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行业发展

无损检测行业发展
无损检测行业发展

无损检测行业发展

班级:

学号: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的检测技术。常见的有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裂纹等方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是中国无损检测学术组织,TC56是其标准化机构。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目视检测法(VT)等。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

无损检测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NDI)、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和无损评价(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NDE)。目前一般统称为无损检测(NDT),而不是特指上述的第二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各阶段之间也没有绝对的时间分界点,它们之间存在相互继承和发展,各自的主要特点如下。

1.无损探伤(NDI)

从国际上看,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无损检测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技术和任务都较为简单。在技术手段上可选择的并不丰富,主要采用超声、射线等技术;在任务上主要是检

测试件是否存在缺陷或者异常,其基本任务是在不破坏产品的情况下发现零件或者构件中的缺陷,满足工程需要,其检测结论主要分为有缺陷和无缺陷两类。

2.无损检测(NDT)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产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需求不断提升,仅仅检测出是否有缺陷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无损检测(NDT)这一发展阶段,不仅仅是探测出试件是否含有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他信息,例如缺陷的结构、性质、位置等,并试图通过检测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于国际上发达的工业国家,这一阶段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

3.无损检测评价(NDE)

尽管第二阶段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随着对材料、构件等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针对在役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越加突出,无损检测技术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无损评价阶段(NDE)。这一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96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14界世界无损检测大会(Word conference on NDT,WCNDT),在该次大会上提出了将无损检测(NDT)变为无损评价(NDE)这一重要观点,并很快被各国无损检测界所接受。在这一阶段,人们不仅要对缺陷的有无、属性、位置、大小等信息进行掌握,还要进一步评估分析缺陷的这些特性对被检构件的综合性能指标(例如寿命、强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程度,最终给出关于综合性指标的某些结论。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处于这一发展阶段。其他国家

有些尚以第二阶段的技术为主,有些则已经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展过渡中。

无损检测是控制产品质量最可靠的方法。执行不好的无损检测能够引起安全问题,使进口商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可怕的是会影响您公司的声誉。从事无损检测的专业人士,都需要经过特别的培训,具备相应的特殊技能和经验,并持有相应资质证书,其检验才会被信赖和认可。这种培训和考核是由相应的无损检测机构、学会提供。学会会根据自身擅长、专业的领域,或者按照国际的标准进行无损检测培训授课与考核。检验员要通过考核,获得资质,以此判定其出具的检验结论是否被认可。

国的无损检测学会会定期举办培训班,并进行相关的考试认证。而这类无损检测培训认证大多都在各种不同领域、地域的无损检测学会进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利于行业的流通,但更加所归属的技术更加深入。这种优化,将有利于统一国的多种培训考核标准,加快行业发展。

在国际围,无损检测标准有一定的通用性,比较常见的无损检测资质标准(例如欧盟基于EN473标准的PCN认证就是全球通行的),均由大型的无损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行于欧盟与美国等地。

欧盟和美国的主流无损检测标准虽然有一定的互通,但也有其不兼容性。但比起国每个NDT学会之间的独立性而言,国际标准要通用得多!例如比较知名的瑞典无损检测协会,英国无损检测协会,欧盟认可,澳洲广泛认可,部分美洲客户也认可),和全球最大的美国无

损检测学会(ASNT,泛美洲通行,部分欧洲客户也认可)。这些国际学会,会授权在全球各地合格的无损检测培训机构代理其培训考试,颁发证书。

无损检测的标准化和规化,检测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图象化、小型化和系列化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大发展。我国已经制订了一系列国标、部标及行业标准,而且引进了ISO,ATSM、DIN、SS、BS、NF、JIS等一百多个国外标准。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是,我国超声无损检测事业从整体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专业队伍中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操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小,极大阻碍了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图象化的进展。由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检测工作者缺乏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总结,而年轻的检测人员虽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却缺乏切实的实践经验.这有可能导致现有的超声检测软件系统不同程度的缺陷,降低了检测的可靠性。特别像专家系统软件,以及有自动判伤。自动评定缺陷级别功能的软件编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组织一定的人力、才力对超声无损检测的现场经验进行收集和总结,不断充实检测理论和检测规,把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实用的无损检测软件。另外,应该树立对各类无损检测软件的正确观念,任何软件都是依靠正确的检测方法、检测状态和在一定的适用围限制下得到的结果。

专业无损检测人员相对较少,现有无损检测设备利用率低。我国无损

检测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虽然应用已经遍及近30个系统领域,直接从事无损检测技术方面的人员已近20万左右,但是高技术专业

