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与后天

合集下载

基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关系

基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关系

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是“先有鸡还是蛋”的经典因果困境,它们是互相孕育、互相影响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存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很大程度都是基因所造就的。

生物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多样性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

而生物又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造就了不同的自然环境。

同样,基因决定了人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造就了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

而反过来,环境又对基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是环境可以使得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来源于发射性物质和宇宙射线;化学物质比如环磷酰胺、亚硝酸盐、溴乙锭、甲醛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使得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即基因的变化。

而是由达尔文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知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会发生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而存活下来的生物的基因保存下来,被淘汰的基因便会消失。

由此,环境对基因进行“淘汰”,即环境对基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环境和基因是互相孕育、互相影响的。

接着,我想讨论一下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在人类方面,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人类的性状和性格。

同卵双胞胎如果在不同的环境中被抚养成人,他们会有多少不同之处?在几乎相同的环境下成长的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他们有多少相同之处?类似的研究有很多。

在关于先天和后天的关系的辩论中,心理学家参与度很高。

比如在人类的语言方面,针对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方认为,语言是天生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他认为婴儿先天具有一种语言获得装置,到了一定年龄该装置就会被自动激活,从而产生语言。

然而另一方却认为,语言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语境,认为人之所以会说话,是因为婴儿对成人语言进行了模仿。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婴儿首先模仿成年人发出的声音,然后受到强化继续发出同样的声音。

随着该进程的持续,婴儿语言不断受到强化,越来越像成人语言。

乔姆斯基的理论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批评,他过于强调语言的先天性,忽略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狼孩”的出现便是一个最好的反驳论据——他们直到死都不能像人类一样说话,仅仅学会了最简单的几个词汇。

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和个性特征,往往被归结为人性。

然而,人性很早就被人们提出了很多争议:它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个问题一直被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专家学者们争论不休。

本文将浅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先天的人性先天指出生时已经具备,不需要后天去感受与学习得来的特征。

人的基本天赋,包括美感、语言能力、情绪反应等,都是先天的因素决定的。

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的影响因素。

(1)基因决定的智商:基因是某个人在生命中的重要载体,是人身上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载体。

在智商方面,基因会影响人的神经细胞的数量和连接数目,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智商的遗传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差距,但普遍认为,智商的遗传率约为50%。

(2)基因影响的其他因素:基因还会影响个体的身高、体型、面貌、爱好等等。

例如,身材瘦长、高挑的人通常有显著的遗传基础,而且往往有更好的运动天赋。

此外,基因对个体的创造力、个性和行为模式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

2. 后天的人性人性后天培养的一面主要体现在环境因素,如社会氛围、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等。

后天因素可以帮助人改变不良于行的人性特征,让人变得更加优秀和成功。

(1)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性特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家庭。

父母对子女的爱、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的人性特征。

例如,有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缺乏关注而变得软弱无力,有些孩子会因为家庭的压力而变得偏执。

(2)教育背景对人性的影响:教育背景可以对个人的人性特征进行塑造和重塑。

通过不同的教育体系与教育理念,可以改变人的素质和特征,使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世界各国的不同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便可以看出这一点。

结论:人性是在先天与后天之间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因素是人性的基础,但不能否认后天因素的重要性。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全面提高自己的人性,并在对他人和自己施加影响时谨慎。

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概述: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先天和后天因素被认为是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

先天因素指的是个体在出生前所固有的遗传特征,而后天因素则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环境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先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遗传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了其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从而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遗传基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影响。

此外,个体的遗传基因还可能影响其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虽然先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后天因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后天因素的影响: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环境和经验。

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温暖、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积极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和学校环境也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等方面产生影响。

此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发展。

先天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先天和后天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个体的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其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

例如,某些遗传特质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负面环境影响,而其他遗传特质则可能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积极环境。

此外,后天因素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其遗传特征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先天和后天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结论:先天和后天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先天因素通过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身体和大脑发育,从而影响其心理特征和能力的发展。

