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
对植物生理学的认识

对植物生理学的认识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
通过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机制,从而为植物的种植、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重量和形态的增加,而发育是指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因素。
植物通过感知外界环境信号并作出相应的生理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植物的生理过程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密切相关。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还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除了光合作用,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植物的代谢过程也是植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植物通过代谢过程合成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如激素、酶、抗氧化物等。
这些物质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植物的生理状态。
例如,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调节开花和果实发育过程。
植物的适应性是植物生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一些植物在干旱环境下会产生抗旱物质,以减少水分的流失;一些植物在寒冷环境下会产生抗寒物质,以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
通过研究植物的适应性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了以上内容,植物生理学还研究植物的光感应、重力感应、温度感应等方面。
植物通过感知环境的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自身的稳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机制,为植物的种植、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 1.水分沿导管、管胞上升的动力: • (1)根压 • (2)蒸腾拉力:主要动力 • 2.如何保证导管内的水柱不断? •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 • 3.有关内聚力学说的争论的焦点: • (1)水分上升是否需要活细胞参与; • (2)木质部有气泡,水柱不可能连续,为什么水柱还
(三)蒸腾作用的表示法 1.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植株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用克/平方分
米.小时表示。 2.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 植株每消耗1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用克表示。 3.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又叫需水量,植株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用克
(四)植物细胞的水势
• 1.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压力势+渗透势 • 2.形成液泡前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 • 3.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为0。 • 4.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
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实质是增加吸水力),为负值。
• 5.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它阻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水势=-0.6Mpa 水势=-0.8Mpa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

3)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成熟组织经过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脱离成熟状态 (即脱分化),重新恢复到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
(2)成熟组织
成熟组织:由完全丧失分裂潜能的细胞群组成的组织。根据形态结构 、结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 织和分泌组织。
据。
植物的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具有相同来源的(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 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形态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似、生理功能相同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
(1)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是指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特点:细胞小而等径、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不完全分 化。
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的位置分为
技能项目一 植物的组成单位
1.2.2 细胞壁
定义: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所 构成,包围在原生质体的外面,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 壁。
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 伤;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 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
(1)胞间层 胞间层又称中胶层和中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 之间共有的一层,位于细胞壁的最外侧,能将相邻的细胞 粘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能缓冲细胞间的挤压,主 要成分为果胶质。
场所 3、植物在调节气温、水土保持,以及在净化生物圈的大气
和水质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水果、木材、纤维、饲料、
药材、饮料(茶、咖啡等)、烟草、糖、景观、花卉 ……
绪论
四、植物与植物生理研究的内容 植物学:植物形态结构与系统分类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并非前两者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细胞、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育种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育种植物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改良具有很大的意义。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以及代谢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是植物育种的一个基础学科。
植物生长与发育是由内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生理学通过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方式和机制。
植物育种利用植物生理学知识对植物进行改良和育种,以提高植物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等方面。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受内外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其中,光、水、温度、营养、激素等环境因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植物生理学家从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发育阶段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入手,阐明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从而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撑。
植物育种是改良植物生长发育,以提高植物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等方面的技术。
植物育种是一个与时间和环境有关的艰难过程。
任何一个育种项目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步骤。
植物生理学在育种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特性,来探究植物的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育种过程中的品种筛选、优化、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育种是根据植物自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人工控制的过程。
