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通过养蚕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养蚕的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盒、蚕食、清洁用品等。

三、活动过程:1.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养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食性、生活习性等。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具体步骤如下:a. 学生在蚕盒内放入适量的蚕食,供蚕宝宝食用。

b. 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记录它们每天的饮食、活动情况。

c. 定期清理蚕盒,保持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d.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它们从小蚕到成熟蚕的变化。

3. 交流分享: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养蚕的乐趣和收获。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养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养蚕经历和感悟写成作文,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

2.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养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蚕宝宝。

2. 定期观察蚕宝宝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3. 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养蚕劳动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养蚕活动方案

小学生养蚕活动方案

小学生养蚕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通过养蚕活动,使学生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通过亲自喂养蚕宝宝,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3 .通过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 .通过制作蚕丝制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时间:本活动计划为期一个月,具体时间根据学校安排和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而定。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购买一定数量的蚕卵,准备养蚕所需的盒子、桑叶等物品,制定活动计划。

2 .学生准备:每人领养一只蚕宝宝,准备一个养蚕盒子,每天带桑叶喂养蚕宝宝。

四、活动过程:1 .蚕宝宝领养:每个学生领养一只蚕宝宝,并给蚕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写下领养日期和名字,贴在养蚕盒子上。

2 .蚕宝宝的饲养: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学生每天带桑叶喂养蚕宝宝,清理养蚕盒子,保持卫生。

3 .蚕宝宝的观察:学生每天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记录蚕宝宝的体长、食量、蜕皮次数等信息,并绘制生长曲线图。

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享,交流养蚕心得。

4 .蚕宝宝的变态过程:当蚕宝宝进入变态期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变态过程,让学生了解蚕如何从幼虫变成蛹,再变成成虫。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5 .蚕丝制作:当蚕宝宝变成成虫后,开始吐丝结英。

教师向学生介绍蚕丝的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如何取下蚕茧,剥出蚕丝。

然后,学生可以利用蚕丝制作一些小饰品或手工艺品,如蚕丝手链、蚕丝画等。

6 .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养蚕口记、蚕宝宝的照片、蚕茧和蚕丝制品等。

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养蚕的乐趣。

五、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肯定学生在养蚕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关注和探索生物科学。

同时,教师也要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养蚕活动做好准备。

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在我国,蚕桑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蚕丝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蚕桑文化,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对农业生产的热爱,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探索农业科技在养蚕过程中的应用。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养蚕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技术所取代。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变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养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养蚕的全过程。

目的: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特点。

2. 学习传统养蚕技术和现代化养蚕技术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活动准备1. 人员安排:本次活动由学校生物老师和农业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 场地准备:学校租用了一片适宜养蚕的场地,并准备了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卵、蚕房、饲料、温湿度计等。

3. 时间安排: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蚕卵孵化、蚕宝宝饲养和蚕茧收获。

四、活动过程1. 蚕卵孵化: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蚕卵放入孵化箱中,并进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经过几天的观察,蚕卵逐渐孵化成小蚕。

2. 蚕宝宝饲养:小蚕孵化后,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饲养蚕宝宝。

他们需要定时喂食、清理蚕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蚕的生长状态,以及如何处理突发状况。

3. 蚕茧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将蚕茧采摘下来。

随后,他们学习了如何剥茧、抽丝,了解了蚕丝的加工过程。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养蚕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1. 知识收获:学生们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蚕丝的加工过程,对蚕桑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技能提升: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养蚕技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习性,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各个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 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准备养蚕所需的器具,如蚕卵、蚕盒、饲料、水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蚕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 班级准备: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活动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名称、习性、生长过程等,让学生对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分组养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蚕卵、蚕盒、饲料、水等养蚕所需材料。

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员按照要求进行养蚕。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蚕的颜色、形态、食欲、排泄物等。

4. 养蚕技巧教师针对学生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教授养蚕技巧,如如何喂食、如何保持蚕盒的清洁等。

