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3G关键技术介绍-博学堂(学员版)

3G关键技术介绍-博学堂(学员版)

CN
CN-PS


信道的管理和分配 互通功能 呼叫的处理和控制 越区切换和漫游的控制 用户位置信息的登记与管理 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和管理 服务类型的控制 对用户实施鉴权
HLR AUC EIR
GGSN SGSN
移动性管理:



收集计费信息
GMSC是网关MSC,与PSTN相连
29
USIM Card
USIM功能
用户识别模块(USIM):

用于识别唯一的移动设备使用者 存储与用户有关的信息,包括IMSI、MSISDN、密钥、服务列表和临时 识别符(动态数据)等 双向安全认证算法 新一代的STK/UTK技术,为3G移动通信智能卡的应用服务构建了基础 BIP(Bearer Independence Protocol)通道
OMC-U(UTRAN): 专门控制无线网络系统(RNS)部分
OMS NMC
OMC-U
24
OMC-T
CG功能
计费中心(CG):

对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MSC/SGSN/GGSN采集原始呼叫记录(CDR)进行计费
CN-CS GMSC MSC/VLR EC IWF
CN
CN-PS
HLR
AUC EIR
BG
P-CSCF
IP backbone
MRFC
MRFP
IMS domain 5
UMTS系统结构与功能
UMTS网络子系统的划分

用户设备(UE) 无线接入网络子系统(UTRAN)


核心网络子系统(CN)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OMS
UTRAN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3G融合的关键技术分析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3G融合的关键技术分析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3G融合的关键技术分析【摘要】3g是一个全球无缝覆盖,包括卫星移动通信、陆地移动通信和无绳电话等蜂窝移动通信的大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实现无通信盲区,全面覆盖地域、空域,达到全球无缝覆盖的关键手段。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3g的有效补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卫星网作为一个分系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卫星通信;3g 算法0.引言3g是一个全球无缝覆盖,包括卫星移动通信、陆地移动通信和无绳电话等蜂窝移动通信的大系统。

它可以向公众提供前两代产品所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如高速数据、慢速图与电视图像等,传输速率高达2mbits,带宽在2mhz以上,是一种真正的“宽频多媒体全球数字移动电话技术”。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实现无通信盲区,全面覆盖地域、空域,达到全球无缝覆盖的关键手段。

为了真正实现全球通信,卫星通信系统是3g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卫星移动通信中主要采用cdma多址接入方式,由于cdma存在多址干扰(mai)这成为决定系统容量的关键因素。

为了使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3一有效地整合互联,需要找到消除mai的有效方法,这对有限的卫星转发器频率资源相当重要。

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指提供卫星移动业务的通信系统,其典型特征是利用卫星作中继站向用户提供移动业务,因此卫星移动通信实际上是传统的固定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结合的产物。

从表现形式来看,它既是一个提供移动业务的卫星通信系统,又是一个采用卫星作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一个综合网络中,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特有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全球完整、连续的覆盖。

*可能作为地面蜂窝网业务覆盖区域的扩展。

*因有的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可以解决特殊场合到不可取代的应急通信作用。

*系统的建立对于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满足军事通信特殊需要等具有战略意义。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3g的有效补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卫星网作为一个分系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3G核心网软件体系关键技术分析

