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汽车和自行车的交通环保和健康效益比较

汽车和自行车的交通环保和健康效益比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非机动车辆,比如自行车,代替汽车来进行日常出行。
那么,汽车和自行车相比,其交通环保和健康效益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一、交通环保汽车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尾气排放,其中包含的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汽车尾气排放而死亡的人数高达数百万人。
另外,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也限制了汽车的使用。
而自行车则完全没有尾气排放,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还有促进环境改善的作用。
因此,从交通环保角度来看,自行车明显比汽车更加优势。
二、健康效益久坐不动、长时间开车是导致现代人心血管疾病、肥胖和其他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自行车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降低患病的风险。
此外,自行车通常用腿力来驱动,因此可以锻炼腿部肌肉,提高下半身力量,对保持身材、获得好体态也有积极作用。
相比之下,长时间驾车、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则会增加患病风险。
三、便利性在城市的繁忙道路上驾车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堵车、停车问题等,这对于非常繁忙的城市甚至是一种折磨。
而自行车则没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单车道、自行车专用道等来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但是,在一些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如风雨天气、夏季高温等,骑自行车会带来不小的不便。
综上所述,汽车和自行车各有其交通环保和健康效益。
在城市里,随着城市交通管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自行车将会成为更加方便、舒适、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但是,在大量货物运输和长途出行方面,汽车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因此,尽量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做到多走路、多骑车,减少开车,才能既保障环境卫生,又能体验生活的轻松和愉悦。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与影响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与影响在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交通出行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
这些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习惯,更对城市的发展、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曾经,自行车是城市中主要的短途出行工具,街道上满是骑着自行车穿梭的身影。
那时候,公共汽车虽然存在,但线路有限,班次不多,往往十分拥挤。
对于长途出行,火车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速度较慢,舒适性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私人汽车的普及是最为显著的转变之一。
经济的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汽车。
私人汽车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能够自由安排行程,无需等待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刻表。
但与此同时,私人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交通拥堵成为了城市的常态,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在道路上排起长龙,缓慢前行。
这不仅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还增加了出行成本,如燃油消耗和车辆维护费用。
除了私人汽车,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地铁线路不断扩展和完善,覆盖了城市的各个区域。
它具有准时、快速、大运量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乘坐地铁,人们可以避免路面交通的拥堵,准点到达目的地。
而且,地铁的建设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沿线地区往往会形成新的商业和居住中心。
共享单车的出现则为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
通过手机扫码,就能轻松解锁一辆单车,方便快捷。
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得人们从公交站或地铁站到目的地的路程变得更加轻松。
同时,它也倡导了一种绿色出行的理念,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网约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打车的方式。
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预约到车辆,而且还能实时查看车辆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
这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但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挑战,如司机资质审核、服务质量保障等。
电动公交车的推广也为城市公共交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传统燃油公交车相比,电动公交车更加环保、安静,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噪音环境。
城市自行车骑行道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自行车骑行道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城市自行车骑行道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出行方式的需求,还能够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分析城市自行车骑行道建设的经济效益,并探讨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旅游业发展城市自行车骑行道的建设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它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可以更加方便、舒适地探索城市的美景和文化。
自行车骑行道上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景点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同时,自行车骑行道还吸引了大量的自行车爱好者,他们会主动选择在城市自行车骑行道上行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改善交通状况城市自行车骑行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逐渐达到极限。
而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可以解决短距离出行的问题,减少了汽车交通对城市道路的压力。
自行车骑行道的建设不仅为骑行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还鼓励更多的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进一步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频率,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城市自行车骑行道的建设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排放水平。
传统的交通方式,特别是汽车,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对全球暖化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不仅没有排放有害气体,还可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
城市自行车骑行道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骑行的便利条件,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城市自行车骑行道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骑行道的设计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这些美丽的自行车骑行道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自行车道建设总结

