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基础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海洋学基础知识(大纲解释)

(一)海洋科学1.[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其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海洋科学的分支:海洋科学体系既有基础性科学,也有应用与技术性研究,还包括管理和开发研究。
基础性科学的分之学科: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
属于应用与技术研究的分支有卫星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航海海洋学、海洋声学、光学与遥感探测技术等。
管理开发方面的分之有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功能区划、海洋法学、海洋监测与环境评价、海洋污染治理等。
(海洋科学导论P5)海洋科学研究有以下明确特点:首先是它明显的依赖于直接观测;其次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和总体化的研究趋势日趋明显。
(二)地球运动和结构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地球自转偏向力(简称地转偏向力),是指地球上一切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地球自转而发生偏向的一种力。
这种水平运动的偏向力,最早是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加以研究和确定的,故又称科里奥利力。
由物理学知道,如果质点相对于以匀角速转动的参照系运动,则该质点要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该惯性力依赖于相对速度和参照系的转动角速度以及质点的质量,这种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
同理,由于地球的自转,当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对于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感到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设想物体受到一力的作用,此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也就是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
3.[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海洋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学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试卷题型一、名词解释约20%二、简答题约40%三、论述题约40%第二部分考试大纲一、海洋科学绪论考试内容海洋科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特点,世界及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
考试要求1.掌握海洋科学的定义;2.掌握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3.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4.了解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
二、地球科学和海底科学考试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海与洋的区别与全球海陆分布,海底地貌形态,海底构造,海洋沉积与海底矿产资源。
考试要求1.了解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与洋的划分;3.掌握海岸带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4.掌握大陆边缘的类型及其构成等主要特点;5.掌握大陆中脊体系的概念及其特点;6.了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7.掌握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8.掌握滨海、大陆架和远洋沉积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9.了解海洋矿产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三、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考试内容海水盐度,海水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及其状态方程,海冰的形成与类型,世界大洋的热收支与水循环,世界大洋的温盐密分布,海洋水团与海水混合。
考试要求1.掌握海水盐度的概念;2.了解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及其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3.了解海水状态方程;4.掌握海冰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类型;5.掌握世界大洋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6.掌握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7.掌握大洋主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8.掌握海洋水团、水型和水系,了解其分析方法;9.掌握海水混合的主要方式等特征。
四、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考试内容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海水中的营养元素及海洋中的化学资源。
考试要求1.了解海水的组成及其恒定性原理;2.掌握控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3.掌握控制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主要因素;4.了解海水中的营养盐类型及其循环;5.了解海洋中主要化学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海洋科学》考研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海洋科学》考研大纲一、考试性质海洋科学是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国际海洋事务方向复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国际商务硕士国际海洋事务方向考生能系统理解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地球概观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宇宙中的地球(2)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概观:(1)地球结构(2)海陆分布特点第3节构造学说:(1)大陆漂移说(2)海底扩张说(3)板块构造说第4节海水来源:(1)水的来源(2)盐分的来源第5节海洋的划分:(1)海和洋的定义及水文特征(2)洋的划分和海的分类第6节海面地形和海底地形:(1)大陆边缘(2)洋中脊(3)洋盆第7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及中国海形态第二章海水的物理性质第1节海水的组成:(1)海水的组成(2)海水组成恒定性原理第2节海水的物理性质:(1)淡水(2)海水热力学性质(3)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第3节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海水状态方程第4节海冰:(1)冰的形成(2)海冰分类(3)海冰的时空分布(4)海冰的物理性质(5)海冰与海况(6)海冰与气候(7)海冰的危害第三章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第1节海面热收支:(1)太阳辐射(1)海面有效回辐射(1)蒸发潜热(1)感热交换(1)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变化第2节海洋内部热交换:(1)铅直方向上的热输运(2)水平方向热输送(3)海洋中全热量平衡第3节海洋中的水平衡:(1)影响因子(2)水平衡方程(3)水平衡对盐度的影响第四章大洋及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第1节大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及变化:(1)水平分布(2)垂直分布(3)变化第2节中国海温盐分布及变化;三、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观测第五章大气环流第1节大气垂直结构与气象要素:(1)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2)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3)气象要素:温、压、湿、风。
