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

合集下载

济源基本概况

济源基本概况

济源简介 1.地理位置: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

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与太极故里焦作接壤,与山西省为邻,是河南省西北部通往邻省山西的咽喉要道,重要关卡。

面积:1931平方公里。

人口:68.25万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

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

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

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5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3万。

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机构按正厅级配置,基本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在河南省内和其他17个地级市在政策和权限上基本一样,是事实上的地级市。

城市名片:1、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2 、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3、白蛇传故事发祥地3、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4、夏朝故都5、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6、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7、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8、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9 、国家级卫生城市10、国家级园林城市1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国家级节水城市13、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5、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6、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17、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发展定位:1、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2、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3、城乡一体化先行区4、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5、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6、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7、改革创新实验区市树:国槐市花:紫薇历史名人:1、愚公: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济源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析

济源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析

济源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析[摘要] 济源市平原区地处济沁盆地西部,其周边均有深大断裂通过。

区内新生界平均厚度3000米。

主要热储层为古近系。

属于沉积盆地型(传导型)地热田。

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温梯度及邻区地热信息,区内有望找到30-50℃以上的温热水。

[关键词] 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济源市平原区地热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开发地热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远大。

济源市平原区地处济沁盆地西部,其周边均有深大断裂控制,基底为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地热封闭条件优越,热能储量大。

基于不同的工作目的,区内前人做过大量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固体)矿产等方面的勘查工作,但针对该区系统的地热勘查工作尚未开展。

济源市平原区东部邻区地热井资料显示,本区地下温热水赋存的可能性较大。

1.地质概况1.1地层济源地区属华北地层区,除志留系、泥盆系地层缺失外,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

(1)太古界(Arln)林山群:一套中等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片岩、混合花岗岩等。

分布于承留封门口断层北侧,厚度大于2925m。

(2)元古界下元古界(Pt1):为灰白、灰黄、肉红色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片岩组成。

分布于济源西北部的沟以北至古凉坪以南,厚度624-3083m。

中元古界(Pt2):为一套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局部夹砂、页岩、泥板岩及凝灰岩。

分布济源西北邵原—西阳河以北地区,厚度3400-7119m。

上元古界(Pt3):上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巨砾岩、含砾粗砂岩;下部以冰碛泥砾岩为主。

分布西部山区及河谷两侧。

(3)古生界寒武系(∈):下部岩性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夹泥灰质白云岩。

板板状白云质泥灰岩夹紫红色页岩。

中部岩性为紫红色页岩、粉砂岩;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鲕状灰岩等。

上部岩性以灰黑色厚—巨厚层状白云岩、燧石团块白云岩、(鲕粒)状白云岩为主。

广泛出露于北部中低山、西部低山区。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Ⅱ采区Ⅰ采区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济源介绍-济源简介PPT(经典版)

济源介绍-济源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济渎庙
全称济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 东源处庙街村,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 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 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 的缩影。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 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旅游景点
九里沟景区
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15 公里的思礼镇境内。景区东连五龙口游览区, 西和王屋景区接壤,北同山西蟒河游览区毗邻, 总面积120平方公里,重要景点80余处。是一 处风景名胜集中、文化底蕴闪烁、仙道意境藏 真的游览胜地。
4
美食文化
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不经发酵), 揉压成马蹄状(形似荷叶饼,厚不过一分), 上碳火炉烘烤,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 切开,夹入秘汁卤肉。其肉肥不腻,瘦不柴, 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 一个是夹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牛肉丸子
济源特色小吃,清香可口、味道鲜美。来到济 源你会发现,牛肉丸不再只是过年时候才能吃 到的“奢侈品”,街边不仅随处可见地道的牛肉 丸小饭店,济源巧手的主妇们也总会几个人合 伙支起一口大地锅,炸出一盆一盆金灿灿、香 喷喷的牛肉丸。
3、旅游景点
黄河三峡
国家水利风景区、小浪底之精华景区。景区位 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80平方公 里。地处北部山岳旅游带与南部黄河旅游带的 水陆接合部、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小沟背景 区与小浪底游线的枢纽地段。黄河三峡群峰竞 秀、山水交融,三条峡谷各有千秋。构成一幅 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乡之秀的壮丽画卷。
3、旅游景点
五龙口

