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基础05-通选课
海洋学基础01-通选课

史密斯(W.Smith,1769— 1832):英国地质学之父,“生物地层学”的代表; 居维叶(D.G.Cuvier,1769—1832):法国古生物学家,“灾变论”的代表。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法国学者): “生物进化论”与地质学的“均 变论”的代表人物;
海
海洋学基础
洋
学
基
础
-
-
-
绪
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分支学科:
勘探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地下资源勘探;
地震预测—自然灾害预测;
大地构造学—地球内部结构、构造及地球信息等。
海
海洋学基础
洋
学
基
础
-
-
-
绪
论
四、大气科学
概念: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包括大气演变规律、
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研究对象:
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 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 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
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 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 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 活动应用研究等。
海
海洋学基础
洋
学
基
础
-
-
-
绪
论
§ 1.1
地球科学体系与海洋科学
研究对象:
地球的内、外圈层,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此外涉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幔物质,地外物质等。
地球的结构
海
海洋学基础
洋
学
基
础
-
-
-
绪
物理海洋学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物理海洋学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71%2.郑和下西洋首航始于()年答案:1405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世界上大部分渔业都位于大陆架附近的原因。
答案:大陆架附近鱼群天敌少,生存概率高很多4.()是双扩散的一种?答案:盐指5.在海洋里被称为地球之极的是?答案:马里亚纳海沟6.港口的经济学特点?答案:属于海洋服务产业;是国际贸易中的关键物流枢纽;占用海洋空间资源7.海洋生物主要分为哪两类?答案:游泳生物;浮游生物8.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之间换算为:0℃相当于275.16K。
答案:错9.在超过4000米的深海沟中,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缓慢增加。
答案:对10.在淡水中,摄氏零度时水有最大密度。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以下关于海水物理性质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答案:在各大洋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内,海水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几乎是均匀的2.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在()时密度最大。
答案:冰点3.海洋以哪种形式吸收热量( )答案:短波辐射4.海水微团从海洋中任意深度以绝热方式提升到海面时的温度称为()答案:位温5.常在()出现“季节性”温跃层。
答案:夏季6.发生在海水内部的波动称之为()。
答案:内波7.海水密度可以由()和()测量出。
答案:温度;盐度8.比热是海水中热含量随温度变化的热力学性质。
比热是由温度,压力,和盐度决定的。
答案:对9.从陆地开始向海中,可以划分为海岸,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深海海底。
答案:对10.除了海表,位势温度永远大于实际温度。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体积守恒方程Vi+R+AP=Vo+AE中的AE代表()答案:蒸发2.地中海的水平衡为(),黑海的水平衡为()答案:负,正3.热通量成分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哪一项?答案:短波辐射4.方程中Qt=Qs+Qb+Qh+Qe+Qv中的Qb表示()答案:长波辐射5.潜热通量一般都是海洋()能量。
第二章 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海流海流概述:1.海流的定义及分类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海流一般是三维的,由于海洋的水平尺度远远大于其垂直尺度,因此水平方向的流动远比铅直方向上的流动强得多。
习惯上常把海流的水平运动分量狭义地称为海流,而其垂直分量称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海流的主轴是指海流流动方向上流速最大点的连线。
海流的规模常用流幅来表示,流幅是指垂于主轴的水平宽度和上下厚度。
海流的强弱常用平均流速或平均流量表示。
海流的单位常用kn(节)和n mile/d(海里/天)表示。
海流是矢量,其方向以流的去向表示,通常以8方位或度数为单位。
按照海流的成因,海流可以分为风海流、梯度流、补偿流和潮流等;按照海流本身的温度与其所流经海域的温度高低,海流可以分为冷流、暖流和中性流;按照海流方向与海岸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向岸流、离岸流和沿岸流。
在海岸带实测到的海流通常是潮流、风海流、地转流等迭加后的合成海流,可以分解为周期性的海流(潮流)和非周期性的海流(余流)。
实际的海流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近海通常以潮流为主,在外海则以风海流为主。
2.海流的表示方法海流多以矢量分布图来表示,常用的有流场分布图和海流频率玫瑰图。
表层海风流成因与特征:在无限深海中,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表层风海流的流向在北半球偏于风去向之右约45︒,在北南球偏于风去向之左约45︒。
海流流向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流速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小。
到某一深度时,流向与表层海流相反而流速仅为表层流速的5%。
在浅海中,流向与海深、摩擦深度有关,流向与风向几乎一致。
地转流:地转流也称梯度流,它是指当等压面(海面)发生倾斜时,海水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稳定海流。