5. 交流分享各小组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蚕的生长过程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蚕的变化。

7. 总结收获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

2. 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责任感。

4.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得到增强。

六、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蚕的一生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蚕的一生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蚕的一生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1. 活动背景
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世界各国对蚕的养殖和科研进行了大量研究。

为了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养殖过程,开展蚕的一生科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2. 活动目的
通过参与蚕的一生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 -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特点 - 掌握蚕的养殖技术 - 知晓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 活动内容
3.1. 阶段一:蚕的生命周期观察
•利用蚕蛹、蚕茧等材料进行蚕的生命周期观察
•记录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绘制相关图表
3.2. 阶段二:蚕的养殖实践
•收集蚕的养殖资料,学习合理饲养蚕的方法
•亲自动手养殖一批蚕,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3.3. 阶段三:蚕对人类的意义
•研究蚕丝的特性及用途
•讨论蚕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丝绸产业等
4. 活动流程
•第一周: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及相关知识
•第二周:进行蚕的生命周期观察
•第三周:学习蚕的养殖技术并实践
•第四周:研究蚕对人类的意义并进行总结
5. 活动效果评估
•制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6. 活动注意事项
•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需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中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实验器材
•按照活动流程安排时间,不要擅自更改活动内容
通过这一系列的蚕的一生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态特征和养殖技术,同时增强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

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

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时间和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三月—五月(56天)1.学校提供蚕种2.学生自行准备桑叶、毛笔、纸箱,尺子和家长共同饲养3.家长检查孩子的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拍照、画图、测量、文字说明、统计等。

1蚕卵—蚁蚕的变化2蚕的生长变化3蚕吐丝结茧4蚕蛹变蚕蛾三、活动对象与参与方式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养蚕小组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科学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