后天因素则通过环境和经验的提供塑造个体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先天与后天

先天与后天

先天与后天:人的大脑与心灵摘要:先天和后天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争论从未平息,这个问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答案能够帮助人来更好地认识自身,并且指导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深入地思考,以及查阅有关示例,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我对基因与环境以及人的行为活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了解了自己。

一个问题只能有是与不是两个答案吗?先天与后天在人类的毕生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天与后天共同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两者相辅相成,交互发展。

关键词: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交互影响毕生发展矛盾先天与后天的历史渊源中国道家有言云:“先天者,一无而涵万有,可生后天之天地万物,无中生有也。

后天者,则具形质,以有化有也。

先天为体,而后天为用也。

先天虚无,而为后天之本;后天至实,乃从先天而出。

”何为先天基因?先天基因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以个体的意志所转移的本源。

先天基因产生于卵子和精子的融合碰撞,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先天基因也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先天基因于个体意识尚未诞生之时,编码人体的大脑,器官,形体以及初始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后天的发展做一系列的准备。

而后天环境则是指从个体诞生伊始对人类行为,思想和意识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的任何事物。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后天环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虽然先天基因能够限制后天环境的影响,先天是后天的发展基础;然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后天环境也慢慢地改变了人类的基因,因而才形成了目前所知的人类。

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之争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这个涉及了人类自身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问题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在漫长的争论历程中,有几个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高尔顿和霍尔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但是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意思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意思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意思
先天指的是人出生时所拥有的一切基本素质和天赋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而后天则是指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因素所形成的能力和素质。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天弗违指的是先天所赋予的天赋和能力不会被后天的环境所削
弱或消失。

也就是说,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成长,一个拥有优秀先天素质的人依然会展现出他们特有的能力和潜力。

后天而奉天则是指后天所学习和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因素能够使人更好地发挥先天所赋予的潜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就和成功。

天时则是指时机和机会。

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下,拥有先天素质和后天努力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综上所述,先天和后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取得成功和成就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适当的时机和机会下,拥有优秀先天素质和后天努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 1 -。

先天和后天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交互影响

先天和后天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交互影响

先天和后天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交互影响先天和后天,遗传和环境,都对人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影响。

先天指个体携带的遗传物质DNA所表示的基因,个体拥有46条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此外还有一些遗传物质来自母亲提供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所以在遗传物质的方面,个体与母亲更接近。

我们能观察到的个体与先辈的相似点,包括父母、祖父母等,主要在外貌和身体特征上,“长得像”是人们常说的话,看孩子和父母长得像不像也是大部分情况下能辨别不同孩子是谁家的方法。

但同时我们也很少看见孩子跟父母的某一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因为染色体的分配是随机的,个体的可能染色体组成有246个,而一对等位基因如何表现显隐性未知,所以在容易观察的外貌方面,个体可能某些部位与父母呈现明显的、易分辨的相似,而某些部位则不然。

至于身体特征,身高和体重也是被认为与遗传关系密切的。

现在已有根据父母身高,对孩子未来身高的计算公式;也有研究指出肥胖与遗传存在一定的关系。

后天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阔,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父母、亲人、朋友等,有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使不同国家的人拥有普遍的文化差异。

可以说后天表示着自个体“出现”起就存在的外部世界对个体自身的影响,早到个体的婴儿期,并且在个体的一生中都会一直持续。

后天与先天往往是交互影响个体的某一特性的。

比如个体的外貌不仅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戴近视眼镜会使眼部周围的肌肉发生变形,进而使面部的上半区域发生有一定倾向性的变化;又如佩戴牙套也会使唇部、下颌的形态发生改变。

虽然个体自身在改变过程中很难觉察出来(因为这种变化缓慢,依靠的是日积月累),但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是能在一段时间后发觉出这种差别的。

