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滕王阁序》解析(含文化常识、语法、成语)

《滕王阁序》解析(含文化常识、语法、成语)

《滕王阁序》解析,含文化常识、语法、成语解题: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秋日 → 时间,即九月九日。

登→ 登高而赋、登高必赋乃古人之优良传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谢榛《诗家直说》卷四:“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绝迹,振响于无声也。

”登高(人、地)——望远(景)——抒怀(情),是这类作品通常的思路。

洪府 → 南昌,即豫章,交代滕王阁所在地。

滕王阁→交代登高的地点。

饯别 → 凸显盛筵、饯别,交代写作缘起。

序 → 交代体裁、写作目的。

“题”的本义是“人头的正面”,《说文》释为“额’,就此文来看,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乃文章的主脑,全文扣题而行文。

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

结构清晰,过渡自然。

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文言知识】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和“带”都是意动用法,“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

牛、斗,二星宿名。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雄州,大州,指洪州。

雾列,(房屋)像雾一样罗列;雾,名作状,像雾一样。

俊采,指人才。

星驰,形容人才多如众星运行;星,名作状,像星一样。

尽东南之美:尽,副词作动词,都包括。

美,形作名,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雅望,好的声望。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一、实词解释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3、披绣闼(开,小门)4、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5、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6、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7、逸兴遄飞(副词,迅速)8、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9、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0、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1、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2、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3、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14、豫章故郡故:旧15、地接衡庐(接:接壤) 16、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18、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19、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20、高朋满座(高:尊2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22、彩彻区明(彻:普照)2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2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 序:名词,时序。

属:是。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25、潦水尽而寒潭清(尽:干涸。

寒:寒冷。

清:澄清)2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

凝:凝聚。

暮:傍晚。

紫:呈现紫色。

)2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体势:态势,形势。

)27、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29、二难并(并:会聚一起。

)31、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

中:最高处。

)32、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

娱游:欢乐。

)33、兴尽悲来(兴:兴致。

)3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悲怜。

失路:迷路,不得志。

)35、屈贾宜于长沙(屈:被……贬谪。

)36、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37、老当益壮(当:应当)38、穷且益坚:且:反而。

39、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40今兹捧袂(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41、一介书生(介:个)42、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词多义
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形容词,旧 连词,所以 副词,特意 名词,原因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④聊乘化以归尽 副词,全,都 动词,没,干涸 动词,全部用出 动词,完,尽头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是,属于
且:
连词,可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副词,将近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姑且,暂且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文言句式
1、物华天宝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所赖君子安贫 5、童子何知 6、纤歌凝而白云遏 7、怀帝阍而不见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物有华天有宝 省略句 胜友如云聚集 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 省略句 所赖君子安于贫 省略句 宾语前置 被动句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滕王阁序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起:腾蛟起凤 4、屈:屈贾谊于长沙 5、窜:窜梁鸿于海曲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目: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使动用法,使…出走
名词,类 动词,在,掌管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连词,则,就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答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答案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总结1、俨.骖騑于上路(严,整治)2、云销.雨霁(消,消散)3、所赖君子见机.(几,预兆)1、千里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2、俨骖騑于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旅途,动身3、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不得志今:没有钱,穷困4、时维.九月古:在今:维护,维持5、北海虽赊.古:远今:欠三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以……为带使动用法1、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来2、腾.蛟起.凤:使……腾空;使……起舞3、屈.贾谊于长沙:使……屈居4、窜.梁鸿于海曲:使……出走,使……逃名词用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如同星星一样名词用作动词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看副词活用作动词尽.东南之美:全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尽东南之美.:美好的人才,才俊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尽潦水尽而寒潭清(干涸)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引恭疏短引(序,名词)穷岛屿之萦回(穷尽)穷穷且益坚(困厄,处境困难)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来)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下面)俨骖騑于上路(高)上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上面)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于,引申为“掌管”)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即胡天八月即飞雪(就)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省略句1、物华(是)天宝2、胜友如云(聚集)3、渔舟唱(于)晚宾语前置童子何.知[小孩子知道什么]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都被遏止(不再飘动)]介词结构后置1、俨骖騑于上路...[在高高的道路上驾车前行,在崇山峻岭...,访风景于崇阿中寻访美景]2、望长安于日下...[在日下远望长安,在云间遥看吴会] ...,目吴会于云间。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 “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3.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①四美具,二难并“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三)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四、一词多义1.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畐词,全、都。

