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南大学建筑历史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大礼堂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30年动工,因经费困难而中辍。
继任校长朱家骅请得拨款,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竣工。
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
堂内三层,面积共4320平方米,可容2700余人。
1965年添建两翼,2544平方米。
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
1994年4月,台湾中大校友余纪忠先生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使其焕然一新。
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在大礼堂前增建百年校庆纪念碑和涌泉池,寓师生对父母养育之恩、母校培育之恩、社会携助之恩当涌泉相报。
图书馆即孟芳图书馆。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时向社会募捐图书馆经费,经校长郭秉文奔走,终获江苏督军齐燮元捐助,独资建馆并置配套设备。
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耗资16万银元。
建成后,以齐父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
张謇题匾。
其两翼及书库,系1933年扩建,总面积3813平方米。
图书馆建筑造型为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比例匀称,构图稳实,风格隽雅,入口爱奥尼柱廊及墙面装饰细部极为精美,是国内近代建筑的优秀作品。
体育馆20年代中国大学最著名的体育馆之一。
1921年郭秉文主政东南大学时筹建,1922年立基,1923年落成。
面积2317平方米。
该主楼耗资6万银元,游泳池及配套设备4万银元,堪称当时国内高校之最。
体育馆建成后,不仅作为体育健身之所,亦为集会、讲学之处。
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等,均曾在此作过讲演。
健雄院曾名口字房、科学馆、江南院。
口字房始建于1909年,楼二层,作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用。
1923年毁于火灾。
后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于口字房原址合资兴建科学馆。
1924年破土,1927年建成,面积5234平方米,为培养理科人才重要基地。
数十年来,师生中仅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便有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李四光、童第周等5位。
东南大学图书馆

馆藏管理
馆藏管理
1.读者可凭本人“一卡通”在各个校区图书馆借还图书;不可代借、冒借,违者一律按《图书馆违章处理 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2.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流通服务台或借书处负责办理借阅手续。 3.读者在借书前,须自行检查书中有无污损、缺页等情况;如发现则应主动向工作人员声明,交由工作人 员处理。 4.借书总册数的限定:教职员工、研究生19册,其中含短期借阅图书3册;本、专科生9册,成教生5册,通 用证读者4册,其中均含短期借阅图书2册。 5.借阅期限30天;借阅逾期将按照《图书馆违章处理工作规则》中的“第四条”的规定收取资料逾期占用 费。 6.所借图书在寒暑假内到达借阅期限者,可在假期结束后的7日内归还,不作过期处理。 7.所借图书在法定节假日内到达借阅期限者,应在节假日结束后的次日归还,不作过期处理。 8.学生在外出实习期间(实习前以班级为单位凭院系证明,到图书馆办理延期手续)到期的图书应在实习结 束返校后的7日内归还,不作为过期处理。
设于馆内的东南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担负着图书馆学硕士点和全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任务,以 及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场馆规模
场馆规模
东南大学图书馆包括九龙湖校区总馆、四牌楼校区工学分馆、丁家桥校区医学分馆等图书馆体系。图书馆现 有馆舍面积9.35万㎡,馆藏文献有392.53万册,以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机械动力、生物医学等学科文献为主, 兼及理科、人文社科、管理学科等。各个校区分馆实行统一的开放制度,每周开馆时间累计超过92小时,主要阅 览室从早上8时连续开放至晚间10时。全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布局,对于网络集成管理、馆藏文献 数据库和图书分类等系统也实现了统一组织的运作机制。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景点讲解

这里是东南大学牌区的南门,也是正门,挺古朴大气的吧。
南门的建筑风格所采用的是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它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于上世纪30 年代设计的。
你们猜这“东南大学”这四个字是谁的字,这四个大字可是王羲之的哟,这个门还在2010 年被网民评为南京市最美的校门,6不6。
钟(中央路):我们进去吧,大家脚下的就是中央路。
这些树,可能大家司空见惯,也可能十分陌生,我想,既然要讲一讲,那就讲讲他的由来吧,这可是东南一景了。
无法梧,不中央。
现在南京街头多见的“法国梧桐”,其实大部分是“英国梧桐”,少量的主次干道两旁、南大校园、中山陵等地区,还有零星的“美国梧桐”,而正宗的“法国梧桐”,基本已经销声匿迹。
他们通称“悬铃木”,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
其中英国梧桐是法国梧桐和美国梧桐杂交而成,它们之间差异是从果枝上的果球来区分,美国梧桐多为一球、英国梧桐多为两球、法国梧桐则多为三-六球。
当年孙中山先生奉安于中山陵前夕,经过专家的勘查和选定,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会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其中一千多株种植于陵园大道,余下的则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
后来南京又陆续引进这种树木作为行道树,因为它们来自法租界,就一直被称作“法国梧桐”。
东大的贴吧里就曾有人发过帖子说:别走开,四牌楼2号,那片法国梧桐下。
我想,倾一个校园,满眼皆是法梧,中央大道与秋天,每个词语都很美,这里,很美!丁(五四楼):顺着我左手边的方向是五四楼,是不是想到五四运动了,嗯,没错,这栋楼和五四运动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只是在54年建成的,五四楼现在是我们学校的行政办公楼,是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以及部分院系如机械、数学、人文等院系在本部的办公地点。
五四楼往西,对面是学校的档案馆。