根据引起等压面倾斜的原因不同,地转流又可分为倾斜流和密度流两种。
倾斜流是指在不均匀的外压场作用下的地转流。
在海洋上大气压分布不均匀,大河入海的河口或迎风的海边出现的海水不均匀堆积等引起的海面(等压面)倾斜。
海洋学课件

绪论一、地磁、地球自转速度1.地磁成因地球磁场起源于其外核液态铁镍物质的对流运动,从而产生电流,产生磁场。
2.地磁磁极地磁北极:位于北纬78.6°,西径101地磁南极:位于南纬65°,东径138°。
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11°磁极处磁场强度:南磁极,0.68高斯;北磁极,0.61高斯;赤道处,0.29~0.4高斯地磁强度变化:平均每年降低1‟,1000年后地磁场可能消失,逐渐发生地磁场倒转。
古地磁研究表明:50万~100万年地磁倒转一次。
3. 磁极移动曲线4.地球自转速度(1)长期变慢一个世纪内,每日的长度平均增加1~2ms科学家发现,13亿年前,每年有540天。
3.7亿年前,一年约有400天左右国际天文组织测量发布:1984年6月30日增加1秒;1987年12月31日增加1秒。
1972~1989出现了14次闰秒,地球约每15个月就要转慢1秒。
此数据不能用作预测闰秒。
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7年)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3年)闰秒实施举例:零八年实施的一次闰秒协调世界时:23时59分59秒(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2008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北京时间:7时59分59秒(2009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9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2)变慢原因:潮汐摩擦,引起地球自转角动量减少(3)地球南北极的有趣现象:a. 一天等于一年(度日如年)b. 北极:四面八方都朝南c. 南极:四面八方都朝北月球运动: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太阳运动:围绕银河系绕转:速度,250km/s ; 周期,2.5亿年二、世界海洋概况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 15900公里东西最宽:约199O0公里面积:17968万平方公里。
海洋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1/6/17
第4页/共72页
第一节 海流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海流基本知识;海流
的分类;大洋环流;
重点: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世界大
洋表层风海流的分布;我国近海的海流。
2021/6/17
第5页/共72页
海流(Ocean Current)
1.海流的定义
海流定义: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流动,它 是海水运动的形式之一。
第26页/共72页
330 在盛行西风带中海流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331 北半球NE信风带的海流___________.
A.向西流动
B.向东流动
C.向西南流动
D.向西北流动
332 表层风海流的大小___________.
A.与海面风速成正比
一般深度浅,水色低(浑浊),透明度小,季节变化显著。没有独立的海 流系统和潮波系统,多数受大洋影响,我国东南海岸面临四海。
渤海:为我国的内陆海,自老铁山经庙岛与蓬莱角联线,分割黄海,面积 约9万7千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从长江口北岸至济州岛与东海分开,面积42万平 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 东海:南自南澳岛与台湾岛的鹅銮鼻分隔南海,面积75万平方千米,平均 水深349米。 南海:南靠加里曼丹岛,东临菲律宾,西接印支半岛,面积350多万平方 千米,平均深度1000米以上。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和约1.9万千米的海岸线。
A.海流对船舶运动有较大影响
B.强大的海流对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
C.A、B都对
D.A、B都错
328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是___________.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讲解

天体引潮力
二、海流的分类
按成因分: 1、风海流(wind-driven current):
由风的拖曳效应,或由风引起的海面倾斜和 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形成的海流。
2、密度流(density current): 因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形成的海水流动。 3、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 由于气压的分布,或因径流和风等引起的增减水, 使海面发生倾斜产生的海水流动,
沿岸流 离岸流
三、海流的表示法: 矢量表示法 流速:海流的强度 单位:节或cm/s表示 流向:海水流去的方向,
以度或方位表示
箭矢方向——海流的方向, 箭矢长度或粗细(或标值)——流速。
红线——暖流,蓝线——寒流
第二节、密度流与地转流 一、等压面和等势面 1、等压面:
海洋中压力相等的点组成的假想的面。
∴ gtgβ=2ωvsinф
地转流的速率 v g tg 2sin
y x
-z
北半球 顺流而立,右方高
南半球相反
四、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隆起地形: 北半球 上坡,向右偏转(顺时针) 下坡,向左偏转(逆时针)
南半球方向相反
第三节、风海流 一、风海流的受力分析
1、风的切应力 2、地转偏向力 3、下层海水阻力
30.7
流速的大小,与等值线倾斜的程度成正比
T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S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三、地转流 海水密度均匀,等压面(海面)---等势面倾斜β角
Fz
Fx
βfcg来自∵Fx=gtgβ
fc=2ωvsinф
第五节、大洋环流
海洋学课件

用
地面摩擦力
各个方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
六个罗盘方位表示,如图,由于该图的形状形似玫瑰花朵,故名“风玫
瑰”。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即风的来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
中心的方向。
海洋学
(一)气压 大气是有重量的,它施加于地面的压力
