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试卷2003(哈工大)答案
【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污染控制微生物、水分析化学1997-2013全套优秀考研资料汇总

★哈尔滨工业大学012市政环境学院污染控制微生物、水分析化学2013内部辅导全套考研资料库、试题笔记库★【◆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更新◆】适用专业: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含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081403市政工程、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085229环境工程(工程硕士)、★081420城市水资源、085229环境工程稀贵套餐:Ⅰ.旗舰级黄金套餐★★★Ⅱ.尊贵领袖级套餐★★★★Ⅲ.超级套餐VIP白金版★★★★哈工大硕博联合团队信度认证:Ⅰ、证件照片: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学生证、学生卡、研究生证、研究生卡、饭卡、图书卡、团队成员博士录取通知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各院辅导班多年听课证数码照片。
Ⅲ、票据照片:中国邮政EMS国内特快专递、国内快递包裹、国内慢速包裹、国内挂号印刷品、顺风快递1000张邮寄回执收据清晰数码照片Ⅳ、资料照片:可欣赏团队空间各学院全套王牌资料高清晰全集数码照片进行验证。
Ⅴ、联系方式:QQ为VIP会员,两部业务电话24小时开机。
Ⅵ、团队面购:哈尔滨地区考生可预约后持本人学生证来工大本部或工大二区直接购买资料。
所有资料在其各自领域都是之最,突破了连续6年获得"考生最爱之王牌资料"的殊荣!『品牌资料、王牌资料、金牌资料、名牌资料』全套“精华版▲上乘”笔记、经典VIP笔记、课件、资料、教案、录音、指南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抄写者必须是哈工大本院专业课方面突出并且字体俊美善于记录的女生(男生如果各项指标高也可)2、字体必须清晰幽美、抄写必须详尽并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以供参看。
(乱七八糟的坚决不在本列)3、抄写者必须是专业课单科考试成绩非工科130~140分、工科110~120分的牛人。
4、该笔记必须是第一次原版经典复印,而非二次、三次、N次粗糙复印。
(很多卖家都是N次复印)5、辅导班录音必须用高清晰录音笔或者品牌MP3进行录制,有杂音的不在本范围内。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习题解析--第十五章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第十五章生物修复技术)第十五章生物修复技术1、什么是生物修复?同物理、化学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缺点?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者自发进行的过程,称为生物修复。
优点:费用低;环境影响小;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处理其他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缺点:微生物不能降解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生物修复需要具体考察;生物修复只能降解特定物质;微生物活性受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影响。
2、生物修复受哪些因素影响?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氧、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和无机物)、共代谢基质、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
3、土壤的生物修复有哪些方法?原位处理法:在受污染地区直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不需要将土壤挖出和运输。
一般利用土著微生物处理,有时也加入经过驯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加速处理。
适用于处理污染时间较长、状况已基本稳定的地区或者受污染面积较大的地区。
具体方式包括生物通风、地耕处理等异位处理包括挖掘堆置处理、反应器处理、堆肥法。
挖掘堆置处理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地区挖掘起来,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广大的地域扩散,将土壤运输到一个经过各种工程准备的地点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并在此进行生物修复的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再运回原地。
反应器处理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掘起来,与水混合后,在接种了微生物的反应器内进行处理,其工艺类似于污水生物处理法。
堆肥法是将污染土壤和水、营养物、泥炭、稻草和动植物肥料混合后,使用机械或压气系统充氧,同时加石灰调节PH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大部分污染物被降解,标志堆肥完成。
4、地下水生物修复有哪些方法?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原位处理法、物理阻拦、地上处理等方法。
物理阻拦是指使用暂时的物理屏障以减缓并阻滞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进一步迁移。
地上处理是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从地下水层中抽取出来,然后在地面上用一种或多种工艺处理之后,再将水注入底层。
哈尔滨工业大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2006真题

9.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 厌氧产酸段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有机酸的微生物类群 (A) 发酵细菌群 (B) 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C) 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D) 产甲烷细菌 2. 若在对数期某一时刻测得大肠杆菌数为 1.0×102cfu/ml,经 400 分 钟培养后增至 1.0×109 cfu/ml,那么该菌的代时为多少分钟? (A) 17 (B) 19 (C) 21 (D) 23 3. 供氧不足时产生有机酸的主要原因
一、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2 分) 1、生长因子 2、细菌的特殊结构 3、辅酶 A 6、基因重组 7、遗传密码 10、葡萄糖效应 二、填空(20 分,每空 1 分) 1.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 子。 2.细胞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是( 3.一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可产生( )和( )。 )分子二氧化碳和 )、( )、( )和节孢 4、糖酵解 5、赤潮 9、温和性噬菌体 8、生态平衡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第 1 页 共 4 页
二○○六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报考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
程
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试题上无效。
题号 分数
一 20
二 20
三 5
四 50
五 15
六 20
七 20
总分 150 分
(
)分子 ATP。 )时期产生 。
4.细菌的荚膜通常在生长曲线上的(
第 2 页 共 4 页
5.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位在( 位在( 和( )。
),而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 )、( )。 )和( )。 )和( ), )、
