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与次生代谢物的研究

植物代谢组学与次生代谢物的研究植物代谢组学是将组学技术运用到植物代谢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全面、系统地研究植物代谢产物来揭示植物代谢机制、鉴定新型次生代谢物等。
次生代谢物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非必需代谢物质,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植物代谢组学与次生代谢物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途径,促进植物遗传改良和开发优良品种,以及开发具有医药、食品等应用价值的新型天然产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代谢组学技术主要包括代谢物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技术手段。
其中代谢物组学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高通量技术(如质谱分析、核磁共振谱等)综合分析植物中代谢产物谱,据此揭示植物代谢途径。
代谢物组学技术的高通量优势表现在代谢物谱中高精度、高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可同时检测几千种化合物。
同时,代谢物组学技术还可以和其他组学学科技术联合,如对比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为分子生物学科学家研究植物分子代谢机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数据基础。
例如,通过对植物转录组和代谢物组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细胞内代谢物与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之间的关系。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可通过对植物蛋白质组中次生代谢相关酶的鉴定、功能分析,从而揭示植物中次生代谢酶的表达、调控、酶活性等方面的机制。
随着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次生代谢物也得以发现和鉴定。
次生代谢物在植物防御、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营养上,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都是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防御上,茉莉酸、水杨酸和黄酮类化合物都是植物中可以用于对抗环境应激和害虫的次生代谢物;生长发育上,植物中的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等也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具有应用价值的次生代谢物被发掘出来。
例如,口服细菌(Oral probiotics)通过代谢优势菌株的发现,从植物体内提取产生抗菌、抗肿瘤等活性物质,开发出了多种口腔健康产品;对于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通过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出的黄酮类化合物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型化合物,研究出的双糖脂质(Galacto-lipids)则能作为抗癌药物。
《植物代谢组学》课件

代谢物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根据不同植物组织和代谢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 取。
分离纯化
通过色谱、电泳等技术对提取的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提高 检测的准确性。
代谢物的检测与分析
检测方法
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纯化的代谢物进行检测。
数据分析
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和组成。
数据处理与解析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归一化 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 挖掘和解析,揭示代谢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变化规律。
植物代谢组学的应
03
用
在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物鉴定与分类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对植物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更加关注植物代谢物在环境和生 物胁迫下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调控机 制。
未来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将研究成 果转化为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和方法,为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VS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开发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植物与微生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 生物肥料,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
04
究展望
提高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总结词
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检测灵敏度 和特异性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将有助 于发现更多低丰度代谢物,更准确地解析植 物代谢过程。
特点
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特点,能够全面揭示植物体内代 谢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植物生理 生化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植物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植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源,对人类、动物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使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代谢组学作为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一个新兴学科,已经发展成为生物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植物代谢组学涉及到生物体的所有生物物质,以及这些物质之间的代谢关系及其动态平衡。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的核心是新兴的“代谢组”技术,它是以植物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植物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关系来揭示植物的代谢网络,并开展相关的研究。
植物代谢组技术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的方法,从植物的分子水平研究其基因组、转录组、miRNA组、肽研究和代谢组合,通过组学分析来深入了解植物体内特定代谢途径的构成、功能、以及在其他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和调控植物在生长发育和受环境影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深入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在研究和解决植物的生物学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特性,探索植物的生物学。
通过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特定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对植物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为培育新的植物品种和调控植物发育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
此外,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并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植物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问题。