往里走,是动力楼,能环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的原址所在。
讲到1954 就不能不说1952 了,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全国院系调整,照搬苏联模式,很多原来的实力雄厚的综合型大学在分分合合中实力剧减。
建筑系馆发展史

空间的心理环境
空间的心理环境又可以解释为建筑的氛围,影响的 是空间对我们心理的满足,一个好的建筑系馆不 仅要在功能上满足建筑学学生老师的需求,同时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的标志与学习的空间,它必 须要在心理上让大家得到满足。我觉得通过一些 细部的设计反应空间的心理环境。如建筑整体的 风格,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建 筑入口及走道等公共空间 合理的空间组织也能给人一种好的心理环境
B楼(明成楼)
• 1987 年建成的建筑城规 学院明成楼,体形简洁、 富于雕塑感,具有现代建 筑特征。从平面布局上看, 设计依据不同的内容及活 动进行组织布局,采用小 空间围绕核心大空间,再 将各大空间串联起来的设 计手法。整个设计虽然大 致成对称布局,但是由于 主入口位置不在中轴线上, 使得整栋建筑的重点偏移, 形成强烈的不对称感,可 以说是学院派和包豪斯的 一次融合。
A楼文远楼
• 建于 1954年的文远楼是三栋建筑系馆中 早的一栋,在现代建筑传入中国的时期, A 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包 豪斯”的现代建筑风格。平面按功能灵活 布置,大空间位于两端,中间为教室、 办公等小空间。靠近入口处为阶梯教室, 以利于疏散。立面造型不对称设计,为 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学生在室内进行 设计的需要,用大开窗的设计来大量采 集自然光线。
• 包豪斯校舍是由格罗皮乌斯在1925年设计的。这个校 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不再是用古典建筑语言 写成的诗篇而是用现代建筑语言发表的宣言。校舍
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学生宿舍、办公区和休闲区 5个部分组成。 与巴黎美术学院完全按照古典建筑的语法的设计 不同,格罗皮乌斯通过功能上的分区使建筑呈现了 不对称的箱体组合,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 和方向各不相同,没有主次之分,既独立分区, 又方便联系。这种平面形式因此成为了早斯现代主
中国建筑史1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 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 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 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 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在 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 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 模较大的建筑物。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 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 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 部分的重量。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 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 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较为突出的有: 隋代的宇文恺——曾任营宗庙副监、营新都副监、仁寿宫 监、营东都副监、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职。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 明代蒯祥、徐杲。
+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 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以相 互流通渗透。 这种现象在园林及南方气候温暖地区表现得最为淋漓 尽致:室内外庭院空间及花木景物和室内相互交融。这种 空间处理上的优势,完全得益于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 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 可分割性。例如在决定一座房屋的进深时,必须同时考虑 它的屋架用什么长度的梁和用几根檩条;而在画立面时必 须首先确定剖面梁架,否则难以在立面上得出屋顶的高度。 所以说,中国古典建筑是没有独立的立面设计的,也就是 说建筑物的外观必须和它的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 屋顶等级(就正式建筑而言)
1、重檐庑殿 2、重檐歇山 3、单檐庑殿 4、单檐歇山 5、卷棚歇山 6、悬山 7、卷棚悬山 8、硬山 9、卷棚硬山
+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庙坛、 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 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 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人们对所在建筑群的生 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到各个院落才能真正得到。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 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在易受自 然灾害袭击和社会不安因素侵犯的社会里,这种封闭的庭 院是最合适的建筑布局方案之一。庭院是房屋采光、通风、 排泄雨水的必需,也是进行室外活动和种植花木以美化生 活的理想解决办法。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游览简介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游览路线及景点介绍1.总游览路线主要路线:南大门→钟鼎→中大院→图书馆→大礼堂→春晖堂→工艺实习场→六朝松→体育馆→河海院→南高院→吴健雄纪念馆→南大门2.具体景点介绍(红色为推荐重点介绍)2.1南大门 10:15介绍东南大学的总体校史: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2钟鼎(东边前工院)钟鼎: 2002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9所高校迎来百年华诞,江苏省政府特意向九所高校赠送了“百年九鼎”以示纪念。
前工院,初建于1929年中央大学期间,时为两层教学楼。
抗战胜利后,工科发展迅速,工学院成为全校学院中之最大者,乃将该楼划归工学院使用。
1952年院系调整,于四牌楼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遂命名该楼为前工院。
