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概况
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东临大海,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东北至西北与长乐、闽侯、永泰市(县)毗邻,西部与莆田市相连,南面濒临兴化湾,隔海与笏石半岛、南日群岛遥望。
江阴半岛坐落于福清市南部,位于兴化湾西北湾顶,西面分别与福清市鱼溪镇、新厝镇接壤,与莆田市江口隔海相望。
江阴半岛岛形似柳叶状,原为福建省第五大岛,东西宽3.45km,南北长18.48km,面积89.8km2,海岸线长54.98km,东为东港,西为西港,南为兴化湾,自1970年来陆续建成后朋、柯屿、墨山、过桥山等与陆地相连接的海堤,从此便成为半岛。
江阴半岛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距福厦高速公路及筹建中的福厦铁路均12km,距福州市85km、福清市44km、莆田市65km;距长乐国际机场81.7(80.7)km;距马尾港113海里、上海532海里,香港360海里;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150海里、台中100海里。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启动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的西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9′,北纬25°26′,规划范围为北起过桥山,东至新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港区界线,西至规划海堤。
启动区基本呈1/4扇形布局,东面、北面紧靠新江公路,南面、西面靠海,新江公路向南延伸约2公里接江阴5万吨码头。
具体地理区位详见图2-1。
3.1.2地质地貌与沉积物类型(1)地形地貌福清市地处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长乐——南澳大断裂带大致经融城至渔溪斜贯中部。
西北部属戴云山脉东向支脉,多低山丘陵,山间谷地有洪积——冲积平原,全市最高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东南部以台地、低丘为主,融城——海口,及江镜、渔溪为冲积——海积平原;南部龙高半岛楔入福清湾、兴化湾中。
海岸为具有沙泥滩的回升侵蚀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岛屿100多个,港湾众多。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呼和浩特市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km2。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m,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m,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m。
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
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境内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km2,沟长68.2km,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m3。
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m3,灌溉面积11万亩。
哈拉沁沟,沟长55.6km,流域面积708.7km2,年均径流量2622万m3。
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km,河网密度为0.177km/km2。
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
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
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m3。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d,低山丘陵区110d,南部平原区为113~-134d。
日照年均1600h。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mm,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mm;平原区在400mm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mm;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mm,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mm,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mm。
03 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模板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3.1 区域环境概况3.1.1 自然环境概况3.1.1.1 地理位置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是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43´,北纬35°38´~35°55´,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郓城相望,北依金堤河与山东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
该区东距台前县城55km,北距莘县县城49.3km,西隔莘县距清丰县城42km,西南距濮阳市55km,南隔黄河距鄄城县城33km,距郓城县城50km,西南距省会郑州270km。
范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已作局部调整,调整后面积13km2,分“一区两园”,其中新区产业园6km2,濮王产业园7km2。
新区产业园位于范县县城新区东北部,西起新区龙泉路,东到东环路,北至滨河路,南到金堤路,其中起步区1.0km2,发展区2.0km2,控制区3.0km2;濮王产业园规划区东至王楼乡驻地葛彭路,南至汤台铁路,北至濮范高速公路,西至引黄入鲁灌溉干渠东200m。