另外,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可以获知植物利用营养物质的精确机制,从而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植物代谢组学是一门有前景的学科,它为植物的生物学研究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同时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植物代谢组是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定义为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代谢组学;研究不同物种、不同基因类型或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或受某种刺激前后的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找出代谢变化的规律。
为了在不断变化和恶劣环境下生存,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多细胞结构的不同功能器官;这些器官包含了多种细胞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又转移的代谢机制来精确实现它们特定的功能。
环境、温度和季节的影响通过代谢变化得到补偿;由于非生物(光、紫外线、水)和生物(虫害、寄生虫和病菌侵袭)的胁迫影响,植物派生出一个复杂的代谢化合物库。
既有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初生代谢物,也有利用初生代谢物生成的与植物抗病和抗逆关系密切的次生代谢物。
百泰派克公司推出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包裹,您只需要将您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样品寄给我们,我们将负责后续所有的实验。
我们基于Thermo公司的Q Exactive 和AB公司的Q TOF 5600两类质谱仪建立了分别针对于植物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的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根据您的实验目的采用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案分别高效提取植物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在有效回答您生物学问题的同时提高了代谢物鉴定和定量数量和准确性。
研究路线植物代谢组研究路线关于样品1 .样品的保存对于在取样后不能立刻提取代谢产物的植物组织样品,需要进行超低温保存(-80℃);样品运输过程需要干冰条件。
2.样品的预处理在取样后,您也可以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果您需要不同类别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欢迎您联系我们。
案例:多酚的提取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存在植物的皮、跟、木、叶、果中。
由于其内部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提取是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
多酚类物质在结构上都含有羟基,具有一定极性,所以水、低碳醇、乙酸乙酯、丙酮都是可以选择的溶剂。
中/英文项目报告在技术报告中,百泰会为您提供详细的中/英文双语版技术报告,报告包括:1. 实验步骤(中英文)2. 相关的质谱参数(中英文)3. 质谱图片4. 原始数据5. 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植物代谢组学一站式服务您只需下单-寄送样品百泰派克一站式服务完成:样品处理-上机分析-数据分析-项目报告How to order?关于百泰派克北京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Bio-Tech Pack Technology Company Ltd. 简称BTP)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范围主要围绕蛋白和小分子代谢物检测两大板块,从事蛋白质和小分子代谢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及结构解析等相关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效率的技术服务。
植物代谢组学分析

植物代谢组学分析
植物代谢组学是从整体水平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科学。
质谱技术可用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包括植物靶向代谢组学和植物非靶向代谢组学。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基于质谱的植物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服务。
植物代谢产物
植物会产生大量具有各种结构和丰度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这些代谢产物分为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
前者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必不可少的,而后者则不是必需的,但后者对于植物在压力条件下维持与环境的微妙平衡至关重要。
此外,初级代谢物的结构和丰度高度保守,而次级代谢物的结构和丰度在植物界中差异很大。
植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可能的复杂调控机制凸显了探索潜在生化性质的必要性。
植物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的小分子物质。
植物代谢组学指从整体水平上研究一个植物或其细胞、组织中的小分子物质。
目前,高度复杂混合代谢物的大规模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集成技术和方法实现,如无损核磁共振(NMR)和基于质谱(MS)的方法。
基于MS的方法包括GC-MS、LC-MS、CE-MS和FI-ICR-MS(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MS)。
在其他采样技术的辅助下,代谢组学
可以在亚细胞水平甚至单个细胞中进行。
植物代谢组生物学重复

植物代谢组生物学重复
植物代谢组学是研究植物代谢物的整体组成和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植物代谢组学重复是指在研究中对植物样本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得
可靠的数据,并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从生物学角度
来看,植物代谢组学重复是为了排除实验误差和个体差异对结果的
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通过重复实验,可以更
好地评估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植物代谢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植物代谢组学重复是为了验证代谢产物
的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代谢产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规律。
通过重复测量,可以评估代谢产物的变异程度和可靠性,为
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提供可靠的基础。
从生物信息学角度来看,植物代谢组学重复是为了获得大量的
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植物代谢产物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重复实验可以增加数据的可信度,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助于
发现植物代谢网络中的关键代谢产物和调控机制。
总之,植物代谢组学重复是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角度全面的重复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代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揭示植物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植物代谢组学、转录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转录组学植物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通过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和代谢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和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机制。
本文将从植物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植物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植物代谢组学是通过分析植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来研究植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代谢变化。
植物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次生代谢产物等。