通过不同的遗传育种技术,如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编辑等手段,从而实现对植物性状的强制选择和改良。
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在育种中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建立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基础。
植物生理学是支持植物育种的一个基础学科,其研究内容和目的是帮助植物育种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从植物生理生化途径的角度来看,植物育种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选择性改良;另一类是基因改良。
选择性改良是利用植物自然遗传变异中的良种优质进行自然交配而获得一代新的群体,基础上再进行选育和人工控制。
基因改良则是将外源基因人工导入植物体内,以改变植物自身性状。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长发育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植物的营养、水分、光合作用、呼吸、激素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生长发育则是指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植株的整个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等。
一、植物生理学的基础概念1.1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植物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较大,这些元素是构成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1.2 植物的水分调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组织将水分输送到各个部位。
同时,植物通过气孔调节蒸腾作用,控制水分的蒸发和吸收。
1.3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还能产生氧气。
1.4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不仅发生在植物的根系和茎叶中,还发生在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
1.5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通过激素来调节生长和发育过程。
常见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这些激素能够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器官形成等过程。
二、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组织分化2.1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核的分裂过程,无丝分裂是指细胞质的分裂过程。
2.2 组织分化的过程组织分化是指细胞根据功能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植物的组织分化包括原基形成、原基增殖、细胞分化等过程。
三、植物的器官形成与发育3.1 根系的形成与发育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根系的形成与发育包括原基形成、根毛的生长和分化、根系的伸长等过程。
3.2 茎叶的形成与发育茎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茎叶的形成与发育包括原基形成、茎叶的伸长和分化、叶片的展开等过程。
3.3 花器官的形成与发育花器官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能够进行花粉的传播和受精。
植物学

植物学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植物学植物学botan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
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
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分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以植物为研究对象。
早期人类的食、住、衣、药、装饰物、工具等乃至巫术用品无不取自植物。
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养育了一切生物,而今日人类及许多生物所需的氧气全系35亿年以来植物借光合作用所产生。
原始人先是采集植物,以后进而种植植物,自农业人口定居之後才出现了人类文明。
人类在这些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便构成今日植物科学的基础。
今日常称亚里斯多德的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300BC)为植物学创立者。
西元1世纪,希腊的迪奥斯科里斯(Pedanius Dioscorides)将植物分为芳香、烹饪及药用3类。
西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中也记载不少植物知识,但谬误甚多。
中国的药草书出现甚早,但对西方植物学无直接贡献。
印刷术流传後,西方的草药志(herbal)才於15∼16 世纪逐渐出现。
16世纪研制出光学镜头和复式显微镜,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17世纪的植物学家不再偏重於研究药草,鲍欣(Gaspard Bauhin)提出许多至今有效的新概念。
胡克(Robert Hooke)、格鲁(Nehemiah Grew)及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等人的工作创立了植物解剖学。
胡克创「细胞」一词。
18世纪,实验生理学初步证明,植物在阳光下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增加植株重量,并放出氧气。
1753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发表《植物种志》一书,确立了双名制,并将生殖性状(花)用为重要分类根据。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构成植物的各部分乃至整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可分为:1、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2、物质与能量代谢3、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数目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植物的发育:是指由于细胞的分化所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系列形态变化(或称形态建成)。
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至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的代谢活动植物的代谢活动包括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无机物的同化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及转化等。
植物的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信息传递:主要指内源和外源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在植物整体水平的传递过程。
即信号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如根、冠间及叶、茎间的信息传递)信号传导:多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信号传递过程,故又称细胞信号传导。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1、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从1627年荷兰人J.B.van Helmont做柳枝实验开始,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J.von Liebig(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止。
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植物生理学的诞生、成长阶段从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到19世纪末德国植物生理学家.Sachs(萨克斯)和他的学生W.Pfeer(费费尔)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问世为止。
《植物生理学讲义》(Sachs,1882)《植物生理学》(Pfeffer,1897)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阶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物理学、化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超离心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产生与发展三、植物生理学的任务与展望四、学习方法一.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的定义及研究内容1.定义:简言之,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以及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基本代谢基础上,所展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和探索这些生命活动的各个生理过程内在的奥秘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功能和作用机制,机理的研究,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要点:(1)研究的对象是植物。