滕王阁序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滕王阁序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滕王阁序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滕王阁序一、文学常识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

“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

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

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适逢洪州都督严公于九九重阳之际大宴滕王阁。

广邀宾朋,王勃亦应邀赴宴。

本文就是在宴席上的即兴之作。

文章原来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

全文紧扣题目,结构紧凑,文脉贯通,且能脱出一般骈文模山范水之窠臼,融入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情并茂,情景交融,所以能流传千古。

二、原文及译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高考必背古诗文王勃《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 “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 无路请缨,等终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 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 “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 “像星一样”。

②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 “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 “向下”。

2.名词作动词① 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 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④ 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3.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 “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 …为衣襟”和“以… …为束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知识检测石永飞整理一、通假字,标出并解释。

俨骖騑于上路云销雨霁所赖君子见机二、古今异义词,标出并解释。

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2.一介书生古:个3.盛筵难再古:第二次4.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5.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6.彩彻区明古:日光古:天空7.序属三秋古:时序8.路出名区:古:过经过9.千里逢迎古:迎接10、阮籍猖狂古:狂放不羁11、君子见机古:预兆12、童子何知古:未成年的男子三、词类活用,标出该词,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蛟起凤使……腾空,使……起舞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8、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9、上出重宵,下临无地名作状向上向下10*、一言均赋名作动铺陈??11、烟光凝而暮山紫名作动呈现出紫色12、梓泽丘墟名作动变成丘墟13、四美具,二难并形作名美事难得的人14、川泽纡其骇瞩使动使……惊骇四、一词多义,解释。

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④既克,公问其故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③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尽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是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②恭疏短引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带领④引次江北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穷尽②穷且益坚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⑤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7、数:①识盈虚之有数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⑤而公子亲数存之屡次8、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尚且⑤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9、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同上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10、胜:①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②躬逢胜饯盛大的③胜地不常优美的、美好的④驴不胜怒,蹄之承受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尽11、舍:①舍簪笏于百龄放下、舍弃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房屋、住所③退三舍而避之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释放12、序:①序属三秋时序②滕王阁序送别赠言的文字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有序的行列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排序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

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

举《五经》,至大理丞。

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皇祜中,颇多灾异,奎极言其征日:“水旱饥馑,此天道之不顺也。

地震为患,大河横流,此地道之不顺也。

邪曲害政,群小纷争,众情壅塞,此人事之不和也。

夫帝王之美,莫大于进贤退不肖。

今天下皆谓之贤,陛下知之而不能进;天下皆谓之不肖,陛下知之而不能退。

内宠骄恣,近习回挠,阴盛如此,宁不致大异乎?又十数年来下令及所行事,或有名而无实,或始是而终非,故群臣百姓,多不甚信,以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久。

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

毋为人所测度,而取轻于天下。

”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

富人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取物产及妇女。

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

居三月,治声赫然。

除端明殿学士,拜枢密副使。

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

逾月,参知政事。

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帝顾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颇以为不恭。

今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奄状其过。

诏除陶翰林学士,奄执不可。

陶又疏奎阿附。

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

司马光谏日:“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

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

”帝乃召奎归中书。

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

明年薨,年五十八。

赠兵部尚书,谥日文肃。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卜六·列传第七十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深器之器:器重B.奎发孙宿恶宿:往日C.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状:陈述D.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竟:竟然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奎敢于直言的一组是()①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②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③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④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⑤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⑥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祜年问发生了很多灾异事情,吴奎陈述了“天道”“地道”不顺及“人道”不和的现象,劝谏皇帝要进用贤能贬退无才。