研究人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分析平台,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机制。
第二部分:植物转录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植物转录组学是通过测定植物基因的转录水平来研究植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RNA测序技术(RNA-seq)对植物样品中的mRNA进行全面测序,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等。
通过转录组学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基因调控网络、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因子。
第三部分:植物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应用领域植物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植物科学研究中,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如干旱、高盐等。
通过研究植物的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变化,可以发现与环境适应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代谢途径,为改良植物耐逆性提供理论依据。
在农业生产中,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可以帮助我们改良植物品质和增加产量。
通过研究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发现与植物品质相关的关键代谢途径和基因。
同时,通过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变化,可以发现与植物产量相关的关键基因和调控网络。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植物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它们通过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和代谢变化,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和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机制。
植物代谢组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其中,植物代谢组学是一项新兴的、以代谢物组成和代谢物浓度变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通过对代谢物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的生物物质合成、代谢调控、应激响应等方面的机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植物代谢组学的概念植物代谢组学是通过对植物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分析,反映植物生物物质代谢的一种系统性、综合性方法。
它采用先进的高通量技术,可以对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从而揭示植物不同环境下的代谢调控规律和生物合成机制。
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质谱分析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二、2.1 植物抗旱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干旱、高温等气候极端条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成为了现代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植物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揭示植物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的代谢调控机制,为筛选和培育抗旱品种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蔗糖和醣酐等代谢产物在水分亏缺环境下呈现出明显的累积,说明这些代谢产物很有可能与植物的抗旱能力相关联。
2.2 作物品质研究随着人们对于“绿色食品”和“安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现代农业越来越注重提高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植物代谢组学可以揭示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和环境下的代谢物特征,为筛选和培育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研究不同品种的小麦与大家喜欢的面包和面条的品质有关联?通过植物代谢组学研究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一项相关研究表明,小麦品种之间的代谢物差异非常明显,不同品种之间的氨基酸、葡萄糖等代谢产物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确定小麦甚至作物的品质特征,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可行的提高品质方法。
2.3 农药残留检测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来保护作物免受虫害和病害的侵袭,这些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样品制备
植物代谢物样品制备分为组织取样→匀浆→抽提→ 保存→样品预处理等步骤。 代谢产物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如甲醇和己烷等)分 别提取,获得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从而把非极性 的亲脂相和极性相分开。 分析之前,通常先用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和亲和 色谱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然而植物代谢物千差万别,其中很多物质稍受干扰 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且对其分析鉴定所采用的设备也不 同。目前还没有适合所有代谢物的抽提方法,通常只能 根据所要分析的代谢物特性及使用的鉴定手段选择合适 的提取方法。而抽提时间、温度、溶剂成分和质量及实 验者的技巧等诸多因素也将影响样品制备的水平。
(2)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CE/MS) CE/MS分离样品效率比普通的色谱质 谱联用要高得多,更为便利的是其耗时很 短,往往在10分钟内就能完成一个样品的 分析过程。 Tolstikov等(2003)用CE/MS对拟南芥 进行代谢组分析,分离效果远远超过了 Fiehn等用GC/MS进行的先期工作,检测到 超过700个不同的色谱峰值,其中包括许多 以前未检测到的脂类化合物及次生代谢物。
LC/MS中目前应用较广的是高效液相色谱和 质谱联用(HPLC/MS)。HPLC与GC原理相似,但在进 样前不需进行衍生化处理,适合那些不稳定、不 易衍生化、不易挥发和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 HPLC/MS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好,但分析的时间相 对较长,且需依赖纯的参照物。 Fiehn(2003)利用HPLC/MS检测笋瓜 (Cucurbitamaxima Gelber Zentner)叶柄和叶 片抽提物,检测到了超过400种代谢物,有90种被 定性,其中大部分是氨基酸、糖和糖苷。 Huhman和Sumner(2002)在紫花苜蓿和蒺藜状 苜蓿中各鉴定出15个和27个皂角甙,并在紫花苜 蓿中找到了2个新的乙二酸皂角甙。
(1)非监督(学习)方法
非监督方法是用来探索完全未知的数据特征 的方法,对原始数据信息依据样本特性进行归类, 把具有相似特征的目标数据归在同源的类里,并 采用相应的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达出来。 应用在此领域的常见方法有: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
2、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代谢产物 ,可以指导植物分 类学 ,对植物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类; ●通过研究不同基因型植物的代谢物 ,可以发现新 的功能基因 ,促进转基因植物的研究 ,同时还可以对 转基因植物及其在食用方面的安全性进行代谢物组学 水平上的评估; ●通过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的代谢产物 ,了解 植物的区域性分布。如果所研究的植物是某种药用植 物 ,则就可以应用于中药道地药材的确定; ● 植物在受到某种内部或外界因素刺激之后会产生 的特定的应激变化 ,最终会表现在代谢物的改变上 , 通过研究这种变化规律 ,为从植物中定向培养得到某 一特定代谢物提供指导。
数据分析与解释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步骤
1、植物培养(栽培)