人员较少。目前我国的投入不比日本少,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产品质量上存在问题而导致大量产品报废所致。据测算,我国不良品的年损失约2000亿元。更严重的后果是产品的竞争能力差,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我们调研的几个大型机械制造企业,都拥有为数不少的无损检测设备,但由于对无损检测重要性认识不够,专门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缺乏等因素,无损检测在生产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损检测方面的书籍缺乏,很不利于无损检测后继人员的培养。

3.重视对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当信息技术和无损检测结合以后,人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从检测过程中获取大量信息。我国对无损检测信息技术的建设工作还处在相当薄弱的阶段。目前国已经建立的无损检测专业或涉及无损检测技术畴容的的初步估算超

过50个,但是专业的无损检测技术资讯综合少,仅有无损检测资讯网几家,其余的容大多局限于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务等,围相对比较狭窄。重视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无损检测各类相关技术、设备仪器等方面的专业的、综合性的资讯,是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所必须的。

总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涉及实际工程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检测方法的规化,判伤的标准化,检测和验收标准的制订,操作步骤的程序化.检测技术领域的信息化。另外.应该注重对无损检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 超声检测仪器性能直接影响超声检测的可靠性,其发展与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的介入,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实现了对缺陷信号的定量、自动读数、自动识别、自动补偿和报警。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的超声检测仪器——数字化、智能化超声仪问世,标志着超声检测仪器进入一个新时代。 超声无损检测仪器将向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在第十三、十四世界无损检测会议仪器展览会、1996年中国国际质量控制技术与测试仪器展览会、1997年日本无损检测展览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会展中,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超声仪最引人注目,显示了当今世界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其中以德国Krauthammer公司、美国Panametrics公司、丹麦Force Institutes公司与美国PAC公司的产品最具代表性。真正的智能化超声仪应该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而且可以运用频谱分析,自适应专家网络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可靠性。提高超声检测中对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的可靠性也是超声检测仪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现代的扫查装置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扫查装置是自动检测系统的基础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都依赖于扫查装置。例如采用声藕合监视或藕合不良反馈控制方式提高探头与工件表面的耦合稳定度以及检测的可靠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种智能检测机器人,已经形成了机器人检测的新时代及工程检测机器人的系列与商业市场。例如日本东京煤气公司的蜘蛛型机器人,移动速度约60m/h ,重约140kg,采用16个超声探头可以对运行状态下的球罐上任意点坐标位置进行扫描。日本NKK公司研制的机器人借助管道内液体推力前进,可以测量输油管道腐蚀状况,其检测精度小于1mm。 丹麦Force研究所的爬壁机器人,重约10吨,采用磁吸附与预置磁条跟踪方式可检测各类大型储罐与船体的缺陷。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体现在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成品检测以及设备服役的各个阶段和保证机器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世界各国出版的无损检测书

无损检测技术简介及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简介及发展 窦在镇 机0801-1 20080520 【摘要】【关键字】:无损检测超声波射线激光涡流 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存在缺陷或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使其物理量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在不损伤被检物使用性能及形态的前提下,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的材料、产品和设备构件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等的一种特殊的检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目前具体技术原理分类和应用,同时就我国目前的检测技术做综述。 1无损检测简介 1.1概念 在不破坏的前提下检查共建宏观缺陷或测量工件特征的各种技术的统称。工业领域中的无损检测类似于人们买西瓜时的“隔皮猜瓜”。买西瓜时,用手轻轻拍打西瓜外皮,听声响或凭手感,想猜一下西瓜的生熟,这是人们常有的习惯。如果对猜想有怀疑,则要求切开看个究竟了。用手轻拍,对西瓜是无有损坏的,非破坏性的,听声响或凭手感猜想西瓜生熟,“隔皮猜瓜”,这是生活中的“无损检测”;而“切开看个究竟”,这就是生活中的破坏性检查了。不论无损检测技术如何发展,“隔皮猜瓜”这一主旨内涵不变;对检测结果(猜想)有怀疑时,要解剖(切开)进行验证,这一基本思想也不变。古老而简单的无损检测方法,如敲击器械,听声响,辨别有无裂纹等,是至今沿用的方法;但因它们对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做不出“基本相符”的判断,而不被视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法。只有技术方法才可保证无损检测结果如上所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2 无损检测的目的 无损检测的目的大体上可从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1.2.1 质量管理 每一种产品均有其使用性能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在该产品的技术文件中规定,例如技术条件、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等,以一定的技术质量指标反映。 无损检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非连续加工(例如多工序生产)或连续加工(例如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产品构件提供实时的工序质量控制,特别是控制产品材料的冶金质量与生产工艺质量,例如缺陷情况、组织状态、涂镀层厚度监控等等,同时,通过检测所了解到的质量信息又可反馈给设计与工艺部门,促使进一步改进设计与制造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收到减少废品和返修品,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例如,某厂生产45#钢球面管嘴模锻件,对锻件进行磁粉检测发现存在锻造折叠,使得锻件报废或需要返修而成为次品,折叠出现率达到30~40%。通过改进模具设计和模锻前的毛料荒形设计,以及改进模锻时摆放毛料的方式,使折叠出现率下降到0%,杜绝了因为折叠造成的废品和返修品出现,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节省了返修工时,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超声相控阵技术 超声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耦合剂和换能器接近被检材料,因此,超声换能、电磁超声、超声相控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检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超声相控阵技术使用不同形状的多阵元换能器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波束,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发射(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向的变化,然后采用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图像成像。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由于声束角度可控和可动态聚焦,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可检测复杂结构件和盲区位置缺陷和较高的检测频率等特点,可实现高速、全方位和多角度检测。对于一些规则的被检测对象,如管形焊缝、板材和管材等,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简化设计、降低技术成本。特别是在焊缝检测中,采用合理的相控阵检测技术,只需将换能器沿焊缝方向扫描即可实现对焊缝的覆盖扫查检测。 2.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将在330~3300 MHz中某段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分折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以及波的模

