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子生产要点种子,实用技术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一、牧草概述1. 牧草种类:牧草包括禾本科的熔草、早熟禾和牧草、豆科的苜蓿等。
2. 牧草生长特点:牧草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3. 牧草的价值:牧草是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牲畜的生长和产奶有重要作用。
二、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稳定的土壤结构、适宜的土壤肥力、适当的土壤酸碱度等是牧草生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种子选购:牧草种子应具有良好的萌发力和生存力,还应具有丰富的养分和适宜的外形。
3. 播种时间: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牧草播种时间会有差别,但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较为适宜。
4. 播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播、撒播、线路播种和机械播种等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5. 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复合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6.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
7. 节水育苗:选用适宜的品种,精细化管理以及灌溉控制是节水育苗的关键技术。
8. 病虫害防治:牧草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禾本科细菌性病害、煤污病和蔷薇病毒病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三、牧草品种选择1. 种植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2. 生产性能:包括产量、食用价值和草场利用能力等方面。
3. 抗逆性能:包括抗干旱、抗盐碱和抗病虫害等方面。
4. 适口性:适口性好的牧草品种能够增加牲畜的食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 社会环境因素:如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
四、牧草的管理1. 茬场制度:不同牧草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可有不同的茬场制度,一般为单茬一年或双茬一年。
2. 刈割技术:不同的牧草种类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刈割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
3. 肥料施用: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和品质,应根据不同地区、种类和生长季节进行调整。
苜蓿的种子繁殖和栽培技术

苜蓿的种子繁殖和栽培技术苜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其种子繁殖和栽培技术对于农民朋友的种植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苜蓿的种子繁殖和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朋友提高苜蓿的生产效益。
一、苜蓿种子繁殖技术1. 选择优质种子:要选择外形饱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的苜蓿种子作为繁殖材料。
最好选择经过官方认可的良种或者通过专业机构建立的种子繁殖基地购买种子。
2. 种子预处理:苜蓿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苗期生长。
其中一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是浸种法,将苜蓿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时间一般为8-10小时。
另外,也可以使用化学处理剂,如种子激素溶液等进行处理,但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3. 播种时机:苜蓿的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最佳播种时机是在气温稳定在10-15摄氏度之间的时候进行。
选择天气晴朗、湿度适宜的日子进行播种,以确保种子的良好发芽。
4. 种子播种方法:苜蓿的种子播种方法可以选择直播或育苗盘播种。
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在已经准备好的耕地上,然后轻轻压实土壤。
育苗盘播种则需要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保持适当湿润。
5. 播种后的管理:播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且避免水涝和干旱。
需要经常松土,以提供良好的通气条件。
同时,要及时除草和施肥,确保苗期生长良好。
二、苜蓿的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苜蓿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
但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2. 土壤准备:在栽培苜蓿之前,需要充分清除前茬作物的残留物,并进行耕作,翻耕土壤。
除去杂草和根系,保持土壤疏松和透气。
3. 施肥:苜蓿种植对肥料的需求较低,因为它能够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从空气中直接获取大气中的氮。
但在土壤贫瘠的情况下,仍需要适量追肥。
可以施用有机肥或化肥,但应注意合理控制用量。
4. 浇水管理:在苜蓿的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需要经常浇水以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
牧草种子在生产及应用