B.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处理事情敏捷,特别是对富豪孙氏侵占别人的财产和利益一事的处理,更使他名声赫然。

C.宋神宗刚即位时,想召王安石到朝廷任职,在吴奎的极力劝谏反对之下,宋神宗没有重用王安石,只是任命他为江宁知府。

D.御史中丞王陶因毁谤宰相韩琦而被贬,吴奎也因支持王陶而受到牵连,但在司马光的劝谏下,皇帝还是把吴奎留在了中书省。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9.D(竟:终究)11.A(③句是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的所作所为,⑥句是司马光的谏言)12.D(吴奎并未支持王陶,而是反对王陶)13.(1)认为陛下说起来虽然恳切却不能施行,实行起来虽然急速却不能持久。

(3分。

谓:认为;切:恳切;锐:急速)(2)(陛下)不要被别人妄加揣测,从而受天下人轻视。

(3分。

测度:揣测;取轻:轻视,看轻;被动句式)(3)皇帝下诏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坚持认为不可以。

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

(4分。

除:授予;执:坚持;疏:上奏;阿附:迎合依附)参考译文:吴奎字长文,是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天性记忆力强,对于书籍无所不读。

因精通《五经》被提拔,官至大理丞。

宋仁宗很器重他。

入朝做了右司谏。

每次进言,只是劝告皇帝约束左右奸人幸臣。

皇祐年间,有很多灾异的事情发生,吴奎极力陈述这些事情的征兆说:“水灾旱灾导致饥荒,这是天道的不顺应。

地震成灾,黄河泛滥,这是地道的不顺应。

邪恶损害政事,小人纷乱相争,众多实情被堵塞,这是人事的不和谐。

帝王的美德,没有比进用贤能贬退无才更大的。

现在天下都认为他贤能,陛下知道却不能进用;天下都认为他无才,陛下知道却不能贬退。

宫内宠幸之人骄横放肆,身边亲近之臣回护阻挠,阴气如此兴盛,怎么能不招致大的灾异之事发生呢?又十几年来下命令以及施行的事,有的有名无实,有的开始正确结果错误,所以群臣百姓,大多不太信任陛下,认为陛下说起来虽然恳切却不能施行,实行起来虽然急速却不能持久。

我希望陛下谨慎地遵守以前的诏令,有人敢私自阻挠,一定给他治罪。

陛下不要被别人揣测,从而受天下人轻视。

”吴奎被授予翰林学士,代理开封府在府。

吴奎在参与政事方面极为通达,处理事情机敏迅速,下属官吏不敢欺瞒。

富人孙氏侵占别人的财产和利益,有亏欠他利息的,竟至于强取人家的财产及妇女。

吴奎弄清孙氏往日的罪恶,把他们兄弟流放到淮、闽一带,富豪狡诈之人畏惧收敛。

过了三个月,开封大治,名声显著。

被授予端明殿学士,封为枢密副使。

治平年间,遭逢父丧,居丧期间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在墓旁筑庐守丧,一年四季洁净整肃地祭祀,不做佛事。

宋神宗刚即位,吴奎恰好服丧期满,凭原职回到朝廷。

过了一个月,任参知政事。

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推辞不来,皇帝看着辅政的大臣说:“王安石经历先帝朝代时,召他不来,我认为他很不恭敬。

现在召他又不来,果然是病重呢,还是有所要求呢?”吴奎说:“我曾经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且自以为是,做人行事不切实际。

万一重用他,一定会扰乱朝廷法纪。

”皇帝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借议论文德不领朝班的事毁谤宰相韩琦,吴奎陈述王陶的过失。

皇帝下诏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坚持认为不可以。

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

王陶贬官出京后,吴奎也凭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府。

司马光劝谏皇帝说:“吴奎名望清正显重,现在因为王陶而给吴奎降职,恐怕大臣都会感到不安,各自要求退职离去。

陛下新近即位,对于天下的议论不太合适。

”皇帝就召吴奎回到中书省。

等到韩琦被免去宰相,吴奎最终还是出京任青州知府。

第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被追授为兵部尚书,谥号为文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