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5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一、语文基础积累(25分)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3分)水乡的人最懂水。
沐浴众生,泽及万物,水最仁慈;扬清激浊,dí(1) 荡污垢,水最义气;柔而难犯,弱而克gāng(2) ,水最勇猛;自戒盈满,而流于qiān(3)卑,水最智慧。
水的德行如此,能不向水学习?【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分析】这是一道基础型题目,考查汉字的拼写.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汉字中的同音字和形似字,结合具体语境确定汉字的写法.涤荡污垢、弱而克刚、流于谦卑.【解答】【答案】:(1)涤(2)刚(3)谦【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拼写.这是基础型题目,做题时要注意同音字,把字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这一可以提高准确率.2.古诗文名句填空。
(9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2)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5)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6)登高望远,美景尽收,胸襟开阔,心灵敞亮。
杜甫说得好:“,。
”(7)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要结合古诗文名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熟练背诵,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且能准确默写、不出现错别字.【解答】(1)悠然见南山;(2)几处早莺争暖树诗中“暖”容易写错,需要重点记忆;(3)月上柳梢头诗中“梢”容易写成“稍”,需要重点记忆;(4)叶底黄鹂一两声;(5)濯清涟而不妖句中“濯”容易写错,“涟”容易写成“莲”,需要重点记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能熟练背诵,对其中的重点句子还要做到准确默写.3.结合语境揣摩句意,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3分)。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5年江苏宿迁市中考)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o):船桨。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9.《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句的内容相呼应。
(2分)10.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7.(3分)D8.(5分)(1)(2分)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3分)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9.(2分)作者(梅尧臣)峰壑攒水上(每空1分)10.(3分)示例:此句写得好。
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词语的理解(含解析)

词语的理解1.【2015·贵州毕节】下列句中加点字释义用法有误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以:因为。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谢:感谢).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1.【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C项中加点的“谢”的意思是“认错,道歉”。
【答案】C(2015·广州市)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1)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童趣》)().(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解析】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注意如下几个词语的特殊用法。
第(1)题中的“道”是名称作状语“在路上”;第(2)题中的“信”是通假字;第(3)题中的“劳”是使动词。
【答案】1在路上;2通“伸”,伸张;3使??劳累;4慢慢地;5坏,耽误。
(2015·浙江台州市)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6分)(1)暮而果大亡其财(▲)(2)两股战战(▲)....(3)欣然规往(▲)(4)媵人持汤沃灌(▲)..(5)辍耕之垄上(▲)(6)年且九十(▲)3(1)丢失(2)大腿(3)计划(4)热水(5)去、往(6)将近考点:本题考查对课本中重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入手。
解。
2018--2015年中考语文全国文言文试题及答案汇编(122页)

2018年【重庆市(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名.之者谁()(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觥.筹交错()(4)树林阴翳.()10.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
……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
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
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
②藉:借助。
③经年:一年以后。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C.全队溃覆,几为.所禽仅有“敌船”为.火所焚D.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20.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17.D(3分) 18.C D(4分,各2分)19.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4分,各2分。
201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答: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2015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15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
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
③岩穴:指隐士。
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
⑤孟津之河:黄河。
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
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2分)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自比于.管仲采贤俊于.岩穴B.先主器之.君吴、楚之.士C.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D.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18.解释句中加点词。
(2分)⑴凡.三往,乃见()⑵先主遂诣.亮()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xx•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
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
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
②从事:一般属官。
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12(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9分)3柳宗元传4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5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6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78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9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1011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1213[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14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516(1)禹锡终易.17)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18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19(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2021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22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3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4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526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27自己的话概括。
(3分)28(1)为友:29(2)为官:30(331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32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33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346.A35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36“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37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38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39“若是”。
40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41替老百姓办实事。
(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分)4243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
“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44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4546【附译文】47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48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49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50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5152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53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5455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56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57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58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59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606162(2015·江苏常州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
(1663分)64【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65..,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66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67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6869【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70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7172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73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74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曰:“吾75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76“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7778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79[注释]①信:韩信。
②萧何:刘邦的丞相。
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80(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81节选)8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臣本布衣83..()..()②先帝不以臣卑鄙84③何闻.信亡()④王许.之()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8586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7译文:88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89译文:90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91的经过?(4分)92答:9394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9596答:97987.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99含义。
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100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101开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102的运用。
(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
(2)关键词“所以”“去”。
103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1分)从而发愤图104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10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6107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
(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
甲段中刘108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109态度,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110[附译文]111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112113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114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115116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117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118韩信。
”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119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120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
”121122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123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124125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126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
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127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128(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9【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30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131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132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133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134焉。
13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136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137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138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39【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140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141142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143【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144寝:停止。
145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46(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_______147(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_______148(3)无地置.土置:___________(4)公遂.止遂:___________149150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5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153_______________(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541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_______________1573.理解填空。
158甲文中①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和智叟对159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1601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164_______________165七、1.(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166放置)(4)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