该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175家产业集聚区之一。
本项目厂址位于濮阳市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区内,占地约32000.86m2,用地性质为三类工业用地,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一,周围环境概况详见附图二。
3.1.1.2 地质地貌范县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处于东濮凹陷内,在长垣断裂和兰考—聊城断裂所夹持的范围。
兰—聊断裂从范县县城东侧经范县农场往西南方向穿越。
该断裂层落差最大达7000m以上。
为东濮凹陷与鲁西隆起主要分界断层,也是这一带规模最大并具有活动性的大断层。
凹陷区的持续下隆沉积了极厚的新生代地层,凹陷区与相对稳定的鲁西隆起之间产生强大剪切能,在交界断层上逐渐积聚,促使断层深部撕裂和浅部滑动,构成强震发生,形成了范县—菏泽地震构造带。
范县属华北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低洼,局部微有起伏,自西南东北倾斜。
区域环境概况

第4章区域环境概况4.1 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理位置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两岸,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其南靠淄博,东接东营,西与淄博市的高青县相邻,北隔黄河与利津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3′~118°23′,北纬36°58′~37°23′,整个县域南北长45.8km,东西宽29.5km,总面积为900.7km2,占滨州市总面积的10%。
博兴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开发区,是京津塘与烟威青两大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更是滨州市通向沿海开发区的南大门,其地理为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县城南距济青高速公路40km,西距滨博高速公路仅7km,济东铁路、205国道纵贯南北,博辛、潍高、广青等省道横接成网,区域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技改项目位于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厂区位于博兴县化工园区内,厂址中心坐标为:37.198°、118.222°。
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1、图2.1-2。
4.1.2 地形、地貌及土壤博兴县地貌呈南北高、中间洼、西高东低,簸箕状。
地面高程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6.2米。
地形分为平地、洼地、斜坡地3大类,具体又区别为南部山前缓平地、河间浅平洼地、缓平坡地和东北部黄河决口冲积扇形坡地4小种,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左右,境内微地貌较为复杂。
博兴县地处燕山运动断裂带,渤海凹陷西南边缘与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齐河至广饶大断裂带从中部穿过,小清河基本上处断层裂隙处,从而将全县分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小清河以北属黄泛平原,小清河以南属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
形成全境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洼的颠簸状地形特点。
平均海拔8m,最高21.6m,最低5.4m。
博兴县土壤共分4个大类,小清河南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形成褐土类和砂姜土类;小清河以北成土母质为硅酸盐,为潮土类和盐土类。
全县90%以上的土地土质良好。
区域环境概况及相关规划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及相关规划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许昌市,西靠平顶山市,东接周口市,南连驻马店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7′,全境东西长77.3km,南北宽63.7km,总面积2693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6%,其中市区位于东经114°01′,北纬33°33′。
距省会郑州145km。
▲本项目位于项目厂址位于郾城区西北部裴城镇漯西工业集聚区迎宾大道与许泌路交叉口东50m处,东距郾城城区边界约27km,北距裴城镇镇区边界约1500m,不在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
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1.2地形地势漯河市地势平坦,局部低洼,是伏牛山前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微倾斜洪积冲积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降,自然坡度为0.3‰,是东西地区地形和南北气候的交叉点。
全市海拔最高点102.3m(舞阳县保和乡),最低点50.1m(召陵区青年乡),大地貌类型单一,全市为一个平原,微地貌差异明显。
漯河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属沙澧河冲积平原地区,可分为缓岗、平原和洼地。
市区(源汇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1‰~3‰,海拔在57~62m之间。
▲本工程场址位于漯河市漯西工业集聚区迎宾大道与许泌路交叉口东50m处,属于平原地区。
2.1.3工程地质地貌地层的基底岩石埋藏较深,无裸露现象,地质年代为前新生界,其余均为黄淮冲积成因堆集而成的第四纪沉积覆盖层,发育齐全,成因类型复杂,根据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分布规律,可分为Ⅰ、Ⅱ、Ⅲ三大工程地质区域,Ⅰ类地区主要分布在铁东及澧河西区,该区土层分布均一,厚度变化不大,强度稳定,上部遍布一层钙质胶结的硬壳层,宜作建筑场地,持力层承载力达150~200kPa。
Ⅱ类地区分布在老城区,因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层分布不均,上面杂填土分布较广,其持力层承载力为100~150kPa。