称为气压。气压的单位以毫米水银柱高 (mm)或毫巴(mb ) 表示。单位面积上 承受大气柱的重量是产生气压的原因。随着 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柱的重量减少,所以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实际情况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海洋学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水平气压 梯度力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海洋学
• 当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运动时,地转偏向 力使气流产生偏向。在北半球,气流偏向运 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气流偏向左方。 作用于相同质量和速度但在不同地点运动的 物体的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在赤道 为零,随纬度的增高偏向力加大,在两极达 最大值。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6—2 大气的水平与垂直运动 §6—3 大气环流 §6—4 风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一、大气成分
不可变气体成分
主要指氮、氧、氩三种气体
易变气体成分
以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为主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一、大气成分
1.干洁大气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范围 只有整个大气厚度的1%左右。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 /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低纬:17~18km;中 纬:l0~12km;高纬:8~9 km。 就季节而言.同一 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大于冬季。 云、雾、雨,雪, 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学基础 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一章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辟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辟、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啥?1)明显地依靠于直截了当的观测。
2)信息论、操纵论、系统论等办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咨询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别性和复杂性;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间都在举行;③海洋作为一具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啥?有哪些要紧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要紧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要紧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金刚石砂矿要紧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要紧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XXX、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XXX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要紧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g γ =
或:
f d(ρv) tg γ = g dρ
由密度界面与流场、压力场间的关系:只有当ρ1v1=ρ2v2时, 界面才为水平,这种情况只在赤道附近存在。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地转流
5.2.2 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的关系 实际的海洋中,一般海水上层流速大于下层海水的流速 (v1 > v2),相反的情况则少见。设v2=0,即下层海水等压面与 等势面平行,则: ρ1tgβ1 ρ2 tg γ = – – ρ
简化为:
fx = f v , fy = –f u
f= 2ωsinφ ---科氏参量; ω---地球自转角速度。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科氏力的性质:
大洋环流概述
①只有当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才会产生; ②在北半球科氏力垂直指向运动物体的右方,在南半球则相反; ③科氏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④科氏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率及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比例。 f---平面:纬度跨度不大,科氏参量为常量( f 为常数)。 β---平面: f 随纬度线性变化的平面( β =df/dy)。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3
5.3.1 风海流的受力分析 风海流受力分析 科氏力 + 切应力
风海流
风 海 流 定 性 分 析 示 意 图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3
5.3.2 艾克曼的漂流理论 无限深海的风海流---漂流 基本假定: ①海水的密度分布均匀;
风海流
②稳定均匀的风长时间吹刮于无限宽广、无限深的(不考虑海 岸和海底的摩擦作用)海洋上,因而海面不发生升降; ③只考虑垂直湍流粘滞系数所引起的水平摩擦力,且摩擦系数 为常数; ④不考虑科氏力随纬度的变化(f为常数)。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大洋环流概述
引起海水的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 海水运动派生的力:科氏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
1、重力、重力位势 重力:
G = ( 9.80616–0.025928cos2φ+0.00069cos22φ–0.000003086z)m / s2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大洋环流概述
在右手坐标系中,取边长δx, δy , δz的小立方体的海水,并 假设海水只沿x方向运动,且只在z方向上存在速度梯度 ∂u 。 ∂z 单位海水所受的合力: (τ2–τ1) δx δy δ x δy δ z = τ2–τ1 δz