牧草种子在生产及应用牧草种子是人工种植牧草的重要原材料,对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牧草的生产及应用涉及到种子的选育、繁殖、种植管理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牧草种子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牧草种子的生产1. 种子选育:牧草种子选育的目标是获得优良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选育过程中需要通过遗传改良、杂交育种等方法来提高耐寒、耐旱、耐病虫害等抗逆性能。
因此,种子选育需要有很强的科研技术支持。
2. 种子繁殖:选育出的优良品种需要进行种子繁殖,以获得大量的种子供应。
种子繁殖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自交繁殖,二是通过人工授粉的杂交繁殖。
种子繁殖需要注意保持良种纯度和品质,以确保繁殖出的种子具有一致的遗传特性。
3.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为了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
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种子消毒、种衣剂涂覆、种子激发等。
这些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存储性能和抗性。
4. 种子存储:种子的储存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种子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储存,以避免种子的变质和老化。
为了延长种子的保藏期,常使用种子干燥剂和密封容器等措施来降低湿度和氧气含量。
二、牧草种子的应用1. 种子播撒:牧草种子的主要应用方式就是通过播撒来进行牧草的种植。
种子的播撒方式有直播、插秧、机械播种等多种方式。
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翻耕、松土等。
同时根据不同的牧草种类,还需要根据其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2. 种子喂养:牧草种子对于草食动物的饲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种植的牧草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保障畜牧业的发展。
3. 地面覆盖:有些牧草种子还可用于地面覆盖工程,以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水土流失。
适当地使用牧草种子进行地面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
4. 种子销售:牧草种子也是一种商品,通过种子的销售,可以为农民和种植者提供经济利益。
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技术

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技术1.选地。
紫花苜蓿种子田对土地选择要求是:开旷平整,通风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杂草较少。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7~9.避免在岗地和低洼地种植,最好在邻近有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的地方,以利于昆虫的授粉。
2.播种。
紫花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特别慢,容易受杂草危害,所以播种地要精细平整。
播前要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做底肥,施入量一般每1/15公顷(1亩)1.5吨左右在有机肥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施一定数量的氮、磷混合肥,施入量为每1/15公顷10~15千克,其氮磷比为1∶1或磷肥比例稍多一些。
播种时间一般春秋都可。
插前可将苜蓿种子浸泡在50~60℃热水中,30分钟后放置阳光下暴晒,夜间移到凉处,并经常洒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经2~3天后可趁墒播种。
此法适宜在土壤较湿润的土地上。
另外,可用去谷壳的碾米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使苜蓿种皮产生裂纹,有利于种子发芽。
处理程度一般以压碾至种皮已起毛、但不破碎为原则。
播种前,最好使用根瘤菌剂,接种后应立即进行播种。
不能让日光直接照晒。
播种多采用条播和穴播。
条播适宜大面积机械宽行播种,每1/15公顷播量0.4~0.5千克。
穴播一般适宜小面积种子生产。
为了更好的控制播量,可把小米炒熟后与其混合播种。
播种深度2厘水,稍覆土,镇压。
3.田间管理。
①去除杂草。
紫花苜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5~6天出苗,15天左右齐苗。
幼苗期最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
所以要提早下锄,第1遍一定要浅锄,除草要细。
待苜蓿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2遍除草,此时要深锄。
此外还可喷洒药物进行化学除草。
②间苗。
在苜蓿长到有4片小叶时进行间苗,一般株距0.3米以上,每1/15公顷控制在1500~2000株。
③追肥、浇水。
紫花苜蓿对磷、钾肥的需要较高,所以对紫花苜蓿种子田应以追施磷、钾肥或其他复合肥为主。
追肥最好在花期进行。
由于现蕾期根瘤菌活力能力降低,此时根外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使种子产量提高20%~30%。
牧草种植技术

牧草种植技术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牲畜的饲养和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牧草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种、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牧草种植技术的一些要点。
一、选种牧草的选种是种植工作的第一步,合理的选种能够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在选种时,需要考虑牧草的适应性、耐病性、抗逆性以及饲用价值等因素。
同时,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牧草品种,以保证牧草能够在该地区生长良好。
二、育苗牧草的育苗是牧草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种子。
种子的选取要注意其种子纯度、发芽率和萌发期等指标,以保证种子的质量。