最新关于河南济源市的介绍

最新关于河南济源市的介绍

,占据了产业链的核
,新兴产业如电子信
2
心地位,为其他产业
3 息、新能源等正在逐
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
渐崛起,为济源市的
障。
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3. 在环保方面,济源市将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构
3
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2 1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济源市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 社会保障体系介绍
01
1. 济源市的社会保障 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 保险制度,为市民提供 全方位的保障。
02
2. 济源市还设有低保 、特困人员救助、临时 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 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 活得到保障。
03
3. 济源市社会保障体 系的运行,得到了政府 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不 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需 求的变化。
3
源,打造了一批旅游品牌和景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 产业链条分析
1. 济源市的产业 链条主要围绕煤炭 开采、电力生产、 化工产品制造等核
1 心产业展开,形成
了完整的上下游配 套体系。
2. 在产业链条中,
3. 随着济源市产业
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
结构的调整,产业链
是济源市的主导产业
条也在逐步优化升级
1. 自然景观介绍
01
02
03
1. 济源市地处豫西山区,拥 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其 中最有名的是太行山国家森 林公园,这里山峰峻峭、森 林茂密,是户外爱好者的天 堂。
2. 位于济源市境内的五龙口 风景区,以奇特的地貌和美 丽的水景而闻名,游客可以 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清澈的 溪流以及独特的溶洞景观。

济源市的由来及济源风景

济源市的由来及济源风景

济源建市的由来及济源风景97年焦作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济源被分割了出去,听说此前国家在济源和孟津的交界处修了一个小浪底,洛阳借此机会想从河南脱离出去搞直辖(当时重庆还没有直辖),当时国家想建第四个直辖市,洛阳当时的呼声很高,超过了重庆,河南当然不想让洛阳出去,于是想制约一下洛阳的发展,不能让洛阳发展过猛。

当时山西还一直想要济源,并说只要济源并入山西,山西将重点扶持将济源迅速建成小太原,于是济源在山西的鼓动下也想脱离河南。

河南省委于是就想到了扶持洛阳旁边的济源,让济源也全面介入小浪底建设,以此限制洛阳借助小浪底的东风搞直辖,并以此支持济源建设使济源也不在想脱离河南并入山西。

据说时任济源市委书记的高文焕与当时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私交很好,于是就让当时在河南县级市中很一般,远不如巩义,偃师,永城等县级市的济源从焦作独立了出去。

后来在中共15大中李长春被升任广东任省委书记,济源市委书记高文焕也跟随李去了广东。

济源就这样在政策的照顾下成了省直管市,后来省里也对济源重点支持,近几年在济源的投入资金远远比驻马店,信阳,商丘,周口,等比济源大许多的地方多的多,济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市区面积迅速膨胀,以远远超过了直辖前。

今年人均GDP还名列全省第一!今天想来不能不佩服当时河南省委的高瞻眼瞩的眼光,就这样成功避免了济源和洛阳从河南分裂出去,李今天能入住中南海,进入政治局常委,不能不说其还是有相当大的本领.河之南,济水之源济源概况济源市情济源是河南省十八个省辖市之一,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元月1日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市实行直管体制。

济源,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是河南省西北部的一颗明珠。

正是这个城市特有的新时期的愚公精神,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得以迅速扩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济源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中原地区的前列。

济源市环境

济源市环境

济源市环境————————————————————————————————作者:————————————————————————————————日期:生产实习报告系别: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XXXXX学院年月日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同时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如今,经济的增长势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着我们的河道,湖泊。

因此对城市水源的监测工作也势必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对水样各指标加以分析实验,为水处理工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前言 (2)一.实习目的 (4)二.实习意义 (4)三.实习要求 (4)四.济源市环境监测站实习 (5)1单位简介 (5)2监测范围 (5)3监测内容 (5)(一)总磷的测定 (5)(二)总氮的测定 (7)(三)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8)(四)采样及溶解氧的测定、电导率的测定 (9)(五)相关仪器。

