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练习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练习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部编版九下】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习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习题及答案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不需要删除。

但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如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包括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是___在送别好友的时候所作。

诗中以雪为喻,表达了对别离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雪花纷飞,如同思念之情不断涌上心头,令人难以自持。

作者以此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判官前程的祝福。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是___在登北固亭时所作。

诗中以北固亭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国沦陷的悲愤和对家国未来的期望。

作者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坚守正义的决心。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振国威,让敌人知道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四、《过零丁洋》这首诗是___在流亡途中所作。

诗中以“零丁洋”为喻,表达了对流亡生活的苦闷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作者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家国的眷恋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是___在潼关怀古时所作。

诗中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作者用“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话,表达了对长征途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答:文章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和改写。

改写后的文章如下:___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怀古诗。

诗人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外中八语练习题

外中八语练习题

诗词五首练习题(八语)1、文学常识:《十五从军征》选自,该诗描写了主人公年迈归来,家中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放映了。

2、加点字注音:冢.狗窦.雉.作羹.舂.谷3、解释加点字: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采葵持作羹.不知贻.阿谁中庭生旅.谷4、默写:诗中写主人公年迈归来,看到家中凄凉破败景象的诗句是:,。

,;写出封建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的句子是,。

5.“十五”“八十”是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7.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一、文学常识:《诉衷情》选自,作者,字,号,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加点字注音:觅.封侯戍.梁州旧貂裘.鬓.先秋三、解释: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 _。

2、梦断:3、鬓先秋:四、理解: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 为国家建功立业B. 获得侯的爵位C. 获取高官厚禄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 少年时期B. 青年时期C. 中年时期D. 晚年时期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

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01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冢.(zhǒng)累.累(léi)狗dòu(窦)雉(zhì)chōng(舂)谷gēng(羹)饭贻(yí) 觅.(mì)戍(shù) 貂裘..(dōu móu)..(diāo qiú) bìn(鬓)先秋兜鍪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出自乐府机关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为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为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是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诉衷情”是词牌名。

(3)“南乡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4)《满江红》的作者秋瑾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别署鉴湖女侠。

“满江红”是词牌名。

(5)“朝天子”是曲牌名;“咏喇叭”是散曲题名。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松柏冢累累..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2)中庭生旅.谷旅:旅生,野生(3)不知贻.阿谁贻:送,赠送(4)匹马戍.梁州戍:以兵守边(5)关河梦断..何处梦断:梦醒(6)鬓先秋.秋:白色(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8)坐断..东南战未休坐断:占据,割据(9)天下英雄谁敌手..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10)小住..京华小住:暂时居住(11)为.篱下黄花开遍为:因为(12)八年风味徒.思浙徒:空,徒然(13)殊.未屑.殊:还,仍然屑:顾惜,介意(14)因人常热.热:激动(1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莽:广大(16)青衫湿...青衫湿:失意伤心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5.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应征多年的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B.“十五”与“八十”相对照,“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极写从军之久。

C.诗中的两处语言描写,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几十年未归的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

D.本诗以乐景写哀情,情真意切,语言质朴,颇能体现汉乐府善于议论的艺术特点。

46.本诗画线句与《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都写到了动物,在写法上有何共同妙处?【答案】45.D 46.(1)都采用白描手法/ 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手法),表现出环境的荒凉破败,人民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分析】4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本诗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诗歌能体现汉乐府善于叙事的艺术特点,而非“善于议论”。

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是由远看到近见,描写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是以哀景写哀情,而非“以乐景写哀情”。

故选D。

4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画线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兔”“雉”两种意象,突出了环境的荒凉破败,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的凄凉场景,进而烘托出老兵内心的悲痛。

《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意思是: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狐兔”两个意象,写住处的荒凉,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目录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2. 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答:十五、八十。

3. 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答: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5.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葵。

”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答: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7.“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优选.)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饭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3.按要求填空。

(1)本诗选自《》,“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6.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7.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参考答案:1.Zhǒng dòu zhìchōng gēng yí2.才;连续不断的样子;把谷类的壳捣掉;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同时;送,赠送。

3.(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5。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阅读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版本一: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版本二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诉衷情》练习
第一部分阅读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第二部分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尘暗旧貂裘。

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
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2分)
答: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阅读
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作者)《登高》诗句:“,。

”的意思感慨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3.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

4.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2分)
答:
5.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十五从军征》参考答案:
.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
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
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阅读答案:
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
《诉衷情》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1、A
2、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D
4、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

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第二部分
2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4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5悲伤,怀念,惆怅之情
6体现诗人一种沉痛,抑郁,无奈地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7为国杀敌,远大的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
8不能,暗能体现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黯淡的画面,包含了惆怅的心情,而淡不能
9不能,空既能写出内心的失望及痛苦尽醉,也写出了当时的偏安一隅的不满与痛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
1.(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2.(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3.(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5.(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