七月招添蚕业科,养蚕类预科一班。
适值省垣戒严,奉令缓办。
嗣于十一月继续招考,取录养蚕类预科学生六十名。
此系特别情事,养蚕预科班不能以二年八月为学年之始,所有养蚕类预科班须以三年一月为学年始期之缘由,前已遵章呈请转咨在案。
现计敝校农林蚕预科共三班,每班学生六十名,其资格按照部章,除中学毕业者仅试以外国文、国文外,余俱用国文、外国文、数学、博物、理化各科,以中等毕业程度命题,从严试验,取录各生;确与中学毕业有同等学力、与部定专门学校规程似尚吻合。
从以上两则资料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于1912年(民国元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1913年3月开始招生,招收预科生农林各一班,每班80人,共160人。
5月11日报到,12日开学典礼。
按照教育部令,6月进行甄别(考试),农林两科各录取60名学生。
1913年,招蚕科学生60名,1914年元月入学。
农、林、蚕预科共3班,每班学生60名。
开学日期。
据民国二年五月十三日《自由报》载:“日昨(5月12日)为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始业之期。
教育内务实业各司长均莅该校。
首由学生向国旗、校旗行三鞠躬礼,次向各司长、校长、职教员行一鞠躬礼。
校长吴一鲁君致训词。
各司长亦各致训词。
礼毕摄影。
校内布置整齐,生徒亦均气象活泼。
所致各训词内勉励学生无微不至。
中州将来农业之发达不卜可知矣。
”
自1913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招生,到1927年合并为中山大学农科,办学14年,经过历任校长及广大教师的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共毕业学生397名。
第二节系科设置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初,设农、林两个专科专业,面向全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每个专业招1个班新生,每班60人。
1914年,增设蚕桑专业,1919年春停办。
农科内增开《养蚕学》课程。
1924年,农科招收两班新生,林科招1班,学制3年。
开设课程有:作物学、园艺学、蚕桑学、土壤肥料学、林学概论及地质矿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病虫害、物理学、应用化学,此外还有英文、国文、党义、数学、体育等多门课程。
教学实习园地有:农事试验场、林场、园艺场、畜牧场、农业产品制造厂。
农事试验场作为各类作物的试验场所,除供教学研究实习外,还用来培养和繁殖优良品种,向全省农民推广。
林场(含部分果树林)供林科教学实习培育、繁殖幼苗。
全校师生,每年清明节利用林场幼树到繁塔附近及黄河大堤植树造林,使大堤形成了保护林带。
园艺场种植果树、蔬菜、花卉供教学实习。
畜牧场养殖有牛、羊、猪、鸡、蜂等,建有孵化室、蜂房等。
农产品制造厂经营罐头加工和酿酒。
第三节师资队伍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旨在培养高级农业科学实用人才。
李时灿很注重教师队伍的人才选拔,他以教育司长的身份亲自选聘教师,所聘多为赴美、法、德、日留学归来的农林、园艺方面的留学生,以及国内科技界、教育界著名专家、教授。
先后聘请的教员(当时不分教授、副教授、讲师)有:黄人俊,留学日本,讲授作物学;郭须静(字厚庵),留学法国巴黎凡尔赛园艺专门学校,是著名的园艺家,讲授园艺学;钱养浩(字仲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畜产肥料、气象地质;万晋(字康民),留学美国康斯耶鲁大学,讲授林业概论;郝象吾(字坤巽),留学美国加州大学,讲授遗传学;俞端甫,讲授地质矿物学;李天平,讲授动物学;陆星桥,讲授植物学;周少牧,讲授蚕桑学;杜嘉瑜(字碧澄),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讲授造林气象、森林动植物测量、森林工学、林学通论,兼林科主任;马显扬(字绍先),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作物土壤农学、农业经济;宋孝雄(字邵),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园艺、植物病理、农产制造;魏丹铭(字宗泰),讲授养蚕学、缫丝学;黄作孚(字础青),天津直隶工业专门学校毕业,讲授应用化学;张子岱、孙慕刚,讲授英文课;邓正英,讲授党义课;李静禅,讲授国文课;李贯渠,讲授数学课;郑廉浦(字重),美国米省大学文科毕业,讲授英文;赵耕莘(字理田),讲授代数、几何、三角;祝少莘(字廷棻),北京大学农艺化学科毕业,讲授农艺化学;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