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并.自为其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或.以钱币乞之/或.异二者之为C.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D.贤于.材人远也/于.厅事之东北角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B.今夫.不受之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并自.为其名/还自.扬州D.从.先人还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卒.之为众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课内单篇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课内单篇

《伤仲永》(海南省卷)(三)文言文阅读(12分)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

(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号打“√”。

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Ⅰ阅读《伤仲永》,完成第11~14题。

(12分)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自人教版教材)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邑.(yì)人奇之B.以钱币乞.(qǐ)之C.环谒.(jiē)于邑人D.泯.(mǐn)然众人矣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伤.仲永(2)借旁.近与之(3)稍稍..众人矣..宾客其父(4)泯然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未尝识书具。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4.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11.(2分)C12.(4分)(1)叹息;哀伤(2)附近;邻居(邻近)(3)渐渐(逐渐)( 4)消失【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4分)参考答案:(1)曾认识书写工具(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给分点:尝、书具)(2)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值得称赞、赞赏)的地方。

(给分点:文理、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分)示例1: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5)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

(5)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

(5)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一)【2015·湖南省长沙市】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

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衣襟。

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

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唐睢不辱使命》)B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C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D 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陵见其至诚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xx•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

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

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

②从事:一般属官。

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禹锡终易.)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3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2015年全国卷语文Ⅱ卷 古文原文

2015年全国卷语文Ⅱ卷 古文原文

<15年Ⅱ卷>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
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
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
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
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
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

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28 专题二十八 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28 专题二十八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二十八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15〃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

(15分)[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儿童相见不相识D.相形见绌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B.时人莫之许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26 专题二十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十六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15〃山东聊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人恒过.然后能改6.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答案】5.①这个,这样②犯错误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7.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二、(2015〃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1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3分)蒙骜①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

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⑴帅师.伐魏⑵徒.以有魏也⑶蒙骜遁走.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答案】(一)(13分)5.(3分)⑴军队⑵只,仅仅⑶逃跑6.C(3分)7.⑴(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⑵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4分)8.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

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

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

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

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

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

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

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答案】9.A(约定)【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⑴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⑵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广东省梅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2分)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比作C.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D.若是.者是:判断动词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13.填空。

(5分)⑴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一是“”;二是“”。

(用原文填空)(2分)⑵“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和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3分)1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4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一老父衣.粗衣衣:穿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去:离弃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恶:厌恶D.愿闻余.教余:我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答案】11.D(2分,代词,这样)1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分)13.⑴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⑵举贤任能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儿子的私情)反衬(每空1分)14.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

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15.D(2分,这句中的“余”是“您”的意思)16.C(2分,老人是想借此提醒孙叔敖为官要谨慎,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和不满)【参考译文】私心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孙叔敖纳言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

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

”老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广东省汕尾市】(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物各有短长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

②船人:船夫。

③间:间隔。

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

施,使用。

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

⑦小狸:小野猫。

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

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A.甘戊使于.齐(于:到)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