3G核心网软件体系关键技术分析
了局 号 的 方 式 , 即 与 PS TN混 编 的 方 法 。 若
端 的支持。 笔者在文中 , 针对3 G核 心 网软 件 体 系 的框 架 以 及需 涉及 的 关 键技 术与 热 点 进 行
Hale Waihona Puke 盖 有 图像 、 音乐、 网络 服 务 、 视频会议等等。 要 通 过 软 交换 技术 组 建 大 范 围跨地 区的 网 络, 就 需要 采 用 类 似 于移 动 网的 网 号方 式 , 得 通 信 业 务核 心 网 因为 数据 业 务 的骤 增而 其 优 点 在 于 避 免 呼 叫 迂 回 , 能 判 断 出 被 叫 不堪重负 , 3 G 信 息 服 务对 于 核 心 网 中 的硬 用 户是 软 交 换 网络 的 用 户 , 其 呼 叫直 接 进 件设备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其 中 总 线 速 度 入 软 交 换 网 络 。
3 G 技 术 其 突 出特 征 即 是 多 媒 体 与语 音 换 技 术 的 运 用 , 更 多 地 只是 体 现 在 实 验 认 制 定 中 , 应 要 求 软 交换 网络 对于 S I P 视 频 终
通信的相结合 , 这也 使得 3 G通 信 技 术 的 服 务 范 围 得到 了 巨大 的 延 伸 , 3 G信 息 服 务 涵 正 因为 服 务 范 围 以 及 服 务 方 式 的 改 变 , 使 证阶段 以及很少的商业运 用 , 而 替 代 采 用
方 式 的 用 户 线 接 口一 般 为 以 太 网 口 ; 如 果 PS TN的 计 费方 式 一 样 , 针对 用 户与 用 户 线
3 G核心 网 中的 应 用 [ J 】 . 现代电信科技 , 2 0 0 4 ( 2 ) .
简要 分 析 。
关键词 : 3 G 核心 网 软件体 系架构 可移植性 高可 用性 中图分 类 号 : T P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3G技术

3G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通信内容与形式的要求与日俱增,传统的语音与数据通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建设迫在眉睫。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即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都在几百kbps以上。

在介绍3G技术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 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历程1.1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实现通信。

这里的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以蜂窝组网技术为基础。

蜂窝组网是指移动网的组网形状像蜂窝一样。

蜂窝技术把一个地理区域分成若干个小区,称作“蜂窝”。

将一个大的地理区域分割成多个“蜂窝”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传输频率。

为了使更多的会话能同时进行,蜂窝系统把给每一个“蜂窝”分配了一定数额的频率。

不同的蜂窝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这样,有限的无线资源就可以充分利用了。

1.2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已及后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工程角度来看,当前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正逐步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1G)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的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为典型代表。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由于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接入方式,在使用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如频谱利用率比较低、保密性差、只能提供低速语音业务、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在实际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2G)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以支持话音业务,也可以支持低速数据业务,因而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浅析3g中的关键技术

浅析3g中的关键技术

应用科技浅析3G中的关键技术倪宏军(广东公诚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79)7睛要]3G即第三水移动通信教术,是—种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在—起的新—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G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以宽带C D M A(码分多址)技术为主,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々D蝴】3G;移动通信;C DM A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种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在一起的新—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G基础上进—步发展起来的以宽带C D M A(码分多址)技术为主,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眼务的新—代移确甬信系统。

3G是无线技术上的一次创新,主要体现在: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采用宽带射频信道:实现了多业务、多速率传送:具有快速功率控制。

3G所提供的主要业务有:1)手机宽带上网:2)视频通话i3)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4)移动搜索;5)电子商务。

13G的基本特征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征: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3)具有在本地采用2M 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4)具有在2G H 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高速数据和视频信息:9)一个共用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个公共的和专用的运营公司;10)手胡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能力;11)具有根据数据量、服务质量和使用时间为收费参数,而不是以距离为收费参数的新收费机制。

3G的三种技术的比较

3G的三种技术的比较

3G的三种技术的比较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剧烈,竞争领域从原先的话音业务开展到增值业务。

伴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开展,迈向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则是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

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承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根底。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开展潜力。

一、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开展出来的3G技术规*,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根本一样,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

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3G基本概念以及关键技术介绍

华为3G基本概念以及关键技术介绍

cdma2000 FDMA+CDMA + FDD 上行: 上行:1920~1980 ~ 下行: 下行:2110~2170 ~ 1.25MHz 1.2288Mcps 同步 OTD、STS 、
TD-SCDMA FDMA+TDMA+CDMA + + TDD 1880~1920 ~ 2010~2025 ~ 1.6MHz 1.28Mcps 同步 无
语 音 需求驱动 业 务 宽
TACS NMT 其它