其次,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适量的水分,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苗期生长。
三、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牧草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 土壤管理:选择合适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改良。
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质地,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同时,注意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以保证牧草的良好生长。
2. 水分管理:牧草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管理水分。
根据牧草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含水量,确定浇水的时机和数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牧草生长的不利影响。
3.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措施。
需要根据牧草的生长期和养分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同时,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四、病虫害防治在牧草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治病虫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预防为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环境的卫生,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源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好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
2. 合理使用农药:当病虫害发生时,可以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一、播种地的准备㈠种草地的选择牧草跟其它农作物一样需要由土壤供给水分和养料,它只有生长在水分和养料充足的土壤上,不受杂草和病虫害的侵袭,才能荼得高产,选地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草地建设的成效。
因此,种植牧草的地块要求选择播种地段土壤疏松,土层深紧,土壤比较肥沃的宽谷地带或平坦具有一定水、肥条件和光热充足的地块,还可选择便于种植最宜和利用的田边地角,房前房后的空闲地,各种冬闲地、轮歇地、河滩地、疏林地,避免选择风蚀严重的风口及易沙化的地方,各种牧草对土壤的酸碱度(PH值)和含盐量都有一定适应范围,在高酸性或重碱地不宜作为草地建设。
㈡整地耕翻由于牧草种子细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都很缓慢,进行合理土壤耕作,才能为牧草的播种,出苗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种植牧草要求播种前必须做好耕翻和平田整地,耕翻深度可根据土壤情况而定,深比浅好,一般以20公分以上为宜,开伏荒可深些,开春荒因随即耕地播种,则不可太深,办争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牧草一肌要求浅播种,如果土地高低不平,就会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土块过大,播种后种子的土壤不易紧紧接触,不利于种子萌发出苗。
平整好土地是苗齐苗壮的先决条件,苗齐苗壮又是种植牧草夺取高产的前提。
㈢施足底肥,翻耕耙细施肥既可以保证牧草在整个生育期从土壤中吸收是够的养料如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以供牧草生长,再生和分蘖(枝),提高产量,而且施用有机肥料还能改良土壤,防止土壤盐渍化,培养和提高地力。
养料对牧草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缺少养料则会使牧草的正常代谢的机能受阻,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严重的缺素现象。
一般来说,初垦的天然草地比较肥沃,新垦草地一般不缺氮素,但可以施一定量的磷肥。
如果开垦的土地原来植被就十分稀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不高,或者是耕地改建人工草地,则应施足底肥。
施完底肥后的及时将肥料翻入土层,再进行耙细、耙平,以达到平整地面,耙碎土块,混拌土肥,疏松表土的作用。
牧草种植技术

牧草种植技术牧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
牧草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需加以重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牧草的种植技术。
种植前的土壤处理1、深耕。
一般采用畜力犁或拖拉机进行深耕: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
一年进行一次深耕。
深耕要适时,做到精细,田面平整。
2、耙地。
刚犁过的土地,用钉齿耙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除杂草的根茎,起到保墒作用。
若播种后出苗前,土板结,可用钉齿耙耙地,破除板结,利于幼苗的出土。
多年生牧草地在早春和刈割后耙地,可以消灭杂草,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有利于牧草的返青和生长。
3、镇压。
播种前土壤表层过于疏松,有坷垃或干旱缺墒,可进行镇压。
以压碎大坷垃,平整地面,增加土壤的紧密度,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
在干旱情况下,播后进行镇压提墒,促进发芽。
4、中耕。
出苗后的中耕叫行间中耕。
主要是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保墒防旱等。
要适时中耕,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没有杂草,特别是灌后或雨后更要及时中耕,以破除板结,保蓄水分。
5、开沟、作畦与作垄。
开沟作畦与作垄,能够排除积水,并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提高地温。
