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震监测的实例分析

科学技术创新2021.06煤矿冲击地压的微震监测的实例分析石嘉栋何川(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3599)煤矿开采工作属于高危行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发生许多突发事件。
其中冲击地压对于采矿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的产生几率也会随之增大。
目前微地震监测系统是最行之有效的预测系统,有关人员应对其深入分析,以便有效利用,减少冲击地压带来的损失。
冲击地压,又被称作“岩爆”,在煤矿作业中又被称作“煤爆”。
冲击地压引发灾害的原因主要是岩体或者矿体受到自身内部的高应力作用,其平衡的状态被严重打破,进而突发性地将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引发振动和爆炸,最终使矿井、巷道等四周的岩石以及矿体等被大量喷出。
此类危害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会破坏岩体,损毁设施、支架等,严重时甚至会使巷道发生垮落,被彻底破坏,最终造成人员伤亡。
在煤矿中,冲击地压还会对矿井内部造成严重破坏,极易引发煤尘、瓦斯等爆炸,严重影响内部通风系统,严重时还会引发地面的不断震动,甚至出现火灾、水灾、破坏建筑物等现象[1]。
1工程概况监测人员采用先进的微地震监测仪器监测某煤矿1610、1609以及1409工作面的覆岩断裂破坏。
此处煤矿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此区域范围内具有极多的断层,其地表的地面标高是+35.8m ,其工作面的标高范围是-831m ~-783m ,走向为1129m 。
此煤矿内的煤层是5.1m ,整体工作面呈现单斜走势,其单轴具有20M Pa 的抗压强度,冲击倾向大。
同时,煤层倾斜角度平均是23°,其基本顶是16.8m 厚的细粒砂岩、粉砂岩以及泥岩组合,而直接顶是粉砂岩,有7.02m 的厚度。
此煤矿场巷道具有22.83M Pa 的垂直应力。
以往在此处的采矿作业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冲击地压,巷道两侧发生过较大的变形,当时抛出了很多煤体,损坏了所有此区域内机电设施,并使3人受到了轻伤。
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矿资源逐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以及采矿技术的限制,冲击地压现象时常发生,引起严重的矿山灾害。
因此,在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方面,研究关键技术,开展示范应用,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冲击地压的概念冲击地压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煤柱受到突出煤和后方煤体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地压现象。
由于受力突发且一般难以预测,往往会导致地表沉降、煤柱破坏以及矿井顶板垮落等严重后果。
3、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技术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煤层应力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快速准确地预测冲击地压事件的发生,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目前,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钢筋测力仪、综合地质仪器和数码测量等。
4、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技术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煤层力学性质或采矿参数,从源头上控制冲击地压事件的发生。
目前,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压缩煤柱保护法、控制宽度采煤法和减小采高等。
5、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我国部分煤矿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例如湖南龙山煤矿采用了数控综采面区域应力实时监测技术和综合地质仪器进行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山东金鼎煤矿引进了压缩煤柱保护技术,并结合井下综合地质工作实现了冲击地压源头的防控。
6、总结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灾害之一,对于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可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分析及防冲措施的应用

煤矿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分析及防冲措施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4-01T07:24:59.32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32期作者:徐波[导读]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巷道变化运动。