6.按培养基的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 )。 )、( 7.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8.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病毒的检测方法是( 三、单选题(5 分,每题 1 分) )。
(完整版)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污染控制微⽣物课后题答案第⼀章绪论1、何谓微⽣物?微⽣物有何特点?微⽣物⼀词并⾮⽣物分类学上的专⽤名词,⽽是指所有形体微⼩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电⼦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物的通称。
微⽣物类群⼗分复杂,其中包括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细菌和蓝细菌,属于真菌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后⽣动物等。
微⽣物具有个体微⼩,分布⼴泛;种类繁多,代谢旺盛;繁殖快速,易于培养;容易变异,利于应⽤特点。
2、何谓原核微⽣物和真核微⽣物?⼆者有何区别?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仅有⼀个核物质⾼度集中的核区,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为微⽣物称为原核微⽣物。
反之,凡是具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有⾼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尔基体),进⾏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微⽣物称为真核微⽣物。
3、概述微⽣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
a、在给⽔⼯程中的应⽤⽔中往往存在致突变污染物,这些物质可以利⽤微⽣物检测出来。
另外,藻类⼤量滋⽣时会堵塞给⽔⼚的滤池,并会使⽔中带有异味和增加⽔的⾊度和浊度等,因此,在给⽔⼯程中应尽可能出去这些微⽣物,以提供符合标准的⽣活饮⽤⽔和⼯业⽣产⽤⽔。
同时,也可利⽤⼯程菌形成固定化⽣物活性炭,来消除⽔中的微量有机物;利⽤微⽣物⽣产⽣物絮凝剂,取代⽆机和有机絮凝剂,以进⼀步提⾼⽔质、b、在排⽔⼯程中的应⽤可以利⽤各种微⽣物的分解作⽤,对废⽔中的污染物进⾏降解和转化,使之矿化且使⽔中的重⾦属得以适当转化。
另外,在受污染⽔体的⽣物修复技术中,微⽣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c、在⼟壤净化中的作⽤⼟壤环境⽇益恶化,被我污染的⼟壤通过对地下⽔和地表⽔形成⼆次污染和经⼟壤-植物系统由⾷物链进⼊⼈体,直接危及⼈体健康。
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TCA循环
2、基因工程
3、米氏方程
4、菌胶团
5、竞争排斥原理
6、水体自净
7、基团转位
8、水华
9、生态位宽度10、限制因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和()
2、氧化还原酶包括()和()两种
3、细菌细胞壁内层壁的成分为(),外层壁的成分是()
4、细菌代时最稳定的时期是()
5、常用的湿热灭菌法有()、()和()
6、硝化细菌能利用的碳源是()
7、细菌的营养物质有()、()、()和()
8、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方式有()和()
9、分离细菌常用的方法有()、()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原理
2、抑制剂降低酶促反映速率的原理
3、说出放线菌产生孢子的两种方式
4、分析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哪个更剧烈
5、说出细菌形状的表达规律
6、活性污泥进入内源呼吸期的原因
7、废水中污染物经处理的去向
8、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功能
9、溶解氧对曝气池中污染物的去除有什么影响
10、铁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实验题(15分)
筛选出用于石油污染海洋的生物修复菌剂
五、论述题(10分)
分析微生物为什么先降解结构简单的有机物
六、综述题(25分)
讨论地表水中外源污染物可能的来源及生物防控措施。
2014哈工大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回忆版)

2014哈工大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20,每题2分)
1.鉴别培养基
2.连续培养
3.生态平衡
4.顶级群落
5.PCR
6.生态位
7.呼吸链
8.辅酶
9.高斯原理10.氨化作用
二、填空题(20,每空一分)
1.藻类生活所用的碳源(),能源()
2.植物性病毒和噬菌体的核酸分别是(),()
3.实验室用温度杀菌和消毒的方法有(),(),(),()
4.米门方程式的表达式:()
5.异养型微生物在整个生态循环中的作用是()
6.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7.细菌的全数计数法有(),(),()
8.一对氢分别可与一分子的NADH和FADH生成(),()ATP
9.在分类上,细菌属于()界,酵母菌属于()界,剑水蚤属于()界
三、简答题(60分)
1.竞争性抑制剂对酶抑制的作用机理
2.活性污泥的那个阶段对于处理废水是有利的
3.简述水体自净的作用机理
4.举例说明互生作用
5.细菌生长曲线在迟缓期有什么特点
6.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7.淀粉的分解代谢途径
8.为什么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碳氮比要比好氧工艺高
9.促进扩散及其特点
10.铁细菌的营养方式及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四、试验(15)
划线分离纯化培养细菌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五、论述题(10)
简述生物量对废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效能与作用
六、综述题(25)
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和微生物生理学原理解释说明驯化能够提高生物性能。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2002-2003年度上学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5*3=15)1、水体富营养化2、原生动物3、培养基4、土壤自净5、菌胶团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3=30)1、以下对微生物的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2、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不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B、蓝细菌C、真细菌 D 、粘细菌E、原生动物F、微型后生动物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球菌有双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和八叠球菌之分。
C、培养条件变化时会引起细菌的形态的变化。
D、多数杆菌的大小(长×宽)为(0.5~1.0)×(1~5)μm。
5、细胞的原生质体包括。
A、细胞膜B、核糖体C、细胞质及内含物D、核物质E、气泡6、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包括。
A、细胞膜是选择性半渗透膜,可以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
B、细胞膜的外表合成细胞壁。
C、细胞膜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D、细胞膜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7、以下对霉菌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霉菌的菌落由一个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而成;B、霉菌菌菌属的菌落由菌丝缠绕而成,质地紧密,不易挑取。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习题解析--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1、以活性污泥为例、叙述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絮凝作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常以絮凝体形式存在。