地势低洼易涝区,更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牧草种植施肥技术1、施肥的基本原则①根据牧草种类和需肥量施肥:牧草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肥量种类、数量也不同。
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反应敏感。
因此,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有磷、钾肥。
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应以磷、钾肥为主和少量的氮肥,尤其是在幼苗根瘤尚未形成时,施用少量的氮肥,促进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以磷固氮,促进禾本科牧草的生长。
同一种牧草,在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要量也不同。
萌发时,种子贮藏有丰富的养料,一般不吸收养分;幼苗期需要量较小;随着幼苗的生长,需要量逐渐增加。
禾本科牧草吸收养料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开花期;豆科牧草是分枝至孕蕾期。
标准化牧草种子生产制度

牧草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湟中燕麦种子从栽培、生产、清选、包装、贮运技术,种子生产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清选、包装贮运整个过程都按技术标准实施,主要是进行“湟中燕麦”种子标准化生产。
①域布局:集中连片种植,不同品种间种植10米宽的箭筈豌豆做隔离带,坚持远距离繁殖和防杂保纯,做到单打、单收、单独保存,以保持品种的纯净度。
②播种:种植品种有白燕7号、林纳、加燕2号、青海444共4个品种。
浅山在4月中下旬播种,脑山在5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用分层施肥播种机条播,行距20cm,播深3-4 cm,播种量为14kg/亩。
播种前不浇水,播前地块经平整,镇压。
③施肥:前茬为麦类作物,施有机肥2m3 做底肥,前茬为豆类、马铃薯,施有机肥1m3做底肥,鳞酸二胺10kg做种肥。
④田间管理:燕麦分蘖期用2.4-D丁脂灭除田间杂草,抽穗后人工除杂,根据燕麦长势,拔节期对生长特别良好的地块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矮壮素,以防燕麦倒伏。
地力差,生长不良的地段拔节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⑤种子收获:种子成熟后用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脱粒种子进行晾晒干燥4-6天。
清选种子通常利用种子和混杂物物理特性的差异,通过专门的机械设备来完成。
混杂物的大小与种子的体积相差较大时,根据种子与混杂物在大小、外形和密度上的不同,用气流筛选机清选。
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似的种子,其重量不同可用比重清选法分离。
种子和混杂物表面特征的差异大时,用螺旋分离机、窝眼清选机、磁性分离机清选。
燕麦种子田用国家规定的1级或2级种子标准。
1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份不高于12% ,其他种子每公斤不多于200粒。
燕麦2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85%,水份不高于12% ,其他种子每公斤不多于500粒。
干燥种子易于储藏,水分含量应不高于12%,这样种子不易丧失生活力。
种子包装:包装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干燥、清选分级和质量检验,含水量高于12%的种子不得包装入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种子生产要点种子,实用技术
1牧草种子繁殖田的建立
牧草种子繁殖田与大田的生产要求有所不同。
牧草种子的繁育不但要注意产量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大量品质优良的种子。
1.1种子繁殖田的选择
为了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牧草种子繁殖田应设在饲草料地的******田块上。
要求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杂草少,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
同时,在选择土地时也要结合考虑牧草本身的生物特性。
如豆科牧草种子田应选在邻近有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的地段,以利于昆虫的授粉。
1.2种子繁殖田面积的确定
种子繁殖田面积的确定要根据种子需要量、大田播种面积以及作物的繁殖系数来决定。
******作物的留种面积是不相同的,一般占大田播种面积的5%左右。
但是,不同的牧草种类繁殖系数不同,同一牧草在不同的地区繁殖系数也不同。
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1.3合理轮作
为了获得高额的种子产量,必须进行合理轮作。
施用基肥的休闲地以及施用底肥的中耕作物的后茬是栽培种用牧草最适宜的播种地。
牧草种子繁殖田的前作物不应是相同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同类作物。
适当地调换茬口,不但能给牧草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能防止种子混杂,减少病虫危害。
为了防止种子脱粒混杂,保持种子的纯净度,******牧草地,特别是繁殖2种以上又不易分开的牧草种子时,在地段安排上地块之间应隔一定距离,一般为25~50m,而这些地段可以种植那些易于分离的作物和牧草。
为了防止种间及品种间杂交(生物混交),应各品种隔离种植,隔离带不少于200~400m。
另外在轮作中应考虑不能连续播种外形、大小相似或同一种牧草的不同品种,一般应间隔2~3年以上种植。
1.4种子田的整地特点
种子田的播前整地总的要求是土壤疏松,耙平耙细。
因为牧草种子细小,要求有良好的发芽条件。
另外,还要求杂草少,保墒良好,利于出苗和苗期生长。
种子田的播前整地工作十分重要。
由于多年生牧草种子小而轻,贮存营养物质不多,种子萌发及幼苗期的生长发育都较缓慢,对于播前的土壤耕作要求较为严格。
故播前的整地工作应尽可
能达到“细、平、松、紧、深、净、墒”的要求,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播种条件,保证幼苗顺利出土。
1.5播种与管理
为了增加种子的结实率,尽快获得种子,牧草一般不采用保护播种,如保护播种时,其播种量要比无保护播种低20%~30%。
