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就诊时,经常会听到“神经阻滞”,好多病人对此比较陌生,那么神经阻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有哪些作用呢?想必通过本篇文章,您会有更深的理解。
1什么是神经阻滞?很多人在就诊时一听到是“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以为它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将药物注入神经附近,降低周围及中枢神经的敏感性,从而消除炎症、减轻水肿、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部位神经的修复,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疼痛。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可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神经阻滞。
(1)诊断性神经阻滞是指阻滞固有的神经或神经节,根据疼痛、感觉以及功能变化的程度和范围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范围,进而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2)治疗性神经阻滞则是通过神经阻滞去除病因,消除疼痛,改善血流,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有哪些优势?以前的神经阻滞基本靠体表定位和麻醉医生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盲打。
当针尖碰到神经的时候,病人会有触电的麻麻的感觉,临床上称为“异感”。
以前麻醉医生们就是用这个感觉来判断针是不是到了我们要麻的位置。
因此,往往会碰到阻滞不全或者效果不好的情况。
现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我们有了神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我们可以在超声下清楚地看到神经的位置,将麻醉药物准确地打在我们要阻滞的神经周围。
遇到神经位置不够清晰而不易判断时,我们还可以连接神经刺激仪,有了它的引导,那我们麻醉的范围就更加精确了!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是应用于颈源性疼痛,癌痛,腰背部疼痛,还有神经卡压疼痛的治疗。
神经阻滞术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神经干、从、节的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和镇痛的效果。
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和良好的镇痛效果。
既往的传统神经阻滞术是治疗医师根据体表标志,就是盲探的方法或者在x 线、CT引导下做神经阻滞术。
神经阻滞术医学知识培训

八、应具有旳条件
(一)、医生必备旳条件 1、全方面掌握疼痛综合征旳知识,涉及病
理生理学、临床体现、诊疗要点及治疗 2、了解阻滞疗法旳优缺陷、适应证、禁忌
证和并发症,以选择最理想旳治疗手段
3、掌握熟练旳技术和下列完备旳知识: 1)穿刺部位旳解剖学基础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旳药理学基础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旳副作用、 并发症旳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6、对复杂旳慢性疼痛综合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用综合性治疗
(三)、对阻滞成果进行评估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旳反应,
以帮助拟定“痛阈” 2、经过神经功能旳检验和交感神经功能旳测
定以拟定计划中旳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旳程度和病理生理 方面旳效果
4、将疼痛减轻旳连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 旳连续期相比较,以鉴定疗效
• 5%~10%酚甘油:7%酚甘油比重为 1.25,比脑脊液比重(1.006)重,常 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体神经阻 滞、交感神经阻滞、末梢神经阻滞、 脑下垂体阻滞,偶尔用于硬膜外阻滞
• 95%~99%乙醇。95%~99%乙醇在38℃时旳 比重为0.78~0.79,比脑脊液比重轻,常用 于腹腔神经丛阻滞,脑下垂体阻滞、肋间神经 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交感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 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 5~6小时,常用于慢性疼痛旳 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 0.15%,一般不超出0.25%
罗派卡因
• 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 持时间为4~5小时。感觉神经 纤维旳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 常用浓度为0.2%
十一、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
1.目旳: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 织粘连,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神经阻滞的概念

神经阻滞(Nerve block)是指采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法作用于神经节、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周围,使神经传导功能被暂时或永久性阻断的一种技术。
局麻药是神经阻滞最为常用的工具药,局麻药常与糖皮质激素类、阿片类及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从广义上讲,神经毁损术也属神经阻滞的范畴,包括化学性毁损及物理性毁损。
化学性毁损使用的是无水酒精、酚甘油等;物理性毁损包括冷冻毁损及射频热凝毁损。
根据阻滞目的可分为用于手术的阻滞麻醉、诊断性神经阻滞及治疗性神经阻滞。
根据解剖部位又可分为颅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及外周神经阻滞等。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
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神经阻滞工作总结旨在总结这一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效果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阻滞的原理是通过注射药物或应用电刺激等手段,阻断或减轻神经传导,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控制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运动神经元疾病、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的治疗。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神经根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神经性疼痛、癌症疼痛、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对于这些疾病,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神经阻滞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包括准确定位神经、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控制注射技术等。
