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二、研究生字词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默写)三、详细讲解两则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要在宴会上请乐师演奏竽,但是他并不懂音乐,于是他就让他的大臣们去找乐师。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音乐知识,于是就找了一些不会演奏竽的人来充数。

后来,XXX来到宴会,国君让他们演奏,结果这些充数的人一点都不会演奏竽,让国君非常尴尬。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滥竽充数,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2、《画蛇添足》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个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脚上画了一双鞋子。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本来就很好的东西。

三、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师:那么,同学们认真听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们都理解了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师:很好,那么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到位,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两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研究到了很多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或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狗急跳墙”、“画蛇添足”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来展示本节课要研究的成语及其故事,比如“坐井观天”。

2.老师可以逐一讲解生字的意思,并让学生读出来。

3.老师可以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成语词汇及其意义。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教学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 教材《成语故事》- 多媒体设备2. 材料:- 书面材料:成语卡片、练习册等四、教学过程:【导入】1. 上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电子板书,展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短语,在黑板上写下“成语”二字。

2.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图片或短语,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短语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呈现】1. 教学成语故事:-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成语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 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观看图片,理解成语的意义。

2. 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表达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练习】1. 成语卡片匹配:- 学生分组,教师将成语的卡片投放到桌面上,学生两两合作,将成语与对应的故事卡片进行匹配。

-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增进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填空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目的是巩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 学生逐一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拓展】1. 创作成语故事:-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创作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或演讲。

- 学生通过创作的过程,提升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2. 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组织成语接龙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前一组的成语。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什么是成语,以及成语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几个常用的成语并能正确运用;3.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阅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成语在这个部分,老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

2. 成语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成语的特点和作用的解释,让学生明白成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成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一些常用的成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常用的成语,并给出它们的解释和用法。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成语进行句子的造句练习,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成语故事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了解成语的产生和用法。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故事,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故事并灵活运用其中的成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成语来开场,让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成语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成语的特点和作用。

3. 学习常用成语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成语,并要求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运用。

4. 读成语故事老师选择一到两个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讲述给学生听,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5. 小作文写作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故事,写一篇小作文,介绍故事的情节并加入其中所学到的成语。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四、教学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小作文的内容和成语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和表扬。

同时,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成语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于成语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拓展和延伸老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成语练习的参考资料,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到的成语,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90分钟)3. 适用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述1. 成语的定义:四字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3. 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1. 故事背景:介绍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主人公: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事件发展: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

4. 成语出现:在故事中自然引出成语。

5.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1. 直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造句练习: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六、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案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4. 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三年级语文教案初步学习成语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初步学习成语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初步学习成语故事【教案标题】初步学习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成语故事来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成语故事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成语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成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成语故事的文本材料。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图片或者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成语。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给出成语的定义,并解释成语的特点,例如每个成语都有固定的词序和意义,可以通过成语来表达感情和描述事物。

3. 学习成语故事(20分钟)教师选取一到两个常见的成语故事,向学生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教材展示成语故事的文本,并进行口头解说。

4.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在个人练习册上完成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填空题、选择题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成语。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故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成语,并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2. 组织成语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整齐清晰地书写以下内容:成语的定义成语的特点成语故事的学习和理解【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初步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对成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成语的意义,还能够更好地运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总结词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1一、导入1、成语接龙2、过渡: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关于它的学问多着呢。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跟成语有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跟成语有关的几个故事。

二、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心中描画出几位主人公的形象。

指名说一说你在心中画出了谁的形象?小结:一边读一边把你读到的情形在脑中还原,这样读书会更有效。

过渡:现在首先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著名的南郭先生的身上,通过他的故事来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

三、学习《滥竽充数》1、课件播放朗读动画2、怎么学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

滥竽什么意思?充数什么意思?其实滥的是什么?3、师:好,查完字典了解字意后,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胧。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哪些地方表现了南郭先生的滥?从哪儿看出他在充数?他又是怎么充数的?充数的结果如何?每个人跟其他小组成员表达你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提出疑问或补充。

4、交流反馈:经过讨论你们又有了新发现吧,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课件出示阅读练习: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演一演。

B、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C、想象南郭先生得到俸禄后的神态动作心情,写一段话。

D、从“居然”一词你读出了什么?5、充数的结果如何呢?逃走了——他愿意走吗?从哪儿知道?谁来读一读这句?读出他当时无可奈何的心情。

逃走之前他又会想些什么?体会他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为什么充数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A、用“总是”造句。

B、用“不要……而要……”造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怎样才能杜绝滥竽充数这种现象呢?7、师:好,在掌握了故事的来龙去胧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老师想问问大家,作者喜欢南郭先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8、小结:在许多__中,作者悄悄地把自己的爱憎或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我们只有反复朗读,细心揣摩才能体会。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在分工、讨论、总结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感悟成语的内涵,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形成一个成语?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结构、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以《成语故事》课本为依据,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详细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成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成语故事,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学生对成语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成语,但对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但在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时,可能存在词汇搭配不当、语境不符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成语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成语故事古文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注释]
鬻(y):卖。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像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lǐn):粮食仓库。

画龙点睛
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

每云:"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这见在。

[注释]
武帝:梁武帝萧衍(yǎn)
僧繇:即张僧繇,精肖像,善画龙。

推荐阅读:《成语故事》
优秀课例:名师课堂实录;我区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优秀教案;报刊、杂志优秀案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