自行车道建设总结自行车道建设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低碳出行的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提升城市居民骑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
以下是我对自行车道建设的总结和一些建议。
一、自行车道建设的必要性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在城市道路上,缺乏统一的自行车道,骑行者频繁与汽车、行人产生冲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
因此,建设自行车道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障骑行者的安全。
二、自行车道建设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车道建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以下几个成效。
1.提升交通效率:自行车道的建设有力地减少了机动车辆与自行车的混行,缓解了交通拥堵,使道路畅通。
2.改善骑行环境:自行车道的建设改善了骑行环境,骑行者可以享受更为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此外,良好的建设还能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3.促进健康出行:自行车道的建设鼓励人们选择骑行代步,增加了运动量,改善了健康状况。
三、自行车道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自行车道建设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1.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在自行车道规划上存在问题,比如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交叉、自行车道宽度不够等。
应加强规划设计,确保自行车道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2.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自行车道存在乱停车、行人非法侵占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自觉性。
3.自行车道缺乏连接性:一些城市的自行车道存在断片化、孤岛化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的骑行网络。
应加强自行车道的连接,打通各个片段,形成便捷的骑行路径。
四、自行车道建设的展望未来,自行车道建设仍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空间。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监测自行车道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交通信号,提高自行车道的使用效率。
2.多元化设计:在自行车道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多种功能区域,如停车场、休息区等,提升骑行体验。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自行车的发展历史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存在了数百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自行车的设计、技术、社会影响、环保意义、竞技运动中的地位、旅游价值以及对城市交通的贡献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自行车的设计起源自行车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欧洲。
最早的自行车被称为“脚踏车”,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的需要。
1817年,德国人卡尔·德莱斯发明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它被命名为“德莱斯轮”。
这辆车的轮子比车架高出许多,人们需要站在车旁骑行,因此被称为“高脚车”。
随后,英国人罗伯特·沃森在1839年发明了第一辆真正能够骑行的自行车,被称为“罗伯特安全车”。
2.自行车的技术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自行车的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874年,英国人詹姆斯·斯塔利发明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折叠式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采用了链条传动、充气轮胎、钢丝车架等技术,成为了现代自行车的鼻祖。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德伦发明了第一辆实用型的自行车,它采用了杠杆式刹车、车把转向等技术,成为了现代自行车的基石。
3.自行车的社会影响自行车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出行。
同时,自行车也成为了人们健身、娱乐的重要工具。
在20世纪中叶,随着汽车的普及,自行车逐渐失去了城市交通的主导地位。
然而,在环保运动兴起和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自行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自行车的环保意义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具有显著的环保意义。
它可以减少汽车等机动车的使用,从而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同时,自行车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出行方式,还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
5.自行车在竞技运动中的地位自行车竞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建设

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建设在过去几十年里,汽车交通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加强自行车道建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原则。
一、背景与意义:自行车道建设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和意义:1. 促进绿色出行: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为建设绿色城市做出贡献。
2. 缓解交通压力:自行车道可以分流部分短途交通,减少小型交通工具对主干道的占用,缓解道路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3. 促进身体健康:骑自行车是一种有氧运动,对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健康相关的疾病发生率。
4. 促进城市美化:自行车道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化和景观的设计,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与设计原则:在自行车道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自行车道应设置在道路右侧,与机动车道有一定的分隔,避免与机动车混行。
此外,自行车道宜采用红绿灯、标线、标识等设施,提高自行车行驶的安全性。
2. 连续性:自行车道应设立在主要道路上,形成完整的自行车出行网络,方便骑行者通过自行车道快速到达目的地。
3. 便捷性:自行车道应直达主要商业、居住区、学校等地点,提供便捷的自行车停放点,方便骑行者的出行需求。
4. 设计合理:自行车道的宽度应根据通行量和空间条件进行合理确定,同时需要考虑到行人通行的需求,确保自行车道的通行畅顺。
5. 绿化设计:自行车道两侧可以适当设置绿化带或景观设施,增加道路美观度,同时为骑行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三、实际案例: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的自行车道建设案例,可供参考:1. 首尔自行车道:首尔在城市规划中大量投入自行车道建设,形成了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了方便的出行方式。
2. 阿姆斯特丹自行车道:作为自行车友好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道非常发达,积极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并提供大量的停车设施。
共享自行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自行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共享自行车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而共享自行车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轻便快捷的出行选择。
相比于汽车、公交等交通工具,自行车可以在繁忙的城市道路上灵活穿梭,避开拥堵区域,节约出行时间。
大量使用共享自行车的市民,大大减少了对传统交通工具的依赖,从而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