如何去认识和预防冲击地压是每个煤矿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徐波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巷道变化运动。
如何去认识和预防冲击地压是每个煤矿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通过分析某煤矿工作面地质状况和开采工艺, 对开采技术中的顶板来压规律、顶板管理方式及回采速度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可靠地防冲设计。
关键词:煤矿,回采。
防冲措施,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增加, 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灾害日益加剧 [1] 。
因此, 研究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地压防冲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工作面概况某煤矿工作面为采区第三个回采工作面, 位于上个工作面回风大巷西南侧, 东南8m为已回采结束的工作面, 西部未开拓。
该工作面里段净宽180m、外段净宽60m, 可采长度1636m, 工作面煤层厚度8.1m~10.4m, 平均9.44m。
工作面内受断层及小褶曲影响, 煤层略有起伏, 煤层倾角0°~7°, 平均3°, 倾向180°~290°。
老顶为中砂岩, 平均厚4.7m, 直接顶为泥岩, 平均厚度4.9m, 直接底为粉砂岩, 平均厚度3.2m。
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 冲击危险分析根据《煤矿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可知, 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冲击危险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及开采技术因素两类, 其中地质因素包括煤岩层特性、埋深、顶底板岩性及地质构造, 开采技术因素包括覆岩活动、顶板管理及推采强度。
2.1 地质因素根据中国矿业大学鉴定, 判定该工作面煤岩的冲击倾向性类别为Ⅱ类, 即弱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据 的 基 础 上 ,对 下 一 时 段 内监 测 区域 危险
华 丰 煤 矿 是 国 内冲 击 地 压 灾 害最 早 、
最 为 严 重 的 矿 井 之 一 。为 了利 用 可 靠 的 监 测方法研 究和 防治冲击地压 , 华 丰 煤 矿 先
微 震 监 测 系统 与地 音 监 测 系 统 都 是 用 于 监 测 煤 矿 开 采 过 程 中煤 岩 体 破 裂 过 程 中
要: 为了 摸索煤矿因采深的逐步加大 , 遣成煤矿冲击地 压危险性增大的原因, 进一步了 解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 通过 对AR A MI S M/ E 微 震
 ̄ AR E S 一5 / E 地 音 两套 冲击地 压 监 测 系统 的功 能 应 用, 数据 整理 、 分 析, 大 能量 震 动 事件 发 生前 蝶 岩层 内破 裂 信号 的接 收 对 比 分析 , 充分 说 明 冲
. 1 A R A MI S M / E 微 震监 测 系统 前, 两 套 监 测 系 统 已 获 得 了大 量 的 监 测 数 2 影响, 在 不 同 地 点 发生 的 破 裂 , 对事 件 进行
科 学 统 计, 来 发 现 冲击 地 压 的 发 生 规 律 。 其 主 要 工作 原 理 是 利 用 各 拾 震 器接 收 到 震动 、
随 着 煤 矿 开 采 煤 层 深 度 的不 断加 大 ,
效应。 相比微震现象, 地 音 为 一种 高频 率 、
2 . 2 A R E S -5 / E 地 音监 测 系统
地 音 监 测 系 统 的 工作 原 理 是 :通 过 提
冲击 地压、 顶 板 大 面 积 来 压 等 现 象 已 经 成 低 能 量 的 震 动 。 大 量科学 研 究表 明, 地音
KJ550在线监测系统在三河尖煤矿防冲中的应用

A b s t r a c t : X u z h o u Mi n i n g G r o u p S a n h  ̄ i a n C o a l Mi n e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s e i r o u s i ma g e d b y he t M i n e P r e s s u r e . S i n c e 1 9 9 1 , he t i f r s t
车 壬 … = = … = ~ … = ~ … … … … = : 三 曼 : … … 一 一 二 … … … … j {
‘ : £ = : : 二 二: 二
。
f == = 狮 l = _ = g
1 J
l … … … 了 … 一… … ~一 … — … … … ~ 一 —j
朱广聚 Z HU Gu a n g - j u
( 徐 矿 集 团三 河 尖 煤 矿 , 徐州 2 2 1 6 1 3) ( X u z h o u C o a l Mi n i n g G r o u p S a n h e j i a n C o a l Mi n e , X u z h o u 2 2 1 6 1 3 , C h i n a )
冲击地压监测系统(2)

防爆电源 主机
(光纤解调仪)
24芯光缆
12 34 传感器
6.3 ~ 9.5 少量片帮,Ⅰ级,弱冲击
Prb
ci t
Ue U0
9.5
14
~ 14 ~ 19
严重片帮,Ⅱ级,中等冲击爆 需要型支护,Ⅲ级,强烈冲击
19
严重破坏,Ⅳ级,极强冲击
冲击级别
无冲击
5 掘进工作面KJ649应力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矿井沿空小煤柱掘巷、构造应力区等高冲击危险掘进巷 道,对迎头后部200m区域内煤体应力状况进行监测。
KJ649系统实时监测效果图
