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十二套,共127页,均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15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4)弗之.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②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①稍葺而新之:
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小贴士:
背:参照成语“背井离乡”,可推测其含义。
观:回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其义。
适:①〈动〉适应,顺从。②〈动〉出嫁,嫁。③〈动〉往,到。④〈形〉适宜,舒适。⑤〈副〉恰好。⑥〈副〉刚才。(摘自《古汉语词典》)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自 余 读 书 山 艇 子 辄 留 小 舟 于 池 中 月 夜 夜 夜 出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020年中考专项: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版

新课标中考专项: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2.A3.略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二、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 7上 2. 陈太丘与友期行(共45张PPT)

(2)去后乃至( 才
)
(3)期日中( 正午时分 )
上一页 下一页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 也不回地走进大门。
上一页 下一页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表示歉意, 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 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 有理即可)
上一页 下一页
四、 模拟演练
模拟题一
上一页 下一页
元方时年七岁,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上一页 下一页
门 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令尊在不 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上一页 下一页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 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开始的,从三个方面体现出了陈元方的“方 正”。其一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 “待君久不至,已去。”其二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 父的回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有理有据,维护了自己父亲 的名誉。其三写“元方入门不顾”,拒绝与品行恶劣 的人来往,体现了他为人处事的原则性。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吉林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砖(节选)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
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shān)泥:揉合粘土。
②汲:从井里取水。
泛指打水,取水。
③错:交错,错杂。
④趾:脚。
⑤戛:刮平,削平。
1.“人逐数牛错趾”句中“逐”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上好的粘土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
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③,必过④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⑤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节选自《宋史》卷三三六) 【注释】①凛然:严肃的样子。
②指:意图,意思。
③展墓:扫墓。
④过:拜访,探望。
⑤化:教化,感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奉.之如严父 ____________(2)吾无过.人者 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6·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馀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
⑤我曹:我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心好.之 ____________(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馀人 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9·襄阳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
②河南:指河南郡。
③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假传圣旨。
⑤数:屡次。
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使:____________②乃.召拜为中大夫乃: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从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9·扬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有删改) 【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枳棘非鸾凤所集”中“集”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19·德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
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
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释】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
②幽潜:指幽居避世。
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2019·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
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后,衡病重而卒。
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或.问之________ ②亦不睨.视而去________2.翻译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许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