业 务
UMTS WCDMA cdma 2000 TDSCDMA
3G为用户与运营商提供了完整的综合业务解决方案 为用户与运营商提供了完整的综合业务解决方案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3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7
3G的业务应用-后台类业务 的业务应用- 的业务应用
数据下载
图铃下载
E_mail收发 E_mail收发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8
3G的业务应用-流媒体业务 的业务应用- 的业务应用
终端价格趋势
用户选网调查表明:优先选择终端, 用户选网调查表明:优先选择终端,其次选择 运营商的用户占44 44% 运营商的用户占4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8
第1节 3G发展概述 3G发展概述 第2节 3G制式比较 3G制式比较 第3节 WCDMA关键技术介绍 WCDMA关键技术介绍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3G及LTE技术介绍

3G及LTE技术介绍

3G、B3G技术介绍研发中心2010-11-16主要内容1.3GPP组织、三种技术体制2.3G组网架构3.3G关键技术4.3G视频应用5.三种制式优缺点比较6.B3G介绍33GPP组织u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是一个以欧洲为主体的3G标准化组织;3GPP2—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是一个一美国为主体的3G标准化组织;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ITU主要起领导和组织作用。

u3GPP主要以GSM MAP核心网为基础,以WCDMA为无线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通用移动电话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phone System),同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ANSI-41核心网兼容的协议。

3GPP于1998年底成立,其技术规范组TSG有:无线接入网(RAN)TSG、核心网TSG、业务和系统TSG、终端TSG。

u3GPP2主要以ANSI-41核心网为基础,以CDMA2000为空中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GSM MAP核心网相兼容的协议。

3GPP2于1999.1月成立,其技术规范组有:TSG-A负责接入网接口规范、TSG-C负责无线部分的标准、TSG-N负责ANSI-41核心网和无线智能网的规范。

4u3GPP制定标准是:WCDMA、TD-SCDMA,其中,WCDMA 的主要参与者是:ARIB(日本)、ETSI(欧洲)、TTA(韩国)、T1P1(美国)、相关的制造商和运营商,TD-SCDMA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提出。

u3GPP2制定的标准是:CDMA2000,主要参加者是:TIA(美国)、ARIB(日本)、TTA(韩国)、相关的制造商和运营商。

51.Release 99,1999年12月发布,是3GPP发布的第一个WCDMA版本,核心网以GSM移动交换中心和分组交换网络为基础,便于2G网络向3G网络的平滑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MA

空分多址技术(SDMA)则突破了传 统的三维思维模式,在传统的三维技术 的基础上,在第四维空间上极大的拓宽 了频谱的使用方式,使得移动用户仅仅 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复用同一个传统 的物理信道成为可能。
多 用 户 检 测(可选) (Multi User Detection)
• 多用户检测的作用
……
(1)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互相关性好, 完全正交
1,1,1,1,-1,-1,-1,-1 1,1,-1,-1,1,1,-1,-1
(1,-1)
(1,-1,-1,1)
(1,-1,-1,1,1,-1,-1,1) (1,-1,-1,1,-1,1,1,-1)
扩频序列


作用
扩频,香农定理(即用频带换取信噪比)
实现多址(地址码)
特性
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便于同步) 尽可能小的互相关值(降低干扰) 足够多的序列数(实现多址)
Walsh码
(1,1,1,1) (1,1)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Turbo 编/译码

缺点



计算量大,要得到高码率往往需要很大的交织器,进一步增加了 译码的复杂度 时延大,使得Turbo码无法用于某些对时延要求高的通信应用 存在地板效应,误码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再下降就很困难 缺乏完整的理论基础支持
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
精确功率控制是CDMA系统能成功运行的重要条件
功率控制方法-开环、闭环