此外,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神经阻滞工作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疼痛治疗中的神经阻滞技术ppt课件

02
神经阻滞技术的基本原理
神经阻滞的分类
颈神经丛阻滞
硬膜疗颈部和上肢的 疼痛。
用于治疗腰部和下肢的 疼痛。
用于治疗肛门、会阴和 下肢的疼痛。
用于治疗内脏疼痛和血 管性疼痛。
神经阻滞的作用机制
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激素,暂时 或永久性地阻断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 系统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调节神经功能
通过注射某些药物,调节神经的功能 ,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 以及癌性疼痛等。
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 心肺疾病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神 经阻滞技术。
本课件旨在介绍神经阻滞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适 应症、操作方法、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 提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阻滞技术的简介
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暂时阻断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等。
操作简便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简单,不需 要全身麻醉,患者痛苦小,恢 复快。
疗效持久
神经阻滞药物可以持续作用于 病变神经,达到长期缓解疼痛
的效果。
对于高龄或身体虚弱的患者, 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
现不良反应。
04
神经阻滞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 应用
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优势
直接作用于病变神经
神经阻滞通过直接注射药物到 病变神经周围,能够迅速减轻
疼痛,改善症状。
副作用少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物理刺激来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两种。
化学性神经阻滞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和疼痛治疗。
物理性神经阻滞则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来实现镇痛作用。
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能够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从而阻断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
此外,神经阻滞疗法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抗炎症等,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包括镇痛效果可靠、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副作用小、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等。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用于治疗人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和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
但在选择适应症时,也要注意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患者一概使用。
禁忌症包括精神失常者、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对局麻药过敏者、低容量血症者等。
对原因不明的疼痛,务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再使用神经阻滞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神经阻滞术前患者的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需要进行心理准备。
医生应向病人详细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对于一些创伤较大、操作复杂的神经阻滞术,需要预先给予镇静药物。
少数情况下还要给予抗胆碱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病人口服安定0.1~0.2mg/Kg,除了能镇静和提高肌颤搐阀值外,对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也有轻度对抗和发挥保护作用。
对既往有局麻药异常反应史者,应做药物过敏试验。
长期服用加热镇痛药者,应查出凝血时间。
对老年人行椎管内阻滞前应拍摄脊椎X光片,以除外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构,帮助选择穿刺部位。
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有条件的应作CT检查,以测量从穿刺点到腹主动脉后壁的距离。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极其广泛,几乎各部位各 种性质的疼痛均可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而 且还可用于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对于选择神经 阻滞的患者,首先应明确其疼痛来源。
1、用于某些急性或慢性疼痛的鉴别诊断。 2、阻断伤害感受或疼痛的传导通路、交感神经 节阻滞或躯体感觉神经阻滞,使疼痛缓解。
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 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阻断神经 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对于传导痛觉的 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 觉的传导,达到镇痛目的。
2、阻断痛觉的恶性循环