因为绿色植物在生物界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殊性——自养性,即它可以吸收简单的无机物(CO2、H2O和矿质元素等),利用太阳能,合成自身赖以生存任何物质(CH2O、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自给自足建成自身。
这就是生物的自养性。
绿色植物的自养性是地球上的其它生物生存所需有机物及能量的根本来源。
(2)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研究内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局限在个体,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子等某一结构层面上,也可以在较为宏观的个体或组织,器官水平上,也可以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
植物完成其生活史,生命活动虽然十分复杂,从生理学角度可将其分为三大方面:○1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与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数目增加,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发育是指由于细胞的分化所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系列形态变化(或称形态建成),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人类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始于对其生长发育的观察和描述,如“春华秋实”,“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等,正是人类对其认识的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尖结构与作用
1.根冠
位置:根尖的最顶端
形态:一般为圆锥形
组成:排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
作用:保护根幼嫩的分生区和帮助正在生长的根顺利地穿越土壤并减少损伤
2.分生区
大部分被根冠包围。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是根尖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主要部位,也称生长点。
前端为原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后面为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分裂而来),分裂能力逐渐减弱,并进行初步分化:最外层为原表皮,中央部分是原形成层,两者之间为基本分生组织。
填空
1.幼苗的类型:
子叶出土:下胚轴迅速伸长,把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子叶在真叶展开前暂时行光合作用
子叶留土:下胚轴不伸长,只有上胚轴伸长把胚芽推出土面,子叶留在土中
2.2-细胞花粉和3-细胞花粉的结构
2-细胞花粉:只含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
3-细胞花粉:含一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
3.种子的形成
一般植物萌发时,胚根比胚芽先突破种皮,有利于幼苗固定于土壤,及时吸收水分养料,使幼苗早日独立生长。
2.植物类型的划分
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别:能产生种子的称为种子植物,不产生种子的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都属于高等植物,但高等植物中并非都是种子植物。
低等植物:无胚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地衣
高等植物:有胚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分生区细胞持续分裂活渐停止分裂,开始伸长和分化。细胞体积增大,沿根的长轴向下迅速伸长,液泡明显。
靠近根毛区一端分化出最早的导管和筛管。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根尖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
4、根毛区
细胞停止伸长,内部组织分化成熟,也称成熟区。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密生根毛。
绒毡层:最内层薄壁细胞;营养物质丰富,对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起营养和调节作用;花粉粒发育时解体,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
成熟花药的花粉囊壁只有表皮、纤维层
植物生理学
选择判断
1.呼吸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糖酵解:已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二、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经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逐步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植物学
判断、填空
1.营养器官的变态与识别
一、根的变态
变态根的识别:无节和节间的区别,无叶和叶腋
根的变态类型: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
(一)贮藏根
1、肉质直根
来源: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下胚轴参与形成ﻭ数量:一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
实例:萝卜、胡萝卜和甜菜
2、块根ﻭ来源:不定根或侧根膨大而成ﻭ数量:一株植物可以形成许多块根。
实例:红树呼吸根
(三)寄生根
菟丝子:茎紧密回旋缠绕在寄主茎上,突起的根伸入寄主茎的组织内,彼此的维管相通,吸取寄主养料和水分。
二、茎的变态:地上茎、地下茎
(一)地上茎的变态ﻭ1、肉质茎
典型实例:仙人掌ﻭ功能:贮藏水分和养料;光合作用
2、茎卷须ﻭ典型实例:南瓜、葡萄ﻭ功能:攀缘
3、茎刺
典型实例:山楂、皂荚
膜质鳞叶:球茎(荸荠、慈姑)、根茎(藕)上的鳞叶,是退化的叶。
(二)苞叶(苞片)ﻭ花下面的变态叶,保护花芽和果实
典型实例:向日葵ﻭ(三)叶卷须ﻭ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适于攀缘生长ﻭ典型实例:豌豆复叶
(四)叶刺
由叶或叶的某部变态为刺
典型实例:刺槐、仙人掌
(五)捕虫叶ﻭ典型实例:猪笼草
(六)叶状柄
典型实例:台湾相思树
实例:番薯
(二)气生根: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
根据生理功能不同分类:支柱根、攀援根、呼吸根ﻭ1、支柱根:玉米节上的不定根;榕树“独树成林”现象ﻭ功能:支持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实例:玉米支持根
2、攀援根:常春藤、络石、凌霄等。
功能:固着
实例:络石ﻭ3、呼吸根:红树、木榄、水松的根ﻭ功能:输送和贮存空气
三、戊糖磷酸途径:也为有氧呼吸途径。即葡萄糖直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2.植物生长大周期
定义:指植物生命周期中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
表现:植物细胞生长和整株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ﻭ原因:初期:植株小,合成干物质少ﻭ中期: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干重剧增,生长加快
后期:植物衰老,光合减慢,合成少,呼吸作用增加,分解多
功能:保护
4、叶状茎
典型实例:文竹
(二)地下茎的变态
1、根茎ﻭ典型实例:竹、荷、芦苇ﻭ功能:繁殖;贮藏
2、块茎
典型实例:马铃薯ﻭ功能:贮藏;繁殖
3、鳞茎ﻭ典型实例:洋葱、大蒜、百合ﻭ功能:支持肥厚的鳞片叶
4、球茎
典型实例:荸荠、慈姑ﻭ功能:腋芽和鳞片的着生部位
三、叶的变态
(一)鳞叶ﻭ芽鳞:包裹在木本植物鳞芽外的鳞叶,保护幼芽ﻭ肉质鳞叶:出现在鳞茎上的鳞叶,贮藏丰富的养料,如洋葱
生物学意义:恢复了植物体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性的相对稳定ﻭ受精形成的后代常出现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性变异性。
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发育为胚乳,结合父母本遗传特性,作为营养被胚吸收利用,后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3、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低等植物:无胚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地衣
高等植物:有胚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论述题:
1、双子叶植物茎是如何从初生结构发育到次生结构
2、简述花药的结构以及花粉囊壁的四层在花药发育不同时期有何作用
发育成熟的花药结构包括:表皮、药隔、花粉囊,花粉囊由花粉囊壁和花粉组成
花粉囊壁ﻭ表皮:保护作用,有气孔
纤维层:表皮内方,一层;初期贮藏营养,花药成熟后营养物质消失,纤维化增厚;两个花粉囊之间保留薄壁细胞(裂口)ﻭ中层:1-3层;初期含营养物质,后期细胞变扁平解体
名词解释:
1、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2、水势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某一系统中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根毛是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顶端密闭的管状结构。根毛的形成扩大了根表皮吸收面积,根毛区是根行使吸收功能的主要区域。根毛还具有固定作用。
2、双受精的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双受精过程: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称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