第2节大气环流:(1)气压带和风带(2)季风环流。
海洋知识考试大纲

1.[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2[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5.[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7.[掌握]: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8.[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9.[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11.[掌握]:海洋主要矿产资源类型(滨海砂矿、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锰结核、热液硫化物等)14.[掌握]:绝对盐度定义17.[掌握]:海水密度定义19.[掌握]:海冰的定义(广义、狭义)24.[掌握]:海水主要成分的含义25.[掌握]:海水中营养成份所包括的元素26.[掌握]:溶解氧、pH值、碱度、总碱度等的概念28.[掌握]:海洋污染定义31.[掌握]:海流、环流的定义35.[掌握]:波高、波陡、波长等波要素的概念37.[掌握]:海洋内波的概念38.[掌握]:风浪、涌浪的定义;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39.[掌握]:潮汐、潮流的定义41.[掌握]:风暴潮概念42.[掌握]:风的概念和表达方式43.[掌握]:地球平均风带分布特征47.[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容和层次48.[掌握]: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49.[掌握]:海洋生物生态类群中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定义与其对应类别50.[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概念51.[掌握]:食物链、食物网概念52.[掌握]:赤潮的定义53.[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和钻孔生物的概念54.[掌握]:从生物学上分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海洋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资源、海洋植物资源)56.[掌握]:应聘单位职责和主要任务(三)领海及毗连区58.[掌握]:领海;领海基线;无害通过;毗连区的宽度;毗连区的管制权(六)专属经济区61.[掌握]:专属经济区概念;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专属经济区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64.[掌握]:大陆架概念;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大陆架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界限的划定八)岛屿65.[掌握]:岛屿概念;岛屿制度68.[掌握]: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70.[掌握]:海域;海域使用;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临时海域使用72.[掌握]: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74.[掌握]: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海域使用权登记76.[掌握]:海域使用金79.[掌握]:《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授权监管部门和职责84.[掌握]:海洋工程87.[掌握]:海岛和低潮高地的概念;海岛保护的基本原则;特殊用途海岛的分类89.[掌握]:电缆、管道的概念;《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主管机关90.[掌握]:《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4.[熟悉]: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熟悉]:海和洋的主要特征6.[熟悉]: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熟悉]:海岸带组成[熟悉]: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13.[熟悉]:水分子结构的特殊性;水的溶解性、密度变化异常现象[熟悉]:标准海水的定义16.[熟悉]:海水的盐度对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对应的温度的影响[熟悉]: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18.[熟悉]:海水状态方程的定义20.[熟悉]:海冰盐度、海冰密度的定义22.[熟悉]: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23.[熟悉]:中国近海温度的垂直分布及变化特征27.[熟悉]:温室气体的概念32.[熟悉]:海流的类型;海流流向表示方法33.[熟悉]:黑潮的定义37.[掌握]:海洋内波的概念[熟悉]:风浪、涌浪的波面特征[熟悉]:潮汐要素、潮汐类型[熟悉]:风暴潮的类型[熟悉]:大气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熟悉]:平均大气环流的铅直结构44.[熟悉]:季风的概念45.[熟悉]: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的概念;台风的概念46.[熟悉]:ENSO的概念(厄尔尼诺、拉尼娜、南方涛动)[熟悉]: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熟悉]:赤潮的危害55. [熟悉]:国家海洋局职能和职责62.[熟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关系66.[熟悉]:公海自由;登临权;紧追权71.[熟悉]: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关系73.[熟悉]:海域使用权期限;填海项目管理75.[熟悉]:海域使用金减免(十六)海域使用监督检查77.[熟悉]:监督检查责任和措施;海域使用法律责任(十七)海洋环境保护基本概念78.[熟悉]: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二十一)海洋工程污染83.[熟悉]: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建设限制要求(二十三)海岛保护86.[熟悉]: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内容;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活动(二十四)海底电缆管道管理88.[熟悉]: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的申请审批[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了解]: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了解]:"南大洋"的概念[了解]:海岸带类型[了解]:海底地貌所包括内容10.