式变化,了解被测样品中的裂纹、裂缝、气孔等缺陷,确定分层媒质的脱粘、夹杂等的位置和尺寸,检测复合材料内部密度的不均匀程度。微波的波长短、频带宽、方向性好、贯穿介电材料的能力强,类似于超声波。微波也可以同时在透射或反射模式中使用,但是微波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材料的污染。由于微波能穿透对声波衰减很大的非金属材料,因此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以进行最有效的无损扫描。微波的极比特性使材料纤维束方向的确定和生产过程中非直线性的监控成为可能。它还可提供精确的数据,使缺陷区域的大小和范围得以准确测定。此外,无需做特别的分析处理,采用该技术就可随时获得缺陷区域的三维实时图像。微波无损检测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携带.但是由于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和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因而不能检测此类复合结构内部的缺陷,只能检测金属表面裂纹缺陷及粗糙度。 近年来,随着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各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的应用,微波无损检测的理论、技术和硬件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大大推动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无损检测行业发展

无损检测行业发展 班级: 学号: :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的检测技术。常见的有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裂纹等方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是中国无损检测学术组织,TC56是其标准化机构。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目视检测法(VT)等。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 无损检测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NDI)、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和无损评价(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NDE)。目前一般统称为无损检测(NDT),而不是特指上述的第二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各阶段之间也没有绝对的时间分界点,它们之间存在相互继承和发展,各自的主要特点如下。 1.无损探伤(NDI) 从国际上看,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无损检测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技术和任务都较为简单。在技术手段上可选择的并不丰富,主要采用超声、射线等技术;在任务上主要是检

测试件是否存在缺陷或者异常,其基本任务是在不破坏产品的情况下发现零件或者构件中的缺陷,满足工程需要,其检测结论主要分为有缺陷和无缺陷两类。 2.无损检测(NDT)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产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需求不断提升,仅仅检测出是否有缺陷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无损检测(NDT)这一发展阶段,不仅仅是探测出试件是否含有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他信息,例如缺陷的结构、性质、位置等,并试图通过检测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于国际上发达的工业国家,这一阶段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 3.无损检测评价(NDE) 尽管第二阶段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随着对材料、构件等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针对在役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越加突出,无损检测技术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无损评价阶段(NDE)。这一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96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14界世界无损检测大会(Word conference on NDT,WCNDT),在该次大会上提出了将无损检测(NDT)变为无损评价(NDE)这一重要观点,并很快被各国无损检测界所接受。在这一阶段,人们不仅要对缺陷的有无、属性、位置、大小等信息进行掌握,还要进一步评估分析缺陷的这些特性对被检构件的综合性能指标(例如寿命、强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程度,最终给出关于综合性指标的某些结论。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处于这一发展阶段。其他国家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

浅谈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 摘要: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 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abstract: in modern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choice of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has become a concern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must to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and feature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s in no damage to the material and finished product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ts internal and surface defects have the means. below is a brief introduce thre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ase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x-r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中图分类号:tb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无损检测的目的及其方法的选用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首先搞清楚究竟想检测什么东西,随后才能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规范来达到预定目