共享自行车对城市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的增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而共享自行车所具有的零排放、低噪音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大量人们选择骑行共享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还能有效减少噪音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共享自行车的出现也有效减少了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减少了地面交通阻塞,降低了尾气排放的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共享自行车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共享自行车的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停车乱象。
由于共享自行车的投放数量庞大,使用范围广泛,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乱停车的现象,给市容市貌和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共享自行车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夜间骑行、大型车辆和行人争道等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共享自行车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也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共享自行车的管理、安全和成本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
共享自行车对城市交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缓解了交通拥堵,改善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形象。
为了更好地发挥共享自行车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共享自行车的管理,规范共享自行车的使用行为,提升共享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城市发展。
希望未来的城市交通能够更加便捷、环保,共享自行车也能够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为城市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共享自行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自行车减少交通拥堵

共享自行车减少交通拥堵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车辆数量的激增,交通拥堵已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然而,共享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且环保的交通工具,正在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共享自行车对于减少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影响。
一、共享自行车的定义和原理共享自行车是指城市中设置的一定数量的自行车,供市民共同使用,按照一定规则借用、使用和归还。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自助服务点扫码借取自行车,使用完毕后将自行车停放在规定的位置,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种共享模式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有效利用城市道路和停车资源。
二、共享自行车的优势1. 缓解交通压力:共享自行车可以减少对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需求,降低道路交通流量,从而减少交通拥堵。
相比于汽车和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自行车更加灵活、便捷,能够在繁忙的道路上穿行,减少车流阻塞。
2. 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共享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完全依靠人力驱动,无需使用石油类燃料,从而减少对有限能源的依赖,降低CO2排放。
与此同时,减少了机动车辆的使用,也能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骑行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强身体健康。
共享自行车的推广使用,鼓励了人们骑行,减少了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
此外,骑行可以使人们更直接地接触城市环境,感受到城市的美丽和特色。
4.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共享自行车占用的停车空间相对较小,可以减少停车位的需求。
与汽车相比,自行车停放方便,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相对更容易,也能够节省一些道路面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三、共享自行车带来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共享自行车在减少交通拥堵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乱停乱放、触碰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 建立停车点:设立专门的自行车停放点,规划合理的停车区域,鼓励用户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位置,避免乱停放现象。
2. 完善管理系统:加强对共享自行车的管理和监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利用定位技术对自行车进行追踪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摘要:该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了自行车交通的优缺点,论证了自行车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及对未来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自行车交通,专用车道,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系统Bicycle traffic on urban transport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0904 17 CHEN Zhe-minAbstract:For bicycle traffic situation in China's urban transpor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icycle traffic, bicycle traffic status and role, and to advocate for residents to travel to choose the bicycle as a transport, and to mak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cycle traffic.Key words: Bicycle traffic; dedicated la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rban transport system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自行车的数量由急剧增加到缓慢下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由萎缩到逐步发展,同时,小型机动车开始大量出现在城市道路上。
由于汽车往往被视为工业社会文明的一个特征,所以汽车取代自行车已是很多人认同的观点。
但鉴于我们国家仍是世界上自行车大国家,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自行车交通依然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目前仍有现实意义。
一、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基本特点①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基本优点1.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型交通工具,无污染,噪音低。
2.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城市,出行范围0.5~7 km范围内,自行车交通较为方便。
3.在出行7 km以上,而公交站点远于1 km,有专家提出可以采用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的出行方式,这将是发展大公交的一个有效手段。
4.自行车行驶与停放占用较小的空间。
一条车行道,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1000~1200辆/小时,而自行车的通过量是3000~3500辆/小时,为小汽车的3倍,停放1辆小汽车的用地可以停放8~12辆自行车。
5.自行车交通事故相对较少。
6.骑自行车有利于健康和休闲。
7.无论从市政设施投资,还是对个人投资来说,自行车交通要更加经济,且利于普及。
②自行车交通主要缺点(l)安全性差。
除步行外,自行车是各种交通方式中的弱者,且自行车事故率很高。
(2)适应性差。