[了解]:海底构造主要学说12.[了解]:海洋动力资源的主要类型(潮汐、海浪、海流、温差)15.[了解]:海水热容、热膨胀、蒸发、压缩性等的热力学定义;海水温度相对大气温度变化缓慢、海水不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等特性[了解]:海水结冰过程和淡水结冰过程的异同[了解]:海冰盐度、海冰密度与海水的关系21.[了解]:中国近海海冰的分布特征[了解]:海水主要成分的构成[了解]: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主要气体成份所包括元素[了解]:主要温室气体的种类29.[了解]: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0.[了解]:海洋化学资源[了解]:描述海水运动的二种方法[了解]:黑潮的主要特征34.[了解]:世界大洋五大水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36.[了解]:波动能量与波高的关系[了解]:波浪传到浅海和近岸的变化[了解]:一月中大、小潮出现的日期40.[了解]:天体引潮力的概念[了解]:风暴潮各类型的主要特征[了解]:大气铅直分层结构[了解]:全球三个季风区的名称[了解]:热带气旋在不同海区的称谓[了解]: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作用[了解]: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57.[了解]: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59.[了解]:过境通行制60.[了解]:群岛国概念;群岛水域概念;群岛海道通过权63.[了解]: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十)国际海底区域67.[了解]:"区域"与公海的关系;"区域"与沿海国大陆架的关系;国际海底管理局(十一)国际海洋争端解决69.[了解]:国际海洋法法庭(十八)海洋环境监督管理80.[了解]:沿海地方各级政府的海洋环境保护责任;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监(十九)海洋生态保护81.[了解]:重点保护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测与评价;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二十)防治陆源污染82.[了解]:陆地污染源;入海排污口设置;禁止、严格限制和严格控制排放的污染物;污水处理(二十二)废弃物倾倒85.[了解]:倾倒许可制度;海洋倾倒区选划原则与分类;废弃物分类;禁止倾倒的物质;倾倒概念;海上焚烧概念。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笔试.doc

2008年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笔试大纲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笔试是根据人事部和国家海洋局有关规定,结合海洋工作实际需要,对应聘局属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的海洋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测试。
一、笔试形式与题型(一)笔试方式及分值:闭卷考试。
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海洋基础知识占40 分,职业能力测试占60分。
(二)笔试用时:海洋基础知识笔试60分钟,职业能力测试90分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三)试卷题型:海洋基础知识笔试题型可采取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形式。
职业能力测试题型为选择题。
二、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黑体字为知识点)(一)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1、相关职能职责:国家海洋局职能和职责应聘单位职责和主要任务*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背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3、领海和毗连区:领海领海基线无害通过毗连区的宽度毗连区的管制权**4、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过境通行制**5、群岛国:群岛国概念群岛水域概念群岛海道通过权***6、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概念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专属经济区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7、大陆架:大陆架概念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大陆架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界限的划定大陆架界限委员会**8、岛屿:岛屿概念岛屿制度***9、公海:公海自由登临权紧追权***10、国际海底区域:概念支配国际海底区域的原则国际海底管理局*11、国际海洋争端解决:国际海洋法法庭***12、海域使用管理基本概念:海域海域使用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临时海域使用*13、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关系**14、海域权属管理: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海域使用权登记海域使用权期限填海项目管理**15、海域有偿使用: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减免*16、海域使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责任和措施海域使用法律责任***17、海洋环境保护基本概念:《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授权监管部门和职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18、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沿海地方各级政府的海洋环境保护责任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19、海洋生态保护:重点保护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20、防治陆源污染:陆地污染源入海排污口设置禁止、严格限制和严格控制排放的污染物污水处理**21、海洋工程污染: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建设*22、废弃物倾倒:倾倒许可制度海洋倾倒区选划原则与分类废弃物分类禁止倾倒的物质倾倒概念海上焚烧概念参考书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张海文、李海清等编写,海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23、海洋科学:概念研究的对象与特点体系***24、世界海洋的分布:海陆比例大洋划分深度***25、中国近海:海洋的划分面积特点海岸线***26、海底地貌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陆坡大陆隆中央主脊大洋盆地*27、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热液硫化物锰结核**28、海水物理性质: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热性质*29、中国近海海冰和海洋温度分布:海冰的分布海冰的年变化海洋温度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30、海水的成份:主要成份微量元素营养成份气体成份*31、海洋化学污染:海洋化学污染物海洋化学污染要素*32、海洋动力要素:海流要素海浪要素潮汐要素*33、海洋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海面风*34、海洋环境分区:浅海区大洋区**35、生物多样性:概念内容层次*36、海洋生物生态类群: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37、赤潮:定义类型成因发生过程*38、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资源海洋植物资源参考书目:《海洋科学导论》(冯士莋、李凤歧、李少菁等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说明:笔试知识点分三个层次,分别为“一般性了解”(使用*标识)、熟悉(使用**标识)和掌握(使用***标识)。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