第三方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方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分析 一、第三方检测的起源 无损检测可用于产品质量检验和设备安全监督,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传统理念和模式中,无损检测作为施工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由承包商内部的无损检测部门执行无损检测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弊病很多,如检测程序混乱,工序制约弱化,弄虚作假屡发,质量评定就低不就高,检测人员看领导的眼色行事等。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制造业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外贸订单,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中国设厂直接进行生产。一系列的国际参与向中国提出了国际通用的第三方检测要求。这种第三方检测模式,也避免了施工单位自检时的弊端,能够真实的反映产品和工程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检测方和业主成本,保障了检测效果。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提出了无损检测技术服务行业化的概念,并且成立了行业协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无损检测机构孕育而生了。 采用第三方检测的模式,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保证了检验的公正性,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和财力。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管理人员职业化,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高,专业化强的特点,能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保障企业产品的使用安全,同时,能为企业制造工艺的改进做出积极地贡献,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服务于企业的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也会积极地追求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检测水平,从而促进整个无损检测行业技术能力的进步。 二、广东检测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广东省作为经济改革的先驱,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逐步成为工业比重越来越大的省份,这也促使广东省的GDP迅速上升。在2008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份,广东经济总量仍然保持第一。广东省的工业涉及造船、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民用航空维修、核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输变电、锅炉、压力容器、汽车、摩托车、海洋石油、石油化工、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桥梁等等,这些都带动了广东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发展。 广东省有第三方检测进入的行业和从事第三方无损检测的国内公司主要有: (1)特种设备检测:主要是对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进行检测,也有电梯、钢丝绳、游乐设施中涉及的无损检测。 (2)电力行业检测:主要面向电厂、电站涉及的发电锅炉、管道结构、汽轮机、发电设备中涉及的无损检测。 (3)建筑、船舶行业检测:主要是面对建筑钢结构检测特殊检测,例如地下管线检测、海上平台结构检测、水下检测、船舶等。 截止目前似乎尚未有专业的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轻工产品等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公司。 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机构分为A、B、C三级(对换证单位进行级别评定,新申请的单位不定级)。目前全国取得资格的单位有218家,以山东、江苏、广东为最多。全国共有16家A级单位,45家B级单位,其余皆为C级单位和未定级的单位。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专项资格的放开,标志着无损检测由原来的游击队变成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团队。 广东省取得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的单位有19家,其中A级2家: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华泰;取得B级的单位有3家:深圳太科、深圳嘉航、茂名长安;C级有6家:广州黄埔广石化、广州华楠、深圳神视、深圳兴安科、深圳中昌、湛江中海油等。这些无损检测机构大部分只取得了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只有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六项资格,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声发射六项资格,广州声华成为全国三家取得六项无损检测资格的单位之一。

检测报告模板

检测报告 XDJSJC-001 工程名称: 委托部门:金属实验室 建设单位: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电建一公司 监理单位:胜利监理 金属实验室 年月日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2、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3、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 十五日内向我部门书面提出,本部门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 复。 检测机构: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检测机构名称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时间环境条件(晴、阴、雨) ℃ 抽样数量见报告检验类别委托 检验项目 1、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 2、网架结构检测。(焊接质量、构件尺寸偏差、网架整体挠度、涂装工 程、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偏差) 检验仪器检测仪器设备:金属超声仪、涂层厚度仪、钢板厚度仪、水准仪、测距 仪、钢尺等 检验依据 1、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7、其它相关技术标准及通过鉴定的新检测方法或科研成果等等 检测结论 检测结论: 1、该工程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该工程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3、构件尺寸偏差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4、网架整体挠度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5、涂装工程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6、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偏差)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本页以下无正文) 检测机构(章) 年月日 批准:审核:检测:(两人以上签章)