开环功控



移动台仅根据接收的信号质量而调整功率。 无反馈。 问题:对快衰落而言,收、发信道是完全独立的, 因此开环功控对快衰落无作用,但对慢衰落(手机 移动到汽车内、房屋后等)作用良好。 适应:在CDMA/TDD结合的体制中,开环功控可 达到高精度。
功率控制方法-开环、闭环
用户2 判决
用户2 判决
解扩匹配滤波 器(用户N)
用户N 判决
用户N 判决
多用户检测的一般结构
Turbo 编/译码
• 逼近 Shannon 极限
在有噪声的环境下,只要信源的信息速率不超过信道 容量,就可以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信息的传输速率任意 逼近于信道容量,而传输的错误概率任意逼近于零。 ——Sh阿nnon 编码定理
•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
a)多址干扰是由扩频码的结构带来的,是伪随机信号存在一定的 结构性规律,彼此不独立。
b)扩频码有严格的数学描述规律,各码组之间的互相关函数都是
已知的。 c)基于上述a,b,从理论上讲,利用多址干扰规律,在解调某一用户 信号时,把其它用户信号都视为有用信号。
多 用 户 检 测 (Multi User Detection)
反向功率控制

CDMA系统的通信质量和容量主要受限于收到 干扰功率的大小。若基站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功 率太低,则误比特率太大而无法保证高质量的 通信;反之,若基站接受到某一移动台的信号 功率太高,虽然保证了该移动台与基站的通信 质量,却对其他移动台增加了干扰,导致整个 系统质量恶化和容量减小。只有当每个移动台 的发射功率控制达到基站所需信噪比的最小值, 通信系统的容量才能到达最大值。
多用户检测原理
1 1 3 1 2 3
2
3
2

r1 s1 12 s2 13 s3
r2 21s1 匹配滤波 器(用户1)
用户1 判决
用户1 判决
解扩匹配滤波 器(用户2) 接收信号
联 合 检 测 算 法
容量的软特性

TDMA 系统中同时可接入的用户数 是固定的,无法再多接入任何一个 用户,而DS-CDMA系统中,多增加 一个用户只会使通信质量略有下降, 不会出现硬阻塞现象。
话音质量好

现有的CDMA实验网和商用电信网络运 营实际实验均表明,CDMA(8kEVRC 编码)话音质量明显优于GSM系统,更 加接近固定网的话音质量,特别是在强 噪声环境中,由于采用了伪随机序列进 行扩频/解扩,话音质量不亚于固定网电 话。
FDMA
FDMA即为频分多址接入,表示用不 同的频段代表不同的用户,在频域内 对用户加以区分。这种技术在第一代 移动通信(模拟通信)中普遍使用, 但由于频率资源宝贵有限,当用户数 增加后,FDMA通信完全无法满足容 量的需求。
TDMA


TDMA即表示在时域划分各个不同用户。 现有的GSM通信系统就采用了在FDMA 的基础上再使用TDMA技术,大大解决 了用户数增加后的扩容问题。 但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TDMA技 术的用户容量仍然显得有限,人们寻找 着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多址技术。
CDMA

CDMA与FDMA,TDMA 划分形式不同,频分 FDMA与时分TDMA属于 一维多址划分,然而码分 多址CDMA属于二维域上 的划分。它的所有用户均 占有同一整个频段ΔF与同 一整个时隙ΔT,而划分不 同地址的正交量就是不同 的扩频码组。
码分多址 CDMA code Time
Frequency
• 通常用于基站,但在TD-SCDMA系统也用于终端
移动用户只接收所需信号,基站需检测所有用户的信号 移动台只有自己的扩频码,基站知道所有用户的扩频码 设备复杂
• 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将符号间干 扰ISI同多址干扰MAI,一同考虑加以消除,而不 是只针对MAI。其技术核心就是利用均衡技术, 将来自其他用户的ISI也当作MAI而一并消除。
正向功率控制

