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x

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
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 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 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 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 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 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2
学海无 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 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 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4) 太宗①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 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1
学海无涯
(2)尽释.车而走
释:
2. 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
一项是( )
A. 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 徒步
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
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
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
4. 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2)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 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①之乘,使驺子②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 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 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①不,没有②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2016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 2 -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少.时家贫少:(2)无不立对.对: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一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曹冲救库吏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
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③。
太祖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④固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曹操。
②首罪:自首请罪。
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
③闻:报告。
让……听到。
④县:通“悬”。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其主不吉 ( ) (2)今单衣见啮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冲于是以刀穿单衣13.4分)14.联系上下文,“”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应该是。
(2分)A.惊B.怒C.问D.笑11、(1)它的⑵被12、(2分,关键词“以”、“穿”)曹冲于是拿着刀戳穿(自己的)单衣13、(4分)单衣见啮(迷惑太祖)为库吏解围做准备14、(2分)D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1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2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3。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1姨妹:姨母的女儿○2二子:两个女儿○3女弟:妹妹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少.师皇甫颖少()(2)泰亟往还.之还()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1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1;○2。
(4分)1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1)小时候(2)归还(每格2分,共4分)12、B(2 分)13、①没听从劝告,娶了身体有残疾的姐姐②归还了银灯台(每格2分,共4分)14、义〔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四川省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突破12 断句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2断句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数篇,几篇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主成1-3题。
(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爰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干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九试于乡,不得举()⑵客有至者,则延入()⑶常语学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爰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⑴爰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10篇附答案)

(一)读书佐酒(12分)(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7.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
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讨:__________(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匿: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
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
②除:被授予官职。
③白母:禀告母亲。
④在言路:指当谏官。
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
⑥触忤:触怒(皇帝)。
⑦主上:皇帝。
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四)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①之乘,使驺子②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
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乘:__________(2)尽释.车而走释:__________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五)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
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为刘备中郎将。
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
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
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
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
⑤许、父:许由和巢父。
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
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
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
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候:__________(2)伐.雷鼓伐: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六)太宗①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数:__________(2)必轻.吾国轻: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七)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