废水进入生物反应池后,废水中的产荚膜细菌可分泌粘液性物质,并相互粘连成菌胶团,菌胶团又粘连在一起,絮凝成活性污泥。
吸附作用:活性污泥表面附有的粘性物质对废水中的有机物颗粒、胶体物质有较强吸附能力,而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很小。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也可被活性污泥吸附。
吸附的速度在初期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度越来越小。
颗粒的和胶体的有机污染物一旦粘附于活性污泥,即可通过固液分离的方法将这些污染物从废水中清除出去。
氧化作用:被活性污泥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在微生物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可溶性的有机小分子物质,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微生物细胞内。
这些被吸收到细胞内的物质,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被氧化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等,并释放出能量;与此同时,微生物利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合成细胞物质。
在此过程中微生物不断繁殖,有机物也就不断地被氧化分解。
沉淀作用:废水中有机物质在活性污泥的氧化分解作用下无机化后,处理后水排放前必须经过泥水分离。
活性污泥必须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使泥水分离,澄清水排走,污泥沉降至吃底。
若泥水不经分离或分离效果不好,将会造成二次污染。
2、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原理。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内设置微生物生长聚集的载体(一般称填料),在充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
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向生物膜内部扩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状态,而内层则会呈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并最终导致生物膜的脱落。
随后,填料表面还会继续生长新的生物膜,周而复始,使污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中的有机物已经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层中的有机物浓度浓度比进水要低得多,当废水从生物膜表面流过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层中去,并进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时,空气中的氧也经过废水而进入生物膜水层并向内部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秋季污染控制微生物试题A答案
一、填空(0.5分×30)
1.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结构较为简单),一般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
2.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等连续几个阶段。
3.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比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薄膜过滤计数)法等。
4. 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包括(转化)、(接合)和(转导)。
5. 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主要依靠(产酸发酵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同型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四大类群微生物作用完成的。
6. 组成RNA的碱基包括(A)、(G )、(C )和(U )等四种。
7. 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常见的产酸发酵类型有(乙醇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等三种。
二、术语解释(2分×10)
1. 异染粒:又称捩转菌素,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嗜碱性或嗜中性。
因为它被蓝色染料(如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而得名。
一般认为它可能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2. 菌胶团:产生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许多细菌。
3.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基质,叫做培养基。
它是科学研究、生产微生物制品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由于各种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
为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针对微生物不同的营养类型,满足特定的生长条件,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4. 固有酶与适应酶:微生物生活过程中分泌的,与其作用底物存在与否无关的酶称为固有酶;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只有在一定条件刺激下才会分泌的酶称为适应酶。
5. 呼吸链:在有氧呼吸中,被氧化有机物脱下的质子和电子并不直接传递给氧,而是在多种酶及辅因子的作用下,依次传递,最终传递给氧原子,生成水,能量是在这一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
电子传递体系又称呼吸链,辅酶NADH和FADH2为
最终电子受体。
电子传递体,参与电子传递的各种辅因子称为电子中间传递体,O
2
6.生态位:生态位是指每个种群受群落中生态因子限定的空间地位及其功能作用。
7. 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可以观测到的,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的性质和形状。
8.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在接纳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后,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的现象。
9.Hfr菌株:雄性细菌含有F因子,并且根据F因子在细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有些细菌含有游离的F因子,这些细菌称为F+菌株;另一些细菌所含F因子可以开环,并整合在细胞核的DNA上,由于这种雄性菌株与F-菌株的重组率极高,所以称为高频重组菌株,即Hfr菌株。
10.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氨态氮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先后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或一氧化二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三、简答(5分×6)
1.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一)个体微小,分布广泛;
(二)种类繁多,代谢旺盛;
(三)繁殖快速,易于培养;
(四)容易变异,有利于应用。
2. 在自然环境中,细菌为何带负电?
