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神经阻滞操作常规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用阻滞麻醉方法精品PPT课件

常用阻滞麻醉方法精品PPT课件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1)顽固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面部癌痛。
(1)2%~5%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感觉 异常和不同程度的“麻木性痛苦” 。
(2)眩晕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约 占半月神经节阻滞患者的25%
(3)同侧失明是本阻滞的最严重的并发症 。
(4)在CT引导下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 都明显提高,值得提倡和推广。
膈神经 phrenic nerve
3、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1)颈丛深支阻滞麻醉
三点法阻滞: T2横突在乳突尖下方1.5cm T4横突在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 交点处
一点法阻滞: 斜角肌肌间沟平T4
并发症: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 全脊髓麻醉
2)颈丛浅支阻滞麻醉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适宜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颈部浅表手术、锁骨内侧段骨 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 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 视为禁忌。
锁骨下臂丛麻醉
1、喙突下法
臂丛在胸小肌深面, 3束围绕腋动脉。
方法:在喙突下2cm 刺入,外下倾斜10度推 进,2次落空感。
2、腋路法
在腋窝中点触到动脉 搏动,在指尖前方向腋 腔顶刺入,刺破腋鞘时 有落空感。
经腋动脉上注药可麻 醉肌皮N正中N,经动脉 下方注药可麻醉尺N桡N 前臂内侧皮N.
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
(1)三叉神经第2支疼痛或癌性痛。 (2)该部位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上颌手术麻醉镇痛。 (4)创伤继发性或放疗后疼痛。
(1)取患侧向上卧位。 (2)体表定位:确定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 (3)要求患者微张口,在两中点之间作一连线,取 连线下1/3确定为穿刺点。 (4)穿刺针垂直进针2.5~5cm到翼突外板 (5)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 孔方向进针。 (8)穿刺过程中如果患者无放电样反 应,可用针尖向左右作扇形寻找直至颧骨以下,上唇 或鼻翼出现异常感。

椎旁神经阻滞ppt课件

椎旁神经阻滞ppt课件
宣武疼痛
9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用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胸椎压缩骨折、 胸壁癌痛和术后疼痛。
10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应用解剖】 胸椎旁神经在胸椎横突的下方穿出其相应的椎间孔,
然后胸椎旁神经发出回返支,成袢返回椎间孔为脊韧带、 脊膜和相应的椎体提供神经支配。椎旁神经也与胸交感 神经链相连,通过白质分支的有髓节前纤维与灰质分支 的无髓节后纤维向交通。胸椎旁神经发出这些回返支和 交通支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主要向后行,沿其分支向 小关节面、肌肉和皮肤提供神经支配。较大的前部分支 向侧方进入肋骨下方的肋间沟,成为相应的肋间神经。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操作步骤】 患者取患侧向上卧位,因相邻肋间神经相互交通,需上 下各扩展一阻滞间隙。体表定位:在胸椎棘突最高点旁 开2-3厘米,以后操作同颈椎旁神经阻滞。
注意穿刺针勿穿破胸膜引起气胸。
13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14
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15
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16
17
【禁忌症】 ➢ 禁忌双侧同时阻滞。 ➢ 颈部畸形、结核、炎症。 ➢ 颈部巨大肿物。 ➢ 气管受压移位。
5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解剖定位】颈椎旁神经阻滞只在C2-C7之间进行。
6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后外侧入路法: 取患侧向上卧位,确定阻滞脊神经 上一棘突,旁开6-8厘米。 局麻下以10厘米的7号针穿刺,针 稍偏向中线(5°-10°)进针,触 及椎小关节后外侧,将针体稍退1 厘米左右,再沿小关节外缘缓慢进 针,注气阻力消失,提示针尖进入 椎旁间隙。每个阶段注入镇痛消炎 药3-4ml。
2.穿刺前可先用手按压皮肤,寻找骨感。 3.初学者穿刺针尽量靠后一些,以免损伤椎动脉。 4.垂直进针,穿刺过程中勤回吸,如有血可稍退针或改变进针方向。 5.穿刺针触及横突后稍退针,不要在骨膜下注药。 6.不主张双侧同时阻滞,低浓度局麻药0.2%利多。 7.曲安奈德单次用药不超过10mg。 8.嘱患者平卧休息30min,无不适离开治疗室。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神经阻滞概述 • 神经阻滞基础知识 • 疼痛诊疗学基础 • 神经阻滞技术 • 神经阻滞培训计划 • 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01
神经阻滞概述
神经阻滞的定义
神经阻滞是指通过注射局麻药或其他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或疼痛的方法。
神经阻滞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神经阻滞具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骨科疾病
在骨科疾病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治疗中,神经阻滞具有重要作 用。
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血管损伤
在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或血 肿,需及时处理。
神经损伤
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神经,引起感觉异常、 肌肉萎缩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蛛网膜下隙阻滞
通过穿刺蛛网膜下隙,注入局麻药,达到暂时阻 断脊神经根支配的区域,达到镇痛效果。
不同部位神经阻滞技术
上肢神经阻滞
包括臂丛神经阻滞、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等 。
下肢神经阻滞
包括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等。
头面部神经阻滞
包括三叉神经阻滞、面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等。
06
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神经阻滞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缓解疼痛
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诊断病因
通过神经阻滞可以定位疼痛源头,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手术
在手术前进行神经阻滞,可以确定手术部位和方式,提高手术效 果。
神经阻滞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癌症疼痛