KJ649系统功能
掘进工作面KJ649应力监测系统布置 沿空巷道迎头后实体下帮侧200m范围内,组间距25m;实体巷道迎头后部
冲击地压危险判据
二、局部监测 1.高精度KJ551微震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对回采工作面震动信号的即时、连续、自动监测,能够准确计算出能量大于 100焦耳的震动发生的时间、能量及三维坐标,监测采场围岩三维破裂特征,确定出断裂层位。
KJ551微震系统实时监测效果图
KJ551微震系统功能
KJ551微震监测系统
4 回采工作面KJ550应力监测系统
该系统用于回采工作面超前300m范围内煤体应力状况实时监测。
KJ550系统实时监测效果图
KJ550系统功能
回采工作面KJ550应力监测系统布置
应力计测站间距25m,随工作面开采随撤随安装,保证不少于12组运行; 每组测站布置2个测点,孔深为13m和8m,间距2m。
矿井
数据实时分析,预警提醒
集团
各矿信息集中展示,全局掌控
远程数据分析
疑难问题,远程专家服务
KDZD型冲击地压声发射信号监测系统及应用

d t n ls otaeo v at,itisc l ae mal ayt s ,a t —jmmigc p blya doh rc aatr t s utbe aaa ayi sf r ff ep r s w i s nrn ial sf ,s l,e s ou e ni a y n a a it n te hr cei i ,s i l i sc a
井 下采 掘活 动 能 够 诱 发 岩层 运 动 , 其 是 构 造 计 , 尤 而微 震监 测 的 过 程则 主要 是 对 冲击 过 程 的 记 录 应 力场 运 动 会 使 地 下 煤 岩 体 受 到 强 烈 的地 应 力 作 与描述 。 因此监 测井 巷采 场附 近煤 岩体 的声 发 射 与 用, 使煤 岩体 的应力 平衡 状 态遭 到破 坏 , 发煤 岩体 微震 活 动 , 能 够对 冲击 地 压 的孕 育 及 发 展过 程进 诱 就 破坏 并释放 能量 ¨ 。而 能量在 释放 过程 中往 往会 以 行研 究 。对 于 冲击 地 压危 险性 的评 价 来 说 , 主要 弹性 波 的形式 向外 传播 并 引起 传 播 介 质 的震 动 , 严 是根 据记 录 到的声 发射 参数 与局 部应 力 场 的变 化来 重 时会 出现剧 烈 的 冲击 性 破 坏 , 重 危 害人 员 和设 严 进行 。煤 岩破 坏 的不稳 定 阶段是 煤岩 中裂缝 扩 展 的 备 的安全 。 结果 , 声发 射现 象 则 是 微 扩 张 量 超过 一定 阀值 的 而 根据 煤岩 体构 造 及 破 坏 机 理 , 击 地压 发 生 冲 表征 , 现象 的进 一 步 发 展 则 表 现 为煤 岩 的最 终 断 该 前会 有一个 孕 育 过程 , 这 一过 程 中煤 岩 体 受 压 会 在 裂 。断裂 最终 引 发 高 能 量震 动 , 巷道 的稳 定 形 对 释放早 期 预兆 信号 , 这些 信号 一般 情 况下 非 常微 弱 。 也 运用 先进监 测技 术对 煤 岩体破 坏前 期 释 放 的微 弱信 成威 胁 , 可 能引发 冲击 地 压 。 对 危 险 区域 进 行 系统 的声 发 射 监 测 , 录 并 分 记 号进行 早期 监 测 , 于 预测 预报 可 能 发 生 的 冲击 地 对 析声发 射 事件 频度 、 率 、 率 、 时等 一 系 列 声 发 能 频 延 压 及煤 与 瓦斯 突出等 灾 害具 有 极为 重要 的意义 。
冲击地压工作面钻屑法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冲击地压工作面钻屑法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冲击地压是世界范围内煤矿开采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强度的加大、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在深部煤层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性越来越大、冲击地压事件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制约煤矿深部高效生产的最主要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与治理作为世界范围内采矿界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冲击地压监测与治理已经成为很多煤矿生产安全的最薄弱环节,冲击威胁何时来,发生冲击后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是目前矿井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工作面概况北二700工作面位于北二采区东北部工作面地表为农田地,地表平坦工作面井下标高约为-507~-543 m,埋深约为570~620 m;工作面井下标高约为-507~-543 m,埋深约为570~620 m;工作面位于7-2煤层,煤层厚度在5.20~6.35之间,平均为5.78 m。
煤层1~4层,夹石0~3层,一般厚0.29 m。
该面煤层呈黑色,玻璃光泽,平坦断口,块状构造。
煤层垂直节理发育,走向近东西。
煤的自燃发火期为1~3个,煤尘爆炸指数40%。
该工作面煤层结构复杂,一般有3层夹石,夹石厚约为0.28 m。
岩性以炭泥岩为主,硬度小。
基本頂:岩性为粗砂岩,灰白色,以长石、石英为主,砂泥质胶结,厚度一般为10.38 m,硬度为5。
直接顶: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灰-灰黑色,致密,泥质胶结,具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厚度8.60 m,硬度3~4。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厚度3~5 m,部分区域甚至厚度增加。