无损检测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

无损检测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 对于新入行的朋友,技术上的解释其实是解决不了你的心病的。我想说说一个人的职业态度。 其实我也没有入行很多年,但就在我身边可以见到很多比我还要年轻的人,他们朝气蓬勃的加入一家公司,满怀希望的能大有所为,然后无一不是扫兴的发现现实全然不是想象的样子。这里的期望值有成就感的、有社会地位的,当然更多的如题主一样——钱。 你的期望值是什么并不重要,实际上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上只要你得到一样,其他的基本上也会来。所以朋友,如果你想要好的经济条件,需要走的路和大多数人都差不多。 如今的工作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体现,你很难一个人做成一件什么事儿,总要依靠他人。(当然现在的互联网思想正改变这一切,但如果你能利用互联网思维生存,也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了。)分工就意味着每个人干的工作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更多的时候是重复,在重复中提高效率。甚至你是干UT的,可能ET都干的都很少。只有不断重复才能提高技能。重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年轻人很难在此之中发现乐趣,而薪资是很难脱离乐趣而存在的,我相信你感觉自己赚的少,更多是做的不爽吧。 老生常谈,你确实应该先明白自己性格适合做什么,哪怕听是在无损检验这一行里,也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如果你喜欢四处游走,喜欢和人打交道,可以向监理方向发展;如果你只热心于技术,也可以向高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方向发展。兴趣直接决定你做到什么程度,而当你做到行内足够好,钱一般都不是问题。至少月入五位数不会是太久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城市,这个程度起码可以生存吧。再多就要靠你的热情了,这不是打工能做到的。 对于新人,我有几点小建议: 一是要不间断的学习,这行是个实用学科,你停下,就被淘汰,UT、ET都不是发展方向自动高效的新技术才是方向,这些都需要学习; 二是要有耐心,检验这行从来都不是书本那点东西就够的,所以耐心工作、积累经验很重要。 第三,挣钱分很多种,有的可以一夜暴富,有的细水长流,这一点一定要先想好。

焊缝无损检测报告样本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XXX无损检测有限公司超声波探伤检测报告Non-destructive Test . UT Repor 委托单位Consigner 报告编号:Report No. 结构名称Structure Name DN200 无缝钢管 对接焊 检测部位 Testing Location 如图示 As figure 产品图号 Product No. 工件材质Material / 材料厚度 Thickness ㎜ 检测数量 Quantity 接头型式Joint Type 对接焊缝 Butt weld 坡口型式 Bevel Type V 焊接方法 Welding Method FCAW(CO2) 仪器型号Instrument Type 仪器编号 Serial No. 检测时机 Test time > hrs 探头型号Probe Type 5P 9×9 4 °参考试块 Test Block CSK-IA/RB-2 扫查灵敏度 Scan Sensitivity φ3-16 dB 表面状况Surface condition 打磨 Grinding 耦合剂 Coupling 化学浆糊 CMC 综合补偿 Compensation 4 dB 执行标准UT standard GB/T11345-89 合格级别 Acc Criteria Grade II 检测日期 Inspection Date 开工---结束 检测部位示意图和详细说明:管对接部位 Testing location sketch and description: 拍张照片插入 检测结果:Test results: 按规程对图示焊缝进行了UT检测,结果符合GB/T11345-89 II级质量要求。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DE procedure, carried out UT inspection of marked locations where lifting eyes removed in the figures, the results are complied to grade I of GB/T11345-89. 检测员:Inspector: 证书号Cert. No.:日期Date:审核者: Manager: 证书号Cert. No.: 日期Date: 验收者: Surveyor: 日期Date: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摘要:本文概述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析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损检测;探伤;发展概况; 一、引言 任何设备或构件自身都可能有各种缺陷,关键是这种缺陷是否发展、发展得快慢及最后的危害如何。国内与国际上对承压类特种设备所含缺陷的危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含缺陷焊接特种设备安全评定已成为可能。而在进行评定分析时,结构缺陷的准确定位与定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缺陷对焊接结构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设备服役时的安全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无损检测手段对设备进行检查,再应用安全评价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检查得到的缺陷进行安全评定。可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与爆炸预防等技术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无损检测技术。本文对工业中常用的无损检测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概述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析了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工业常用无损检测原理及特点分析 2.1射线检测技术 原理:射线探伤法是利用射线透过物体时, 会发生吸收和散射这一特性, 通过测量材料中因缺陷存在而影响射线的吸收来探测缺陷的, 有缺陷部位对射线的衰减减弱, 运用胶片的照相原理浏黄穿透工件后射线的强度变化, 从而, 测量出工件内部缺陷大小、数和性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常用于探伤的射线有X 光和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分别称为X光探伤和γ射线探伤。一般情况下,射线探伤是不易发现裂纹的,或者说,射线探伤对裂纹是不敏感的。因此,射线探伤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型缺陷最敏感。即射线探伤适宜用于体积型缺陷探伤,而不适宜面积型缺陷探伤。2.2超声波检测技术 原理:超声波检测主要用于探测试件的内部缺陷, 所谓超声波是指超过人耳听觉、频率大于20 的声音。目前用的最多的探伤方法是脉冲反射法。脉冲反射法在探伤时用纵波或者横波把超声波射入被检物的一面, 然后在同一面接收从缺陷处反射回来的回波, 根据回波情况判断缺陷的情况。通常用超声波探头与待探工件表面良好的接触,探头则可有效地向工件发射超声波,并能接收(缺陷)界面反射来的超声波,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再传输给仪器进行处理。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常称声速)和传播的时间,就可知道缺陷的位置。当缺陷越大,反射面则越大,其反射的能量也就越大,故可根据反射能量的大小来查知各缺

