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 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不透过玻璃板, 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 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 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和物左右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5.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例题】. 如图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②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 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平面镜成像形式和性质,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器材: 平面镜、白纸、光源(电筒)等。

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物体和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从物体到镜面,再从镜面到像的顺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方法:
1. 将平面镜竖直地插在镜座上,并调整好角度。

2. 在平面镜距离地面约20厘米左右的位置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成像屏。

3. 用光源照射物体(如书本)并使其位于第一焦点处,物体与镜面垂直,通过观察成像屏上出现的物体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属性得到实验结果。

4. 在不同位置放置物体并分别观察成像屏上的物体像,比较不同位置放置物体时成像的差异。

实验结果:
1. 物体与镜面垂直时,成像物体与物体本身垂直且等大,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相等且在镜面后面,成像为正立。

2. 物体离开镜面越近,成像越小;物体离开镜面越远,成像越大。

3. 物体距离镜面小于焦距,成像为放大、正立、虚像;物体距离镜面等于焦距,成像为实焦点;物体距离镜面大于焦距,成像为缩小、倒立、实像。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发现,平面镜成像规律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如成像位置、大小、形状等都有其规律性,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思考: 在本次实验中,镜面和成像屏垂直位置和角度有助于获得清晰的物体像,也可以用像距离、物距离、镜面曲率和焦距计算物像距离和物像大小。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平面镜成像实验一、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包括玻璃板、蜡烛、光屏、刻度尺和白纸或坐标纸。

二、探究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验证平板玻璃是否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通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合。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在实验中,刻度尺用于测量距离,白纸或坐标纸用于记录像的位置,而选择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我们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透明的玻璃板能够观察到像的位置和大小,而茶色玻璃板则能减少反射光的干扰。

我们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是因为较薄的玻璃板能够减小像的畸变。

五、注意事项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会出现像的畸变。

我们需要记录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大小,并且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字母“F”来表示。

六、题精练在实验中,我们选择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而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在观察像时,我们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造成的。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变大。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如果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的位置,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1)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2)主要器材作用:A、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B: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D、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E、白纸:确定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

3.【实验装置图】4.【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 【实验表格】7.【实验结论】(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物大小相同。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如何放置玻璃板?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纸上。

2、如何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人在点燃蜡烛侧透过玻璃板看去。

3、如何探究像的实虚?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上有无像。

4、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完全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像与物完全重合。

(等效法)5、在白纸上描出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后,接着应该怎么办?连接对应的像点、物点,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看连线和镜面是否垂直。

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相同10第二次1515相同第三次20,20相同六、分析论证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

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 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小孔成像法:将平面镜作为屏幕,通过其中一个小孔射入一束光线,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光源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以及小孔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位置的虚像。

2. 物体成像法:将一个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移动物体的位置和调整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物体和影像的关系,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平行光成像法:将一束平行光线射入平面镜,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平行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的虚像。

4. 文字成像法:将一个带有文字的纸片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观察文字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纸片的位置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文字的正立或倒立等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注视光源和直接照射眼睛。

同时,还可以利用丝线等辅助工具来测量和观察光线的路径和角度等参数。

平面镜成像四个实验稿

平面镜成像四个实验稿

1、平面镜成像1、点器材(检查器材)、铺白纸、板画线、眼瞅线、2、点蜡烛、烛定点、低瞅像、另一只重合、确像位,再对比、再填表(相等)3、拿光屏(白纸),置后方,立看屏(不透板),再填“无”。

4、烛挪位,烛定点、低瞅像、另一只重合、确像位,再对比、再填表(相等)5、再拿光屏,置后方,立看屏(不透板),再填“无”。

烛挪位再重复4、5步,6、撤器材,尺连线,画垂足,量距离6次(填数据__________cm 6个) 7整理器材, 完成表格。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4条)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4、平面镜中成的像为________像 铺的白纸的最后状态: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点器材(检查器材)234、点火苗,想f ,划区域,(5、由远始,填物距_____cm,填区域____,移光屏,填像态___、____、___,填像距___cm.(需填5次物距u ,3次像距v ,5次像的状态。

)(必须观察虚像) 6、最后,熄灭蜡烛,整理器材。

完善表格,总结结论。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 点器材(检查器材)2、调节天平(搬天平、看铭牌、镊子分盘、镊子调零、手调螺母、天平平衡。

3、左物轻放、估测质量、由大到小镊加(轻放)砝码、镊拨游码,再次平衡,;小大取码,读加质量,算总质量,填入表格,取下物体,游码归零,盘子合并,扣起砝码,天平归位。

4、拿取量筒,观察量程,口口相对,倒入适水,趴下读数,记下体积V1;5、线拴牢物,轻放入水,趴下读数,记下体积V2;(不得视线倾斜、石块脱落、水花飞溅、量筒内水过少桌面有水、游码未归零、水未倒回、拼凑数据)6、线拉出物,解线擦物,放回原处。

水回烧杯,整理器材,抹布擦桌。

7、处理表格,算出密度。

镊子往前拿,垂直拨游码。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点器材(检查器材)2、组装,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自身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再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借助于作图分析发光点怎样成虚像,并扩展到物体怎样成虚像.最后加强了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镜的例子.并介绍了平面镜在潜望镜上的应用.讲好本节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虚像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作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2.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
1)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否则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证竖直设置,两只蜡烛大小应一样并竖直放置以方便观察和研究. 3)怎样判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图示,手移动B,当看见B与A的像变成一只点燃的蜡烛,从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这时,用笔贴近A 和B的下端,描出它们与纸的接触线,得到两个小圆.这两个小圆的圆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渗透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课本从发光点S的像推论物体的像,教学中还可把物体的像区分为发光物体的像和发光物体的像,并在教学中说明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4.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光路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学生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2)学生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体验和建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五、教具学具: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方法2:在教室前悬挂一大一小两面镜子(悬挂的角度尽可能是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准备几面镜子,让学生从前传到后,观察自己的像并与前面两面镜中的像相比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
讨论两个问题:
(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
(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三、板书设计
七、课外探究活动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
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
烛正在水中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