大兴煤矿7-2煤层开采工作面具有埋深大、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丰富)、煤层群开采、临近采空区等特点,易于出现应力集中和能量积聚,相邻工作面开采时动压显现明显(地表建筑物能够产生显现),在重力应力场约束下保存的构造应力场和采动造成的集中应力足以使煤(岩)体产生破坏,存在发生破坏性动力灾害(冲击地压)的可能。
2 钻屑法监测原理2.1 钻屑法简介钻屑法是通过在煤层中钻小直径钻孔(直径42~50 mm),分析钻孔在不同深度所排出的煤粉量和变化规律以及有关动力现象来判断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以接触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摘要:为了摸索煤矿因采深的逐步加大,造成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通过对ARAMIS M/E微震与ARES-5/E地音两套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用,数据整理、分析,大能量震动事件发生前煤岩层内破裂信号的接收对比分析,充分说明冲击事件的发生前,存在短期的应力变化阶段,及时对冲击事件的发生做出预测预报。
关键词:微震事件;地音活动;数据分析;能量变化;危险等级;
随着煤矿开采煤层深度的不断加大,冲击地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等现象已经成为深部矿井发展的主要灾害,对矿井和人员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冲击地压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冲击地压的防治也越来越重视[1]。
华丰煤矿是国内冲击地压灾害最早、最为严重的矿井之一。
为了利用可靠的监测方法研究和防治冲击地压,华丰煤矿先于2006年12月份引进装备了波兰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全矿井范围内的岩层活动,而后于2008年8月份引进装备了ARES-5/E地音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矿井井田小范围内的煤岩层活动。
截至目前,两套监测系统已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提高了对煤岩层活动规律的了解。
1 微震与地音
微震事件是岩体破裂的萌生、发展、贯通等过程失稳的动力现象。
在煤矿,微震事件
是由地下开采活动诱发的,微震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岩体内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影响范围从几百米到几公里,甚至几百公里[2]。
地音是煤岩体破裂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形式的向外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声学效应。
相比微震现象,地音为一种高频率、低能量的震动。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地音是煤岩体内应力释放的前兆,利用地音现象与煤岩体受力状态的关系,可以监测到局部范围内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动力现象。
微震监测系统与地音监测系统都是用于监测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岩体破裂过程中诱发的震动,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煤岩体的破坏规律,判断潜在的矿山动力灾害活动(冲击地压)规律,从而实现对煤矿冲击危险的评价和预警[5]。
2 华丰煤矿微震与地音监测系统简介
2.1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
微震主要是用于监测矿井井田因采动影响,在不同地点发生的破裂,对事件进行科学统计,来发现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各拾震器接收到震动波的时间差异,在特定条件的波速场
下进行定位,以判定震源位置。
华丰煤矿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由软件操作系统和11个井下监测分站,和4个地面监测分站组成。
主要监测整个矿井范围内微震的发生和定位,确定每次震动的能量,给出震源位置图,已成为较为准确预测预报冲击矿压的主要手段之一。
2.2 ARES-5/E地音监测系统
地音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供统计单位时间监测区域内地音事件的数量和释放的能量,来判断监测区域的冲击危险等级;经过长期监测后,可以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下一时段内监测区域危险等级进行预测,从而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危险性评价和预警。
华丰煤矿的四层煤为主采煤层,现场共布置了6个地音探测器。
在掘进工作面后部布置两个探测器;采煤工作面分别在工作面进风巷、运输巷各布置一个探测器,且随工作面的推进交替外移。
3 微震和地音系统的应用
3.1 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
华丰煤矿2409采煤面煤层具有强烈冲击倾向。
推采期间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到能量大小不一的微震事件和震级大小不等的矿震事件多次,并多次成功地预报冲击矿压事件。
2009年12月12日2409面发生1.8级矿震前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到工作面微震事件统计。