柯城区环境报告

柯城区环境报告
一、概述柯城区位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是该市的主要城区之一。
本文将对柯城区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该区域在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情况。
二、空气质量柯城区的空气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交通排放、工业污染和气象条件等。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柯城区的空气质量整体良好,但在某些重工业区或交通繁忙的路段,空气质量可能较差。
政府应该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改善空气质量。
三、水质柯城区的水质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活动密切相关。
目前,该区的供水系统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但在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加大水质监测力度,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噪音污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柯城区也面临着噪音污染的问题。
主要噪音来源包括交通、工地施工和社会生活等。
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应加强噪音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
五、生态保护柯城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和森林,但也存在着乱砍滥伐、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推动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综上所述,柯城区的环境状况整体上是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源、降低噪音污染和促进生态保护。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宜居的柯城区。
区域环境概况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地处东经118°44′至119°27′,北纬36°05′至36°38′之间。
东与高密、昌邑市以潍河为界,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安丘市、昌乐县。
南北最大距离61.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5.3公里, 总面积2010平方公里。
胶济铁路横贯县境北部,潍(坊)徐(州)、下(营)小(关)公路干线交叉市境,交通方便。
城区在市境北部,直线距离西北至首都北京460公里,西距省会济南200公里,北距市府驻地潍坊32公里,与邻市、县城区的距离是:西北至昌乐45.5公里,北至坊子20公里,东北至昌邑50.8公里,东至高密49公里,东南至诸城52.5公里,西南至沂水89.3公里,西至临朐63公里。
本项目位于安丘市石堆镇大亭子村206国道西。
具体位置见图3.1-1。
3.1.2地形、地貌安丘市境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代的东北部边缘,沂沭大断裂带控制着市境地面的起伏和水系的分布,整个地势随泰沂山脉的延伸,自西向南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边缘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是全市最高点,东北边缘夹河套村北的汶河河床海拔22米,为全市最低点。
安丘市位于断块凸起部分的景芝等镇西北部;新安街道、赵戈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为中部丘陵区,面积63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9%。
区域内分东、中、北三大带状岭段:东段,南起景芝镇的九龙山,北伸景芝镇的王官疃岭、赵戈镇的青公埠和盖公山,至赵戈镇的峡山南麓,全长32.4公里,平均宽1.8公里。
中段,南起庵上山,北伸羊埠岭,至安丘、新安街道的老鼠岭,全长37.8公里,平均宽3.2公里。
北段,西起慈母山,东经新安街道北缘,伸向灵山和牛七埠全长约20公里,平均宽1.9公里。
分布于岭间的低洼地带为市内洼地,主要有友兰、金冢子和官庄三大洼,面积114.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9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一、区域环境质量现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环境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目前区域环境质量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城市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威胁。
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区域环境质量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用水,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3.土地退化:由于过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营养平衡,还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
此外,工业废物的排放也造成了土壤的污染问题。
4.生态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环境保护目标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国际机构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工业和交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水体和土地的质量。