正向功控是调整基站向移动台发射的功率,是 集中式功率控制。使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蜂窝 小区中的任何位置上,收到基站发来的信号电 平都恰好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做到这 一点,就可以避免向距离近的移动台发射过大 的信号功率,也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移动台进 入传播条件恶劣或背景干扰过强的地区而发生 误码率增大或通信质量下降的现象。
第三代移动通信 关键技术
CONTENTS

多址技术 多用户检测


Turbo编/译码
功率控制 软件无线电 智能天线 HSDPA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同一信道中,准许多个用户同时通信 的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称为多址技术。 通信中的多址技术有4种:
FDMA
TDMA
CDMA SDMA
— “远近效应” 正向功率控制 — 邻小区干扰 功率控制算法:开环、闭环
反向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

a)
为什么CDMA必须有功率控制
——由于所有用户同时,且在同一频率上工作。
手机→基站(上行) 距基站近→达到基站的功率强 距基站远→弱 在基站接收机中产生远近效应:近距离手机干扰基站对远距离手机信 号的接收。 b) 基站→手机(下行) 距基站近→手机接收的信号强。 距基站远→弱,在手机中临近的基站将干扰手机对所处基站信号的接 收。 结论:如不对基站的发射功率与手机的发射功率实时控制,CDMA系统将不能 正常工作。 功率控制可以通过补偿衰落来提高抗衰落能力,对于解决用户干扰很 有用,如果对信道衰落控制得好,可以通过完全消除衰落影响而把衰 落信道变成AWGN信道
通信容量大


理论上讲,信道容量完全由信道特性决定, 但实际的系统很难达到理想的情况,因而 不同的多址方式可能有不同的信道容量。 CDMA是干扰限制性系统,任何干扰的减 少都直接转化为系统容量的提高。 CDMA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码分扩频技术加 上先进的内、外环功率控制、话音激活技 术,所以容量明显大于GSM系统。
简而言之,TURBO编译码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 信道容量内,尽可能多地传输数据,而且保证错误 的概率尽可能的小。
Turbo 编/译码

编码器结构
分量码为递归系统卷积码(RSC) 交织器除了抗信道突发错误外,还改变了码的重量分布,控制编码序列的距 离特性,使重量谱窄带化,从而使Turbo码的整体纠错性得以提高。



有关测试表明,GSM900的峰值发射功 率接近2W,平均发射功率在100mW以 上 而CDMA手机平均发射功率保持在十几 毫瓦,峰值不过几十毫瓦。 低的发射功率既对人体的辐射小,有 “绿色手机”的美誉,还可以延长手机 电池的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
CDMA网络建设成本低

CDMA系统的覆盖范围大、基站数 量少、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 频率规划简单等优势,可大大降低 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低信号功率谱密度



在DS-CDMA系统中,信号功率被扩展到 比自身频带宽度宽百倍以上的频带范围 内,因而其功率谱密度大大降低。由此 可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具有较强的抗窄带干扰能力; 其二,对窄带系统的干扰很小,有可能 与其它系统共用频段,使有限的频谱资 源得到更充分的使用。
CDMA手机符合环保的要求
——减小用户间的多址干扰 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三类干扰: a) 加性白噪声干扰 危害——产生分散独立误码 抵抗措施——采用有效的信道编码纠正差错。 b) 多径干扰 危害——引起突发差错(引起成片误码) 抵抗措施:采用分集技术抗衰落(抗多径) 在信道中采用交织编码技术 c) 用户间的多址干扰 危害——影响信道容量(用户数量) 产生根源——CDMA使用的扩频码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不为零。
选择好的扩频码
c(t ) [C1 (t ), C2 (t ),C2 (t ) C N (t )]
抵抗措施
C (t ) C (t )dt 0 采用同步码分多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