11月17日,2409面发生一次震动事件后,工作面微震事件次数迅速减少,并在接下来的21天内没有增加的趋势,始终保持上下波动不超过6次。
12月12日在采动影响下上覆岩层发生一次剧烈活动,在工作面第二危险区内,诱发了1.8级冲击事件。
由此证明:工作面微震事件次数急剧减少,煤岩活动产生的能量不断地积聚,得不到及时释放,在工作面采动的影响下,煤岩体之间应力场发生很大变化,达到了应力临界值,促使上覆岩层大范围的活动,从而引发了此次1.8级冲击事件。
显然,微震小事件的活动反映了大的断裂活动前的微破裂过程,小事件活动面积的变化,反映了岩层内部应力的变化,因此可以以此推断较大微震活动的发展过程。
此次1.8级矿震发生过程: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比较稳定——能量处于缓慢积聚状态——积聚多日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结论:当工作面微震事件次数经历“急剧下降到最低点、上升到一个峰值、再下降到最低点”这样的过程后,工作面会发生大震级冲击事件。
3.2 地音监测系统的应用
地音监测系统现场应用以来,经过长期的摸索与研究,获悉了地音监测数据的一些规律,实现了对局部煤岩层的微破裂监测,为预报
冲击事件提供了实时、有利的依据。
图1是1411工作面2010年9月份地音工作班变化趋势。
从地音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进入9月份后,地音能量与频次同时升高,在9月6日发生震动事件后能量、频次变化不同。
当地音能量和频次的变化起伏较一致时,且持续时间较长,预示着区域内能量的积聚,直至29日煤岩体内应力状态达到极限状态,于12点51分发生了一次1.9级矿震,煤岩层活动又趋于暂时稳定状态。
在地音活动升高的同时,地音监测系统中的危险等级评定也相应
的出现d级(地音监测对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分为4个等级,a级无冲击危险、b级弱冲击危险、c级中等冲击危险、d级强冲击危险),特别是在9月25日-29日期间,各工作面等级评定全部为d级,在连续发生完矿震事件后,等级评定才降至为a级。
实践应用证明:当地音能量和频次变化曲线持续呈上升趋势,同时监测系统等级评定连续显示d级时,预示着大震级矿震事件的发生。
单由地音变化趋势图来看:采掘工作面的地音活动受采动应力控制,地音变化与煤体应力变化有相似的过程形态[4];且地音超前于变形和压力变化;地音活动三阶段时间过程,即相对平静、急剧增加、显著减弱等三个阶段。
当地音活动集中在采区某一部位,且地音事件的强度逐渐增加时,预示着有冲击地压危险。
地音监测系统正是利用地音的时间变化来判断应力状态和预测冲击地压危险。
3.3 地音监测系统和微震监测系统的结合
由于冲击地压是矿山井巷或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的动力现象,所以冲击地压发生根源可能位于围岩近场,也可能是远场,也有可能是二者结合[5]。
采用微震和地音监测相结合,不仅在时间上起到即时预测,在空间上也达到从区域预测到局部、点预测,能够逐级排除和确认冲击危险,实现分级预测[6]。
11月2日的冲击事件进行分析。
表1为微震监测系统在11月2
日监测到的1411工作面的微震事件,图2为地音监测信号图2 地音系统监测信号
结合表1和图2可以看出,工作面发生的微震事件与地音信号对应一致。
由此可以说明:煤岩体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各种微裂隙、空隙的存在,在外力的作用下裂隙点产生应力集中,破裂点逐渐增加,达到地音频率信号阈。
在采动继续影响下煤岩层破裂点面积不断地增大,产生的震动由高频率、低能量逐渐转变成低频率、高能量,促使微震事件的发生。
当煤岩体活动产生的震动,使采区及周围的区域应力失去平衡,并在局部区域积累能量,最后以冲击或重力等方式释放出来,引起岩层震动而诱发矿震事件,全面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煤岩体从微破裂到破坏的全过程。
4 结论
1)微震、地音监测系统的实时应用,对冲击地压矿井的开采提
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数据全面透彻的分析,为前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煤矿冲击地压事件的发生可以达到一定的预测预报目的。
2)微震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实现了砂砾岩层的活动与断裂影响范围的监测;并且,结合地音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判断出煤岩层活动对工作面造成的危险程度,有效提高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更加及时的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姜福兴.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姜福兴,XUN Luo.微震检测技术在矿井岩层破裂监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2.24(2):391-395
[3]宋振骐,等.使用矿山压力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
[4]齐庆新,窦林明,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潘俊锋,齐庆新,毛德兵,等. 冲击矿压危险源及其层次化辨识[J]. 煤矿开采,2010,15(2):4-7.
[6] 窦林名,何学秋,Bernard Drzezla.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地
音法[J].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9(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