无损探伤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版中国无损探伤检测市场调研与前 景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77262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年版中国无损探伤检测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20685←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66182099传真: Email:kf@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772626.htm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无损检测行业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个朝阳行业,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中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无损检测行业近年来获得长足的发展。我国已有3万多人获得中国无损检测学会颁发的等级证书,而且我国在无损检测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无损检测的重要性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而越来越突出,现代工业面临着“四高”——高温、高压、高应力、高速度,对工件和设备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成为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是一个无损检测大国,无损检测仪器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非常大。但目前占据的基本上都是低端市场,因此要加强我国无损检测研发方面,向高端市场前进。 《2015年版中国无损探伤检测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在多年无损探伤检测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无损探伤检测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无损探伤检测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无损探伤检测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2015年版中国无损探伤检测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无损探伤检测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无损探伤检测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无损探伤检测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无损探伤检测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夏纪真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夏纪真 (2011年7月) 无损检测资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772626.html, 一.概述(一)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的,回顾一下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都是一种物理现象被发现后,随之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一般的规律往往首先是在医学领域、军工领域应用,然后推广到工业领域应用。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部分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 射线检测 1895年11月德国渥茨堡大学教授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随后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γ射线; 1898年居里夫妇从铀矿中分离出镭 1900年法国海关首次应用X射线检查物品; 1919年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打出质子,进而建立起第一个核反应装置; 1920年前后X射线开始在工业领域应用; 1939年发现铀裂变现象,此后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逐渐进入γ射线检验领域; 1946年携带式X射线机诞生 超声检测 1830年已经有利用机械装置人工产生超声波的实验(达到24000Hz) 1914-1918年已经开始利用声波反射的性质探测水下舰艇的研究 1943年出现商品化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探伤仪 涡流检测 1824年加贝(Gambey)用实验发现金属中有涡电流存在,几年后佛科(Foucauit)确认了涡电流的存在; 1831年法拉第(Faradey)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5年麦克斯韦完成法拉第概念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建立电磁场理论; 1879年休斯(D.E.Hughes)首先将涡流用于实际金属材料分选; 1921~1935年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先后问世; 1930年实现用涡流法检验钢管焊接质量; 50年代初期德国福斯特(Forster)开创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新阶段,涡流检测技术开 始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磁粉检测 1868年英国应用漏磁通探测枪管上的不连续性; 1876年应用漏磁通探测钢轨的不连续性; 1918年美国开创磁粉检测首例; 1930年德国福斯特(Forster)将磁粉检测正式引入工业领域; 1933年提出漏磁检测设想; 1947年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研制成功 渗透检测 1930-1940年代:煤油、“油-白法”、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的渗透检测方法出现 1941荧光染料的发现与应用,采用紫外线辐照显示,吸收剂-显像剂应用 1950出现以煤油与滑油混合物作为荧光液的荧光渗透检测 1960后出现自动流水线,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开始关注对氟、氯、硫的控制 微波检测 1948年微波被首次用于工业材料测试 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上以二次世界大战为重要的转折点:二战前已经起步并开始得到少量的初步应用,在二战期间由于医学和军事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在二战后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代和现代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二)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实际上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已开始在一些机械工业领域中得到少量应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在军工领域(特别是航空工业)以及和军工相关的重工业领域和科研机构开始注重X射线、磁粉、渗透、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其中不少工作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当年一批年轻人加入到了无损检测技术行业,成为今天被我们尊称为我国无损检测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超声无损检测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历一个世纪,尽管无损检测技术本身并非一种生产技术,但其技术水平却能反映该部门、该行业、该地区甚至该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无损检测技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统计资料显示,经过无损检测后的产品增值情况大致是,机械产品为5%,国防、宇航、原子能产品为12%-18% ,火箭为20%。例如,德国奔驰公司汽车几千个零件经过无损检测后,整车运行公里数提高了一倍,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日本小汽车生产中30%零件采用无损检测后质量迅速超过美国。德国科学家认为,无损检测验技术是机械工业的四大支柱之一。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没有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美国就不可能享有在众多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现代工业是建立在无损检测基础上的说法并不为过。世界各国都对超声无损检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橄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因此.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颇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体现在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成品检验以及设备服役的各个阶段,体现在保证机器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世界各国出版的无损检测书籍、资料、文献中,超声探伤所占的数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有关资料表明,国外每年大约发表3000篇涉及无损检测的文献资料,全部文献资料中有关超声无损检测的内容约占45 %。前几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论文集收录的论文中有关超声检测的论文数遥遥领先于其它检测方法,特别是2000年10月在罗马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WCNDT)收录的663篇论文中,超声检测就占250篇(2000年WCNDT会议收录的论文分布情况)。这些都说明超声无损检测的研究势头和其在无损检测中的重要地位。 1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1.1 无损检测技术向高准确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20世纪70 年代以来,超声检测的数宇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图象化成为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标志着超声无损检测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俐技术、记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已经进人到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信息加工时代。表现在: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产品运行过程的监督(如对轧钢的生产线的监控)。对涂有各种厚度的防腐材料和保温层的工程检测技术:能自动扫描、自动定位与跟踪检测对象的各种检测机器人:对缺陷的自动识别与记算机模拟技术的深入研究等。其中计算机模拟或仿真技术就是可以不通过制造试件(顶埋有各种人工与自然缺陷).获得各种缺陷信号。采用计算机软件方法模拟检测过程,要对检测系统的结构与缺陷参数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还相当少。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无损检测技术已逐步从NDI和NDT向NDE过渡。无损探伤(Nondestruction Inspection NDI)、无损检测(Nondestrutuve testing NDT)和无损评价(Nondestruction Evauation NDE)是无损检测发展的三个阶段。超声无损探伤是初级阶段,它的作用仅仅是在不损害零部件的前提下,发现其人眼不可见的内部缺陷,以满足工业设计中的强度要求。超声无损检测是近20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术语,它不仅要检测最终产品,而且还要对生产过程的有关参数进行监测。超声无损评价是超声检测发展的最高境界,不但要探测缺陷的有无,还要给出材质的定量评价,也包括对材料和缺陷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及其评价。