(10)五、实习心得 (11)一.实习目的本实习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给排水工程一般施工方法和管道的加工、安装方法等内容,掌握一般污水处理的的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内容,实际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设管线计、卫生器具消防设施安装固定的方法与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实习意义本次实习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和见识。

同时它可以促进同学们培养出积极进取、细心观察、乐于求知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济源简介

济源简介

济源市情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由此而来;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

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 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Ⅱ采区Ⅰ采区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属太行山复背斜的东南翼,封门口断层北侧。

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一、地层1、下元古界银鱼沟群s)(1)双房组(Pt1岩性主要为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变质砂岩、大理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混合片麻岩等,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局部地段可见到角度不整合接触,该组是矿区内主要出露和分布的地层。

受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b)(2)北山崖组(Pt1该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的东北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灰白、淡红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绿泥石英片岩及大理岩。

c)(3)赤山沟组(Pt1该组主要分布于Ⅰ采区东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黑云片岩、绿泥绢云片岩、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碳质绢云片岩及灰白色厚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

在该组中偶见铁矿质层出露。

2、第四系(Q)在山坡及沟谷底部,还有少量第四系分布,主要由风化残坡积黄土和灰岩碎块组成,厚0~5.8m。

二、构造矿区内无褶皱构造,地层呈单斜产出,岩层走向100~140°,倾向238°,倾角10~30°左右。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三组,经过矿区南部的主要为北西西向正断层,呈舒缓波状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南,倾角70~80°,受其影响,地层产状较为零乱,矿体底板亦呈波状倾向南西,靠近断裂处岩石较为破碎。

2.1.4 区域气象特征济源市位于暖温带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地形和季节的影响,气候差异性大,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夏日炎热,光照充足,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其常年气象特征见表2-1。

2.1.5 水文1、地表水济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皆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蟒河、沁河,主要支流有逢石河、涧底河、大峪河、砚瓦河、仙口河、大沟河、道四河、济河、双阳河、铁山河、石河等。

这些小支流最终都汇入各自干流。

本项目矿区内无地表水体,仅有矿区雨水地表径流形成的小河沟,水量较小,汇入矿区南约600m处的排涝河--白龙沟,矿区东约2.2km为铁山河,矿区西约3.5km为东阳河,此三条河大体走向均为自北向南流,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山地型河流特征,即枯水季节流量小或干涸,汛期洪水泛滥,年内河流水量变化很大。

本项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北高南低,矿区地形决定排水条件良好,区内不具备地表积水的条件。

项目运行期间无废水产排,区域内雨水汇流由矿区北向矿区南径流出矿区,在矿区外地势低处汇集,排入白龙沟,汇入铁山河。

铁山河与东阳河在南关庄汇合,汇合后称逢石河,逢石河最终汇入黄河。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铁山河水系,区域水系图见图2-2。

图2-2 项目区域水系图2、地下水济源市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层孔隙水。

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中一部分以地下水径流形式排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一部分变为深层水,或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倾斜平原。

松散岩层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灌溉入渗和山前侧渗等项补给,其消耗项主要为开采、蒸发,一部分由河谷排泄。

济源市浅层地下水在北部山前边缘地带埋深为10~45m,市区附近浅层地下水埋深约5m,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河流侧渗、灌溉回用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较好。

本项目矿体圈定范围内最低标高590m,远高于矿区最低侵蚀面标高350m,因而不会造成矿区地下水充水。

3、济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情况济源市目前在用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柴庄水源地、小庄水源地。

小庄水源地位于城郊西北角的克井镇小庄村西北约1.5km处,中心井(三号井)地处北纬35°07′56″,东经112°33′4″,14眼供水井分布在青南路两侧。

柴庄水源地位于天坛办事处柴庄村西约0.7km处,中心井(一号井)地处北纬35°06′45″,东经112°32′48″,4眼供水井分布在西环路两侧。

小庄和柴庄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水源。

济源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水源地有两个,分别为蟒河口水库和河口村水库,为备用地表水水源。