1987年拆除重建。
面积10700平方米,为四牌楼校区主要教学楼之一。
2.3中大院原名生物馆。
1929年落成,面积2321平方米,造型为西方古建筑风格。
门前矗立四根爱奥尼柱,与上部山花联成一体,和图书馆相仿,且两楼东西呼应,相得益彰。
自南高至中大,为生物学系办公楼,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此楼办公。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院办公楼所在地。
1957年扩建两翼1728平方米。
以学校历史上曾为中央大学,遂又更名为中大院。
建筑老八校:传承而行,历久弥新

建筑老八校:传承而行,历久弥新作者:李梦竹陈晓斌来源:《求学·理科版》2014年第12期居者有其屋诗意清华园诞生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在成立之初便背负着历史的使命,直至今日依然是几乎所有中华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而其建筑系更是老八校中的翘楚。
清华大学建筑系自1946年10月由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至今,经历数次扩大整合,形成了包括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以及建筑技术科学系在内的建筑学院。
此外,跨院系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也依托于建筑学院而建。
自成立以来的近七十年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名人辈出。
不管是建立之初的梁思成先生,还是获誉无数至今仍站在讲台上的吴良镛院士,他们都与清华建筑有着不解之缘。
不管是梁思成先生为之终生奋斗的理想“居者有其屋”,还是吴良镛先生孜孜以求、不断实践的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诗意的栖居,都是清华建筑人毕生的事业与追求。
而两位先生分别所提出的“体形环境论”和“人居环境科学”更是清华大学建筑学科的精髓之所在,几十年来始终引领着中国建筑教育的拓宽与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展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逐步确立了以“专业帅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的办学思想。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之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跨步发展并取得了包括世界人居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在内的重大国际国内学术奖励的丰硕成果。
清华大学每年通过全国统考以及自主招考面向全国择优录取高中毕业生,而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在清华大学各专业中亦是长期排在前列的。
对于在“建筑老八校”中执牛耳的清华大学而言,“老”的不仅是资历,更是对建筑的一种诗意的情怀。
兼收亦并蓄同舟共济情“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是每一个同济人从进校之日起便深深铭刻的同济印记。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详解和各科复习笔记总结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详解和各科复习笔记总结近年考研人数的整体上升,虽然出现扩招的趋势,但是难度并没有降低!东南大学建筑学科评估比肩清华大学,稳居全国前三,又属于建筑老四所、老八校,是很多建筑学子的理想殿堂,从考研热度上看,也是很受欢迎的。
至于考研难度,因人而异吧,取决于你的基础和复习努力。
东南大学建筑考研考察的知识面广,要求考生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
但是我想给大家涨点信心,东大公平公正,不管你本科学校和成绩怎么样,来吧,敢拼搏就有机会!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很多都开始复习了,有不少人找我问相关信息,我之前也看过前辈的经验贴,下面先把考研基本情况介绍一下,并分享我的一些考研经验和总结,为各位学弟学妹提供参考。
有考研意向考东大的可以到考研资料联盟跟我交流,后面会继续附上各科目复习安排和考研资料等。
东南大学建筑考研基本情况详解1、专业方向及考试科目。
东南建筑学招生分学硕-081300建筑学和专硕-085100建筑学,学硕和专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55建筑学基础④503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学硕05建筑技术科学方向科目③可选考302数学二,科目④可选考902建筑物理或918传热学或925结构力学或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01、02方向是515建筑设计(快题);03、04方向是513建筑历史与理论:513;05方向是514建筑技术。
招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具体情况看下表。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备注说明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学硕)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2城市设计与理论03建筑历史与理论04建筑遗产保护05建筑技术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或355建筑学基础④503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或902建筑物理或918传热学或925结构力学或935计算机专业基础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初试科目:01、02、03、04方向:355+503;05方向:355+503;02+902/925/935/9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21世纪)隧人氏:“用火的开始”天然洞穴(周口店)=>最早的居住遗址有巢氏:“住屋开始”“上者营窟,下者为巢”“构木为巢,冬窟夏庐”伏羲氏:“渔猎之始”618“结绳记事”735建立“数字“概念296三阶幻方“均衡为美”神农氏:“农业之始”(稳定)中国文化纷争时期轩辕氏:“华夏之始”龙凤图腾1、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2、建筑结构:①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巢居“构木为巢”②木骨泥墙建筑:(黄河流域)<――半穴居<――人工穴居<――天然洞穴墙体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屋顶也是树枝扎结的骨架上涂泥3、建筑材料:木、泥泥土经火烧陶化以防潮仰韶时期出现白灰面,仰韶晚期已有使用(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白灰抹面(室内墙面和地面)普遍使用龙山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出现土坯砖4、建筑实例:①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六、七千年前干阑式建筑我国最早采用榫卯结构技术的实例②陕西临潼姜寨村遗址仰韶时期居住区的住房共5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