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史

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史 摘要:众多事实已证明,中国从上古时代起就已对医疗、环境、军事、材料、运输、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诊断。本文列举了笔者所知射线、磁粉、超声、(电磁)涡流和声振动等无损检测技术始于中国的时间、地点和先驱者姓名以及部分早期的发展史料,说明我国的现代无损检测已持续了近百年。简略地勾画从古代到现代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一条发展之路。 关键词:无损检测;中国;简史 笔者自从步入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实验室以来,初次接触无损检测这一领域,对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历史,发展等知之尚少,利用了自然辩证法这一课程研究思路以及专业方向上的资料,对中国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一个简略地回顾。 1我国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 (1)中医靠“望、闻、问、切”诊病,其中的切即切脉、按脉———由感触到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种类、所在和轻重,而“望”就是目视观察。显然“望”“闻”和“切”即是我国最古老的“无损检测”,因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此等记载,更不用说司马迁著《史记》中的(战国人)《扁鹊传》了。 (2)东汉顺帝阳嘉无年(公元132年)太史令张衡(河南南阳西鄂人,公元78-139年)发明“候风地动仪”———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后汉书》载:“……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徵,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之。”这是我国最早用仪器进行的无损检测。 (3)唐朝杜佑(公元731-812年)所撰《通典》《拒守法》中载“地听:于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甖(小口大腹之盛酒瓦器)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于井中,讬甖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从而防备敌方(特别是骑兵)的突然袭击。说明我国唐朝天宝年(公元742-755年)前早已掌握此项技术。 (4)根据硬物敲击木材、石料、墙壁等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们质地的优劣———有无空腔,破裂等缺陷。历史悠久,始于何时待查。 (5)瓷器店员双手抛接稻草捆成的瓷碗束把(每束把捆瓷碗数十),凭束把落回双手时的声音辨别瓷碗在运输过程中有无破损。历史悠久,时间待查。 (6)由银元互撞发出的声音辨别其真伪———含银量的多少。当始于18世纪墨西哥“鹰洋”输入我国之时。 (7)铁路检车员用小鎚敲击火车轮对,根据声音判别其中有无故障。当始

无损检测技术与发展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无损检测技术与发展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制:三年制 姓名:任立龙 学号:11070424 指导教师:邢老师 二O一O年3月2日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指导教师:2010年月日