2.推动清洁能源: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3.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和恢复计划,保护物种多样性。
4.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评价标准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和标准:1.空气质量指标:根据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空气中的光学和化学特性等指标评价空气质量,例如PM2.5、PM10、SO2、NOx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信阳市地理位置: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省界附近,东与罗山县毗邻,南面与湖北省应山县、大悟县连接,西面与湖北省随州市交界,西北面与南阳市桐柏县相连,北面东北面与确山县、正阳县相接,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地处东经113°42′36〃~114°08′34〃与北纬31°24′06〃~32°33′00〃之间,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横穿东西,在区内形成“双十”字交通骨架,京珠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纵掠东侧,交通框纽地位特别突出。
信阳市主城区位于市域西部,由平桥区、浉河区、羊山新区、工业城等组成。
浉河平桥两区以京广铁路为界,以西为浉河区;平桥羊山两区以南京路为界,南京路南为平桥区,工业城羊山两区以高铁为界。
工业城是信阳市主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工业城位于信阳市中心城区东部,平桥区城区部分北侧,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位于信阳工业城内,312国道与工二十路交叉口东北部。
信阳市工业城京港澳高速公路入口以东约400m,第五人民医院东北角,规划工二十路东侧,北临规划路,南临G312,中石化成品油下载库西侧、共院墙。
场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3.1.2地形地貌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北麓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和桐柏山蜿蜒于市域南部和西部。
地势为西高东低,主城区四周为浅山、丘陵所环,老城区座落在浉河与四周浅山丘陵所形成的盆地之中,地面标高在海拔76~77m之间,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是新开发城区,位于浉河左岸二三阶台地,区域内高程在80~130m之间,平均地面坡度为2‰左右。
城市地表面覆盖层土壤主要呈黄褐色土,土壤标准承载值为150~200KPa。
项目场址属于丘陵、坡地,整个场址区域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北高最高标高85m,南部最低标高76m。
3.1.3工程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本区区域地质构造处于秦岭纬向复杂构造带的东延地带,构造单元属于秦岭褶皱系之潢川山前坳陷的平昌关—罗山凹陷地带。
小区域上位于大别弧形构造带内的大别山山前中新生代内陆盆地内。
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受纬向老断裂活化影响,地壳呈现差异性升降运动,其早期具明显继承性,晚期则表现为振荡性沉降,盆地内差异沉降接受堆积。
进入全新世以来,该区仍处于南北向顺扭应力场中,地壳活动仍较活跃;淮河上游及南侧各大支流发育不对称河谷。
地震:本区处于昆仑山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位、属昆仑秦岭地槽,亦称秦岭褶皱系,出露地层多为古老变质岩系,岩浆岩分布广泛。
地基承载力300-2000Kpa。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地震烈度为六度,地震加速度为0.05g。
3.1.4气候特征信阳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干冷的偏西北大陆季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信阳市气象台位于中心城区西北潭山包,该站地理位置北纬32°08′,东经114°07′。
信阳市气象台气象观测站为一般地面站,每日3次人工观测。
根据该地历年气象资料统计结果:信阳全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0.0℃,最热月平均气温27.5℃,最冷月平均气温1.8℃;信阳市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午后14时左右升到最高点,翌日日出前降至最低点。
全区年平均气温日较差9℃左右,为全省最低值。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较差以10月份最大,在10℃左右;7月份最小,在8℃左右。
信阳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111.4~122.3千卡/cm2,自东向西渐次减少,光山及南部山区最小。
年平均日照时数,北、中部2100~2200小时,年日照率47~49%;山区1900~2000小时,年日照率44~46%;年平均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风速为2.7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信阳市近三年平均温度最高的是7月份,达26.23℃;平均温度最低的是1月,为-0.58℃。
地面温度越高,近地湍流越强,说明夏季大气扩散能力相对较好。
信阳市气象站近三年地面风速观测记录统计一天之中昼间风速较大,正午前后时刻风速最大,夜间风速较小。
各月中5月的平均风速最大,为2.59m/s,10月的风速最小,为1.36m/s。
四季风速中,春季平均风速较大,其次为夏季、冬季、秋季。
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以风速条件而言,昼间大气扩散能力强于夜间,春季扩散能力强于秋季。
信阳市站近三年地面风频观测记录统计该地全年最多风向为N风,频率10.86%;次多风向为NW风,频率为8.66%。
静风频率7.98%。
除了最多、次多风向外,SSW、WNW和NNW风的频率也较高,它们的风频都大于7.0%。
WNW-N扇形方位风频之和最多,为36.45%,静风频率夏季最多、达15.04%,春季最少、为3.67%,八月静风频率最高达20.56%;四月静风频率最低,为2.64%。