由于外伤、炎症等引起的痛觉冲动进 入脊髓后,部分传到大脑产生痛觉,部分 经脊髓反射,刺激交感神经和运动神经, 导致病变区域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后者 又可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局部缺血 导致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痛物质 生成,加重疼痛。神经阻滞在阻断疼痛传 导的同时,可缓解局部肌紧张和痉挛,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阻断疼痛的 恶性循环。
3、改善血液循环
交感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末梢血液循 环,治疗因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疼痛 ,如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闭 塞性动脉硬化等。
4、抗炎
神经阻滞特别是交感神经阻滞具有抗
炎作用。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从而发挥白细胞的抗炎作用,增加病 变区域自愈能力。神经阻滞时应用皮质类 固醇制剂,通过减少磷脂酶A2抑制物的生 成,减少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介素的生成, 发挥抗炎、抑制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及阻 断炎症恶性循环的作用。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 、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3、治疗前可给予适量抗焦虑药物,减轻患者治疗过 程中的焦虑、不适。
4、治疗中与患者言语交流,观察患者的意识和感觉 变化,并可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5、运用放射影像技术和神经刺激技术可提高治疗的 准确性,如X线影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神 经刺激器等,避免穿刺时损伤神经、血管或周围组 织结构,必要时可注射造影剂确定穿刺针的位置。
国外神经阻滞方法的发展历史
1869年首次观察了局部浸润麻醉, 1901年首次将硬膜外阻滞用于外科手术, 同时发明了骶管注射方法,1912年将椎旁 阻滞技术用于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
第二部分、作用机制和特点
神经阻滞的概念
神经阻滞是指直接在神经干末梢、神 经丛、脑脊神经根或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 织内或附近,通过注射短效或长效局部麻 醉药或(和)皮质类固醇制剂,或给予物 理刺激,以终止、干扰或阻断神经传导功 能,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
按照解剖部位分类
1、脑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面神
经阻滞、迷走神经阻滞、副神经阻滞等。
2、颈上肢神经阻滞 枕大神经阻滞、枕小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 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等。
3、胸部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等
。
4、腰骶部神经阻滞 腰椎旁神经阻滞、腰骶丛神经阻
可卡因的毒性作用和成瘾性限制了它 的应用,一个世纪以来合成了多种局部麻 醉药。1904年合成普鲁卡因,1928年合成 了丁卡因,1943年合成了酰胺类局麻药利 多卡因,其化学性质稳定,能耐受高温、 高压和反复消毒,而且其代谢产物不产生 氨基苯甲酸,避免了过敏反应。,于1947 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至今一直是临床最常 用局部麻醉药。
6、治疗结束后继续监护患者至少30分钟,避免迟发 性并发症的发生。
不良反应及对策
神经阻滞可能有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和预防。
不良反应有:
1、变态反应
7、感染
2、局麻药毒性反应 8、张力性气胸阻滞
3、晕厥
9、肌腱断裂或肥厚
4、注射部位疼痛
10、穿刺针或导管断裂
5、出血或血肿形成
11、全脊髓麻醉
6、神经损伤
12、截瘫
一、变态反应
是由特殊的致敏原触发大量巨噬细胞脱颗粒引起。 急性变态反应可迅速出现,通常为注射后5~10分钟内出 现,在10~30分钟内达到最大反应期,偶尔在注射后数小 时后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急性全身变态反应临床特征 的表现为喉头水肿、气管痉挛和低血压。患者既往注射
滞、坐骨神经阻滞、臀上皮神经阻滞等
5、交感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椎旁交感
神经节阻滞、腹腔神经丛阻滞等。
6、椎管内神经阻滞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
神经阻滞、骶管阻滞等。
按治疗目的的分类
1、治疗性神经阻滞 2、诊断性神经阻滞
注意事项
1、患者评估 2、制定治疗方案 3、交流和知情同意 4、治疗过程 5、评价治疗效果
6、诊断不明确者,避免因神经阻滞贻误病 情。
7、妊娠患者,禁忌X线透视检查。
相对禁忌症
1、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情况差、高龄 患者。 2、神经阻滞后可能掩盖其他疾病者。 3、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活动性溃疡等患 者慎用皮质类固醇。
神经阻滞的作用机制
1、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局部麻醉药及神经毁损药通过抑制神
神经阻滞的特点
1、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2、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诊疗的范围和时效可选择性强 4、简便易行,副作用小 5、疗效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分类及注意事项
神经阻滞的Leabharlann 类按照治疗方法分类1、化学性神经阻滞
常采用局部麻醉药或者神经破坏药物等药物进行
神经阻滞。
2、物理性神经阻滞
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 经传导功能,如射频热凝术、冷冻神经毁 损术等。
第一部分 发展历史
神经阻滞的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局 部麻醉药发现初期。1855年从可可叶中分 离出含可卡因的生物碱。Hall指导牙医 Nash为自己阻滞眶下神经后实施拔牙。应 该说Hall和Halsted是真正的神经阻滞创始 人,他们为医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获得 了医学界的盛誉。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历史
3、区域麻醉用于阻断与某些疼痛综合症相关的 异常反射的传入,阻断传出性交感神经的传出。 如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症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痛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1、不合作者,包括精神疾病患者。 2、全身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局麻药过敏者。 5、低血容量者不宜进行椎管、腹腔神经节 或交感神经节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