③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时期分三个区域:南居住区北墓葬区东制陶窑区④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分隔成几个房间⑤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时期白灰抹面、大空间、大跨度⑥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吕”字形平面一夫一妻制,面积缩小,面积分工,私密性加强材料:出现石灰面的广泛使用(防潮)⑦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国最早的神庙遗址⑧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原始社会祭坛遗址莎木佳祭坛阿善祭坛二、奴隶社会:(BC21世纪~前476年)1、夏:(BC21世纪~BC16世纪)夏之前,尧舜之“禅让”制,大禹传子不传贤,制国制家不分使中国文化较早地脱离神性(神境削弱)祖先崇拜:代替了图腾,神的崇拜九鼎:在观念上有神权下降,人的地位提高的倾向2、商:(BC16世纪~BC11世纪)开始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①城市、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商代宫殿遗址)“华夏第一殿”,夯土台8cm高,区别高低上下层的方式封闭庭院、廊院,“庭院格局”突出“门”和“堂”;土木结合“茅茨土阶”形态永定柱造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走向定型郑州商城:最早的城市遗址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西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
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以用南北两出“羡道”②特点:夯土高台廊院建筑群3、西周:(BC11世纪~BC771年)①城市:只有天子与诸侯才可造成,规模按等级来定西周,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
在城市规模上,诸侯之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否者就是“僭越”西周都城丰、镐②建筑: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我国已知最早、最早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最早发现的二进组群,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第一次出现的用“屏”建筑,迄今已知最早的用瓦建筑.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常的厢房,将庭院围城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可环绕。
(过渡)已采用了瓦“茅茨土阶”→“瓦屋”。
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湖北圻春西周干阑建筑遗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③建筑材料:瓦的发明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平整光滑“今毁”上有柱斗、坐斗的形象4、春秋:(BC770 ~BC476)铁器和耕牛的使用鲁班(公输般)(春秋鲁国人)①特点:瓦的普遍使用,开始了用砖的历史高台宫室(台榭)的出现陵园不用围墙而用隍壕做防卫(城堑有水称为“池”,无水称为“隍”)台榭建筑——大体量的夯土台与小体量的木构廊屋的结合体,它反映出当时在防卫上和审美上需要高大建筑;而木构技术水平尚难达到,不得不通过阶梯形的夯土台支承、联系,取得庞大的规模,显赫的形象。
(高台榭、美宫室),但夯土工作量繁重,夯土台体自身占去很大的结构面积,在空间使用和技术经济上都有很大局限。
②实例:春秋时期秦国宗庙遗址(陕西凤翔马家庄)由门、堂和东西厢组成的四合院,夯土墙、夯土台基、散水陕西凤翔春秋时期秦国陵园区隍壕做防卫三、封建社会前期:(战国~南北朝)(BC475 ~AD589)1、战国:(BC475 ~BC221)①城市:◆宫城在大城之外一侧:•齐临淄:大城西南角有小城,夯土台高达14m•燕大都:东、西两城,东部为宫城•赵邯郸:宫城在大城西南角•韩故都:宫城在大城之内:•阖闾大城:•鲁国曲阜:②实例:齐临淄遗址秦咸阳1号宫殿遗址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环包以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法。
③建筑材料: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出现,创造大块空心砖2、秦:(BC221 ~AD207)秦都咸阳,摒弃传统的城郭之制,建造许多离宫、别馆秦始皇陵3、汉:(BC206 ~AD220)①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⑴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类型:皇家建筑:宫殿、陵墓、苑囿礼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居住建筑:乌壁、第宅、中小住宅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出现了佛教建筑⑵木构架出现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斗拱悬挑机能正迅速发展,斗拱形式多样(处于定型的活跃探索期)⑶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构楼阁的盛行和兴起⑷建筑群已达到庞大规模②成熟的木架建筑:⑴迭梁式和穿斗式的形成:迭梁式——柱上架梁,梁上立短柱再架短梁的木构架。
穿斗式——柱头承檩,并有穿枋连接柱子的木构架。
⑵斗拱已经普遍使用⑶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庑殿、攒尖、歇山、囤顶)⑷大空间的建筑技术尚未解决③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的发展:西汉创造了楔形的有楔的砖筒拱及穹隆在墓中使用石建筑在西汉,尤其在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④实例:⑴山东沂南汉墓(东汉末年至三国)梁柱结构、石梁板构件表面琢磨精细、对缝严密⑵四川雅安高颐墓阙⑶洛阳白马寺(汉明帝)“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东汉传入中国4、三国、晋、南北朝:(206 ~589)①主要建筑类型:⑴佛寺:塔为主,置于佛寺中央、佛殿为辅——塔院式北魏佛寺以永宁寺为最大(洛阳)⑵佛塔:我国最早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砖、密檐塔)⑶石窟:最早的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三种:塔院型(支提窟):以塔为中心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佛殿僧院型(毗诃罗):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