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育的目的是为了对样本的 稳定性进行控制 ,相对于微生物和动物而言 ,植 物的人工栽培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如中药材在 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以及光照、 水肥、耕作等环境因素的微小差异都可引起生理 状态的变化,而这些非可控及可控双重因素的影 响很难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影响药用植物代谢 组研究的重复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推荐使用 大容量的培养箱 ,定时更换培养箱中栽培对象的 位臵,以及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等, 利用无土栽培 系统将水和养分直接引入植物根部,并且对供给 量进行精确地控制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重复性。
代谢组: 是指细胞或者生物体内的所有代谢物的 总和,也有人将它定义为细胞、组织、器 官或者生物体内的所有小分子代谢组分的 集合。 代谢组学: 通过大量代谢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来 定义生物体的生化表型(代谢表型)及其与 基因型的关系,从而为研究基因功能、诠 释生命现象提供大量的代谢信息,这就是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
因此,以DNA、mRNA、蛋白质和代谢物为研究对象的基因组 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他们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
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关系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三、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植物材料培养
样品制备
成分分析与鉴定
For example: Roessner等(2000,2001)利用GC/MS对马 铃薯进行高通量代谢物分析,同时检测到150 种化合物,其中77种被鉴定为氨基酸、有机酸 或糖。 利用GC/MS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的代表性 工作是Fiehn等(2000)的一系列有关植物代 谢的研究。他们用GC/MS对模式植物拟南芥 的叶子提取物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326个 化合物,并确定了其中部分化合物的结构。
Examples:
Ward等(2003)用1H-NMR对多种不同生态型的拟南芥 进行了代谢组分析,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族物质中都发 现了差异,说明了植物代谢物和生态型差异的相关性。 Hyung-Kyoon等(2004)用1H-NMR对野生型和过表达 水杨酸合成基因的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 叶片和叶脉进行了研究,通过进行TMV嫁接和对照实验, 得到多个峰值变化,大部分峰被鉴定为氯原酸、苹果酸 和糖。此实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不需过多步预处理程序 的区分野生型和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NMR也有其缺点: ①与GC/MS和LC/MS相比,NMR的缺点是灵敏度低,有 可能形成信号重叠,且其对样品制备的要求很高。 ②因为动态范围有限,很难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 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
4、数据分析与解释
样品成分分析鉴定之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 进行相应的整合处理,这也是代谢组学研究中十分 关键的步骤。应用高通量的检测分析工具可以得 到海量的数据,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这些 纷扰的数据反而对研究工作是有害无利的。可应 用模式识别和多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这些大量的 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这些方法能够为数据降维, 使它们更易于可视化和分类。 目前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两类: ●非监督方法(unsupervised method) ●有监督方法(supervised method)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完成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后,植物科学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生命科学研究跨入了后基因 组时代。 人们已经把目光从基因的测序转移到了基因的 功能研究。在研究DNA的基因组学、mRNA的转 录组学和蛋白质的蛋白组学后,接踵而来的是研究 代谢物的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赵会杰
目 录
一、植物代谢组学的概念和意义 二、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地位
三、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四、代谢组学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五、展望
一、植物代谢组学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生物学中“组”的概念: ◆“组”:来源于希腊语ome,意指每个、所有、 全部。 ◆以它为后缀最先用于基因组:genome,指一个 物种的全部遗传组成。 ◆自基因组学概念提出后,带组学(omics)的概 念出现有200多种。如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
(1/MS)
色谱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其与质谱 的联用则可以完成从成分分离到鉴定的一整套工作。 GC/MS和LC/MS可以同时检测出数百种化合物,包括糖 类、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和大量不同的次生代 谢物。
GC/MS有很好的分离效率且相对较为经济,但需 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这一步骤会耗费额外的 时间,甚至引起样品的变化。受此限制,GC/MS无法分 析膜脂等热不稳定性的物质和分子量较大的代谢产 物。
二、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地位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 工作产生了海量数据。但仅仅是依赖DNA序列我 们能够得到的信息还是有限的,科学家迫切希望 在整体水平上了解基因表达的特征和基因所编码 的产物的功能。因此, “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的研究逐渐兴起。它是 通过大规模地分析细胞内转录水平(转录组)和蛋 白质水平(蛋白质组)上的变化,进而推测基因功 能,这就开启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3)核磁共振
在代谢组学领域,核磁共振最初被用于病理生理学和 药理毒理学方面,但目前也已被广泛用于植物代谢组学 研究。其优点是: A.不同于质谱具有离子化程度和基质干扰等问 题,NMR没有偏向性,对所有化合物的灵敏度是一样的。 B.NMR无损伤性,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和性质,可在接近 生理条件下进行实验,可在一定的温度和缓冲液范围内选 择实验条件,可以进行实时和动态的检测。 C.NMR氢谱的谱峰与样品中各化合物的氢原子是一一 对应的,所测样品中的每一个氢原子在图谱中都有其相关 的谱峰,图谱中信号的相对强弱反映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 含量,更为直观。 因此,NMR方法很适合研究代谢产物中的复杂成分。
Examples:
Aharoni等(2002)利用高分辨率的FTIR/MS联 用仪器对凤梨草莓(Fragaria ananassa)组织进 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的质荷比找到了5 844个不同 质量的物质,并根据对化合物中高含量的元素的 精确质量测定估计了其中一半以上物质的化学结 构式。 结果表明,在草莓的不同组织中都含有多种 类的初生代谢物(如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 物)及次生代谢物(如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
(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联用FTIR/MS
FTIR主要测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功能基团和高极性 键的振动,而特定的化学结构有特定的吸收频率,通过 测定实验样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和强度,可以辨别出各 个成分。 FTIR优点: 扫描速度快、光通量大、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及 测定光谱范围宽。 FTIR缺点: 不可区分异构物,且组分片段和一些络合离子也 对其有影响,由于离子抑制不能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