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济源市水资源状况

济源市水资源状况

一、市域基本情况济源市地处黄河中下游,河南省西北部边缘。

市域面积1894km2,其中山区面积1303km2,丘陵面积220km2,平原面积371km2。

地貌受构造制约,总体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三面环山,呈簸箕形。

北部崇山峻岭,西部群山连绵,南部丘陵起伏,东为山前平原。

济源市境内河流众多,皆属黄河流域。

黄河流经市境南部,汇纳北岸15 条小支流。

沁河由北向南流至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峡谷进入平原,全长485km,济源境内流长约41km,总流域面积13532km2,是济源市东部平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漭河流经市区北部,经孟州、温县,于武陟入黄河,全长130km,流域面积1328km2,漭河口以上为深山区,山峻坡陡,水流湍急,漭河口白涧以下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枯水季节,全部成为地下水径流。

济源市地多年平均气温14.0℃,最热为7 月,平均气温27℃,最冷为1 月,平均气温为- 1℃;年均降水量为630.6mm,多集中在夏季汛期(6~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5%左右,且以大雨、暴雨为主,地区分布呈自西、北向东、南减小趋势,北部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西南、南部、东南地区为降水低值区,年降水量540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891.2mm。

二、水资源评价(一)地表水资源量济源市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根据区域降水量统计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0.6mm,折合水量为12.13 亿m3。

济源市山丘区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成区,经计算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2.234 亿m3;平原区地面坡度小,表层岩土多为亚砂土,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汛期较大的降雨,非汛期降雨量小,极难产生径流,经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0.33 亿m3。

合计济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57 亿m3。

(二)地下水资源量根据济源市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将济源市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两种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Ⅱ采区Ⅰ采区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济源介绍-济源简介PPT(经典版)

济源介绍-济源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济渎庙
全称济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 东源处庙街村,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 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 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 的缩影。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 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旅游景点
九里沟景区
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15 公里的思礼镇境内。景区东连五龙口游览区, 西和王屋景区接壤,北同山西蟒河游览区毗邻, 总面积120平方公里,重要景点80余处。是一 处风景名胜集中、文化底蕴闪烁、仙道意境藏 真的游览胜地。
4
美食文化
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不经发酵), 揉压成马蹄状(形似荷叶饼,厚不过一分), 上碳火炉烘烤,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 切开,夹入秘汁卤肉。其肉肥不腻,瘦不柴, 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 一个是夹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牛肉丸子
济源特色小吃,清香可口、味道鲜美。来到济 源你会发现,牛肉丸不再只是过年时候才能吃 到的“奢侈品”,街边不仅随处可见地道的牛肉 丸小饭店,济源巧手的主妇们也总会几个人合 伙支起一口大地锅,炸出一盆一盆金灿灿、香 喷喷的牛肉丸。
3、旅游景点
黄河三峡
国家水利风景区、小浪底之精华景区。景区位 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80平方公 里。地处北部山岳旅游带与南部黄河旅游带的 水陆接合部、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小沟背景 区与小浪底游线的枢纽地段。黄河三峡群峰竞 秀、山水交融,三条峡谷各有千秋。构成一幅 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乡之秀的壮丽画卷。
3、旅游景点
五龙口

最新关于河南济源市的介绍

最新关于河南济源市的介绍

,占据了产业链的核
,新兴产业如电子信
2
心地位,为其他产业
3 息、新能源等正在逐
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
渐崛起,为济源市的
障。
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3. 在环保方面,济源市将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构
3
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2 1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济源市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 社会保障体系介绍
01
1. 济源市的社会保障 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 保险制度,为市民提供 全方位的保障。
02
2. 济源市还设有低保 、特困人员救助、临时 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 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 活得到保障。
03
3. 济源市社会保障体 系的运行,得到了政府 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不 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需 求的变化。
3
源,打造了一批旅游品牌和景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 产业链条分析
1. 济源市的产业 链条主要围绕煤炭 开采、电力生产、 化工产品制造等核
1 心产业展开,形成
了完整的上下游配 套体系。
2. 在产业链条中,
3. 随着济源市产业
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
结构的调整,产业链
是济源市的主导产业
条也在逐步优化升级
1. 自然景观介绍
01
02
03
1. 济源市地处豫西山区,拥 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其 中最有名的是太行山国家森 林公园,这里山峰峻峭、森 林茂密,是户外爱好者的天 堂。
2. 位于济源市境内的五龙口 风景区,以奇特的地貌和美 丽的水景而闻名,游客可以 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清澈的 溪流以及独特的溶洞景观。

济源市的由来及济源风景

济源市的由来及济源风景

济源建市的由来及济源风景97年焦作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济源被分割了出去,听说此前国家在济源和孟津的交界处修了一个小浪底,洛阳借此机会想从河南脱离出去搞直辖(当时重庆还没有直辖),当时国家想建第四个直辖市,洛阳当时的呼声很高,超过了重庆,河南当然不想让洛阳出去,于是想制约一下洛阳的发展,不能让洛阳发展过猛。