腰椎旁神经阻滞术PPT幻灯片课件

腰椎旁神经阻滞术PPT幻灯片课件
5
6
解剖与生理
1-5 窦椎神经(SVN )与腰腿痛关系进展 • 脊神经与交感神经组成的SVN返回到椎管内,
分布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硬脊膜和脊髓 被膜等组织; • Imai等对鼠后纵韧带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 神经纤维(TH-ir)化学染色研究结果认为,大 量来自双侧SVN形成居中矢状网组织为游离裸 露的、类似静脉曲张的末梢,紧密混合、交通 的末端轴突可能具有一种反应调节功能。
前列腺素I2
(-) 磷脂酶A2
(+) 缓激肽 肾上腺素 凝血酶
舒张血管 抗血小板凝集
控制炎症
花生四烯酸
脂加氧酶
环氧酶 (-) 非甾体抗炎药
白三烯4 增加血管道透性
激活白细胞 平滑肌痉挛 (为PG和组胺100倍)
前列腺素2 (PG2 ) 、凝血恶烷2(TX2)
促进凝血
形成皿栓
收缩血管
Hale Waihona Puke 28疼痛正反馈回路
下相邻神经节相连;
3
解剖与生理
• 最近认为,L4-5间盘脱出累及脊神经根可引起 下腹部内脏牵涉性疼痛。
1-3 脊膜支 • 脊膜支(Ramus meningeus),或称返神经或
脊膜神经,该神经仅含脊神经的体躯感觉神经. • 出椎间孔的脊神经在分前后支之前分出,再经
椎间孔返回椎管内; • 各脊膜支在椎管内上下吻合,分布于脊膜、椎
• 同时测试病人感觉平面注射侧为T6-L5;对侧为 T8-L5;
• 另外也可见到药液扩散至椎前外侧间隙,这无 疑可证实PVB也能阻滞腰交感神经。
10
胸椎背根节 前面观胸椎旁 神经解剖
11
前面观腰丛神经解剖 12
腰部神经解剖
13
穿刺针方向 正、侧面观腰椎解剖与穿刺针方向

腰部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PPT

腰部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PPT

刺入3—4 cm针尖进入软组织后, 连接充有3~4 ml空气的玻璃注射器,针 尖抵达黄韧带,右手注气感觉阻力增加, 当进针穿透黄韧带时,右手突然感觉阻力 消失,立即停止进针。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含1:20 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4—5 ml试验剂量, 密切观察5 min。以后的操作与腰硬膜外 正中入路单次或连续给药方法相同。
这是本技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局麻药 可阻滞全部脊神经,使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停止,药物 从枕大孔进入颅内使患者意识消失。血管扩张引起血 压骤降,甚至心脏停搏。因此本操作必须在手术室或 具有同等条件的处置室内进行,应准备好抢救物品如: 升压药物,麻醉机及气管插管用品。
(3)药物误入血管: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 血管,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 性反应,导致惊厥和心脏停搏。
(2) 体 表 定 位 : 先 以 示 指 摸 到 尾 骨 尖 , 用拇指尖从尾骨沿中线向上摸,可触到骶骨末 端呈V形或U形的凹陷,此凹陷即骶裂孔。于骶 裂孔两侧可触到豆大结节是骶角。
骶裂孔中心与髂后上棘连线呈一等边三 角形,可作为寻找骶裂孔的参考。
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即硬脊 膜囊终止部位。
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吸并作阻力试验,如 抽出脑脊液则穿刺失败;抽吸有回血也不应注 药,以免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当确定刺入骶 管后,注入药液,总液体量可达30—40ml。
(4)注射液配方:骨注五号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穿破硬脊膜:意外穿破硬脊膜约占硬 膜外穿刺的l%。一旦穿破硬脊膜应停止操作。
(2)全脊麻:穿刺时针尖不得超过第2骶椎即髂后 上棘联线,以防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如将大量局麻药 注入可导致全脊麻。
(2)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凝血功 能障碍者。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性 质、部位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疼痛的生理机制
疼痛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的传导密 切相关,了解疼痛的生理机制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阻滞的作用