摘要 本文针对应用激光、超声和射线等方法的无损检测技术,分别对其概念、检测方法、优缺点做了详细阐述。在跟踪和预测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说明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工业检测领域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目录 引言 (5) 第一章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6) 1.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6) 1.2.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7) 1.3.激光无损检测的发展 (7) 第二章超声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8) 2.1.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8) 2.2.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 (9) 第三章射线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内的应用与发展 (10) 3.1.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10) 3.2.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 (11) 第四章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2) 4.1.超声相控阵技术 (12) 4.2.微波无损检测 (13) 第五章总结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引言 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1-12T17:18:26.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作者:赵晓勇 [导读] 摘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领域中使用频率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检测技术。 临沂蓝天锅炉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34 摘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领域中使用频率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检测技术。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已得到了巨大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几乎所有工业的探伤领域,例如作为基础工业的钢铁、化工、机械、压力容器等有关部门。在铁路运输、造船、兵器、航空航天工业等重要部门和高速发展中的集成电路、核电等新技术产业中也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还应用在新型陶瓷、复合材料等新兴材料及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在役检查中。本文分析了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超声无损技检测技术自被研究应用以来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在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当中,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具备有其他技术所无法相比的优势,超声无损技术适用的领域更为广泛,检测成本较低,检测深度较大。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方便快捷,而且该技术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超声检测技术在各国都被受到普遍的应用,目前,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被受到重视,相关的技术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最为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 一、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瞩目。我国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在不断的取得进步。该项技术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了重视与广泛的应用。我国结合具体国情与在实际使用技术的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不断的就该技术进行各种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在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成果。同时,我国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领域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专业无损检测人员较少,设备科技水平低等。所以要更加重视对该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可以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些与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的网站,可以对检测技术做出改善与调整,促进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对检测工作各个环节都做出规定,使整个操作有序进行。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检测技术,我们可以更新检测设备,紧跟国际标准,对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出规定,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考核制度,使检测人员的工作水平能达到国际要求,提升我国超声无损检测工作的工作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在超声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可以使该技术能应对更复杂的检测工作,在提取并分析数据时更为方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以满足时代需求。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发展至一定时期的时候开始向数字化、自动化、图像化的新层次进步,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无损技术基于计算机技术进入到新的信息加工发展阶段,使用检测技术的时候由计算机来进行控制与操作。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发现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可以及时的精准定位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在检测工作开始前,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前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建立时要对检测系统的结构等做出精准的测量与判断,所以在产品的检测过程中尚未普及。国外在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一般而言,无损检测经过了无损损伤、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三个阶段。无损损伤是在不对零件做出损害的情况下探测到零件内部的问题,该阶段的技术含量最低,以应对工业部件的强度要求。超声无损检测在对完成品进行检测的同时也要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不仅检查产品的内部问题,还要对材料质量做出分析与研究,是近年来最广泛被提及与应用的技术手段。二、发展趋势 在研究热潮的推动下,超声检测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对于超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相控阵探头的开发及优化、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方法的研究、数据处理、缺陷分析等方面。下面的小节将对目前的几个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1.相控阵声场仿真。超声检测中,检测声场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被检区域进行有效的检测以及能否达到较优的检测精度。由于超声相控阵的声场建模仿真是开发及优化相控阵换能器并对零部件进行有效检测的基础,因此一直是相控阵研究的热点问题。多种声场模型被研究用于超声相控阵的建模仿真,最常见的主要有瑞利积分法、多元高斯法等。超声相控阵的声场仿真有助于相控阵换能器的设计、优化,以及检测方案的确定,可以指导硬件平台的搭建,避免时间及经济成本的浪费,是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2.全矩阵捕捉。相控阵列通过对各阵元发出声束的延时叠加来获取预设的偏转及聚焦声束,各阵元接收到试件内部缺陷反射回的声波后,依据相应的接收延时法则叠加后被存储,进而由图像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相控阵共含有N 个阵元,每次激发阵元数为M,则一次线性扫查后共需存储( N-M +1) 个序列的A 扫信号,组成一个B 扫图像。全矩阵捕捉不同于上述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它采集并存储每个发射/接收阵元对所对应的A 扫时域信号,由第一个阵元进行发射,所有阵元接收,照此规则依次单个激发所有的发射阵元。因此,这种方式下,共需采集存储N2 个A 扫信号,这些数据被称为全矩阵。全矩阵捕捉的目的是在一次检测过程中获取所有发射/接收组合的回波数据,以便于进行多样的后处理操作。全矩阵捕捉会带来巨大的数据量,但在后处理中可呈现出多种聚焦形式,而无需多次测量,从这一角度来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全矩阵捕捉及各种后处理算法的结合适用于静态的检测对象及允许离线处理数据的情况,随着计算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数字化、图像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工业若干领域的在线检测、动态检测明显增多,对超声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超声检测系统将进一步向高精度、高分辨率方向发展,检测渐趋于实时化、定量化。 参考文献: [1]王宁川.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5 ( 30) . [2]商皓,李大为.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南京邮电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5 ( 4) .[3]王新.超声无损检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6( 3) : 561 - 5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