至于身高,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型表达还需要环境条件的呼应”,“一个人的身体是否高大,既决定于遗传因素,也决定于营养条件”,就我们国家来说经济状况富裕起来时的居民平均身高就要比贫穷时代的高。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中华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传统的八卦图和后来衍生出的八卦数,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先天八卦是指传统的八卦图,由三个爻组成,每个爻有两个状态,分别是阴和阳,共有八种不同的组合,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道德观念。

先天八卦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表达了中国古代对于自然和人类道德的认识。

而后天八卦则是指八个数码,由 0 和 1 组成,它们从二进制数系统中演化而来,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

后天八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成为了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另外,先天八卦可以看作是一种符号,而后天八卦则是一种数学表示法。

先天八卦的含义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等方面,而后天八卦则主要应用在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和通讯领域中。

总的来说,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虽然都具有八卦的命名方式和阴阳相生的概念,但它们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截然不同。

它们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不同方面的代表,具有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 1 -。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6页
灰喜鹊喂养小杜鹃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7页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8页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源自行为第9页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10页
蚯蚓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11页
山雀偷吃奶油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12页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1页
一、动物行为特点
• 不论哪一个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 动、改变动态过程,而且包含动物 身体内部生理活动改变。
• 动物行为与环境亲密相关,对个体 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主要。
• 每种动物行为产生,都是动物体神 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 素协调作用结果。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4页
三、后天性行为
•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含有,而是 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经过生活经 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新行 为活动。
• 举例:蚯蚓学习行为,山雀偷吃 奶油,猩猩取香蕉。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5页
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 越复杂,后天行为也复杂, 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活动 中占比重也越大。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2页
二,先天性行为
•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由身体里 遗传物质所控制行为。
• 举例:灰喜鹊喂养小杜鹃,蜜蜂 采蜜,鸟育雏,蜻蜓交尾。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3页
动物本能是生下来就有 行为,是由遗传原因决定。 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 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调整作 用,也就是生理原因成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与后天:人的大脑与心灵摘要:先天和后天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争论从未平息,这个问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答案能够帮助人来更好地认识自身,并且指导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深入地思考,以及查阅有关示例,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我对基因与环境以及人的行为活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了解了自己。

一个问题只能有是与不是两个答案吗?先天与后天在人类的毕生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天与后天共同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两者相辅相成,交互发展。

关键词: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交互影响毕生发展矛盾先天与后天的历史渊源中国道家有言云:“先天者,一无而涵万有,可生后天之天地万物,无中生有也。

后天者,则具形质,以有化有也。

先天为体,而后天为用也。

先天虚无,而为后天之本;后天至实,乃从先天而出。

”何为先天基因?先天基因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以个体的意志所转移的本源。

先天基因产生于卵子和精子的融合碰撞,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先天基因也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先天基因于个体意识尚未诞生之时,编码人体的大脑,器官,形体以及初始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后天的发展做一系列的准备。

而后天环境则是指从个体诞生伊始对人类行为,思想和意识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的任何事物。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后天环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虽然先天基因能够限制后天环境的影响,先天是后天的发展基础;然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后天环境也慢慢地改变了人类的基因,因而才形成了目前所知的人类。

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之争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这个涉及了人类自身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问题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在漫长的争论历程中,有几个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高尔顿和霍尔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但是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洛克和斯金纳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就类似于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受外在原因(环境)的影响,其特别强调环境因素决定个体行为,属于唯物论的观点,对于之后的行为主义有深远的影响,有些观点激进的学者甚至强调人就如同一张白纸,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即可改变其未来的人格与成就。

与内在原因(生理与遗传)为两个极端的观点。

无论是遗传决定论还是环境决定论都过分地强调了先天与后天中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在人类的毕生发展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事无绝对,一个问题并不是只有是与不是两个答案。

每个只要有意识的人都会明白人类是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相互交织的产物,并且同时先天基因构造了人类发展的蓝图,而后天环境则决定了人的成长方向,但是同时后天环境必须依赖于先天基因,而先天基因又必须依靠后天环境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分别影响着人类的不同层面,而两者之间又相互交织,互相影响。