(3)稳定性差。
(4)干扰性大。
自行车对道路交通秩序造成的干扰很大,且随交通量增大而增多。
在大城市交通中,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特别是在交叉口处冲突点多,左转车影响整个交叉口的通行。
(5)老人、儿童、残疾人、病人或体弱之人均难以利用,只有体力好、身体健康之人才有可能骑车。
③自行车功能的外延。
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城市交通的内涵,交通不再是OD式的简单出行,而是注人了许多新的内涵。
同时,自行车的功能也不断外延,在代步、荷载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娱乐、旅游、运动等功能。
出行目的的多样化决定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因此,自行车必定随着城市交通内涵的扩展而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1)骑车人的路权不能得到保证目前的道路设计中,一些新建道路没有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另一些已建成道路的自行车道过窄,且常有机动车行驶中占用自行车道的情况。
有些道路更是在自行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影响骑车人正常行驶并造成交通隐患。
目前在设计中自行车交通往往被视为次要地位,如在路口交通中,自行车直行交通往往要先避让机动车右转交通,导致骑车不安全且往往在一个交通灯时不能正常通过。
由于我国自行车交通的路权现状,很多地方自行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没有严格有效的分隔,致使骑车人常感生命得不到安全保障,同时机动车尾气污染也直接影响着骑车人的健康。
(2)自行车存车难近些年由于各城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猛增,交通规划等相关部门在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机动车辆的出行及停放,而弱化了对自行车交通的统一的合理管理,致使部分原来自行车停放场所被更改作机动车停车场。
与此同时,新建的很多公共建筑的地下停车场也只对机动车开放,加剧了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
一些大、中城市近年纷纷修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来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体系建设,以求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在规划建设中同样没有对自行车交通足够重视,直接导致自行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进而导致车辆丢失等问题。
(3)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自行车族由于多种原因,进而一部分原来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出行的居民,不得不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进入 21 世纪,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已从1998 年的180 多辆下降到了 140 多辆。
另外自从上个世纪八十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 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 30%,预测 2010 年将接近 50%;机动车拥有量目前已达 6 000 万辆,并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 2010 年达到1.3 亿多辆。
目前自行车族数量的减少而机动车辆的猛增的现状,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运输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障碍了经济发展。
我认为发展并倡导自行车交通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有益补充。
三、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自行车交通的作用自行车交通在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我国虽为自行车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对自行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自行车的出行在很多城市都极为不便。
当前,我国提高自行车交通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建立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系统,目的是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行交通分流,消除相互干扰,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自行车通行环境。
在有效改变机动车停车占用自行车道的状况后,道路资源分配也就更加体现了公平合理。
(2)鼓励并倡导发展“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传统交通规划中的“步行 + 公共交通”出行模式要求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站点相对密集。
但是这样一来高密度的机动车辆本身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无益。
经过深入分析论证后,提出了“自行车 +公共交通”的新的出行模式:一是由于自行车取代了步行交通,就没必要盲目增加公共交通路网,即可解决出行需求;二是节省了部分财政投入,由此可以集中财力来优化公共交通,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在公共交通枢纽(地铁站,轻轨站,公共交通站等)的规划中统筹考虑自行车交通,以便利不同出行方式与自行车交通之间的换乘,。
2009年11月第1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3)完善自行车的服务系统在呼吁自行车交通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自行车交通的软件上狠下功夫,完善配套设施及行业,以保证自行车交通的健康发展。
例如由规划部门统一协调设置相当数量的自行车修理行、自行车出租行及停车场。
国内外停车实践和经验证明,停车问题最严重的区域是城市中心区,解决好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就可缓解整个城市的停车矛盾。
中心区一般禁止路上停车,因而必须在路外建设足够而方便的停车措施,逐步完善公共建筑(公共交通站点、影剧院、写字楼、医院、学校、居住小区等场所)的专属自行车停车场和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同时配备车辆维修服务功能,以满足高峰日高峰小时自行车停车的需要。
除此之外,可以在新建的机动车停车场所内免费提供部分自行车停车位,以鼓励大众骑车出行。
另外应对现有的自行车停车收费及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停车场所对于自行车的吸引,方便骑车人,并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观念。
(4)制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偷盗自行车的行为建议在各小区、各处公共场所建立更规范化更切实可行的停车管理办法,动员市民从保护自己财产出发,自觉遵守停车管理规定;对物业公司加强自行车防盗考核,列为最主要的物业管理条例及物业管理资质;建议加大打击偷盗自行车犯罪活动的力度;将偷盗自行车的犯罪手法广泛向市民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对见义勇为擒获盗车贼的行为给予重奖等。
四、结语尽管我国目前汽车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但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迅速扩张,大量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在狭小的城市中心区,机动车数量激增,而公共交通系统严重滞后,交通规划及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造成许多城市机动车出现的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20 km 左右下降到现在的 12 km 左右。
每年我国城市由于交通不畅,运输效率下降,造成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元。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城市交通仍将面临重大考验。
“公共交通优先”应该成为工作的重点,自行车交通的环保、节能等优势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这一出行方式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1]付晓敦,狄升贯,王新岐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1月第11期。
[3]李琼星,汤照照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利弊与方向[J].中南公路工程,2003(3)。
[4]蒋怀远试论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交通中的定位政法学刊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