细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菌体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这一pH 值就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以pI表示)。
细菌的等电点在pI=2~5之间。
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较低,pI=2~3。
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稍高,pI=4~5。
溶液的pH 值比细菌等电点高时,氨基酸中的氨基电离受抑制,羧基电离,细菌就带负电。
反之,溶液pH值比细菌等电点低时,羧基电离受抑制,氨基电离,细菌就带正电。
在一般的培养、染色、血清试验等过程中,细菌多数处在偏碱性(pH>7)、中性(pH=7)和偏酸(6<pH<7)的环境条件下,比所有细菌的等电点都高,所以,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其比较。
微生物分为四种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1)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利用光作为能源,
利用CO
2作为碳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来还原CO
2
,合成细胞物质。
藻类、蓝细
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色硫细菌、绿硫细菌)都是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来自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CO
2
(或碳酸盐)作为碳源,无机物作为供氢体。
硝酸菌、亚硝酸菌、硫化细菌、铁细菌等都是化能自养微生物。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作为能源,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合成细胞物质。
例如,红色非硫细菌在含有机物
和缺氧条件下,能利用有机酸、醇等有机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在许多情况下,同一有机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这种类型。
4. 试述无氧呼吸与发酵的区别。
(1)无氧呼吸:电子最终受体为含氧无机盐,产生少量能量,属有氧代谢;
(2)发酵:电子最终受体为底物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产生少量能量,属无代谢;
5. 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分子遗传学研究指出,贮存DNA上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的复制传给子代的,而通过RNA的中间作用来指导蛋白质(酶)的合成。
这种关于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被称为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6.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中,非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的相互关系。
n非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底物
n非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创造了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
n非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了有毒物质
n产甲烷细菌为非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了反馈抑制
n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维持环境中的适宜pH值
四、实验(5分×2)
1.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都属正常肠道细菌,请设计试验对两者进行区别鉴定。
V.P试验原理:3-羟基丁酮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为乙二酰。
乙二酰可与蛋白胨水解出的精氨酸所含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这就是V.P.试验。
产气肠杆菌在进行发酵时,中间产物丙酮酸的一部分通过缩合生成乙酰乳酸,再脱羧为3-羟基丁酮,然后再还原生成终产物丁二醇。
所以产气杆菌V.P.试验为阳性。
大肠杆菌由于不产3-羟基丁酮,V.P.试验阴性。
甲基红试验原理:产气气杆菌进行混合酸发酵产生中性的丁二醇,而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混合酸发酵可使培养液的pH值下降至4.2或更低。
在两者的培养液中加入甲基红,则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培养液呈红色,为甲基红反应阳性;产气气杆菌的培养液呈橙黄色,为甲基红反应阴性。
2.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操作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为复染色法,是鉴别细菌的重要方法。
这种染色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以复染液(沙黄或蕃红)复染。
用这种方法染色的细菌,通过镜检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凡是能够固定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不被酒精脱色者,仍呈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G+)细菌;凡能被酒精脱色,经复染着色,菌体呈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G-)细菌。
一般认为,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
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
由于G+细菌细胞壁较厚,特别是肽聚糖含
量较高,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又低,当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层网状结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了不溶性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浸出,故菌体仍呈深紫色;相反,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量较少,而脂类含量又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故菌体呈复染液的红色。
五、综述题(15分)
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缩短污泥接种后的迟缓期,以加速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启动过程。
答题要点如下:
(1)尽量维持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一致性;
(2)对于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启动,接种污泥尽量选择水质和工况相同或相近的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
(3)接种量充足,可缩短迟缓期,加速反应系统的启动过程;
(4)对于混合微生物反应系统,进行污泥接种时,种泥生物相的多样性是保证反应系统启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六、自由发挥题(10分)
谈谈水体自净对污水处理的指导意义。
水体自净是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所在,大多数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都是对水体自净过程某些作用的加强或全部作用的加强,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也和水体自净规律的研究有着密切联系。
学生自身体会可以是课程相关内容的任何方面,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