当时山西还一直想要济源,并说只要济源并入山西,山西将重点扶持将济源迅速建成小太原,于是济源在山西的鼓动下也想脱离河南。

河南省委于是就想到了扶持洛阳旁边的济源,让济源也全面介入小浪底建设,以此限制洛阳借助小浪底的东风搞直辖,并以此支持济源建设使济源也不在想脱离河南并入山西。

据说时任济源市委书记的高文焕与当时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私交很好,于是就让当时在河南县级市中很一般,远不如巩义,偃师,永城等县级市的济源从焦作独立了出去。

后来在中共15大中李长春被升任广东任省委书记,济源市委书记高文焕也跟随李去了广东。

济源就这样在政策的照顾下成了省直管市,后来省里也对济源重点支持,近几年在济源的投入资金远远比驻马店,信阳,商丘,周口,等比济源大许多的地方多的多,济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市区面积迅速膨胀,以远远超过了直辖前。

今年人均GDP还名列全省第一!今天想来不能不佩服当时河南省委的高瞻眼瞩的眼光,就这样成功避免了济源和洛阳从河南分裂出去,李今天能入住中南海,进入政治局常委,不能不说其还是有相当大的本领.河之南,济水之源济源概况济源市情济源是河南省十八个省辖市之一,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元月1日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市实行直管体制。

济源,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是河南省西北部的一颗明珠。

正是这个城市特有的新时期的愚公精神,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得以迅速扩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济源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中原地区的前列。

济源简介

济源简介

济源市情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由此而来;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

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 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济源发展情况汇报

济源发展情况汇报

济源发展情况汇报济源,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腹地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面就济源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发展。

济源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济源市已建成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20余个,形成了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同时,济源市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二、生态环境。

济源市坚持生态立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好生态环境。

同时,济源市还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水质安全。

三、民生改善。

济源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

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四、对外开放。

济源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对外开放。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渠道,促进产业对接,推动经济共同发展。

同时,济源市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拓展外贸市场,提升出口质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济源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以绿色低碳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宜居城市。

以上就是济源发展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

市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

市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

市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下面由我向各位领导做济源市20XX—20XX年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

辖4乡8镇4个街道办事处,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6万。

全市有离退休干部3737人,其中离休干部298名,退休干部3439名。

离休干部中,按所在单位性质分,行政单位105人(含乡镇28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70人,差供事业单位17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5人,企业101人;按参加工作时间分,抗战前期参加革命工作7人,抗战后期45人,解放战争时期246人;按享受待遇分,享受地专级待遇5人,县处级待遇114人,科级及科级以下179人。

五年来,在省委老干部局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的老干部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始终不渝抓认识提高,千方百计抓待遇落实,形式多样抓活动开展,突出重点抓作用发挥,持之以恒抓自身建设,实现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发展,使老干部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XX年以来,先后获得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老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市委老干部局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优秀班子”等称号。

二、主要做法牢记“三个不能”,提高思想认识曾庆红同志强调指出,“对广大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和巨大贡献永远不能忘记,对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永远不能丢,尊重、学习、关心和爱护老同志的政策永远不能变”。

这“三个不能”既是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检验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标准。

我市始终把提高认识放在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首位,使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不能”上来。

五年来,虽然省委对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但历任领导对老干部工作都非常重视,到任后参加的第一个会议都是老干部座谈会,始终坚持做到认识上起点高,思想上有位置,感情上多交流,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对老干部工作逐步形成和强化了“老干部工作不是大局却影响大局,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没有老干部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再难不难老干部,再穷不穷老干部;不重视、不会做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是不明智、不称职的领导;落实老干部政策就高不就低,宜宽不宜严”的“五点共识”,奠定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老干部工作的思想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济源市基本情况简介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
由此而来;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

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 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济源旅游发展融合愚公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黄河文化、卢仝茶文化、荆浩画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特色,荣获‚中国旅游品牌榜最具人气旅游城市‛称号。

这是一座朝气蓬勃的现代之城。

济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已形成钢铁、铅锌、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矿用电器六大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基地。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通畅,教育、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完备,绿化覆盖率较高,形成了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

目前,济源正在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和城市改造提升,向建设‚宜居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魅力之城‛的目标迈进。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形成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五大特色产业,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9.5亿元,增长14.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4.1亿元,增长18.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5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8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9341元,增长20%。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

济源具有强烈的开放、包容、合作意识,每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持续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正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先后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2011年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目前,济源已与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运城市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与华能国际、兵装集团、国电集团、北大方正等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有来自欧美、东南亚、日本和港澳台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近300家。

这是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济源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组组通硬化路、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了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被征地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为85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敬老补贴,各项保障标准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在全省免除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率先在全省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村有标准化卫生所。

济源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济源正在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提升、文化惠民、医疗健康、社保统筹、安居保障、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平安济源、基层善治等‚十大幸福工程‛,努力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有发展的成果。

这是一座务实创新的奋进之城。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济源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济源立足于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精神优势、体制优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的发展思路。

目前,济源正围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持续发展求先行、持续转变求先行、持续特色求先行、持续惠民求先行,务实重干,求实求效,努力使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和中原经济区的前列。

济源,一座充满生机、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