蟒河口水库坝位于蟒河出山口处,河口村水库坝址位于沁河在济源境内最后一段峡谷山口处,均为山区峡谷型水库。

本项目矿区不在济源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并位于济源市在用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范围之外。

本项目最低开采标高在区域地下水位之上,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项目距离规划的两个地表水水源地较远,本工程的建设与济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是相符的。

济源市在用和规划水源地位置图见附图七。

2.1.6 土壤、植被济源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个土类,红粘土、砂姜红土、白面土、砂姜砂土、山地褐土、两合土、砂土、棕黄土八个土属。

分布最广的是两合土,其次是砂姜红土。

山洪与沁河和黄河的洪冲积作用以及局部水文地质的影响,是造成本区土体深厚,层次明显,母质成分复杂的主要原因。

济源市土壤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平原主要分布红粘土,占耕地面积的57%。

南部丘陵区为砂壤土,占耕地面积的11.3%;西南部山区为红土、白土和砂壤土,占耕地面积的26%;北部深山区为棕壤土和山地褐土,占耕地面积的5.3%,其中棕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的中山区和现有天然次生林下;淋溶褐土类多分布在海拔800~1000m的中低山区;褐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上,海拔在300~800m。

济源市地处暖温带,地貌类型较多,地形复杂,因而植被种类繁多。

在平原区由于人类长期开发活动,自然植被已遭到破坏,在丘陵地及山区还存在一定的森林与自然植被。

济源市植被主要为针叶阔叶林、竹林、灌丛及草灌丛、草甸、沼泽及水生植被。

北部的中山区,自然植被较好,大部分为栋类植被片,其余多为次生杂木林和灌丛。

西部、西南部低山区森林较少,荒山较多,多以小麦、杂粮为主的栽培植被,其余山坡大多生长着马甲刺、荆条、小枣等灌木林。

南部和东南部丘陵区山坡多为农田,是以小麦、杂粮为主的栽培植被片。

市境中东部平原耕作条件好,水资源较丰富,是市内粮棉油的主要产区。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山上无特殊保护的植被,项目所在地为人工植被,夹杂生长着杂草、灌丛及少量自然林木。

2.1.7生物多样性济源市地处暖温带,植物适生面广,全市有各种植物197科1760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植物34种。

全市共有动物697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4种。

据调查,该项目矿区周围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动物栖息地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本没有陆生大型动物活动,仅在植被较好的荒坡、沟壑中尚有一些草灌丛动物出现如:野兔、松鼠、蛇、蜥蜴、刺猬、獾等,周围地表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松、柏、椿树、花椒树等,以及酸枣、荆棘、刺槐、栎树等野生树木,区域内未发现珍稀动植物。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º54´~35º16´,东经112º02´~112º52´之间,保护区范围西起济源市黄背角斗山,东至沁阳县白松岭,南临黄河,北至山西省界,与山西省阳城、晋城市接壤,保护区总面积15572hm2。

保护区中有兽类34个种和亚种,分别隶属7目、17科、31属,无特有种。

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青羊)、林庸、猕猴和水獭。

鸟类保护区有各种鸟类140种,分别隶属于17目、39科、100属,其中属于I级保护的有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保护的有21种。

此外,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两栖爬行类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资源。

保护区植物群落分为6个植被型、83个群系。

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

保护区还是河南特有植物种的原产地,如太行花、太行榆、太行菊、太行梨、太行铁线莲、茂业朴等。

本项目矿区北距保护区实验区边界0.7km,距缓冲区边界2.2km,距核心区边界3.8km,且其间有山岭阻隔,本工程不在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出具的证明见附件八。

2.2 社会环境状况2.2.1 行政区划和人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现为省直管市。

全市面积1931.5km2,山区丘陵区的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8%。

济源市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8.25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50km2,建成区面积35km2,其中城市人口24万人。

济源市为豫西北边陲工业、旅游重镇,历史文化名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