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5篇)

苏州园林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5篇)苏州园林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篇1《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班级上册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这篇课文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美的奥妙。
从巡游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总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文章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只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领悟到园林独特的美是经过细心布置而又不损自然的美,同时,还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观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是一篇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同学写作、陶冶同学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学理念】1、对于八班级的同学学习说明文时,教学中老师要留意引导同学把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挨次;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精确、周密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中对这些学问进行合理的运用。
2、摒弃保守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同学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大力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足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挨次。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同学喜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预备】1、课前支配同学预习课文,找诞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老师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介绍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成课件,以便同学更直观的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学问。
【教学流程】一、课前积累学习课文之前,让同学充足预习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书,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加感性熟悉,激发学习爱好,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课后习题,并将有关字词摘录到预习本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州园林》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和目标《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必修的一篇阅读文章,重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美学,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2. 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强化英语阅读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Pre-readingShow some pictures or video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sk them to introdu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garden.2. While-reading1) Skimm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e whole article.2) Scann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again and complete some exercises, such as matching, multiple choice, true or false, etc.3) Intensive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article again carefully,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or share their thoughts in groups. For example:a.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b. What i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c.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gardens?d. How would you design a garden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3. Post-reading1) Discussion: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a. What’s your impression of the classical gardens after learning?b.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c. What’s your favorite part of this passage?d. Design a poster or a brochure to promote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 to foreigners.2) Creative Writing: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friend who is going to visit China and recommend Suzhou gardens to them. In the letter, they need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y of the gardens,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enjoy the unique scenery in these gardens.3) Extension Activities: Watch the video "Dream Back to the Qing Dynasty"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of Suzhou gardens and imperial gardens. Or, visit a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near your city and do some research or fieldwork to enrich you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三、教学评估1. Written work: Writing a letter or a poster to recommend Suzhou gardens to others.2. Oral presentation: sharing their ideas and experiences in groups.3. Online discussion: Participating in a discussion forum to exchange ideas and opinions.4. Evaluation criteria: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key vocabulary, expressions, and grammar in the article; using the language correctly and appropriately; expressing ideas clearly and logically; show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writing and speaking.四、教学反思本教案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全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阐明按次。
⑵学习本文运用多种阐明方法阐明事物,领会阐明言语的多样性。
⑶培养浏览阐明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捉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阐明程序、阐明方法进行阐明。
【课前预备】1、布置先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材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让我们师生一同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请欣赏大屏幕)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请同学们认真浏览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造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阐明文按次是由总到分。
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阐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阐明按次,⑶~⑹自然段分别照顾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同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打破重点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阐明,如今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讨论,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本段中心句:。
阐明事物特点。
运用、阐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
附:喜欢本人独立完成的同学可本人填写。
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⑶研读段落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阐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阐明方法。
成绩: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⑷研读段落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阐明假山(讲究艺术)与池沼(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阐明方法。
成绩:雷同――不该相反的相反艺术、技术“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没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践功效的东西,普通可以大量复制。
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
(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出示对联)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投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
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
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检测字词1、注音:轩榭(xuan xie)重峦叠嶂(chong luan die zhang)丘壑(qiu he)嶙峋(lin xun)相间(xiang jian)蔷薇(qiang wei)池沼(chi zhao)应地制宜(ying di zhi yi)2、解释词语:(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前言《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必修的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该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2. 掌握并习得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文本和生活实际中广泛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文本阅读:通过朗读、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生词学习:对不熟悉的生词进行解释,让学生熟悉这些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3)重点句型: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并讨论句型中用词和语法结构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和讨论: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消化掌握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法: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图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苏州园林的构造和特点。
(3)课堂文本阅读:通过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听懂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特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彼此交流对文章的看法、理解和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5)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媒介,展示苏州园林的神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学习和思考。
2. 阅读教学1)第一次阅读首先,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一遍全文,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并协助学生分析生词的词义、词性和用法。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园林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州园林的美。
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的初步了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根据自读感受,提出问题。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每组选取一段描写,进行深入剖析。
4.课堂讨论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讨论。
5.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尝试描写一个熟悉的景点。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6.课堂小结四、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概述《苏州园林》是一篇描绘苏州园林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课文分析第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第二段: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第三段:描绘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第四段:展现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3.课文重点句解析“苏州园林甲天下,天下园林甲苏州”:强调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地位。
“山水萦绕,曲径通幽”:描绘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展现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描绘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五、教学反思2.学生在写作实践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课堂纪律意识。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描写。
3.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1.2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美、建筑美、植物美、文化美。
2.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园林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1.2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
1.3欣赏和评价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2.1理解苏州园林中的布局美、建筑美、植物美、文化美。
2.2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苏州园林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提问:同学们对苏州园林有什么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2.1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2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美、建筑美、植物美、文化美。
2.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深入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3.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3.1分析课文《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
3.2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4.欣赏和评价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4.1组织学生参观苏州园林,或观看相关视频、图片。
4.2引导学生从布局、建筑、植物、文化等方面,欣赏和评价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4.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分享。
5.课堂小结5.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园林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6.作业布置6.2鼓励学生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觉得苏州园林与其它地方的园林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描述,如“借景有术,因地制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让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
1.2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对话示例:“请大家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平实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园林布局的?”教师通过课文中的具体段落,如“假山的堆叠,讲究的是‘透、漏、瘦、皱’四个字”,来展示说明文语言的精炼和准确。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5篇)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2、学习__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__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2、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理清结构1、快速阅读2~6段。
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3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4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
4、默读7~9段,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图案美、颜色美。
四、掌握说明方法1、为说清事物的特征,说明文常常运用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
请从文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A、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特点;B、打比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使对象形象可感;C、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预习导学】
1、辨明字音: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
镂()空蔷薇()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布局:
映衬:
别具匠心:
自出心裁:
3、走进叶圣陶
【课堂教学研讨】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思考: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2、请同学们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概括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图画”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起到什么作用?
3、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具体说明。
5、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四、研讨赏析
关于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1、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2、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即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出了客观评价。
请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不感到寂寞。
()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六、课堂练习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要求:利用分总式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结构要整齐,冒号前后为因果关系。
【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绿地是城市之肺
绿地是城市之肺。
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
在绿树成荫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
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2至3岁。
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
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
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
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过滤阻挡吸收B.过滤吸收阻挡
C.吸收阻挡过滤D.阻挡过滤吸收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专家估算”中加粗词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4)文中画线句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
(5)精读全文,请列举出城市绿地的作用。
(至少答出6点)
(6)“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为什么?。