牧草种子繁殖田适时播种不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还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丰产,减少病虫害。
通常采用宽行播种,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窄行距播种,一般窄行距对收种不利。
而宽行距播种的现论根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光能,通风良好,营养面积大,在肥沃的土壤上能促生大量的生殖枝,增加繁殖系数。
其优点是:植株繁茂,寿命较长,种子产量高,种子大而饱满,同时易于清除杂草。
播种方法多采用单播。
行距因牧草种类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多采用宽行距播种,一般为
30~90cm左右。
方形播种一般采用60×60cm或60×80cm行距。
种子田应比大田行距宽1倍左右。
播种量视牧草的种类、气候、土壤条件变化而定,种子田比大田相应地增大了株行距,因而减少了播种量,其播量为大田的1/2~1/3。
在干旱条件下,播量应比有灌溉条件的稀一些,株距宽一些。
牧草种子田灌水一定要适时适量,过多过少都会降低种子产量。
通常情况下牧草种子田追肥和灌溉要结合进行。
多年生牧草种子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生殖枝的数目、穗的长度、小穗及小花数、结实率和种子的成熟度,而这些因素的好坏则与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充足、适时与否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对种子田的追肥,与灌溉就是以促进其生殖生长为主要目的,适时进行“攻蘖、攻穗、攻粒”。
牧草种子田的除草防病要及时。
在生育期间种子繁殖田要多次进行去劣、去杂和拔除病株的工作,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在抽穗期和腊熟期,而豆科牧草则在开花期和结实期进行。
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生长期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消灭,以免扩大传播。
1.6人工辅助授粉
大部分牧草都属于异花授粉,授粉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牧草种子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技术措施。
1.7禾本科牧草的辅助授粉
禾本科牧草为风媒花植物,在自然情况下借助风力传播花粉。
为了正确对禾本科牧草进行辅助授粉,必须了解******牧草的开花习性。
首先应该了解******牧草的花期、大量开花以及1
日内开花的时间。
对禾本科牧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牧草的种类和开花习性而定,对圆锥花序的牧草,应于上部花大量开放时进行,而对穗状花序的牧草应于多数开花时进行,一共进行2次,中间相隔的时间约2~4天。
人二辅助授粉的方法极为简单,即2人将绳索拉直,在牧草丛的花穗层来回轻轻地掠过,一方面使未开的花可以开放,另一方面使花粉逸散而达到授粉的目的。
1.8豆科牧草的辅助授粉
豆科牧草大部分属于虫媒花植物,凭借昆虫进行授粉。
具体的人工辅助措施为:
①豆科牧草种子田的位置应靠近林带灌丛,便于蜜蜂授粉。
②豆科牧草种子田的面积不宜太大,以不超过250亩为好。
③在豆科牧草种子田的花期,配置一定数量的蜂箱有利于授粉顺利进行。
④注意品种选择、种类搭配以及调节牧草的开花期,使之和蜜蜂的******活动时间相吻合。
⑤也可采用与禾本利,一样用绳索人工辅助的办法,但要注意用力的强度,尽量避免伤害花枝。
2人工牧草种子的收获与贮藏
2.1种子的收获时期与方法
很多牧草的开花期很长,种子的成熟期极不一致,因而收获时间是否合适,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收早了青荚与青穗太多,降低了种子的品质;收迟了种子自行落粒,影响产量。
种子成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全熟期。
种胚的形成完成于乳熟期,此时种子为绿色,含水多,质软,种子易于破裂。
乳熟期的种子干燥后轻而不饱满,发芽率及种子产量均很低,绝大部分不具经济价值;蜡熟期的种子呈蜡质状,果实的上部呈紫色,但部分种子仍保存浅绿的斑点,种子容易用指甲切断;全熟期的种子均具有较好的品质,它们的千粒重、发芽率和种子产量均较高,是种子收获的适宜期。
当用机器收获时,可在蜡熟期收刈。
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在靠近穗子的节间有40%~50%的部分变黄豆科牧草的种子有60%~70%的种壳变成黄褐色或褐色时进行收割。
而对于落粒较强的牧草应先收获。
种子收获根据种子田的大小、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种子田面积小的可采用人工收获,******在清晨有雾露时进行,以减少种子损失。
割后应立即搂集并捆成草束,尽快从田间运走。
不要在种子田内摊晒堆垛。
脱粒和干燥应在专用场院进行。
用机器收获时,应在无雾或无露的晴朗、干燥天气下进行。
牧草的刈割留茬高度为20~40cm,这样可减少绿色杂草混入,减少收获时的困难,保证种子的质量,有利贮藏。
种子收获后应立即风扬去杂,晒干晾透。
种子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自然
干燥是利用日光曝晒、通风、摊晾等方法来降低种子的水分。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收割以后,将草束在晒场上码成小垛,使其自然干燥,便于脱粒;第二阶段是脱粒后的种子在晒场上晾晒,直至种子的湿度符合贮藏标准为止。
人工干燥是利用******不同的干燥机进行。
要求种子出机时的度在30~40℃范围内。
种子干燥后,在入库前还要进行清选工作。
3牧草种子的贮藏
牧草种子的播种品质及其寿命长短与种子的贮藏好坏有很大关系。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本身将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种子的变化又与外界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密不可分。
因此种子在干燥之后应妥善保管,这样才能保存种子的优良特性。
在种子贮藏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种子的含水量
禾本科牧草种子入库时的含水量不超过15%,豆科牧草种子的含水量不超过13%。
3.2种子在入库前必须进行清选、检验、分级处理,除去杂质,按种子等级分别存放。
3.3牧草种子贮藏时,堆的厚度以1.5~2m为宜,大粒和不松散的种子可以堆藏,而粒小和松散的种子要装入麻袋贮藏。
3.4种子在贮藏期间必须经常检查,加强管理,防止受潮、升温,并加强防水、防虫、防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