疼痛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 阻滞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
和禁忌症。
疼痛诊疗学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神经阻滞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包括慢性疼痛、急性疼痛 、神经性疼痛等。同时,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神经阻滞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禁忌症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患有凝 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此外,对于 一些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神经阻滞治疗。
疼痛诊疗学在神经阻滞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神经阻滞技术的改进
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满意度。
多学科合作
03
疼痛诊疗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共
02
03
04
局部麻醉药过敏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局 部麻醉药产生过敏反应。
神经损伤
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可能因操 作不当导致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 致出血或血肿。
感染
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 则,可能导致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血管损伤的预防
神经损伤的预防

神经阻滞治疗ppt课件

神经阻滞治疗ppt课件

95%~99%乙醇。95%~99%乙醇在38℃时的比重为0 .78~0.79,比脑脊液比重轻,常用于腹腔神经丛阻滞, 脑下垂体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交感神经 阻滞。 其他:美兰、石炭酸、阿霉素等 营养神经的药物: VB12: 促进核酸合成和糖代谢,是有效的神经营养药 甲钴胺: 促进培养大鼠组织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 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
二、神经阻滞的目的:
阻滞交感神经
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性疼痛
阻滞感觉神经
阻断疼痛的传导,治疗疼痛
阻断运动神经
使肌肉弛缓,或运动麻痹
三、神经阻滞的分类:
治疗性神经阻滞
破坏性神经阻滞(如乙醇、酚甘油、射频等):使高 浓度的局麻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神经阻滞,可长时间甚至 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被称为神经破 换性阻滞
原因时,此神经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
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
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 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 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
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挡恶 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 (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素的慢性疼 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作用
五、作用机制