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
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
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预报中心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

预报中心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
1、海洋工程污染: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建设限制要求
2、海洋科学:概念;研究的对象与特点;体系
3、世界海洋的分布:海陆比例;大洋划分;深度
4、中国近海:海洋的划分;面积;特点;海岸线
5、海底地貌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陆坡;大陆隆;中央主脊;大洋盆地
6、海水物理性质: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热性质
7、中国近海海冰和海洋温度分布:海冰的分布;海冰的年变化;海洋温度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8、海水的成分:主要成分;微量元素;营养成分;气体成分
9、海洋化学污染:海洋化学污染物;海洋化学污染要素
10、海洋动力要素:海流要素;海浪要素;潮汐要素
11、海洋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温度;海面;风
12、海洋环境分区:浅海区;大洋区
13、赤潮:定义;类型;成因;发生过程。
2018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

2018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海洋局有关规定,结合海洋工作实际需要,对应聘人员进行的海洋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一、笔试形式与题型(一)笔试方式及分值:闭卷考试。
考试科目为海洋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值为各100分。
笔试最终结果,海洋基础知识占40%,综合能力测试占60%。
(二)笔试用时:海洋基础知识笔试60分钟,综合能力测试90分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三)试卷题型:海洋基础知识笔试题型可采取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形式;综合能力测试笔试题型为选择题。
二、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根据对海洋基础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将知识点划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明白并理解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
[熟悉]——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点,认知的程度比较深刻。
[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①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②解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或概述;③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即预期的结果。
第一部分:海洋基本知识(一)海、洋概观1.[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
[熟悉]:海和洋的主要特征。
[了解]: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
2.[熟悉]: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
[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
3.[掌握]: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
[了解]:“南大洋”的概念。
(二)海岸带和海底地形4.[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
[熟悉]:海岸带组成。
[了解]:海岸带类型。
5.[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熟悉]:大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
[了解]:海底地貌所包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科学基础》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1)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主编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3版(2)侍茂崇、高郭平、鲍献文编著海洋调查方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2、考试内容比例
(1)题型比例
问答题:100%
(2)内容比例
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50%,观测研究方法50%。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海洋的特性
2.海洋学研究内容
3.海洋学研究意义
4.海洋学研究方法
(二) 地球概观
1.地球概观
2. 构造学说
3. 海水来源
4. 海洋的划分
5. 海底地形
6. 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
(三) 海水的物理性质
1. 海水的组成
2.海水的物理性质
3.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概念
(四) 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
1. 海洋中的热收支
2. 海洋中的水平衡
(五) 大洋及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及变化
1. 大洋温度的分布及变化
2. 大洋盐度的分布及变化
3. 中国海温盐分布及变化
4.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观测
(六) 大气环流
1.大气垂直结构与气象要素
2. 大气环流
3. 主要天气系统
4. 中国海的气候特征
(七) 海洋环流与水团
1. 海流成因
2. 地转流
3. 风海流
4. 惯性流
5.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
6. 中国海环流
7. 海流的观测
(八)海洋中的波动
1. 波浪要素、波浪类型
2. 小振幅重力波
3. 风浪和涌浪
4. 海洋内波
5.海浪的观测
(九)潮汐及风暴潮
1. 潮汐基本要素、分类
2. 潮汐理论
3. 中国海潮汐
4. 风暴潮定义、分类
5. 潮汐的观测、预报方法及应用
(十)海水的混合和海洋细结构
1. 海水混合的概念、形式
2. 混合效应及影响因素
3. 水团之间混合
(十一)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1. 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
2.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3.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