3.1.5水文淮河与其支流浉河穿越区境,有“北淮南浉”之称。
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
3.1.5.1地表水信阳地区属淮河流域。
淮河从市北部流过,其支流浉河贯穿市境,区内主要常流水河包括淮河、浉河、杜河、东双河、谭家河(浉河)、飞沙河、小浉河、五道河、白沙河、游河、十三里河等,季节性河流有石河沟、吴寨河、双井河、黄湾河、洋河、谭庙河、老官河、五里沟、新申河、青龙河等,其他沟溪50余条。
淮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之太白顶,由西北王岗花鼓店流入境内,流经高梁店、王岗、平昌关、吴家店、游河、长台关、甘岸、彭家湾、胡店、明港、肖店、龙井、肖王等13个乡镇至肖王乡梅黄村入罗山境。
境内流程全长122km(河床最宽600m),流域面积2012km2,泄洪流量平均5845m3/s,年均过境水量7.12亿m3,可利用量为20641万m3,境内其支流除浉河外还有明河、洋河、肖王河、曹河、柳河、老鸦河等。
浉河:浉河属淮河上游一级支流,其发源地有二:一是源于浉河区四望山西麓,流经湖北应山县境后复绕至浉河区谭家河分界河;二是源于四望山东南麓光头山,经新店、台子畈、谭家河至西双河;然后两支流汇为一处,同支流五道河、小河一起汇入南湾水库。
水库下游河水越信阳老城、西关、三里店、平桥、震雷山、两河口、中山铺至五里店入罗山境汇入淮河干流。
境内全长77km,流域面积1339km2,年均过境水总量5282亿m3。
浉河在南湾水库大坝以上,流入丘陵区,河谷开阔,宽约2km。
河槽宽约400~500m,深4~5m,五里店以下,流入冲积平原。
浉河中游即信阳市主城区西南拦河坝有南湾水库,平桥区段建有配套的节制闸。
南湾大坝至平桥节制区段为信阳市主城区内河段,已实施防岸、滨河路等综合整治,并建有两处橡胶坝,成为景观河段。
平桥节制闸至珍珠桥段滨河道路已完成,河道整治工程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南湾水库:南湾水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西南约6.0km的浉河上游,因坝址处于南湾村而得名,于1952年12月动工,1955年建成,次年发挥拦洪作用。
大坝控制流域面积1100.00km2,约占浉河流域面积的53%。
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库容13.10亿m3。
后加固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库水位108.90m,相应库容11.70亿m3;校核水位112.80m,相应库容16.30亿m3。
2004年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后,按新的规范要求,对水库防洪标准进行了复核,为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总库容13.55 m3。
北干渠:北干灌区位于淮河浉河左岸,控制范围228.7km2,始建于1959年11月,正式开灌于1962年4月,后经多次扩建续建、配套完善,到1966年全部建成。
北干渠在平桥渠首枢纽上游,从浉河左岸北干闸引水口开始,沿浉河左岸丘岗向下游延伸,经平桥区城区及五里店镇境内,至钱家湾过渠涵洞进入罗山县高店乡,继续沿岗边下行,至湖南村长冲口为止,全长35.37km。
引水口高程68.3m,至上而下渠底宽由8.5m递减为3m。
北干渠是南湾水库配套的农业灌溉工程,灌溉面积19.79万亩,设计流量14.79m3/s。
农业灌溉期为每年的5~8月份,多年最小调水流量8 m3/s,非农业灌溉期间渠道干涸少积水。
高岗河:浉河与洋河分水岭位于信阳市工业城,分水岭附近有较大量发源溪流,项目厂址北侧高岗村民组区域发源有一浉河支流,简称高岗河,沿项目厂界内丘陵形成冲谷底东南流,在上天梯集聚区珍珠桥西侧汇入浉河,流程约3km。
经实地考察,高岗河部分区段没有明显河道、水流是沿冲谷水田行走。
随着工业城规划的实施,考虑区域排洪需要,高岗河将演化为内河。
项目厂界南距浉河约3km、距北干渠约2.8km;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系为高岗河,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项目污水经治理后排入高岗河,高岗河经北干渠下部河道穿越,最终汇入浉河。
3.1.5.2地下水信阳市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淮南山丘区广泛分布着太古界、远古界变质岩及燕山期花岗岩,总厚度达5000m,表层土壤以粘土为主。
而淮北平原区则是亚砂、亚粘土共存。
山丘区地下水受降雨补给后,由于地形坡度缘故,以侧向排泄为主,主要以河道基流形成出现,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
地下水除排向河流外,亦以河谷潜流、山前侧渗及泉水出露等形式出现。
信阳市境内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属于降水补给型。
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片区的浅层地下水属于降水入渗补给型,消耗途径主要是垂直蒸发和水平排泄。
丰水期补给量超过消耗量,潜水位明显抬升,平水期补给量大于消耗量,潜水位有抬升;干旱年补给量小于消耗量,潜水位有所下降;大旱年潜水位有明显下降。
本项目场址属于近山岗贫水区,地下水属于入渗补给型。
3.1.6植被信阳市横跨两个植被带,即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物种类繁多。
据初步统计,全区共有高等植物150多科2000多种,占全省高等植物总数的86%,其中木本植物68科54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省内重点保护植物13种。
主要森林类型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用材树种有马尾松、火炬松、栎类、杨类、刺槐、竹子、国槐、柳树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桃、石榴、板栗、柿、枣、葡萄等;淀粉类植物有水稻、小麦、高粱、红薯等;油料植物有花生、油菜、豆类、芝麻等;纤维植物有棉花、麻、芦苇等;药用植物有射干、桔梗、百合、二花等项目场址内无珍稀保护动植物。
3.1.7土壤信阳工业城土壤种类有黄棕壤、潮土、沙姜黑土和水稻土等。
其中黄棕壤是北亚热带黄壤向暖温带棕壤过渡的类型,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下蜀黄土,无碳酸反应,PH值5.5-7.0。
3.2社会环境3.2.1社会条件信阳工业城是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位于信阳市中心城区东部,是2003年7月设立的工业新区,2004年9月正式确定管理区域,总面积73.32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