1.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断感觉神经的交感神经, 可以阻断躯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 直接缓解疼痛的目的。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3. 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因骶裂孔解剖变异较多,穿刺困难和失 败的机会较多,骶裂孔辩认不清时,应改用腰 硬膜外阻滞。
造影
腰椎管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术
【适应证】
适用于脊椎性腰背痛、椎间盘源性下肢 痛,其它急、慢性根性神经痛以及下肢血 管性疾患引起的各种疼痛的治疗。
【禁忌证】
(1)全身急性感染,局部皮肤破损未愈 或感染。
腰部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腰腿痛神经根阻滞可有数种: 1、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术 2、腰椎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术 3、腰大肌肌间隙阻滞术 4、腰椎旁间隙阻滞术 (小关节外椎间孔阻滞术) 5、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术 6、腰椎旁肌注射术
硬膜外阻滞术前检查常规
1、血液分析、ESR 2、凝血四项、血糖 3、HAA 3、心电图、Bp 4、腰椎间盘CT、或MRI、或腰、骶部X线
刺入3—4 cm针尖进入软组织后, 连接充有3~4 ml空气的玻璃注射器,针 尖抵达黄韧带,右手注气感觉阻力增加, 当进针穿透黄韧带时,右手突然感觉阻力 消失,立即停止进针。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含1:20 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4—5 ml试验剂量, 密切观察5 min。以后的操作与腰硬膜外 正中入路单次或连续给药方法相同。
这是本技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局麻药 可阻滞全部脊神经,使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停止,药物 从枕大孔进入颅内使患者意识消失。血管扩张引起血 压骤降,甚至心脏停搏。因此本操作必须在手术室或 具有同等条件的处置室内进行,应准备好抢救物品如: 升压药物,麻醉机及气管插管用品。
(3)药物误入血管: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 血管,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 性反应,导致惊厥和心脏停搏。
图3用勺状针阻力消失法刺至黄韧带行腰部硬膜外 隙阻滞示意图
图4用勺状针阻力消失法刺入硬膜外隙示意图
如需双侧麻醉,让病人取仰卧。如需单 侧麻醉,病人应患侧向下卧位,注药后保 持体位几分钟,直至达到满意的麻醉平面。
2、正中入路置管连续注药法
病人体位和穿刺操作同腰部硬膜外正 中入路单次注药法。
应选用17或l8号薄壁硬膜外穿刺针。 常规消毒后,于棘突间隙旁1.5—2 cm局 麻下将硬膜外针穿入硬膜外隙后,拔除针 芯,置入硬膜外导管,所置导管尖端超过 针尖2~3 cm并位于所需阻滞之阶段处。
骶管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部退行性病变(1)全身急性感染,局部皮肤破损未愈或感染。 (2)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 (3)颅内压增高。
【操作方法】
(1) 体 位 : 患 者 可 取 侧 卧 位 和 俯 卧 位 。 侧卧位时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膝盖靠向胸腹部。 俯卧位时在髋关节下垫一厚枕,使骶部突出。 在尾骨尖下部塞一消毒棉球,防止消毒液流入 肛门或会阴部。
穿过棘间韧带深层及黄韧带时,右手注
气感觉阻力增加,当进针穿透黄韧带时, 右手突然感觉阻力消失,立即停止进针。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含l:20万肾 上腺素的局麻药4—5 mI试验剂量,密切 观察5 min。
确认局麻药未注入血管或无腰麻反应后,
追加注射所需局麻药剂量,一般为阻滞一 个皮区阶段用1~2 ml,退针后用无菌棉 或创可贴粘敷。
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吸并作阻力试验,如 抽出脑脊液则穿刺失败;抽吸有回血也不应注 药,以免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当确定刺入骶 管后,注入药液,总液体量可达30—40ml。
(4)注射液配方:骨注五号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穿破硬脊膜:意外穿破硬脊膜约占硬 膜外穿刺的l%。一旦穿破硬脊膜应停止操作。
(2)全脊麻:穿刺时针尖不得超过第2骶椎即髂后 上棘联线,以防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如将大量局麻药 注入可导致全脊麻。
(2) 体 表 定 位 : 先 以 示 指 摸 到 尾 骨 尖 , 用拇指尖从尾骨沿中线向上摸,可触到骶骨末 端呈V形或U形的凹陷,此凹陷即骶裂孔。于骶 裂孔两侧可触到豆大结节是骶角。
骶裂孔中心与髂后上棘连线呈一等边三 角形,可作为寻找骶裂孔的参考。
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即硬脊 膜囊终止部位。
(2)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凝血功 能障碍者。
(3)颅内压增高。
【操作方法】
1、正中入路单次注药法
病人取侧卧位,屈背弓腰(图 1 ),术 者用左手拇指确认腰3~4间隙,常规消毒 后做一局麻皮丘,并作2—3 cm深层浸润。
用18~20号硬膜外穿刺针向头侧10º 角进针,穿过棘上韧带,进入棘间韧带中 层时拔掉穿刺针针芯,连接充有3—4ml空 气的5ml玻璃注射器,术者左手持注射器, 右手用阻力消失法继续进针。
【适应证】 用于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髓核脱出症。 【禁忌证】 同上。
【操作方法】
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阻滞术有3种入 路,即腰椎后外侧入路;关节突关节内侧 缘入路;关节突关节间隙入路。
图5纵剖面观向硬膜外隙置入导管示意图
退针后,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 含1:20万肾上腺素局麻药4~5 ml试验 剂量,密切观察5分钟。
确定未出现注入血管或腰麻反应后, 追加注射所需局麻药剂量,一般为阻滞一 个皮区阶段用1—2 ml。
3、旁正中入路法 病人体位同上。 确认腰3—4间隙,常规消毒后,在腰3棘 突下缘,正中线旁开2~2.5 cm处作局 麻皮丘。选用l 8—20号硬膜外穿刺针, 与中线呈向头侧30º~l 0º角进针。
图6水平面观腰部硬膜外隙阻滞旁正中入路 法示意图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全脊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该项操作必 须在手术室内进行,注药后可能出现低血 压,应准备好急救药品。
可能因麻醉平面过高出现呼吸抑制或 窒息,室内必须备有麻 醉机或呼吸器。 硬膜外置管连续注药法比单次硬膜外注药 法更安全。
腰椎管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术
(3)术前清洁会阴部,定位后行大面积 皮肤消毒。
(4)穿刺方法:
常规铺巾,尽可能不露出穿刺点下方皮 肤,在骶裂孔中心,用局麻药做一皮丘。
用7号或9号针头与皮肤成70~80度角穿 刺,当穿透骶尾韧带时可有典型的落空感(再 稍进针常抵骶管前壁),此时应将针体放平, 几乎与骶骨轴线一致,继续进针1~2cm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