正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τ2du/dt= ΣFx u—流速分量; Fx—海水受到的合力 dv/dt= ΣF dv/dt= ΣFy v—流速分量; Fy—海水受到的合力 dw/dt= ΣF z w—流速分量; Fz—海水受到的合力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两个等压面之间的距离为:
大洋环流概述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3 海水运动方程
大洋环流概述
海水的各种运动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其运动规律符合牛 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单位质量的海水,其相对于地 球的加速度和所受的力,可归结为以下的形式: 加速度 = 压强梯度力 + 重力 + 科氏力 + 摩擦力 du 1 ∂p =– + 2ωsinφ • v + Fx + • • • dt ρ ∂x 1 ∂p dv =– ρ – 2ωsinφ • v + Fy + dt ∂y
地转流
β0
Φ0
β1
Φ1
β2
其中:ΔΦB、ΔΦA为p1与p2 等压面之间在B0与A0站的位势 差。
Φ2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2、速度参考零面的选择
地转流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地转流
5.2.5 海底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海流上坡时,流速加快,科氏力增大,海流向右偏转;下坡 时海流流速减小,科氏力减小,海流向左偏转。南半球则相反。 也可根据等密度面的分布来判断海流偏转方向:等密度面与 等压面倾斜方向相反,据此可依等密度面的凹、凸判断海流方向。
1
即:一般情况下,海水的等压面与等密度面相对x轴是向相反方 向倾斜。
β2 γ ρ2
β1
ρ1
密度不连续面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①当上层流速大于下层流速时,北半球 ① 密度大的海水在右侧,密度小的海水在 左侧,等压面自左向右上倾斜。南半球 则相反; ②海水流速随深度增大,等压面和等密 度面倾斜方向一致,与上述情况相反; ③如海水密度分布由海压决定,形成正 压场,密度面和等压面总是平行的; ④在大洋上层,海水密度由温盐决定, 等密度面和等温面、等盐面的倾斜方向 相同; ⑤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等温面(线)或等 盐面(线)的倾斜方向推测地转流的方 向。
取微分的形式:F = ∂ (µ ∂u ) x ∂z ∂z µ 为常数时,单位质量海 水的切应力为: 1 ∂2 u Fx = ρ µ 2 ∂z
δz
τ1
δx
δy
速 度 ∂u 梯 ∂z 度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大洋环流概述
由于海水运动时总是处于湍流状态,将分子粘滞系数用湍 流粘滞系数代替,则单位质量海水所受应力的合力在x、y、z三 个方向的分量为: 1 [ ∂ (K ∂u ) + ∂ (K ∂u ) + ∂ (K ∂u )] x z Fx = ρ ∂x ∂y y ∂y ∂x ∂y ∂x 1 ∂ ∂v ) + ∂ (K ∂v ) + ∂ (K ∂v )] Fy = ρ [ (Kx z ∂x ∂y y ∂y ∂x ∂y ∂x 1 ∂ ∂w ∂ ∂w ∂ ∂w [ (K ) + (K ) + (K )] Fz = ρ x y z ∂x ∂y ∂y ∂x ∂y ∂x 5、引潮力
当海流稳定时,海流运动方程为:科氏力+湍流摩擦力=0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3
5.3.2 艾克曼的漂流理论
风海流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3
5.3.2 艾克曼的漂流理论
风海流
按照上述假定,海流运动方程简化形式为: K z ∂2 u ∂v 0 = 2ω sin φ • v + τy = Kz = 0 (沿y轴) ρ ∂z2 ∂z τx , Kz ∂2 v 0 = –2ω sin φ • u + u=v=0 (无限深海) ρ ∂z2 解得: u = V0 exp(az)cos(45° + az)
规定边界上海水受力所遵循的条件称为动力学边界条件。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5.2.1 地转方程及其解
地转流
地转流: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平衡时的 定常流,称为地转流。 y
1 ∂p – • ρ ∂x
• υ β x
2ωsinφ • υ -z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4、切应力 切应力: τ=μ
大洋环流概述
dvd n
海面风应力:
τ = Caρa|Wa|Wa
ρa---海面上空气的密度,一般取1.225kg/m3; Wa---观测高度的风速;
Ca---拖曳系数,与海面上气流运动状态有关。
海洋学基础
δ δ
δ δ
∂ u ∂v ∂w ∂x + ∂y + ∂z =0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5 边界条件
大洋环流概述
海岸与海底的固体边界:海水垂直于边界的运动速度为零, 只存在与边界相切的速度; 海水与大气的流体边界: w = dδ / dt δ ----海面相对平均海面的起伏。 规定边界上海水运动速度所遵循的条件称为运动学边界条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 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大洋的层化结构 2学时
第十章
: 大洋调查方法简介
2学时
2学时
复习作业 :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大洋环流概述
5.1.1 海流的形成和分类 大洋环流(ocean currents):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 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现象。 大洋环流的水平分量狭义上称为海流,垂直分量称为上升流和 下降流。
φ
重力位势:
位势差:
dΦ = g dz
dΦ(gpm)=
1 9.8
gdz
单位:位势米—gpm,位势深度、位势高度。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2、压强梯度力、海洋压力场 海面以下深度为–z处的压强: 正压场:ρ 为常数。 压强梯度力: 1 dp G = – ρdz
地转流
②
③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5.2.3 地转流的形成
地转流
北 半 球 涡 旋
海洋学基础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2
5.2.4 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 1、海兰---汉森公式 g g 由: v0 = f tg β0 v1 = f tg β1 g 1 gdz v2 = tg β2 d Φ = f 9.8 得: 9.8 v1–v2= Lf (ΔΦB–Δ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