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

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篇一: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产生背景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就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二、活动目标1、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三、活动时间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四、活动对象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2、指导学生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1)卵期的管理讲解:养蚕要准备蚕卵和养蚕的纸盒(出示纸盒)盒里面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把蚕卵放在纸盒内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果气候比较干燥每天喷洒少量的水盒内不用放棉花更不要把蚕卵放在火炉上烤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蚕自己就会出来我们这里一般3月底或4月初是小蚕孵出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要看看有新出的小蚕没有小蚕一般上午出得最多小蚕一出卵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把它刷到桑叶上(2)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有人做过实验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不要用变黄贪腐的叶喂蚕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新皮形成蚕又开始活动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观察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3)蚕吐丝作茧期的管理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晃来晃去这时要赶快把蚕拿出来放在纸条做成的方格内最后在格上盖一厚纸做盖让蚕在格内吐丝做茧(4)蚕蛾期的管理(蚕蛾出茧多在清早)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要交配如果蚕蛾出茧时间相距较大且蛾的数量少又偏偏都是雌的或雄的就不能配上白白等死因此几个小组可把刚出茧的蚕蛾凑在一起让它们能及时配对交配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这时要在盒底放一白纸最好是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上面以便保存3、了解里可以采到桑叶为认养蚕宝宝做准备4、分组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按家庭住址分成7个养蚕小队每个小队4——7人选出一名队长以小队为单位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第二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小组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认领蚕宝宝每组五条为保证每位同学都有饲养的机会小组排出顺序表组员们轮流饲养其余组员可以随时去关注负责养蚕的同学要做好以下各种工作1、喂养蚕宝宝采摘桑叶要注意爱护桑树不要折枝每次采摘的叶不要多更不能把树上的叶采光另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采桑叶不要上树采高枝上的叶可以用捆在竹竿顶端的铁丝钩采摘2、填好观察记录表强调: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认真记录写观察记录时可参照观察记录表中的提示重点观察将观察记录写在实验记录纸上(可参考下面表格也可以小组自行设计)养蚕观察记录表养蚕应注意什么一、防农药中毒农田治病虫要远离桑地、蚕室更不能污染桑树;附近农作物治虫喷药为了避免蚕儿嗅到农药气味要及时关闭蚕室门窗;蚕农施药后要冲凉换衣才能喂蚕或进行其它养蚕操作;桑树喷水和根外追肥禁用施过农药的工具;养蚕季节不宜在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其熏蒸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采叶喂蚕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天蚕蝇乳剂以杀灭蝇蛆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早上要在蚕室内喷洒井水挂湿布或草帘白天关闭门窗防止热气流入室内夜里气温低要整夜开放门窗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的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不可乱丢病蚕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能随意乱倒更不能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计划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不能堆积过厚防焗热变质而诱发蚕病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以灭病菌要不喂过夜桑叶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篇二:综合实践活动养蚕小记一、活动背景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二、活动对象与内容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三、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1四、活动步骤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1)蚕的知识(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2、收集关于蚕的资料了解蚕的一生为养蚕做准备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蚕宝宝的外型特征*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食物(桑叶)长大*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蚕蜕皮了*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蚕宝宝长大了*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第二阶段】蚕蛹时期☆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S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蛹化: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第三阶段】蚕蛾时期(成虫期)☆羽化后的虫蛾◎蛹化为蛾时会再蜕皮一次羽化的虫蛾会分泌汁液挣脱虫茧由头部先出來◎虫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雌雄虫子蛾的交尾*蚕蛾不再进食而是寻找伴侣进行交尾*雌蚕蛾羽化后约经12小时无论交尾与否均会产卵【第四阶段】蚕卵时期(卵期)☆雌蚕生卵:一般正常蛾约可产下500~800粒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黃色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紫黑色☆卵孵化了: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毛像蚂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从此进入蚕宝宝时期3、交流、分享资料做好养蚕计划明确养蚕注意事项篇三: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二、活动时间和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三月—五月(56天)1.学校提供蚕种2.学生自行准备桑叶、毛笔、纸箱尺子和家长共同饲养3.家长检查孩子的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拍照、画图、测量、文字说明、统计等1蚕卵—蚁蚕的变化2蚕的生长变化3蚕吐丝结茧4蚕蛹变蚕蛾三、活动对象与参与方式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四、养蚕小组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科学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2、指导孩子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1)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有人做过实验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不要用变黄贪腐的叶喂蚕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处可保鲜好几天给蚕喂叶每天至少2次早晨7:40、下午第三节课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新皮形成蚕又开始活动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观察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2)蚕吐丝作茧期的管理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晃来晃去这时要赶快把蚕拿出来放在纸条做成的方格内最后在格上盖一厚纸做盖让蚕在格内吐丝做茧(3)蚕蛾期的管理(蚕蛾出茧多在清早)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要交配如果蚕蛾出茧时间相距较大且蛾的数量少又偏偏都是雌的或雄的就不能配上白白等死因此几个小组可把刚出茧的蚕蛾凑在一起让它们能及时配对交配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这时要在盒底放一白纸最好是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上面以便保存3、了解里可以采到桑叶为认养蚕宝宝做准备4、分组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以小队为单位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第二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小组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认领蚕宝宝每组十条为保证每位同学都有饲养的机会小组排出顺序表组员们轮流饲养其余组员可以随时去关注负责养蚕的同学要做好以下各种工作1、喂养蚕宝宝用桑叶喂养桑叶有卖蚕公司提供2、填好观察记录表强调: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认真记录写观察记录时可参照观察记录表中的提示重点观察将观察记录写在实验记录纸上3、写好观察日记除了填写好观察记录外还可以写简短的观察日记记录养蚕的心得体验心情变化等观察日记不必每天写发现蚕有明显的变化再写蚕蛹、蚕茧、蚕蛾、蚕卵要留作标本在此过程中以下问题供学生研究:(1)不用桑叶喂蚕它能吐丝(2)蚕蜕皮时为什么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3)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4)如何辨别蚕蛾的雌雄4、拍摄养蚕照片第三阶段交流、总结、评比当蚕宝宝完成了它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后组织“我与蚕宝宝共同成长”成果展评.1、交流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观察记录、摄影作品、征文、标本)进行展示交流共同交流养蚕的发现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2、评比(1)“谁的蚕结得茧最大”比赛(2)“养蚕日记”比赛3、总结喂养蚕宝宝活动过程记录表蚕宝宝护理员:班级:年级班一、我以前知道的有关蚕的知识:我还想知道:二、刚开始护理蚕宝宝的时候发现它是这样的:它的样子:(画一画)它的颜色:它的大小:三、我是这样照料蚕宝宝的:四、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图(画一画)。