先天基因既是后天环境的基础,也是后天环境的结晶。

先天基因——人类的大脑正如高尔顿所说认知发展是有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早期由于生物技术还不发达之时,对于人类的研究还不发达仅仅限于个体水平,即使是这样,先天的区别还是异常明显的。

一位皇家地理学会的高层弗朗西斯.高尔顿于1864年点燃了一场更大的争论:先天与后天。

高尔顿为了证明先天基因的绝对性,他企图藉由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的研究来证实遗传的影响力。

他首先发表了《遗传的天才》,此书中他描述了许多著名人物的家谱,从而断言才能是以家族的方式遗传的。

但是遭到了康多尔的严厉抨击,从而刺激高尔顿做出更严谨的实验,他通过写信给35对同卵双胞胎和22对异卵双胞胎收集他们的差异和相似的轶闻趣事。

并得出了实验结论那些一出生就彼此相似的双胞胎在他们的毕生生活中都具有很多相似,不仅是在长相上,而且在疾病,个性和兴趣方面也是如此。

有一对双胞胎在同样的年纪在同样的牙齿上出现了严重的牙痛。

另一对分别住在英国的两端,他们在同样的时间买了同样的一组香槟玻璃酒杯作为礼物送给对方。

而与此相反的却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异卵双胞胎之间的不同与日俱增。

然而高尔顿的这个实验漏洞还是颇多,它不是实验的证具,只是受试者自己的报告,样本群很少,因果推论有循环之嫌。

即使这个结论不是很完善,在当时的说服力也是很高。

然而由于生物学的发展,人类个体的研究达到了基因水平,从而基因对个体的决定作用被更加的强化,即使连后天论者一直强调的性格也被发现与基因有关。

以位于第11号染色体,制造一种被称为脑源性神经营养素或BDNF的蛋白的短基因为例。

这个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制造出一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这个蛋白促进神经元的发展及其他许多工作。

然而有于基因多样性,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翻译的氨基酸也会有不同,人类中四分之三的第192个碱基对是G-C,余下的则是A-T,从而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蛋氨酸。

通过对密歇根州特库姆塞的257个家庭的特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在神经敏感症的6个方面中的四个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有两个蛋氨酸的人在神经敏感方面要显著地弱于有一个蛋氨酸一个缬氨酸的人,而后者又要显著地弱于有两个缬氨酸的人。

从而基因对人类的修饰已经不仅仅限于生理基础上的了,而已达致心理层面了。

基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已无需再强调,但是人类不是基因的堆砌物,基因影响的只是人类的一些方面,无论是在个体还是基因层面上,先天遗传都对个体的基本初始状态起到一个塑形的作用。

不管是双胞胎研究还是基因影响性格的调查,它们都是在同一文化领域甚至同一地域内的研究,虽然生活环境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的外在环境都至少在相同或接近的意识和文化领域之内。

通过对基因的可塑性的深入研究发现,基因塑造的是人类的一些最基本,最本质的,与生俱来的,发展性很小的固定因素,比如双胞胎的体形,一些养成习惯,生理机能等,甚至是在特库姆塞地区人的性格,因为环境和文化的相对交流封闭,它们的性格的可变性也大大降低。

基因就如人的大脑一般,在个体还未脱离子宫之时,便疯狂的迅速成长,壮大,构建好人的基本形态,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并具有了一些对外在世界的基本原则的构建,以及对个体毕生发展的蓝图绘制。

然而在个体出生之后,基因对人类在发展方面的特质会影响的越来越小,因为基因自身很少会改变的,就如同人的大脑一般,基因就是人类一生发展的中枢系统,指出路在哪里,然而这条路该如何去走,需要基因对外界环境改变的映射来指向,而不是基因所能指向的。

由于先天遗传的低可塑性,造成了基因所决定的都是人类的一些基本特质,而其他一些最初由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影响的人的生理心理方面,则是需要依靠外界环境的调控而发生的,是外界环境的应激物。