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②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兴盛:一方面,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一方面,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从而促进自然式山水园林兴盛③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④石刻方面技术进一步提高⑤“胡坐”的传入,中国家具以适应席地坐的矮足开始向适应垂足坐的高足型转变,引发了中国建筑空间和室内景观的嬗变。
⑥实例:南京梁萧景墓墓表河北定兴北齐石柱舍宅为寺:佛教传入初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现象,即,将私宅捐为寺庙,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该现象决定了寺庙住宅的空间布局,也是佛寺建筑中国化的重要原因。
四、封建社会中期:(隋~宋)(581 ~1279)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1、隋:(581 ~618)①隋大兴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②河北赵县安济桥:设计人李春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可增加泄洪能力,提高大桥安全性;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高达37米,减轻桥自重,减少山洪对桥身冲击力。
其砌筑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
(桥长54米,高7.23米)③建筑设计上,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宇文恺用1/100比例尺制明堂图2、唐:(618 ~907)◆特点: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城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唐长安城影响了渤海国东京城,影响了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市)②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大明宫的布局和唐乾陵的布局③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唐朝已有了用材制度,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并富有艺术性,斗拱的装饰效果很好(用材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加速了施工速度,便于控制木材用料,掌握工程质量,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出现“都料”,这一名称到元朝仍在沿用。
建筑技术分工、技术管理都有进展⑤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结构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气魄宏伟、严整而开朗,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从总体、单体到局部都显现有机的联系。
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统一3、五代:(907 ~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主要继承唐代传统4、宋:(960 ~1279)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变化废除里坊制,街巷制形成,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桥梁都有新发展②木构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有利于建筑技术发展)北宋《营造法式》李诫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北宋初《木经》喻皓(五代)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总平面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组合多变)④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唐:多采用板门与直棂窗宋:大量使用格子窗、格子门、阑槛勾窗唐:以前建筑色彩以朱白色为主——明快端庄宋:“五彩遍装”青绿两色为主的“碾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饰”——华丽(解绿装、丹粉刷饰)唐:平为主宋:平 & 藻井为主⑤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仍以佛塔为主,其次桥梁(泉州万安桥(北宋)长540米,石梁1米长)我国最早的琉璃塔: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我国最大的石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⑥园林兴盛,出现了大体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5、辽:(907 ~1125)金(1115 ~1234)①辽(907 ~1125)主要保留唐代建筑手法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古代木构高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②金(1115 ~1234)沿袭辽之传统,又受到宋之影响,色彩与装饰更加富丽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279 ~1911)(元、明、清)1、元:(1279~1368)①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喇嘛教(藏传佛教)的发展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②减柱造:抽去若干柱子实例: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正殿③斗拱结构作用减退元代壁画典型:山西永济县永乐宫内2、明:(1368 ~1644)苏州——丝织业中心松江——棉织业中心景德镇——瓷器制造中心芜湖——染业中心遵化——冶铁中心①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硬山建筑应用无梁建筑的应用(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明中叶)砖细——砖做细的简称即用刨子加工砖面及线条,得到极为平直的效果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更为广泛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