蚕养蚕实践精彩活动方案设计

蚕养蚕实践精彩活动方案设计

蚕养蚕实践精彩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过程;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蚕的饲料:桑叶、玉米叶等;2.蚕的容器:蚕箱、玻璃瓶等;3.放养蚕的场所:教室、室外等;4.相关工具:剪刀、夹子、喷壶等;5.活动说明和注意事项的准备。

三、活动过程:1.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过程:通过PPT、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阶段和蚕丝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分组养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养蚕一只蚕宝宝。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蚕箱或者玻璃瓶作为蚕的容器,放入适量的蚕的食物,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

3.观察记录:每天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状况和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比如观察到蚕宝宝的大小变化、吃食情况等。

鼓励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文字表达能力。

4.授课辅导:每天定期进行蚕的生长和变化的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蚕吃这种食物,为什么蚕在变大后会吐丝等。

5.观察蚕吐丝:在蚕发育到最后一个阶段时,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蚕丝的制作过程,加深他们对蚕丝的了解。

6.蚕茧的收集和加工:等到蚕变成茧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茧的外观和质地,收集茧并清洗干净。

在一个较为严肃的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茧丝的提取和清洗等步骤,让学生亲自体验茧丝的加工过程。

最后,每个小组都会获得一些自己亲手制作的蚕丝。

四、活动总结:1.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蚕养蚕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2.展示和交流:组织一个学生蚕养蚕实践的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蚕丝制作成品,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3.评价和奖励: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奖励。

可以设立一些奖项,比如最有创意奖、最美蚕茧奖等,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经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

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经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

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时间和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三月—五月(56天)
1.学校提供蚕种
2.学生自行准备桑叶、毛笔、纸箱,尺子和家长共同饲养
3.家长检查孩子的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能够拍照、画图、测量、文字说明、统计等。

1蚕卵—蚁蚕的变化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吐丝结茧
4蚕蛹变蚕蛾
三、活动对象与参与方式
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养蚕小组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科学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了解中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

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孩子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1)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
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

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

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能够养蚕。

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

有人做过实验。

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

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

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

能够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2次,早晨7:40、下午第三节课。

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

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

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

给小蚕换叶时,能够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

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

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它蚕被传染。

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

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
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

蚕脱皮时不吃不动,仿佛睡眠,经一日左右。

新皮形成。

蚕又开始活动。

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

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观察。

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

(2)蚕吐丝作茧期的管理
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

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

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

晃来晃去。

这时要赶快把蚕拿出来放在纸条做成的方格内最后在格上盖一厚纸做盖,让蚕在格内吐丝做茧。

(3)蚕蛾期的管理
(蚕蛾出茧多在清早)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要交配。

如果蚕蛾出茧时间相距较大,且蛾的数量少,又偏偏都是雌的或雄的,就不能配上,白白等死。

因此几个小组可把刚出茧的蚕蛾凑在一起,让它们能及时配对交配。

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这时要在盒底放一白纸,最好是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上面,以便保存。

3、了解哪里能够采到桑叶,为认养蚕宝宝做准备。

4、分组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
小组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认领蚕宝宝,每组十条,为保证每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