由于外界环境的不定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论述也逐渐被指出有限制性,从而可见基因的蓝图设计仅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性,而不能成定论,正如在地球上一直沿着同一方向走就能将走遍整个地球。

所以先天基因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于人类自身的低发展性,最基础的,最本质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方面,是人类毕生发展的基础,先天基因不同,只能说明起点的位置不同,但是最后能走多远,走向哪里,则是一片空白。

后天环境——人类的心灵先天基因指出了路在哪里,而这条路该如何去走呢?则由后天环境来接手引导,同时后天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填补了发展路上的空白。

由于大多数人所生活的环境均为人类社会,所以,后天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然而在1798年,在法国的阿韦龙村附近一个有动物抚养长大的野孩子:维克多出现了。

维克多是一个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孩子。

他从小被罪恶地抛弃在一个森林中.企图暗杀他的人以为他已经丧命,殊不知他竟被自然方式救活了。

他赤身裸体,孤独地在荒野中幸存了多年,直到被猎人抓获,才进入巴黎的文明生活。

他遍体的累累伤痕,显示出他曾经和野兽搏斗的悲惨的童年生活。

由于维克多被发现时已经12岁了,在他生命的前12年的非人类生活,已经使他丧失了先天基因编码给他的语言能力,成为了哑巴,从不开口发生。

经平纳尔诊断,他的智力几乎为零,而且也不再可能接受智力教育。

但是年轻的医生马克.依托没有放弃他,依托通过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先满足维克多的自然的野性需求来达到文明,维克多渐渐地变得有感情,举止得体。

但是五年之后,维克多的进步就停止了。

阿维龙野孩的事例说明了即使是一些先天基因已经编码的能力,但是如果不经过后天环境的发展和引导,那么便会无法得到展现和使用;然而即使在人类正常的发展阶段之后,将维克多带入人类社会,也会发现它更多地享受自然的野性,而对社会文明的抵触和厌恶。

在对维克多进行耐心的文明教化之后,他逐渐的变得有人类的情感和得体行为则充分说明了人类的行为举止以及感情性格等在变幻的环境之中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并且由于早期的环境与基因设定的蓝图不符合,导致基因对个体的发展计划混乱,从而维克多的智力水平及人类习性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初级发展,这就是先天基因为人类适应社会和生存所先天生成的能力,只能说这些人类社会的能力之前一直被维克多的野生生活所压抑,而在人类社会之中又缓慢地恢复了,但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与基因设定的矛盾与时间差,从而维克多的心智水平只能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上。

哈利.哈洛曾经为了检验碗柜理论,他将刚出生的短尾猿与母猿分开,放在已经有两个人造“母猴”在内的笼子里:一只母猴是用金属网做的,另外一只母猴是绒布做的。

结论说明了幼猿紧紧地搂着绒布做的母亲,很少会和金属网做的母亲在一起,尽管只有金属网做的母亲供奶。

碗柜理论说明了后天环境是对先天基因的发展和继承,如果在先天基因设定的理想环境和后天发展的环境中选择,那么根据先天设定,人类会倾向于理想环境,即使后天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然而如果当后天环境的变化相当剧烈,那么人类就不得不去打破基因的界定即使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人类只要付出努力,便没有什么困难。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历史上都不乏那些后天成名的人。

如亚伯拉罕.林肯1892年生于肯塔基州南部的小木屋里,30岁以前的林肯都没有任何突出成就,然而在1846年他成功当选为议员,之前林肯没有在任何方面表现出优秀天赋,但是从小的家庭环境是林肯拥有极好的人品,这是林肯成功的原因。

人类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上,通过自身努力打破基因蓝图的规定数不胜数。

后天环境的多变性赋予人类的就是面对困难时无穷的潜力。

后天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不定变量,同先天基因一样,后天环境也很难由人控制,因为自然地不定性太强。

虽然后天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人,但是正如生物遗传学上说,如果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的基因不存在,那么即使环境作用再强,也无法产生该特异性蛋白质,即使现代生物工程很发达,也难以突破物种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